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曉宇:歡迎文晏導演,先表達一下我個人的敬意,用心拍攝了這樣一部極具現實世界性,同時又觸動人心、啟人深思的電影。一般來說,紀錄片會更看重影片題材和人物的社會意義,故事片則更關注藝術價值和娛樂價值。而《嘉年華》是一部充分汲取現實能量的電影,也是一部深刻「介入」現實的作品。我注意到影片很多方面的表達和處理,都是讓它離我們更近一點,仿佛這樣的事隨時會發生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而不是一種例外狀態,或者說都是為了讓一個極端的故事具有更普遍的意義。我想問,在創作中,有哪些具體的做法?
@文晏:這其實也是我在創作過程中思考了比較久的,如何使一個事情不顯得是一個個例,如何使它跟更大多數人產生關係。所以這個其實就決定了我在影片中很多的選擇,包括我不去強調犯罪的個體,就是這個加害者的形象。包括選擇怎麼處理孩子在受到性侵之後的一個狀態,因為當時也跟心理學家有過討論,孩子會有不同的狀態。尤其是像一些比如說長期受到侵犯的孩子,她可能會發生非常極端的性格的變化。但是我選擇了一種,她在懵懂狀態下,相對在表面上看來似乎是相對平靜的一種處理,其實就是希望大家的關注點不是在小孩子多麼可憐、多麼需要同情這一點上,而是去面向一個更廣泛的社會機制的這樣的問題,使大家可以來思考每一個人在社會中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可能應該承擔的責任,或者我們沒有盡到的責任。當然還有很多,包括拍攝具體的一些方式,都是為了使大家感覺這個事情就發生在我們身邊,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關。
@秦曉宇:比如同樣的題材,韓國那部《素媛》裡的壞蛋很醜陋很猥瑣,過目難忘,這樣一個壞蛋很容易引起我們強烈的甚至生理上的反感和憤怒。而《嘉年華》裡的商會會長卻相反,面目模糊,這樣反而可以是任何一個人。
@大象點映觀眾:我的理解這是一部女性電影而不是一部社會電影,因為裡面小文、小米、莉姐、小文媽就像一個女人不同的時期一樣。
@文晏:對,這個電影不光是在講性侵,它也是關於女人的一個電影。所以我這裡面的每個女性角色,其實大家細想都可能跟我們生命中的某一個瞬間有某種形式的重疊。因為雖然我們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我覺得在現代這樣一個時代下,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女人價值在哪裡,我們的身體在當下這個社會到底意味著什麼,這個是每個人都需要面對和回答的一個問題,所以這也是我的電影試圖探討的問題。
@秦曉宇:影片裡有女性的遭遇,女性的困境,女性的掙扎和抗爭。當然整體上是一種女性的表達。可以被視為一個當代女性的寓言故事。
@大象點映觀眾:想問下文導一個劇作上的問題,是怎麼構思小文媽媽這個角色的?因為作為觀眾,我在觀看過程中,前邊都由小文媽媽來主導小文的事情,按照正常的創作思路可能會去延伸小文媽媽的改變,而為什麼後邊又將小文的主導賦予了父親?後面基本上就不再出現了媽媽的形象了?
