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心中現代小說的最高成就:卡爾維諾、尤瑟娜爾、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諾

2021-03-01 孔網新書廣場

王小波在《小說的藝術》這篇文章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我對此書有種特別的不滿,那就是作者絲毫沒有提到現代小說的最高成就:卡爾維諾、尤瑟娜爾、君特·格拉斯、莫迪阿諾(註:現譯為莫迪亞諾),還有一位不常寫小說的作者,瑪格麗特·杜拉斯」。

通過這段話,我們看到了王小波推崇的作家有哪幾位,現在我們分別來看一下這些作家和他們的作品。

伊塔洛·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 1923年10月15日—1985年9月19日),義大利當代作家,生於古巴哈瓦那,後隨父母移居義大利。畢業於都靈大學文學系,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積極參加反法西斯鬥爭,戰後開始文學創作。

1947年發表第一部長篇《通向蜘蛛巢的小路》。20世紀50年代起以幻想和離奇的手法寫作小說,或反映現實中人的異化,或諷刺現實的種種荒謬滑稽。

《分成兩半的子爵》是他的代表作,這部小說同後來寫的《樹上的男爵》(1957)和《不存在的騎士》(1959)合輯為《我們的祖先》三部曲。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卡爾維諾創作了《看不見的城市》(1972)和《宇宙喜劇》(1965)等。。 

1985年9月,卡爾維諾突患腦溢血在義大利佩斯卡拉逝世,終年62歲,葬在地中海岸邊的卡斯提格連小鎮。

伊塔洛·卡爾維諾其作品以獨到的精美構思、深刻雋永的思維方式,對現代小說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他與博爾赫斯一起享受著「作家們的作家」的美譽。

卡爾維諾的書是寫給智力過剩的讀者看的。他的小說可當得起「詭異」二字。一個故事到他筆下,總有一番折騰。他像害怕孤獨、恐懼、平庸一樣地逃離所謂客觀的描寫。

當然,他首先是個素描功夫很紮實的作者,以後才繼續創新。這有點像畢卡索。卡爾維諾用的是文字,他的小說常用上寓言的、童話的、科幻的筆法,情節的走向常常出人意料。

《看不見的城市》《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

《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騎士》

他背過身來與人們擁抱。常常在想人與人交往的時候,最美的是中間那段距離。我們在對方心中的映射好像是光的傳播,它波光粼粼地暈開在眼前,我們便隨著扭曲了的物象,對自己的想像堅定不移。

在樹上的柯希莫與地上的人們如此和諧地生活,是要感謝葉子從枝頭落到樹底的這段距離。因為這兩頭連著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彼此遙遠所以彼此安詳。我以為這是「只有先與人疏離,才能最終與他們在一起」的含義。

瑪格麗特·尤瑟納爾(Yourcenar, Marguerite,1903-1987),法國詩人、小說家、戲劇家和翻譯家。

1903年6月8日出生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她出生後僅10天,母親去世,從小受到父親的加倍疼愛,自青年時代起,尤瑟納爾即長期奔走於歐洲多國和美國、加拿大之間。

她最著名的小說是《哈德裡安回憶錄》,這本小說是一個虛構的羅馬皇帝的自傳,以一封寫給他收養的孫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馬克· 奧裡略的書信形式寫作。

同樣有名的另一本歷史題材的小說《苦煉》,是關於一個文藝復興時期的虛構人物——弗蘭德斯的鍊金術士澤諾(Zeno)的生活,這本書為她贏得了1968年的費米納文學獎。

1980年尤瑟納爾被選入法蘭西學院,是法蘭西學院300多年歷史上的第一位女院士,法國歷史上第一位「綠袍加身」的女性不朽者。1986年,她被授予法國第三級榮譽勳位和美國藝術家俱樂部的文學獎章。

尤瑟納爾不斷挑戰自己作為作家的能力,她的文學風格多變。但她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對古代文明和歷史變遷的豐富知識,以及嘗試理解人類行為的動機。

尤瑟納爾堅信,歷史是一所「獲得自由的學堂」,是對人類進行哲理思考的跳板。因此,她特別青睞歷史,她的虛構作品漫遊於古代、文藝復興時期以及20世紀初的廣大空間;

