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ue.3
這期源自是枝裕和影展,吃貨帆喜歡「海街」,但我覺得導演從未為他們吃貨們拍下電影。要感謝霧氣子幫忙整理了些電影的食物,確實是史上最餓的一期。夏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在思考電影裡的味道了,是生活散發出的不同原味。忙忙碌碌加上拖延症並發,到夏天結束才能發出,對不起。
(文末送電影同名小說)
點擊收聽 Lillte FM
↓
聲音來自「海街日記」
圖文 | 糖糖
「Demo·生活原味」
*
「是枝裕和の一蔬一飯」
有時候,所謂人間煙火不過就食物的味道罷了。一茶一飯是生活的點點註腳,一口一口的咀嚼滲透日常的氣質。一日三食常常是日本導演鏡頭下的儀式感,比如是枝裕和,每一部電影都是一輩子的生活,滲透著食物的氣味。
初看是枝裕和,總會對他的電影有或多或少的誤解。那些看似美好的食物只是日常,我們無從判斷它們是否可口,一蔬一飯不過都是生活原味的記錄罷了。
/
步履不停
家庭矛盾的一道柔軟出口
/
長子的離世或許是一家人矛盾的導火索,但又是一家人團聚的粘合劑。忌日這天,父親依舊獨自散步,或者悶在自己的房間,直到聞到了炸玉米天婦羅的味道才走出來和大家坐在餐桌前吃了起來,臉上的表情也緩和了許多,伴隨著咀嚼的雙唇還破天荒的哈哈笑起來。
小女兒提到要改造父母的老房子,以便日後搬回來住。母親會在這時打岔般地念叨了一句「我原來不知道我們是用這些米粉做的糖果」,鋒芒瞬間被食物溫柔地磨平。
點擊「玉米天婦羅」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這天的晚餐是鰻魚飯,傳統又精緻的餐具。奶奶把自己碗裡的那一份分給孫子,嘴裡念叨的是曾經對丈夫的回憶,是一份玩笑,也是一種記恨。
多年前的埋冤在一首演歌中溶解,而爺爺只是埋頭吃飯,鰻魚的味道被瓜分,讓尷尬的氣氛瓦解出一個洞穴,最終消散在收拾茶具、甜點、餐桌的嘈雜中。
點擊「鰻魚飯」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比海更深
思念心情的一聲樸素的話語
/
「比海更深」的孤獨,似乎比「步履不停」來得濃鬱。這原本是是枝裕和獻給父親的電影,卻讓我們看到了太多母親獨自生活的豁達與寂寞。母親的日常是屯了很久的小零食吧,她會等在女兒到來時,打開兩盒糯米丸子。
她們會一邊吃著,一邊抱怨些日常,討論著生與死。母親笑著說,現在最常聽到的新聞就是哪位鄰居又離開了。或許一場颱風並不能吹散一個煩惱,但普通的丸子,又真的能讓人短暫忘記一段廢柴的人生。
點擊「糯米丸子」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兒子來到母親家,告訴母親以後出去買冰激淋就好了,不必省著這錢。但母親依然會在吃完了牛奶刨冰之後,把玻璃杯子洗乾淨,重新倒進牛奶。
誰也說不準何時會迎來一場告別吧,或許母親始終沒有做好與父親分開的準備,才留意著公寓樓下的黃蝴蝶。兒子與妻子夫妻關係的結束,最難受的是什麼也都將跟著物歸原主。這些多出的空白,是母親跨不過的坎、也是良多必須面對的縫隙,也是所有人都要向前的勇氣。「我從來沒有愛一個人比海更深」,母親的牛奶刨冰味道也始終清淡。
點擊「牛奶刨冰」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那個颱風的夜晚讓全家人重聚,大傢伙兒一起煮上關東煮。奶奶表揚著孫子切的蘿蔔,真是棒啊。小火溫潤地燒著,一鍋燉下的食材面前,一家人好像還是一家人。
奶奶說,魔芋要慢慢涼下來才能入味呀,和人一樣。在這個颱風過後,生活照舊。新幹線依然在拐彎處交匯錯開,比海更深的愛和幸福或許並不存在,慢火燉出的溫情讓人沒有勇氣卻也學習著向前。
點擊「關東煮」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海街日記
兒時記憶的一絲線索
/
人一步步地成長,也意味著離別將會越來越頻繁,生活中的人來來又去去。家門口的青梅樹50多年了,大姐悉心照料,守護著家中的一切,「活著的東西都是很費功夫的」,這是來來往往中不曾的改變。
每年釀好了青梅酒,才感覺夏天是真的來了。這是從外婆就開始延續下來的生活之味,母親不在身邊,大姐也為她準備了一些,無論記憶裡能有過多少怨念,家的味道都會還在。
點擊「青梅酒」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外婆留下的屋子裡,露臺間懶洋洋的午後,幾個人分吃著一盤蕎麥麵,簡單的味道,然後說說笑笑。
二姐所在運動用品商店的老闆來了。他長長捲髮,說話也有些冷。他說他過去是登山隊的一員,在爬珠峰的時候凍掉了六個腳趾。小鈴說,她新加入了學校的足球隊。好多對新生活的嚮往,也有關於往日的回憶。
