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的左二,曹植夢中的洛神

2021-02-23 阿爾法的隧道

最近在播的《軍師聯盟》作得不錯哦,除了波叔版司馬懿、於叔版曹操、曹丕、曹植等等,引人矚目的還有這個奇女子,甄宓。

今天我們來薦讀一段顧愷之的傳世名畫《洛神賦圖》,為啥說這個呢?因為它的靈感正是源自「建安風骨"曹植的名作、又和甄宓有著某種神秘關聯。


顧愷之《洛神賦圖》(宋摹本)局部

設色絹本手卷

27.1cm×572.8cm

故宮博物院收藏

可以真實反映顧愷之(約344年一405年)畫風的另一作品《洛神賦圖》,共有4個比較完整的版本存世,3本設色,分別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和美國弗利爾藝術博物館,弗利爾藝術博物館還藏有一卷元、明時期的白描摹本,而前面三者均為宋代摹本。各本構圖大體吻合,只是完殘程度不同,遼寧省博物館一本還將原文對應畫面抄錄於畫上。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最完整的北京故宮本。

和《女史箴圖》一樣,《洛神賦圖》也是以手卷的形式對一篇文學作品進行圖像表現,不過這一次的《洛神賦》是一首最哀婉動人的情歌。洛神宓妃也曾經出現在屈原的《離騷》中,那是一位姿容豔麗而有些驕傲的女神,讓滿心歡喜前去求愛的屈原只落得棄而改求。顧愷之畫的洛神是曹植(192年-232年)的洛神,是這位佔天下八鬥之才的曹子建用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講述的讓人哀而不傷的愛情故事。

大多數的人們都接受了《洛神賦》是曹植對兄長曹丕之妃甄氏(甄宓)的愛戀與懷念的說法。甄氏最開始是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子,204年曹操平冀州打敗袁熙,隨後就將甄氏指婚給曹丕,而在此之前,一直愛戀甄氏的是曹植。220年,曹丕登上帝位,封甄氏為妃,可是當時的郭后非常嫉恨甄氏,總在曹丕面前對她進行詆毀,終至曹丕賜死於甄氏,這是在221年。甄氏死後剛一年,曹植進京,在宮中,曹丕將甄氏的遺物一件玉鏤金帶枕見示於植,曹植自然是不覺已泣下,曹丕這一次將這件遺物賜給了曹植。拿著舊物,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曹植在從洛陽回自己的封地東阿途中,經過洛河,人馬疲憊,休息之際,有人告訴他洛河的水神是宓妃,他想起了宋玉在《高唐賦》中極盡能事描寫的楚懷王與巫山女神之間的那遭相遇,便託對洛神之嚮往盡情抒發了自己對甄氏的思念。現在也有很多的人開始反對這種「感甄派」的說法,他們研究了「感甄」一說肇始於小說《感甄記》,還考證出甄氏的年齡實際上要比曹植大10歲,他們之間是不會產生這種出格的感情的。這些考證可能都沒有錯誤,也許這位洛神後面真有一位神秘的女子,可是當我們將目光移到這張畫中時,很多的爭論就顯得沒有過多的意義了。

顧愷之用了近6米的畫面來轉述這個故事,畫卷打開處一線松岡,人疲馬倦,都在極放鬆地休息,表現的是原文中所交代的「日既西傾,車殆馬煩」,曹植一行來到洛水之濱,悵望遠方,恍惚中洛神出現了。往下看畫家參照賦文敘述,描寫了「相遇」、「洛神嬉遊」、「相識」、「同慶」、「離別」等主要的情節片斷。畫家並沒有像處理《女史箴圖》那樣每一段以題識隔開,而是以遠近山林、清溪垂柳一些簡單的背景將各個情節連串起來,畫面的空間感在觀看時已經很巧妙地轉化為時間的行走。我們不再是在同一時間的一個地方換到另一個地方,而是隨著景致的穿插,走入了曹植和洛神奇遇的全部過程。

