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三寸不爛之舌」指的是什麼典故?

2021-03-05 國學小常識

三寸不爛之舌 ,形容能說會道,善於辭令的口才。

一說到這個詞,大家都會想到《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紀曉嵐,但是「三寸不爛之舌」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列傳》。

「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遂以為上客。」

故事是這樣的——

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請求援兵,同時締結聯合抗秦的盟約。平原君決定帶20個文武雙全的勇士同去,但挑來挑去,還缺一個人。後來,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自己推薦自己。平原君平時對他毫無印象,考問了一番後,勉強同意他前去。

貌不驚人的毛遂,其實是個能言善辯的人。

平原君與楚平王會談那天,兩人從早晨一直談到中午,還未談出結果。19個門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奮勇上殿去看看情況。毛遂按著劍從容不迫地走上了臺階。」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卻紫握劍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說:「大王敢當著我主人的面對我如此無禮,不過是倚仗楚軍人多勢眾罷了。但現在您跟我距離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裡,楚軍再多也沒有用。

接著,毛遂義正詞嚴地從歷史到現實分析了楚趙兩國的關係……說明趙國派使臣來締約聯合抗秦,乃是為了救助楚國,而不只是為了趙國自己。

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就與平原君一起舉行了締約儀式。這樣,聯合抗秦的大事圓滿辦成。

平原君帶一行人回到趙國後,和人談起毛遂這次的功勞,感慨萬分他說:「我今後再也不敢談論識別人才的事了。我識別過的人才,多達上千人,少說也有幾百人。自以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但卻偏偏沒有識別出毛遂先生的才幹,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趙國的地位重於九鼎。毛先生對楚國的那一席話,勝過了百萬雄師!」

從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為上賓。

【聲明】文字美圖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若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刪除。


