評分網站一直是影迷在觀影之後發表自身觀點和態度的場所,而這些年隨著評分網站的發展,從小眾走向大眾,成為大部分觀眾觀影的主要參考標準,同時不正當的獲利行為也在悄然滋生,不少影人開始懷疑是評分毀了票房,毀了電影的前途!
「評分毀票房」的言論正在發酵,是評分還是從業者自身所致?
01
國內外缺少一個公正的評分場所
差評將毀了電影產業?
去年年底人民日報客戶端批評豆瓣、貓眼:惡評傷害電影產業,為正在全國上映的賀歲檔國產片《長城》、《擺渡人》、《鐵道飛虎》等遭受惡意的攻擊鳴不平。
今年前有《李雷和韓梅梅》出品方公開叫板豆瓣,質疑電影在豆瓣招來惡毒的漫罵和別有用心的攻擊,後有《純潔心靈之逐夢演藝圈》碰瓷,官博在網上公開發表言論「一個青年導演花十二年心血認認真真給中國拍電影,被豆瓣一天毀了!!!」只因這一部影片在豆瓣遭遇了最低分2分的評價,結果一票網友坐不住了,為豆瓣伸冤。
這裡需要強調一下的是豆瓣還是比較人性化的一個評分系統,沒有零分這麼晃眼的設置,最低分就是2分。
這種情況不止出現在國內,在國外也遭受著評分危機,近日名導馬丁·斯科塞斯在《好萊塢報導者》上發文,表達了自己對上世紀80年代迅速崛起的票房崇拜與簡單粗暴的電影打分制的不滿,還批評了爛番茄等著名的評分網站。他覺得過去那些具備電影歷史知識的影評人已經逐漸消失了,越來越多的影評人是在單純地隨便評論,並享受著被導演們攻擊的場景。
這件事情的由頭是達倫·阿倫諾夫斯基執導的新片《母親!》口碑不佳,爛番茄新鮮度68%,爆米花評分48%,馬丁·斯科塞斯覺得這是一部優質的作品,與評分網站所給出的低分反差太大,有意思的是這部影片在豆瓣上的評分也不高,這不是影視從業者第一次表現對於爛番茄的不滿。
國內外均遭遇了這種現象,「差評毀掉電影產業」是一個悖論,如果影視從業者連基本的批評都無法接受,那麼如何才能鞭策這個行業的進步。
影視公司對於評分網站重視的原因是其直接面對觀眾,立場中正,可以為觀眾提供一個觀影的意見,如果這部影片的評分不高,那麼也不至於花錢到影院浪費時間,間接影響了票房總收入等利益關係,據說影院經理排片也會以評分網站的評分作為排片參考,低分影片對評分網站開炮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作為一名豆瓣的使用者,我個人也會根據豆瓣的評分進行刷選看片,豆瓣評分高的作品,都挺好看的,長時間使用之後,對豆瓣也產生了信賴感,當然也不乏一些惡意刷評論的用戶搗亂。
02
豆瓣評分催生出的行業產業鏈
導演被影評人要價五千刪評論
國內有兩家較為知名的評分網站,一個是豆瓣,另一個是時光網。豆瓣作為第三方,不屬於影視公司和任何平臺,不會牽扯到任何人的利益,自然在公眾心中較為公允,而另一家時光網早已被萬達收購,公信力自然弱一些。
宣發方主要陣地集中在豆瓣,在面對排山倒海的差評,也可以在萬能的淘寶中買水軍刷好評,不過比起各大視頻網站刷播放量而言成本更高,目前的話,這一條刷評產業鏈正在萎縮,之前能夠直接搜到,現在隱藏得有點深。
現在一部熱門電影,評分的觀眾動輒幾萬,甚至十幾萬,少量刷五星,根本就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而且還要一直維護,掉了就要往上刷。前段時間愛奇藝公開起訴杭州某刷量索賠500萬,密集開始「反盜刷」的行為,也為一批刷量公司敲響了行業警鐘!
豆瓣的評分體系逐步完善,更可怕的是影評人的行業操守問題,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大鵬要打影評人二月鳥語的事件,大鵬透露自己針對這位影評人的原因是:「我不能夠接受惡意打一個評分,當你去聯繫他的時候,他突然告訴你,想刪嗎,要五千塊錢。」
這條評論目前還掛在豆瓣上,這樣的回覆真的讓人作嘔,沒有看片就以差評威脅片方要錢,不配為影評人。這樣的專業差評人得手過不止一次,某春節檔的大片,對方給錢讓刪掉了,一條五千,賺錢的速度比印鈔機還快。
在電影版《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都沒有資格進入審片場的二月鳥語就開始在微博上發差評博眼球,後來被製片人打臉。當然「二月鳥語」這樣的專業差評人只是露出了冰山一角而已。
專業差評人不會直接影響到豆瓣的整體評分,有心之人會把贊刷到最高,在打開豆瓣頁面時能夠直接看到它,會影響觀眾對於這部劇的心理預期,不過用多了這種招數,發現會被豆瓣降低權重。
豆瓣這兩年的原則是「所有能判斷屬於非正常評分的一概不算」,不分高低貴賤顏色。豆瓣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刷分門檻已經很高了,阿北在《豆瓣電影評分八問》中已經談過正在尋找徹底解決水軍的辦法,只是有惡意的人想從中撈油水,故意攪渾豆瓣這一池水。
03
豆瓣沒有毀電影前途
是電影人自毀前程!
面對自己的作品評分低,不少電影從業者就開始把影片的質量歸結於豆瓣的不公允,而沒有從自身找問題。
《純潔心靈之逐夢演藝圈》這部影片上映之後為自己鳴不平,結果引來網友無數吐槽和反擊,自媒體已經把這件事當做了一個笑話。片方對於這一部電影卻是深感惋惜,覺得自己的才能不被看重。
其實豆瓣從來不會吝嗇自己的掌聲,同時也會爛片毫無留情。與這部影片一起在院線放映的還有西班牙的小片《看不見的客人》,憑什麼這部電影能夠得到觀眾的認同,與其和網友較勁還是仔細思考落敗的原因吧!
豆瓣評分是主觀判斷,對於導演講故事的能力和視聽語言的運用,觀眾還是有判斷能力的,個人的喜好千差萬別,它只是一個反應觀眾觀影后的工具而已,評分也不是一成不變,只能作為參考,而不能作為標準。
有的觀眾對於某一些爛片專業戶出演會自動降低評分,也熱衷於集體踩公認爛片,個人色彩濃厚,如果導演執著和豆瓣較勁就沒意思了。
對於那些惡意碰瓷豆瓣的導演,我不喜歡!
·fin·
合作請聯繫
微博:@傳媒風聲 聯繫微信:fszmt2017
聯繫郵箱:fengsheng2017@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