局部

從技法上看,此卷中畫家對山水的處理與《女史箴圖》中的一樣都是十分典型的早期中國山水畫畫法,即所謂的空勾無皴,用勻細線條勾出輪廓,再以石綠渲染,不同於成熟之後山水畫中極富變化的各種利用毛筆在宣紙上擦出多種效果作為皴法的方法。這種相對原始的技法在畫中卻恰到好處地以一種裝飾效果增加整幅作品的神秘氛圍,沒有真實感的景色更讓人有如入仙境之感。當然,這一點並不是顧愷之有意的,唐人張彥遠對隋唐以前山水畫的描述是「群峰之勢,若鈿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率皆附以樹石,映帶其地,列植之狀,則若伸臂布指」,說的就是早期山水雕琢裝飾味道濃厚的特點。

整卷畫有兩個高潮,一是開始的「相遇」,《洛神賦》中描繪洛神「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這時,顧愷之對洛神的描繪再不是《女史箴圖》中的簡單典雅,而是身著璀璨五彩羅衣,手持羽扇,凌波微步,旁有亭亭幾荷,應原文中「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綠波」之句。在這一段,顧愷之將洛神身邊的山樹都有意地縮小處理,讓一切都圍繞女主人公進行,自然烘託出一位絕代佳人,引得曹植目不轉睛,很有趣的一個細節是原文中曹植的隨從們並沒有看到洛神,所以才有曹植向他們描述洛神的一段話,而在這幅畫中,仔細看看,除了曹植的目光與洛神相接之外,其他人的目光都游離於他處。曹植筆下的洛神沒有絲毫的驕傲,而是位落落大方還帶有純真的女神,與其他眾神都相處得很好,當她和曹植結下感情時,風神使風停止、河神令波浪平靜,水神擊鼓奏樂……一切都在祥和之中。

可是接下來就到了最後一個高潮「分離」,「洛靈感焉,徏倚傍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人神殊途,洛神最終還是坐著六龍雲車遠去,文魚警戒,鯨鯢夾道,水禽護衛,洛神只是揚眉回眸,終究無語。而曹植也只能獨自凝思念想,足往神留,不願離去……

第一個畫《洛神賦圖》的人並不是顧愷之,而是東晉晉明帝司馬紹(322年—325年在位),但顧愷之以及後代最優秀的臨摹者為與他們時間相近的《洛神賦》作了最貼切傳神的圖像表達,而且在其中參入了畫家自己的改動。注意到洛神手中始終拿著的那柄羽扇了嗎?原賦中是沒有的,畫中的洛神乘上六龍雲車時還拿在手裡,是不是戀戀不捨的洛神還曾經再次走下雲車呢?不然,最後羽扇怎麼伴隨的是痴情的曹植……

節選自《你應該讀懂的100幅中國名畫》作者喬伊

請把腦袋扭過來看。。。

好!長!啊!

