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荔波縣緊緊圍繞「世界知名、國內一流的旅遊目的地和休閒度假勝地」的目標定位,大力實施全域旅遊戰略,推動旅遊業持續「井噴式」增長。2018年接待遊客1615.63萬人次,同比增長38.04%,旅遊總收入141.86億元,同比增長34.38%。2019年1-11月接待遊客人數2058.81萬人次,同比增長35.45%,旅遊總收入185.03億元,同比增長37.76%。
經過多年的探索,荔波縣逐漸形成了「545」的全域旅遊發展體系(即五個維度、四個支撐、五個結合),出臺了《關於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的決定》和《荔波全域旅遊發展戰略規劃》,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優化旅遊發展環境,營造「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大旅遊格局。同時,組建成立荔波縣旅遊發展委員會、旅遊法庭、旅遊警察大隊、城市綜合執法局,切實構建「1+3+N"旅遊發展體制機制。持續深化涉旅企業改革,組建「三大四小」國有企業,構築現代企業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向實體化、市場化、產業化轉型。試行旅遊投訴先行賠付制度,建立了快處快賠基金,全面推進「明碼實價.誠信荔波」體系創建;建立110社會應急聯動機制,著力構建了「快審快結、快處快賠」的旅遊糾紛速裁模式。
狠抓提質擴容升級,提升旅遊景區品質。啟動一鄉一3A景區建設,配合提質擴容項目工程提升景區基礎配套設施,提高景區整體服務水平。全面實施總投資88億元的22個重點項目,實現了景區發展「脫胎換骨」、全域旅遊「萬象更新」,以景區大變化帶動了縣域整體水平大躍升。同時,抓好大茂蘭生態旅遊區建設,對瑤山古寨景區進行古建築修繕及景區整體改造提升,紮實推進「七星抱玉」計劃,7個4A級特色旅遊小城鎮建設有序推進。並深入實施「星宿計劃」,通過集團公司整體開發等形式,成功打造「恩銘故裡·廣州園」、「歸鄉·沐蘭坊」精品民宿,做精做細水浦、董島、養心谷等精品民宿點,以點帶面,全面推進全縣100個特色民宿旅遊村寨打造。同時積極開展申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生態體育示範區創建工作,申報茂蘭景區、瑤山古寨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荔波縣以民宿發展為契機,加速旅遊向文化延伸、向鄉村發力,全力構建以「北鬥七星」為核心的民宿旅遊示範點,重點打造100個特色精品民宿旅遊村寨,形成樟江、淇江兩大民宿集群產業帶。引入千裡走單騎等43家知名精品民宿落戶荔波,助推民宿業快速發展。按照「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旅遊景觀型示範小鎮要求,堅持差異化、特色化發展,全面打造「七星抱玉」特色城鎮,統籌推進城鄉產業、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協調發展,堅持特色城鎮與旅遊業相融合。大力發展鄉村休閒遊、鄉村體驗遊、民族風情遊,成功推出洞塘梅原、夢柳布依風情小鎮、駕歐風情小鎮等多個農家樂接待示範點。充分利用朝陽精品水果農業觀光園、萬畝梅園農業觀光示範園區和黃金牙茶葉示範基地等「旅遊+」資源,建成集旅遊觀光、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產業觀光園區,打造採摘耕作、農事感知等旅遊產品,切實推進鄉村旅遊發展。
同時,積極打造徒步月亮山、穿越茂蘭喀斯特原始森林等戶外體育運動,推動體旅融合發展,讓全域旅遊與體育產業相結合。深入挖掘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等,重點提升一批民族民間節慶活動,營造「月月有節日」的旅遊氛圍,推動節日形成品牌效應。推出「瑤之韻」、「大美黔秀」、「銅鼓之聲」民族文化演出;成功錄製《最後的背牌瑤部落》及撰寫《水族石雕》等6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並充分利用荔波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鐵皮石斛等生態綠色中藥材種植業,以及景區森林浴,登山覽勝、天然氧吧、竹林療養等健康養生產品、生態文化養生體驗。
深化實施旅遊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縣委常委包保旅遊「十二要素」提升工程,推出5D飛翔影院和「車技坊」表演。智慧旅遊APP試運營,建成智慧綜合指揮中心。並深入實施「廁所革命」,累計建成旅遊公廁34座,獲評A級8座,創新建成布、水、苗、瑤4個獨具民族特色的星級旅遊服務站。成功研發612種旅遊商品投入市場,打造出銀飾、竹編、蜜柚、青梅酒、黃金百香果等一批具有民族性、紀念性的旅遊商品。建立「十大金牌導遊評選」等旅遊服務激勵機制,培訓篩選了素質強、熟悉民族文化的專業旅遊服務人才。積極申報「全國瑤山雞美食之鄉」,精選推廣50道荔波特色菜餚。全縣賓館酒店、民宿、客棧、鄉村旅遊接待點(農家樂)共計887家,總床位數達3.4萬個。
如今,荔波縣境內擁有一個國家5A級樟江風景名勝區和9個3A級景區,以及適宜開發旅遊的300多個民族村寨。景點多達上百個,目前已開發57個,經專家考證達到世界級的6個,國家級的25個。(謝義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