@文晏:在描述小文的父母,我其實就是這樣一個構想,像她媽媽這樣的四十來歲的女性,在今天的社會裡面其實也面臨著很多的困擾。比如年齡的困擾,如果婚姻再失敗了,這對她的打擊,她自己不能走出這樣的一個怪圈,對自己年華不再、美貌不再這樣的各種焦慮都在影響她的生活,導致她不但無法好好的保護孩子,甚至在孩子出事以後,她自己感覺到的這種羞恥感比誰都強,所以才導致她會對孩子做那樣的事情(扇小孩耳光,剪掉小孩頭髮,毀壞小孩裙子)。包括跟她丈夫在門前的那段對話,其實表現了他倆的一種關係,她至今還無法走出這個婚姻的陰影,無法掌控自己在這一階段的人生。
對父親的這個角色,其實我想描述的更是一種父親的缺席,不光是在離異家庭,即便是在普通的正常家庭,尤其當家裡是個女兒的時候,父親往往覺得自己對於女兒的成長不需要承擔過多的責任,感覺這更像是一個母親的責任。所以父親有意無意地,不一定是作為好父親還是壞父親,他們都會形成某種缺席。而這個對女孩子的成長,其實是有很大傷害的。
因為小文的家庭是一個破碎家庭,所以我讓他們三個人不會永遠真正的同框。實際上在鐵門前的對話也是她媽媽的一個出場,她的疲憊,她的掙扎,她到此刻已經無力再為女兒做什麼。其實人和人就是一扇門的關係,你打開這扇門這個人就是你的親人、你的朋友,你關上這扇門他就成為你的陌路,當時就想這樣處理這個關係。
@秦曉宇:那個母親的耳光,在影院裡讓人狠狠一激靈。
@文晏:其實母親的這個羞恥感,我覺得在今天的社會裡其實還是非常有普遍性的。這也是為什麼非常多的性侵受害人,他們不敢跟別人說這個事情。因為大家的第一反應,都是這個女孩子從此不再乾淨、不再純潔,她被玷汙了,這是她的羞恥。所以家人會覺得這是家醜不可外揚,周圍的親戚朋友也會戴著這樣的有色眼鏡。所以其實像媽媽這樣的反應,大家乍看以為是很意外的,說她怎麼會這樣對自己的女兒,但其實細想,這在我們今天的社會裡面是一個特別普遍的現象,而恰恰是這種現象,會幫助那些加害者,是他們更容易逃脫法網。
@秦曉宇:如果說性侵發生時,是一個地獄時刻,我看到素媛的原型娜英的爸爸說了一個詞,煉獄時間。這是一個很漫長的時間,再次的傷害隨時會發生。而且嘉年華的時代和現實,對嘉年華的女孩,是有很多影響和傷害的,各種不幸的女性命運,不僅是性侵一種。
@大象點映觀眾:可以再問下導演,您對父親這個可以說是劇中唯一一個對於受侵害的女性給予正面感情的人物。這個角色是怎麼設計的麼?因為警察,老闆,小混混,官員這些男性形象都是一種反面的人物,為什麼選擇小文的父親作為男性裡比較正面的人物呢?
@文晏:關於影片中的男性,其實我並沒有戴著有色眼鏡描寫他們,我想講的是這個社會中人的境遇,是什麼樣的社會造就了這樣的人和他們的選擇。我想引用法國電影大師雷諾瓦的一句話,他說這個世界糟糕的地方,就是在於我們每個人都有理由。而我呈現的這些人,不管是你說的經理也好還是小混混也好,其實大家細想一下,這些人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而且他們無非就是做了一些明哲保身,或者是見利忘義這樣的事情,這在生活中其實並不少見。所以其實我們恰恰應該透過這些人物,去想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人?為什麼這些人是普遍的?他們為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其實社會造就了人,而我們每一個人又重新塑造了這個社會。所以透過這些表面,其實可能讓我們可以思考得更深入一些。
父親是一個正常的人,其實恰恰表明我並不認為為女性發聲的只有女性沒有男性,恰恰這個是在兩性身上都是有的。就如同對女性的偏見,其實受害者不僅是女性,也是男性。其實我只是在描繪一個真實的正常的社會,大家如果覺得這個父親為什麼不能多做一點,或者說他為什麼不能像一個英雄一樣來救自己的女兒,我只是想說,我們社會中的普通人,他的境遇,他在非常有限的平臺上,他其實大部分時候處於一種失語狀態,很多人是找不到一個平臺為自己發聲的。
@秦曉宇:當父親被商量著私了時,他說,那公道呢?英雄往往是虛假的,這個怯懦甚至無能的父親,讓人更加感慨。
@文晏:實際上我們在拍戲的時候也對這句話做了反覆的探討,耿樂自己覺得很難說出口這樣一句話。後來我想為什麼如此正常的一句話,我們反而覺得很難說出口?可能就是因為我們作為一個公民,我們的公民意識有點薄弱。其實每個公民都應該知道自己尋求公道,都應該能夠非常痛快的說出這句話。所以後來選擇了做這樣一個處理,讓他幾乎是嘟囔地說出這句話,恰恰體現了我們人的這種狀態,就是我們如此不習慣說出一句完完全全在我們權利之中的一句話。
@大象點映觀眾:之前看過一篇文導訪談,說道小文、小米、莉莉、小文媽媽,在女性角色上是相互關聯,她們的生命發展往下發展可能會成為彼此。這其實是一個怪圈,如何才能跳出這個怪圈是不是電影想要表達的一個重要問題?