關注阿爾法的隧道

回覆:洛神

參與活動贏驚喜



共振這根隧道

你將到達

阿爾法

星雲


 書, 你,世界 

相關焦點

  • 此人的甄姬美如畫,曹植《洛神賦》裡的仙女是不是再嫁曹丕的甄宓
    但是,打破傳統思路、以曹魏為主線的三國題材劇《大軍師司馬懿》,卻給了甄姬充足的戲份。《大軍師司馬懿》裡的甄姬在主要女性角色裡的戲份不算多,跨度也不大(該劇分上下兩部分:《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大軍師司馬懿之虎嘯龍吟》)。
  • 洛神約會曹植:有情還似無情?
    ,皆來源於曹植著名的文章《洛神賦》。在《洛神賦》這樣一篇辭藻華麗的經典駢文裡,寄託了曹植對已經去世了的皇嫂甄宓的畢生思念,對心中勾勒的理想世界的熾烈嚮往,同時也隱隱反襯出,他現實處境的失落與苦痛。而梅先生只是根據這模糊的一個傳說、抽象的一篇文章,就編創出一臺新戲。所以這部戲,極富詩意性和哲學性的美。這種美,尤其美在一份含蓄。
  • 《洛神賦》背後一場不為人知的曹植和甄宓的悽美愛情
    《洛神賦》背後一場不為人知的曹植和甄宓的悽美愛情
  • 曹植:《洛神賦》中的未結之情和未了之願
    這樣絕妙的歌詞出自漢末天才詩人曹植的《洛神賦》,可以說是描寫美人的典範。古今對《洛神賦》的解讀,從未停歇且版本繁多:有人望文生義,說曹植所寫就是美好的女神,寫出了一段未結之情;也有人,讀出曹植背後的深意,稱曹植寄心文帝,感於壯志難酬……今天,初岸君為大家推薦的文章由青年作家李崢所作,本文從賦文本身華麗的辭藻、優美的描寫,以及曹植賦予它那撲朔迷離的情感表達,來談談《洛神賦》的魅力為何經久不衰。
  • 曹植對洛神的愛慕之情
    《洛神賦圖》(宋摹本)作品名稱:《洛神賦圖》(宋摹本)創作年代:東晉作者:顧愷之
  • 何種美玉才能承載曹植與洛神的浪漫?
    偶然中看到一篇關於曹植與洛神的文章,文中有互送古玉信物的描寫,腦中忽然靈機一動,對曹植與洛神究竟贈送的古玉信物是什麼樣的充滿了好奇
  • 曹植《洛神賦》:悼念亡父及政治幻滅
    《洛神賦》的部分詞句透出政治色彩, 逸出了愛情範圍, 故其主旨也有政治解讀路向。此時曹植與「餘」分離, 轉以洛神自喻, 而「餘」代指政治寄託對象, 前人多視為文帝曹丕, 我們認為更可能是曹植亡父曹操, 主要依據如下:一是對文本斷層的解讀。
  • 曹植的《洛神賦》歌頌的是甄宓嗎?甄宓和曹植之間有什麼關聯?
    曹植是魏國有名的才子,他的一生雖然短暫,但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詩詞佳作,其中比較知名的就數《洛神賦》。據說是曹植有一日途經洛水的時候,聽見了當地有關於洛神的傳說,於是便做了這篇文章,他虛構了自己與洛神之間的偶遇,表達了對洛神的讚美,以及洛神消失後悵然若失的情感。
  • 《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第四十、四十一集簡評:洛神歸
    甄夫人之死一段,司馬懿之智勇、甄宓之決絕、曹丕之狠刻、施淳與郭照兩人之大義,群像出彩。甄宓在這幾集裡,蒙兩次賜死,此可謂跌宕。 2、關於曹叡身世,歷來有異說說他是袁熙之子。為袁熙之妻的甄宓先有孕,而後曹丕納之。關於異說,先不置真偽之辨,因為古代這樣的傳說很多。
  • 【周一年度好書】《洛神賦》:曹植與洛神的距離,是我們每個人與理想的關係.
    作者:【三國】曹植繪者:葉露盈改編:餘治瑩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8《洛神賦》(90後女孩全新演繹千古神話,「曹植與洛神的距離,是我們每個人與理想的關係」。斬獲「全球華人動漫界奧斯卡」:「中國動漫金龍獎最佳插畫獎金獎」,榮登央視《國家寶藏》,原創繪本大師熊亮等名家鼎力推薦。)
  • 「曹植與洛神的距離,是我們每個人與理想的關係」
    兩千年前,才子曹植在從京師返回封地,途徑洛水,虛構了自己與洛神宓妃邂逅、愛戀,卻因為人神殊途,終不能相守的故事。曹植文字之精妙,讓洛神的美麗被人稱頌千年。歷代畫家揣摩曹植書寫之文句,想完美呈現宓妃仙姿,包括東晉畫家顧愷之所繪的《洛神賦圖》,元代畫家衛九鼎所繪的《洛神圖》等。
  •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洛神》曹植&甄宓