點擊「蕎麥麵」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大姐喜歡吃父親做的沙丁魚蓋飯,她給玲盛了滿滿一碗。玲端起碗仰著頭,立馬狼吞虎咽地扒拉著這一份對父親的味道。
吃完一整碗,細碎而鮮甜的沙丁魚口感在嘴裡化開,對父親的回憶也細碎而美好。她告訴姐姐們這是共同的味道,父親不在了,但沙丁魚的味道讓大家的記憶開始相連。
點擊「沙丁魚蓋飯」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不愛做飯的媽媽只教會了姐妹們一道好煮的海鮮咖喱飯。這天,三姐做好了咖喱,品相一般,但小妹也吃得很開心。
三姐喜歡釣魚,喜歡自己在家擺弄魚竿。吃著咖喱飯,小玲說起父親也愛釣魚,千佳臉上神情變得像個孩子般興奮——原來我和父親在這點上很相像。
點擊「咖喱飯」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陪伴臨終父親等待櫻花花開的記憶、與父親釣魚的記憶、父親獨家的沙丁魚麵包的味道——最初,小鈴在三個姐姐面前不敢表現自己對於父親的思念,所有這些,她只敢和家族外的小男孩風太說。
那次在海貓食堂,小鈴發現原來父親生前常給自己做的當季新鮮魚生麵包,正是食堂大叔獨創家傳的手藝。父親會為她做沙丁魚麵包,帶她去釣魚,不曾缺席她成長中最美好的時期。
點擊「沙丁魚麵包」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奇蹟
隨性自然的一顆初心
/
「隱約,輕微,醇厚,有點淡,越嚼越香」,航一這樣評論外公做的輕羹。他看著外公做好了輕羹,他好像也讀懂了外公堅守的願望。
後來,航一追逐九州新幹線的開通,許願歸來,遇到在門口端坐養神的外公。他告訴外公,給弟弟吃他做的輕羹了。 「他有什麼見解? 」「那傢伙還小呢。」
點擊「輕羹」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弟弟會在福岡的章魚小丸子店門口與老闆討價還價,他說起記憶中的章魚小丸子,一臉興奮。這大概也是他最好的陪伴,父母吵架的夢裡,他會在一邊獨享這美食,仿佛能讓自己瞬間快樂。
「愛」不一定是拉扯對方,不一定是住在一起。比如兄弟二人在不同的城市舔著同樣的冰棍,或者為媽媽種作下酒菜的蠶豆,然後把愛吃的做法教給你。
點擊「章魚小丸子」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如父如子
初次見面的一句開場白
/
慶多到家的第一餐是煎餃。窄窄的小方桌被一家人圍坐,心急的爸爸夾上一塊送到嘴裡,燙得嗷嗷叫,然後全家人哈哈大笑。
如不算上前道工序,一份煎餃算是方便快捷,日常又廉價。或許是直接從超市裡買回的速凍餃子吧,打開包裝,在鐵板鍋上刷一層油,再放上餃子反覆翻轉,煎到外皮焦黃酥脆,然後就被媽媽端上桌。
點擊「煎餃」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這是琉晴來到野野宮家的第一頓晚餐。
相比煎餃,野野宮家的煎牛肉就顯得精緻許多。當然,這也是野野宮一家的日常。醃過的牛肉就被煎得香氣四溢,而一家三口安靜享用這食物,對琉晴來說卻是第一次。這天的小小男子漢有些生怯,卻在親生父母的照料下,也漸漸開始享用起來。
點擊「香煎牛肉」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小偷家族
枯燥艱苦的一針興奮劑
/
柴田一家人最日常的食物,便是泡麵。
一間古舊逼仄的小屋,一家五口並無血緣關係,就如同幾塊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被命運這隻手給生生地捏在一起。從頭到尾他們偷得最多的是泡麵,吃得最多的還是泡麵,破舊的屋內充滿了泡麵的味道。
點擊「泡麵」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
在不大的庭院裡,一家人吹著晚風,一起去海邊,穿著泳衣歡笑,還帶上了可樂餅。
這家人喜歡用可樂餅蘸著泡麵吃,翔太總是吃得很投入,幾乎大半張臉都要埋到面碗裡面去。這也是父親除「偷」之外,還能教會給兒子的東西,可樂餅肆意的香氣,酥脆的外殼泡到麵湯裡面去的滋滋的響聲,廉價的食物卻鑄造著一個家的模樣。
點擊「可樂餅」
查看日常詳細做法
-end-
本 期 福 利
「步履不停」與「比海更深」
電影同名小說各1本
參與方式
分享本文至朋友圈並截圖至後臺
&
給本文留言關於你的生活之味
我們將選出
留言最佳的朋友
送出以上禮物
● ● ●
糖、
-圖文編輯-
正在渴望被打賞的girl
-關注我們-
▽
擠進生活縫隙的一絲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