若用現代的文論言語表達,尤瑟納爾的全部作品都是互文性的傑作,充滿著今與古、此與彼、我與他、靈與肉、具體與抽象的對話。

《哈德羅回憶錄》《苦煉》

《世界迷宮:虔誠的回憶》《北方檔案》

他最後晚年攻打波斯,打到最後疲憊至極,一抵達一個沙漠半島的海邊的時候,就走到海灘,面對波斯灣的暗潮洶湧席地而坐,那個時候他對勝利仍有把握。

但是生平第一次他生受世界之大所脅迫,並生出時不我與,處處受限之感。鬥大的淚珠沿著老人布滿皺紋的臉頰滾落,而人們原以為他無血無淚。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就是因為一個世界的徵服者這時候才知道世界是不可徵服的。

君特·格拉斯(1927.10.16——2015.04.13),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作家,於1927年出生於但澤市。1944年,尚未成年的格拉斯被徵入伍。1945年負傷住院,戰爭結束時落入美軍戰俘營。戰後曾從事過各種職業,先當農業工人,學習過石雕和造型藝術,後成為職業作家、雕刻家和版畫家。

格拉斯為當代聯邦德國重要作家,因其語言新穎,想像豐富,手法獨特使他在當代世界文學中佔有一定地位,獲得1999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除了在文學界享有盛名,格拉斯還活躍在戰後德國的政治舞臺上。格拉斯是一個立場堅定的和平主義者,堅決反對北約在德國的土地上部署核武器。

兩德統一後,格拉斯更致力於反對逐漸滋生的仇外主義和新納粹黑暗勢力。鑑於格拉斯在文學藝術領域做出的貢獻,德國授予他柏林科學藝術院院士,美國、波蘭等許多國家的大學授予他榮譽博士和榮譽教授的稱號。

格拉斯是寓言家和學問淵博的學者,他是各種聲音的錄音師,也是倨傲的獨白者,既是文學的集大成者,也是諷刺語言的創造者。

在格拉斯小說中的人物塑造中,他剝去人物重要的話語,強調肉體的可靠性,將人類帶入動物的世界。在他的動物園中,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貓與鼠、狗、蛇、比目魚、青蛙和稻草人。 

長篇小說《鐵皮鼓》、自傳回憶錄《剝洋蔥》

我的藍眼睛裡反映出不需要追隨者便能奪得權力的意志。當時我已經成功地處在一種我沒有理由放棄的地位之上。

我說了,我下了決心,我決定無論如何不當政客,不當殖民地商品店老闆,而是畫了一個句號,就這樣保持不變,保持現有的身高,保持這副裝束,就這樣許多年內不予改變。

派屈克·莫迪亞諾(Patrick Modiano 1945— ),法國小說家,1945年7月30日出生於法國巴黎西南郊布洛涅-比揚古的一個富商家庭。

莫迪亞諾自幼喜愛文學,十歲寫詩,十四五歲便對小說創作表現出濃厚的興趣。1965年他在巴黎亨利四世中學畢業,後入巴黎索邦大學學習,一年後輟學,專事文學創作。

1968年莫迪亞諾發表處女作《星形廣場》,該小說於當年獲羅歇·尼米埃獎。1969年,他的作品《夜巡》獲鑽石筆尖獎,《環城大道》於1972年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

1974年他與名導演路易·馬爾合作創作電影劇本《拉孔布·呂西安》,它搬上銀幕後摘得奧斯卡金像獎。

1975年他的作品《悽涼的別墅》獲書商獎,《暗店街》於1978年獲龔古爾文學獎,也是因為這部作品,莫迪亞諾於2014年10月9日19時,獲得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原因為派屈克·莫迪亞諾的作品「喚起了對最不可捉摸的人類命運的記憶」。

《環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分別榮膺法國兩項享譽最高的文學獎: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和龔古爾文學獎。從此莫迪亞諾成為一名不負眾望的著名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國均引起巨大反響。

他被人稱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對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當今人的存在及其與周圍環境、現實的關係,莫迪亞諾在許多作品中都反映了這方面的內容。

他的作品文筆純正、完美、鋒利、自製,語言簡明流暢、優美穩健、詼諧幽默、富有寓意。

《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環城大道》等。

在這幢樓房的各個入口處,過去經常有許多人穿過這裡然後又消失了,我相信人們今天還能聽到他們腳步聲的回音。因為在他們經過以後,有些東西至今仍繼續在震動。雖然震波越來越弱了,不過如果仔細注意聽的話,依然是可以感覺到的。