    遊君山、短歌行、美人篇、銅雀賦、洛神賦、七步詩,足見其文。出口成章、引經據典,足見其韻。縱觀整部《洛神》,它既涵蓋了《山海經》、《詩經》等著作的精妙,又包括了魏晉才子們的建安風骨。曹植就是沒能和甄宓在一起;曹丕就是為了上位不顧親情愛情;楊修一世聰明還是沒贏過機關算盡的曹操;司馬懿就是無恥地篡了曹家的權。《洛神》結局,子建在洛水河邊,看到甄宓撐著小船向他駛來。
  • 《洛神賦》與甄宓:曹植的女神,卻做了曹丕的「糟糠」之妾
    讀過《洛神賦》的人都清楚,她在其間脫去了凡骨,美成了神。《洛神賦》會背的人不多,但知道的人不少。無論是舊時的《古文觀止》,還是今人重新編排的《古文觀止新編》,《洛神賦》都是必不可少的篇什。曹植的《洛神賦》就像屈原的《離騷》一般,都代表著千年來文學藝術的最高峰,雖然文字艱深、諸句難懂,真正細讀的人不多,但只要編入書中,就意味著此書的品級不低。
  • 《新洛神》片花雷點不斷:曹植甄宓開唱"黃梅戲"
    不僅服裝造型被批「女主們像取經路上的妖精」;更有曹植(楊洋飾)甄宓(李依曉飾)唱起了黃梅調談情說愛,令網友大呼hold不住。造型舞臺劇痕跡嚴重:曹操眉毛開了叉《新洛神》中的演員造型舞臺感非常強,不僅女演員們的眼線畫得似乎要暈黑一張臉的趨勢,服裝和頭飾都極盡絢爛混搭風。網友「時光沙沙」吐槽:「你以為你帶點神話色彩就可以把服裝弄得跟妖精穿的一樣麼?!!
  • 曹丕、曹植及甄宓不為人知的秘密,《洛神賦》背後的陰謀
    在《洛神賦》的背後,還隱藏著一段耳熟能詳的曹魏宮闈公案。據說曹植對曹丕的妻子甄妃懷有仰慕之情,卻終不可得。《洛神賦》裡的洛神,其實就是暗指甄妃,曹植籍著對洛神的描寫,來釋放自己內心深處最為熾熱卻被壓抑已久的情感。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選》後的註解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最初想娶甄妃的是曹植,結果卻被曹丕搶了先,曹植卻一直念念不忘。
  • 甄宓與曹植之間到底有沒有愛情?《洛神賦》 中的原型其實並非甄宓!
    那麼真實的歷史上,甄宓和曹植之間到底有沒有隱秘的情愫呢?最早傳出甄宓與曹植有緋聞的是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選》中《洛神賦》的註解中講了一個故事:最開始愛慕和想娶甄宓的是曹植,結果被曹丕搶了先,曹植卻念念不忘。
  • 品讀 | 曹植《洛神賦》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此賦虛構了作者自己與洛神的邂逅和彼此間的思慕愛戀,洛神形象美麗絕倫,人神之戀飄渺迷離,但由於人神道殊而不能結合,最後抒發了無限的悲傷悵惘之情。作者|曹植黃初三年,餘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辭曰:餘從京域,言歸東藩。
  • 宋玉vs曹植:《神女賦》到《洛神賦》,由神到人
    曹植《洛神賦》中的女神翩若驚鴻,其實更像「人」但是讓歷代中國人更加迷醉,更加神往的美女,非洛神莫屬。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洛神,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洛神,洛神的美可以說迎合了各個時期人們的審美觀念,成為中國古代史上的神話般的存在。傳說《洛神賦》是曹植為「感甄」而作,但是無法確認。
  • 歷史上的洛神到底有多美?竟能引得曹丕曹植相爭!
    你知道從歷史流傳至今洛神的故事嗎?讀過文學家曹植創作的《洛神賦》嗎?洛神又是怎樣一位傾國傾城的美女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看看,唐代詩人徐凝的一首《牡丹》,在詩人看到一朵朵嬌豔欲滴的牡丹花時,聯想起美豔絕倫的洛水女神...來透過詩句聽聽從歷史流傳至今洛神的故事。
  • 《新洛神》27日晚收官 曹植甄宓魂歸同處
    從7月5日在江蘇衛視開播至今,甄宓與曹丕、曹植的虐戀將於27日晚迎來大結局。隨著劇情發展情感升級,觀眾隨之淚奔,不少網友紛紛表示,相愛的人不能在一起,實在叫人肝腸寸斷。粉絲群壯大收視率穩居前列由金牌編劇兼製作人簡遠信親自操刀,李依曉、楊洋、李進榮、張迪、姜鴻等主演的《新洛神》自從開播便成為2013年暑期檔中最為搶眼的一部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