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30日,是「國際不打小孩日」,也稱「無巴掌日」,這是個冷知識,估計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說。
那為什麼要特別為這個冷僻節日說點什麼呢?
因為前兩天黑龍江佳木斯發生了一起極其殘忍的虐童事件,四歲的女童茜茜被父親和後母打到重傷二級,嚴重顱內出血,現已住進ICU搶救,還未脫離生命危險。
但是這個嚴重到出人命的新聞,只在熱搜上「意思意思」地掛了一會就掉了。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一個受盡虐待的孩童,理應比一個明星自拍、離婚、抽菸、直播更受關注,但僅僅兩天,還在搶救中的女童茜茜已被吃瓜群眾拋到腦後。
許多人以為這不過是一個極端少見的個案,但事實是,虐童在中國不僅是普遍高發的社會問題,更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深植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
如果連極端殘忍的虐童案都不能引起社會的重視反思與改進,那中國的孩子不知道還要受多少苦。
因為虐童文化一旦存在,施虐的主體絕不僅僅限於家長,而是熟人、老師、保姆等各種你能想像到的成人角色。
當虐童文化隱身在社會普遍的價值觀內,所有人都會對孩子受到的傷害視而不見,即使你不虐待自己的孩子,也會在無形之中幫助別人虐待孩子,惡性循環,持續互害,釀成人倫悲劇。
為人父母,保護兒女是本能和天職,在一個普遍虐童的社會中,替受虐兒童發聲,其實也是在為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發聲。
所以,小刀今天想趁「黑龍江虐童」事件還有點餘溫,借「世界不打小孩日」替中國那些沉默的小孩子申申冤,訴訴苦。
網絡上有女童茜茜受虐的圖片,太血腥,我就不放了。
但光看文字描述就已經能讓所有父母揪緊了心:
4歲女童茜茜多動淘氣,有時大小便不能自理,她的繼母曲婷婷產生了不滿,多次用拳頭毆打、用開水燙、抓住被害人頭髮往牆上撞等方式傷害茜茜。
茜茜被送到醫院時渾身是血,鼻梁被打斷,肋骨骨折,上嘴唇被剪刀剪掉,渾身上下都是菸斗燙傷的疤痕……
醫生不得不為4歲的茜茜做了開顱手術,現在小女孩還躺在ICU,生死不明。
而她的生父和繼母雖然已被刑拘,卻還在不斷地把責任推給對方。
這次主要是繼母曲婷婷把茜茜打到住院的,所以父親於某就把責任全部推給了曲婷婷。
可是父親於某在日常生活中也對茜茜實施虐待,常常用手、數據線、笤帚毆打她。茜茜之前就因為被打傷而多次就醫。
但為什麼等到茜茜快被打死,這對禽獸不如的男女才被抓?
其實早在茜茜第一次住院時,醫護人員就幫她報過一次警,但女童的父親不承認孩子受傷是他打的,稱孩子是自己弄傷的,並表示對曲婷婷虐打女兒的行為毫不知情。
這藉口有多低級拙劣、漏洞百出,普通群眾都能戳穿,但人民警察卻輕輕放過。
匪夷所思嗎?