@文晏:這幾個女性,就像我剛才說的,我們探討的是所有女性面臨的共同問題,所以很自然她們呈現出來的就是這樣,每個女性其實都有可能成為另一個人,這取決於我們在某一個時刻的選擇。也就是說小米如果最後沒有做那個選擇,她確實可能成為下一個麗麗,但是由於她做了這樣的選擇,可以成為另外一個人,成為不同的一個人。所以這也是在說我們要有勇氣做出不同的選擇。
@大象點映觀眾:請問文導是怎麼指導片中小演員們的表演的?
@文晏:文淇演電影的時候是12歲半,快到13歲了,周美君是11歲多一點。我們沒有給她們看完整劇本,只給文淇看了她那一半的劇本,周美君完全沒有給她看劇本,這麼做當然是出於對小演員的保護,因為她們在這個年齡也不可能真的懂得這個電影內在的含義,而且讓她們一知半解也不能幫助她去梳理表演。
所以讓文淇主要專注於讓她飾演一個流浪兒童,每天在打工,她每天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多掙五塊錢。她不會回憶過去,不會顧影自憐,她非常堅定的就是做這樣的事情。所以這個使她的性格可以非常鮮明,使她的所有的行為都可以很堅定。同時讓她體驗生活,學習打掃衛生,學習這樣的所有的工作,使得她從外部外形上,看上去就像這樣一個打工的孩子。
周美君當時才11歲,更不可能去理解這些複雜的劇情,無論從性侵還是到整個電影想表達的大的主題,所以我們就是一場戲一場戲讓她專注於跟父母的關係,是一種情感溝通的關係。因為對她來說,這個人物其實在整個的電影裡面主要也是在處理跟周邊成年世界的這樣的一種疏離的關係,所以我們幫助她把每一場戲處理好,整體的東西我另外再把控,這樣不用讓小朋友承擔她們無法承擔的重任。
這種小孩子表演必然是這樣的,因為他們不可能理解電影最終想呈現的主題,不可能像大人一樣這樣去表演。所以必然是用這樣的一種方法,因為只要出來的效果是準確的就可以了。
@大象點映觀眾:問一下導演,為什麼會用這樣的鏡頭?有的地方搖晃的很厲害,還有背景聲音太嘈雜。
@文晏:關於攝影和聲音,其實我們可能就是因為看的藝術電影相對比較少,所以對這個不太適應。事實上手持鏡頭,這樣帶呼吸感的鏡頭,在藝術電影中運用的還是挺多的。另外恰恰聲音是中國電影最容易忽略的地方,聲音是在幫助講故事,甚至跟畫面有的時候是幾乎一樣重要的。我的這個錄音師是中國最好的錄音師,他也是賈樟柯電影的御用錄音師,他的這種錄音的方式,恰恰是希望人能夠身臨其境,而不像我們一般商業片中做出來的都是非常虛假的和空的聲音。所以如果你真的下一次仔細分辨這樣的聲音和現實的聲音,你會意識到這裡面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這種電影的現實感,這種空間感,有很大一部分是靠聲音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