我也許實際上從來不曾叫過彼得羅麥克沃伊,我什麼也不是,只是一些透過我的有時遠而弱,有時近且強的震波所散播的回音,他們在空氣中打轉,然後聚集在一起,就成了我了。

相關焦點

  • 慢品好書丨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
    這本書就是卡爾維諾的《看不見的城市》。之所以神奇是因為它很是一本很規矩的書:字數不多不少,單篇閱讀難度不高,既沒有很多學術專有名詞,也沒有繁雜的人物和混亂的時空。可從傳統小說來看它又似乎不太合規矩,因為這本書裡幾乎完全背叛了小說的原則:情節、人物、故事這些重要特徵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讓你看完之後除了掩卷嘆息別無他法。
  • 京城三才子:王小波、馮唐、王朔,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王小波、王朔、馮唐都是北京作家。這幾個人的作品風格有相似之處,因此常常被人相提並論,並試圖對他們的文學成就做出比較。其實大多數人都知道,文無第一,硬要說這三個作家裡誰優於誰,肯定都有很多異見。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王小波、王朔、馮唐各自的作品,對他們進行一些比較,再由個人的喜好來排出自己心中的一、二、三,這是可以的。我心中的排名留到最後來說。
  • 言情小說吧免費卡爾維諾經典:短篇小說集
    卡爾維諾·孫茜發布日期4月1日, 2012年語言    種類簡體中文1簡單的介紹2關於作者3書籍目錄4抽象5前言6名人推薦編輯《卡爾維諾經典:短篇小說集》編者建議:在大陸,王小波 蘇彤 阿成 而志安是他的忠實粉絲。
  • 君特·格拉斯:批判的一生
    他醉心於藝術,在大學學習雕刻和版畫,還是一名爵士樂隊的成員。他常去巴黎,並在1956年去那裡短暫生活。那時候,他與妻子過著並不光鮮而相對樸實的日子,然而這段時間正是一段偉大的作家生涯的開始。格拉斯的小說《鐵皮鼓》在1959年發表,在德國引起巨大反響,也在世界範圍內取得巨大成功。這部小說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被拍成電影,並在40年後為已經著作等身的格拉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 「卡爾維諾作品」精選來了,國內首次引進其短篇高峰代表作
    日前, 義大利著名作家卡爾維諾 承前啟後的裡程碑式著作, 「卡爾維諾作品」精選 簡體中文版缺席多年終面市。 伊塔洛·卡爾維諾是義大利當代最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其作品以獨到的精美構思、深刻雋永的思維方式,對現代小說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雖因猝然去世,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但他卻與博爾赫斯一起享受著「作家們的作家」的美譽,成為眾多世界文學愛好者的偶像。
  • 八本值得反覆翻看的網絡小說,第五本堪稱神作,你最喜歡哪本
    小說中人物描寫十分細緻,劇情顛簸起伏,讓萬千仙迷悲痛的情節,雖然碧瑤最終沒醒,但作者不是還留下了陸雪琪嗎?2.天才相師 《天才相師》作者打眼,網文之王百強大神之一,相術一途博大精深,古有文網演周易八卦,今有葉天偶得相師傳承,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往聖繼絕學……劇情、文筆皆屬於上佳,可以一看。3.雪中悍刀行江湖 是一張珠簾。
  • 畫家梵谷,作家卡夫卡、王小波,詩人海子,以死明志才得以出名?
    畫家梵谷死了,他的畫值錢了,作家卡夫卡死了,他的書熱買了,詩人海子死了,他才成為億萬追隨者的精神領袖,王小波死了,他的書才被出版被現在的人們接受。在文藝圈,或許只有死亡才有價值。畫家梵谷如是,作家卡夫卡如是,詩人海子亦如是,作家王小波也是步了他們的後塵。
  • 卡爾維諾 紀念專輯
    1952年卡爾維諾一鼓作氣地完成了膾炙人口的中篇小說《分成兩半的子爵》。作品的主人公是17世紀奧土戰爭期間被一顆炮彈炸成了兩半的貴族軍官,是現代社會中被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大炮」轟炸成兩半的現代人的寫照。1954年,卡爾維諾的另一部短篇小說集《進入戰爭》問世,作品反映了戰爭在步入而立之年的卡爾維諾身上所留下的難以醫治的創傷。