- END -

商務合作QQ:1722384182

相關焦點

  • 03/18 三寸不爛之舌--中國即興說唱對決比賽成都站
    2017年3月18日周六晚8時 【萬象城小酒館空間】 三寸不爛之舌--中國即興說唱對決比賽成都小酒館音樂空間專場
  • 智聖東方朔,三寸不爛之舌令人驚奇
    有一天,御醫大臣進宮上奏,有人打聽到湖廣地方、洞庭湖的君山頂上長著一種仙藤,終年香氣不散,把它蒸成美酒,喝了能夠返老還童,長生不死。漢武帝聽了,喜出望外,當即給御醫晉升三級,還賞給他白銀三千兩,令他帶領五百士卒,到君山取不死仙藤。御醫領著士兵,浩浩蕩蕩日夜趕路,來到了君山,找到了幾位老人,尋到了酒香山的酒香藤。
  • 縱橫家們如何憑三寸不爛之舌縱橫天下?
    當然後來人們往往將那些能夠以三寸不爛之舌去對抗百萬雄師的智謀之士都稱為縱橫家。鬼谷子縱橫家個個能言善辯、智勇雙全、通權達變、深諳人心、謀略出眾,往往能根據天下形勢,利用各種勢力之間千絲萬縷的矛盾以及合作中的狐疑不定穿梭於其間,甚至通過威逼利誘、充當間諜等手段,順利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上兵伐謀」的戰略目標。
  • 俗話說「三寸長壽,四寸無憂」,指什麼尺寸?這話是什麼意思?
    而現在的很多問題,以前都是沒有的,大家的養生經驗其實很多都是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比如「三村長壽,四寸無憂」這句俗語,這裡的寸指的是什麼東西的尺寸呢?這句話有著怎樣的養生意義?老祖宗的智慧或許值得我們學習。「三寸長壽,四寸無憂」,這指的是什麼東西的尺寸?
  • 「三寸長壽,四寸無憂」是什麼意思?具體指的哪裡的尺寸?
    今天的文章,我將帶著大家解讀這樣一句俗語:三寸長壽,四寸無憂,這也是流傳至今的先輩養生方法之一。很多人可能頭一回聽說這句話,對於其中的要點有些捉摸不透,只知道它和健康長壽有關,的確如此,想要了解這句話的含義,學習其中的長壽方法,我們必須知道這裡的「三寸」、「四寸」分別指的是哪裡。「三寸長壽,四寸無憂」具體是指哪裡的尺寸?
  • 懸梁刺股的真實歷史故事
    蘇秦曾是縱橫戰國七雄的風雲人物,他曾經創造了佩六國印的輝煌,又是懸梁刺股典故中刺股的主角。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舉措呢?善於外交的文人墨客。史書上稱他們為縱橫家,他們憑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君王從而實現自己封王拜侯的夢想,蘇秦就是其中一位。
  • 「三寸不爛之舌」之張儀
    誰知張儀最先做的不是安慰妻子,也不說自己的冤屈,而是跟他的妻子說:「不要哭,不要哭,看看我的三寸舌頭還在嗎?」結果妻子被他的這句話逗笑了,說到:「舌頭還在你嘴裡呢。」
  • 燭之武白衣出馬,憑三寸不爛之舌,說退秦軍,秦晉之好從此開裂
    就像網絡上段子手的那句俏皮話,「想打哪個打哪個」。這次集體會議,諸侯們如約而至,甚至曾經楚國的小跟班陳、蔡、鄭三國之國君也都前來祝賀。鄭國在諸侯代表大會上進行了簡明扼要的發言,主要意思就是今後堅決擁護晉文公的霸主地位,與曾經的老大楚國劃清界限。
  • 破釜沉舟歷史典故,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現在的孩子都是「舒服窩」裡長大的,他們小的時候由爸爸媽媽寵溺著,長大成人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後,可能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無法直面挫折和困難,抗壓能力極低,所以,建議爸爸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多讀一些歷史典故給他們聽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撥雲見霧尋歷史,水落石出現真相。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
  • 秦瓊賣馬是什麼典故?歷史上的他真需要單雄信幫助?史書說用不著
    通過這個典故可以知道,秦瓊賣馬的意思是指英雄陷入困境,不過,典故很吸引人,但這個典故卻不是歷史上發生過的真實事例,而是跟《水滸》中的楊志賣刀一樣,是杜撰出來的,主要出自《隋唐演義》、《說唐》之類的民間話本小說。
  • 小衰那聲情並茂的成語典故,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你又學會了幾個
    原來這就是小衰成語典故「姓高踩裂」!生動的三寸不爛之舌:小衰在家吃火鍋,吃著吃著,突然夾起一個豬口條說:「媽,這個豬口條好老呀!怎麼都燉不爛!」還有那力透紙背,小衰上衛生間的時候,很是尷尬地說:「慘!用力太大,紙太薄!
  • 以三寸不爛之舌打破六國合縱,為秦奠定基礎
    從國力上說,秦國強盛,楚國弱小,楚王不能不有後顧之憂。我與楚國大夫靳尚是好朋友,而靳尚又深得楚王夫人鄭袖的信任,楚王最為寵幸鄭袖,鄭袖所說的他都會聽,只要我搞定靳尚、鄭袖,楚王必不會害我。再說了,我是奉秦王之命出使楚國,楚王哪敢加害於我呢。」當初楚懷王說要拿黔中地換張儀,無非是氣話,他斷然沒有想到張儀竟然如期而來。
  • 成語「東山再起」的典故是什麼?「東山」指的又是哪一座山?
    它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出自《晉書·謝安傳》。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成語都有一個典故,東山再起也不例外。那麼,它的典故出自哪裡?與何人有關?謝安,現在河南太康人,東晉的政治家、名士。他出身富貴人家,父親是東晉太常謝裒,堂兄是鎮西將軍謝尚。年少時,他以清談而聞名,多才多藝,還精通音樂。
  • 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對後世有什麼影響
    《霸王別姬》,是老一輩人口中念叨不停的一段歷史典故,《霸王別姬》出自《史記·項羽本紀》中,該史記中記載,西楚霸王項羽在垓下之戰時兵敗,心知大勢已去,在帶著二十八騎兵突圍前不久,不得不與虞姬訣別。
  •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八拜是什麼意思?
    那麼你們知道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嗎?八拜又是什麼意思?八拜之交,指結拜為異姓兄弟姐妹關係。比喻關係極為密切。八拜:原指古代世交子弟謁見長輩的禮節。古代世交子弟對長輩的禮節,後世將異姓結為兄弟亦稱八拜。交:友誼。
  • 「3」寸不爛之舌 辯手的花樣人生——《股東來了》2020正式開賽3天...
    他們是擁有三寸不爛之舌的最佳辯手。2019夏天,他們正花樣年華,馳騁賽場、快意人生,聽聽他們的故事。蔣卓成,風流倜儻帥小夥,年僅22歲的他就已是世界華語辯論錦標賽冠軍。《股東來了》2019賽場上,他不但憑藉辯才一路過關斬將闖入決賽,而且依靠辯才徵服心儀姑娘的心,成功抱得美人歸。
  • 張儀在歷史上到底有多牛?
    一批對當時的國家間的政治形勢非常嫻熟,善於辭令和權術,從中獲取功名利祿的說客應時而生,史書上稱他們為「縱橫家」。看過《羋月傳》中智商爆表、舌戰群儒的張儀,小編要跟你講講歷史上的張儀,其實更厲害。真相:歷史上張儀究竟有多牛?
  • 【成語說史】曹玉騫歷史典故精講 — 推薦篇《龍馭上賓》
    導語:曹玉騫講成語典故,讀懂五千年歷史背後的故事。本專輯由曹玉騫先生播講,國學新知出品。
  • 聊聊「徐娘半老」的歷史典故和古今意思
    從這史書記載裡不難看到,「徐娘半老」這典故就出自這《南史·后妃傳下》,徐娘指的就是梁元帝的正妃,南朝信武將軍徐緄之女徐昭佩。根據此書記載,喜歡八卦的後世人也腦洞大開的對梁元帝及其正妃徐昭佩這兩位先人的家事,進行了多番杜撰與演繹。在這裡今天彎豆不妨也八卦一下,同大家聊聊梁元帝與正妃徐昭佩二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