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發票往事(老屋原創1800字)
老屋(張忠)
發票,作為購物憑據,一種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東西。它是歷史的見證,無聲地述說著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約當三四十年前、五六十年前,抑或更早的年代,買東西,報銷,誰沒見過發票?一張張泛黃老票據串起安慶往事。
舊時算帳靠算盤,記帳靠手工。一副算盤、一摞臺帳、一沓複寫紙,是書寫發貨票的必備工具。櫃檯上的帳房先生、徒弟伢、老闆甚至老闆娘,都要學會記帳開票。伴隨著噼裡啪啦脆響的算盤聲,那些購物票消費憑據,一張張從櫃檯裡邊遞到消費者手中。諸如油鹽柴米清單、日用商品貨票、工業貿易發貨單、銀行存取儲蓄單、水電收據、書局筆墨清單、郎中藥方單、醫院治療單、照相館發票、車船票、客棧旅館酒店收據、戲票電影票、法律文書契約······這些票據是歷史的見證,無聲地述說著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得煙樓收藏的每張票據都帶著老安慶的歷史印記,這種撲面而來的安慶味正是得煙樓搜集老票據的動力。
一、1969.3.19安慶人馬兆蘭攜東至縣機關招待所「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戳記發票往返安慶_東至,住宿費每晚八角。藍色公章:東至縣為人民服務站革命委員會東方紅招待所業務專用章。收款人:汪
二、1949年「華東」印花稅票五枚(俗稱「旗球票」):其中10元面值四枚,50元面值一枚。
三、1951年安慶市慈善會房租收據(豎直牌樓型):今收到安慶市搬運公司承租本會叄月份房租(老秤)二石,計市秤叄石卅斤……主任委員芮仲平,副主任委員汪秉忠、黃雪和。經收人熊頤亭(頤亭私章),1951.10.11騎縫印(會章關防)
四、1952年安慶市炒坊業永和祥發貨票,會員編號49,發票由文光堂承印。加蓋藍色橢圓形印章(永和祥炒坊)。買方:中糧公司。商品名稱:花生米8.3斤,單價2600元,金額21580元。瓜子7斤,單價3000元,金額21000元。兩項合計42580元。
五、1952年皖北安慶郵電局市內電話月租費收據:固定月租40000元,正牆桌機59000元,附加5000元,合計104000元。
六、1952年安慶市文化堂紙號(會員16號)發貨票:雪竹重紙一把,金額58000元。貼花(繳納印花稅)170元。文化堂紙號地址:倒扒獅街55號。備註欄:中糧公司增產節約辦公室用。
____本發票由「廣文」承印,第一次印466本(100x2)。
七、1952年安慶市新民書局發貨票(圖書文具業會員5號),地址:國貨街24號。本發票由「福記」承印,印刷日期:1952年4月,第二次印刷35本(100x2),發票編號3501--07000)。
八、1953年九江市固定工商業統一發票。買主姓名:魏歷,買主地址:安慶廣播電臺。商品貨名:舊鏡頭,單價130000元,金額(大寫)拾叄萬元。貨商號:國泰。
九、1959年公私合營安慶市糖雜業合作總店發票:安慶市雨具廠張石榮、何家榮購買膠布6卷……
十、1955年黨費收據:陰山支部陳紹華,交四月份(黨費洋)9角,經手人唐春來。
十,今收到農志良同志三、四月份團費四角,經手人周足昌,1956年4月25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安慶市xxxxxx支部委員會(公章)。還有陳紹華黨費收據和農志良團費收據各一張,略。
十一、1957年安徽至德郵戳(1957.9.22)。
十二、1957年安慶市座商發票:安慶市針織廠(東風襪廠)漂染車間購買工作褲5條,單價0.64元,金額3.2元。打膝蓋11隻,單價0.10元,金額0.50元。扣子60粒,單價?,金額0.70元。合計四元四角整。
第二張發票是「公私合營安慶市山貨水果商店」,針織廠購入細麻線2.6斤,每斤3.00元,金額7.60元。用途:捆毛巾用。時間:1957.10.7。老屋解說:這個「捆毛巾用」告訴我們一個重要歷史信息:當年的針織廠毛巾作坊,後來升為毛巾車間,再後來與主廠分離,單獨成立「安慶市毛巾廠」(位於今人民路老東風襪廠隔壁)。
十三、1957年安慶市攤販業統一發貨票:商品名稱:加工雜碳400斤,單價5.50元,金額22元。小業主店號:江明鏡。固定攤位地址:縣門口四號。
十四、1960年安慶菸酒業小型張發票11張:煤油、洋油,每個0.50元。註:圖4.圖7.圖8.圖11等寫作「洋油」。還有一張土特產發票上寫作「幹古紙」,用途是「搭鍋臺用」,待考。通過小發票可以看出,書寫「煤油」、「洋油」各一部分,說明市民口頭上習慣稱之為「洋油」,筆者少時(1960年)鄉人統稱「洋油」,直到1966年「文革」破舊立新後,才全民改口統稱「煤油」。初時不習慣,有被人奚落為「京腔京調」之嫌。
(老屋張忠;2020.4.14安慶得煙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