不至於,因為「虐童」這種罪行在中國有一個合法化的名義,叫「家庭管教」,是屬於別人家的家務事,面對這種問題,和稀泥式的執法是最為常見。
於是大量的罪犯就這樣被放過,無數本來可以被避免的罪案就這樣發生,警方放過於某一家的半個月後,曲婷婷把只有四歲的茜茜打進了ICU。
我們可以看到,一對虐待犯因為文化觀念原因被執法人員放過,然而,即使是現在被刑拘了,這對幾乎把女兒打死的禽獸也不會受到多大的懲罰。
律師表示,一般情況下,長期對孩童肉體進行折磨,屬於虐待罪。
虐待罪怎麼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條規定,虐待家庭成員,情節惡劣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致人死亡,最高七年,虐待罪量刑實在太輕了,這指向法律在保護兒童方面的不完善。
如果你不清楚判刑七年的虐待可以殘忍到什麼程度,我用一樁中國史上最有名的兒童虐待案告訴你。
1993年發生的蘇麗案,是新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震驚的虐待兒童案。
1993年3月2日,年僅5歲半的小女孩蘇麗因為長期挨餓,偷吃了母親燕志雲專門為兒子做紅燒肉熬製剩下的肉渣,被其母燕志雲虐打——這對蘇麗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她不敢哭,因為以她的經驗,這時候越哭鬧,燕志雲就打得越嚴重。
沒想到折磨了蘇麗一頓的燕志雲仍然不解氣,盛怒之下,她強行掰開蘇麗的嘴,舀起一勺滾燙的豬油,朝著蘇麗的嘴灌了下去。
根據當時報導的描述:「蘇麗的嘴邊立刻吱啦一聲地升起一股白煙」。
血水混著油水從蘇麗口中流出,她撕心裂肺的哭喊也沒換來母親的一絲愧疚和憐憫,燕志雲並沒有理睬因為劇痛強烈掙扎的蘇麗,甚至到吃晚餐時,面對張著焦黑的小嘴前來乞食的蘇麗,她還用「不許吃飯」來懲罰她的偷吃。
接下來,蘇麗都很少再吃東西了,到了被滾油淋嘴的第七天,也就是9號,蘇麗反覆出現腹瀉的症狀,燕志雲因此感到厭煩,又用竹棍打了蘇麗一遍。
遍體鱗傷、疼痛難忍的蘇麗在責罵與毒打中又撐過了一天,10號的凌晨1點,蘇麗蹲在痰盂上撒尿,突然「哐當」一聲,栽倒在地,沒再醒來。
發現蘇麗死亡的燕志雲驚慌失措,但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求醫,不是報警,而是趕緊扒下蘇麗的破爛衣褲,套上蘇麗生前想穿但從沒機會穿的新衣褲,企圖掩飾自己的罪行。
當法醫脫下蘇麗的衣服,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5歲多的孩子身高不足95釐米,瘦得皮包骨,全身除了腳掌外,找不出一塊沒有傷痕的地方,有的地方潰爛流膿,嘴唇和下巴被熱油燙得翻皮,手腳指甲因嚴重淤血變得烏黑……
但燕志雲的殘忍不是第一次震驚到外人了,早在蘇麗被虐死的兩年前,也就是1991年,《人民公共安全專家報》就登過燕志雲虐待3歲女兒蘇麗的報導,當時的蘇麗因為飢餓抓吃雞食,被燕志雲用針和膨體紗線將嘴縫住,並罰跪搓衣板長達1小時之久……
報導一出,舉國震驚,但仍然阻止不了兩年後更慘痛的悲劇。
任誰也不禁要問,一樁早已暴露在國人眼皮底下的虐待案,究竟是怎麼走向無法挽回的結局?
燕志雲的態度或許就是答案——在記者採訪燕志雲的過程中,這個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法盲,一直認為自己沒有罪,因為「自己的孩子,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別人管不著」。
燕志雲最終獲刑七年。
但即使七年的牢獄生涯,也沒能改變她的卑劣,她始終認為這一切都是「該死的麗麗」給她找的麻煩,所以七年後,她出獄的第一件事,就是親手扒了被自己虐待致死的蘇麗的墳墓。
燕志雲從沒覺得自己有罪——「打自己的孩子怎麼能算犯法?」
這句「打自己的孩子怎麼能算犯法」恐怕就是中國虐童現象高發的根本原因之一。
雖然我也不願意承認,但「虐童」確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燕志雲口中那一句「我自己的孩子,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對應的不就是那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以儒家為主導的傳統文化,父母將孩子視為自己的私人財產,將「打罵」視為教育兒女的手段。
父母擁有孩子的所有權,要打要罵,全憑家長意志。
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罵,提拎甩褂」,家長的暴力成了美德,虐待不叫虐待,叫「嚴加管教」。
所謂的「孝道」,就是倡導虐童的文化。
《二十四孝》裡埋兒奉母的郭巨,為節省糧食供養母親,把兒子給埋了,因為「兒子可以再有,母親只有一個」,這樣一個殺人犯,他的結局是什麼?
——上天賜給他一壇黃金,以獎勵他的孝心。
簡直是變態!
經典元雜劇《趙氏孤兒》,主角為了忠義,用自己的孩子替趙氏遺孤頂命。
傳統文化中,不把孩子當人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文化裡就沒有過兒童的地位,兒童在孝道文化裡就是用來虐待的。
在這種千百年來的價值觀裡,談保護兒童是非常奢侈的事。
把虐待兒童的基因融進孝道文化中,於是虐待就從一個本質是犯罪的行為變成了所謂「家庭的私事」,別說是外人,就算是司法機關,執法人員也插不了手,不得隨意幹涉,所以「和稀泥」、「高抬輕放」就成了一線執法人員面對此類案件時最常使用的方式。
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虐童案明明早已發現,卻還是終將發生的原因。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在疑惑:這關我什麼事?我又不會打罵孩子,不會「埋兒奉母」,別人虐待是別人的事,我管好自己就好了。
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只要社會仍然不把「虐童」當回事,那誰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2019年11月5日,湖南長沙,9歲的小男孩羅棋在道路邊被一名精神病人用扳手和螺絲刀活活打死。
期間,行兇長達10分鐘,該男子用扳手猛擊羅棋的頭部,用螺絲刀在羅棋身上猛挫,慘不忍睹,而行兇全程,一直有路人圍觀,甚至保安也在內,均未出手制止,直到行兇者父親趕來。
這件事一經報導,網上立即掀起了討伐圍觀群眾的論戰,大家都在譴責圍觀者的冷漠,難以相信這種事發生在光天化日之下。
但當事者當時是怎麼想的呢?
相當一部分人在一開始看到暴力發生時,都以為是父親在「管教」小孩,認為自己不應該插手別人的「家事」,等到男子掏出兇器了,他們又不敢貿然向前,最終沒能阻止這場慘劇。
如果一個社會,民眾普遍明白虐待是一種暴力犯罪,正視兒童的生命安全和人格尊嚴,是絕不會將「虐童」視為家事的。
正是因為「打罵就是管教」和「別人家事少摻和」這樣的觀念深入人心,才會發生這樣的悲劇。
羅棋的悲劇,只有在一個漠視家庭暴力、為虐待開罪的社會中才有可能發生。
中國小孩,死於大人的愚昧與冷漠。
「管教」這個詞,在中國絕對是被汙名化得最嚴重的兩個字,多少虐待以你之名?
貼一組驚心動魄的數字:調查發現,高達74.8%的中國兒童(16歲前)遭受過不同形式的虐待。
其中,親生父母是虐待兒童的主力軍,佔比49%。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算,中國受虐待兒童數可能高達1000萬。
在網上,隨便搜「中國虐童」,能看到的信息都比這篇文章可怕得多,我只是為這些可憐的孩子感到心痛。
「救救孩子」,魯迅百年前就喊出了這句話,至今也沒真正實現。
為什麼中國的虐童事件屢禁不止?
沒錯,就是法律不完善以及社會觀念問題——一切家事化,誰也管不著。
法律的修改,不是咱們小老百姓想推就能推得動的,我們現在就能做的,是好好對待自己的孩子,千萬別信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親子教育別整「孝道」那一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首先是人。
尊重孩子,科學育兒,抵制暴力。
對於社會上的虐童事件,更要盡力給予關注跟譴責,沉默永遠是罪惡的幫兇。
至於那些喜歡毆打孩子發洩壓力的父母,下面這張圖送給你們:
鋒利的小刀
長按左邊二維碼圖片關注我們!
小刀帶你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