  • 卡爾維諾的訃告
    身為小說家,同時也是評論家的約翰·加德納稱卡爾維諾先生「或許是義大利現存最優秀的作家。」卡爾維諾先生被民間故事、騎士和騎士精神、社會寓言和我們這個時代的傳奇吸引:滿載驚人的或滑稽的故事的記憶晶片——稍微歪斜地——就好像被嵌入他那未程式化的、無拘無束的大腦裡一樣。他筆下的角色也不曾沾染上現代社會日常生活帶給人們的焦躁情緒。
  • 王小波:憑藉「黃色小說」一戰成名!被高曉松捧為神一般的存在
    主持人魯豫在演講中感慨道:「王小波的文字,什麼時候讀起來都特別解渴。在我心中,王小波不僅只是位作家,還是我的一種親切的喚醒」。王小波,「中國版梵谷」!,他曾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書,獲得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因此獲得了250000的獎勵。沒過多久,這本書竟被改名為《王小二風流史》!
  • 王小波逝世二十三周年|生前珍貴視頻及錄音:人活著必須要有尊嚴
    可能有一種歷史題材的小說還沒有機會發表過——就是古怪兮兮,比較個性化吧。其實,就我本心來說,還是願意寫這樣的東西。我覺得這是一個作家真正應該做的工作。我想,小說作者大概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解釋自己;一種是到想像中去營造。前一類的小說家像海明威,純粹到想像中去營造的像卡爾維諾,還有尤瑟納爾,都是這樣的作者。我覺得,一個真正的作家還是應該嘗試做後一類作家。這樣更有把握一點吧。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 卡爾維諾《寒冬夜行人》:十部沒有結局的小說,告訴你一個道理
    如此這般反覆,他們先後讀到了十部只有開頭卻沒有結局的小說殘本。故事以男、女讀者結為連理而告終。除去散文和書信體之外,很少有人運用第二人稱寫作小說。應該說這是一種大膽而冒險的嘗試,但卡爾維諾成功了。我想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在運用第二人稱的同時,又將小說主人公的身份設定為讀者。
  • 卡爾維諾的城與人
    然而,摘下「後現代」的冠冕,褪去「小資經典」的華服,當我們回到作者更早期的作品中去感受去探尋時,也許會發現一個更純粹更質樸更富有詩意的屬於「人間的」卡爾維諾。最近,他的遺珠之作《馬可瓦爾多》的簡體中文本首度在國內出版,就為我們打開了這樣一扇窗。
  • 王小波:不想當程式設計師的「黃色小說」作家,不是一位好的撩妹高手
    4月11日,我們同樣會祭奠王小波。世間有兩種人,一種是生前顯赫,死後無名。另一種是生前寂寞,死後盛名。王小波就是屬於後者。對於中國現代文學來說,王小波算是一個另類。對於王小波來說,文革那段特殊時期是他的作品源泉。在當時那個年代,王小波是中國唯一一個自由撰稿人,付出的代價何止只有生前寂寞著這麼簡單,王小波是孤獨的,但是他也是高傲的。
  • 寫了20年「黃色小說」的王小波在45歲撞頭病亡,葬禮無一同行送行
    初讀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必會感嘆其文字大膽露骨,許多人說王小波俗不可耐,連同他的文學作品也一同批判,但只要你讀過《黃金時代》你就會明白王小波是一個不可多得的良心的作家,一個敢於吶喊的文人。明明很正常的生理需求,卻被藏著掖著、越是壓抑著、束縛著就越被人渴求,當王小波將這些事情描繪出來以後,就會出現一群道貌岸然的人,虛偽地對他群起而攻之。
  • 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一次超越常規的敘事學實踐
    面對作者一家獨大的局面,德國文藝理論家漢斯·羅伯特·姚斯於1967年提出「接受美學」的概念,大力提倡以讀者接受為前提的美學鑑賞和藝術評論原則,把讀者接受放置在評價一部作品的成就及內容的中心,而法國文論家羅蘭·巴特則直接宣稱「作者已死」,這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討論。
  • 只會寫「桃色小說」的王小波,憑什麼能夠獲得珍貴的愛情與自由
    只會寫"桃色小說"的王小波,憑什麼能夠獲得珍貴的愛情與自由高曉松說:以我有限的閱讀量,王小波在我讀過的白話文作家中絕對排第一,並且甩開第二名非常遠,他在我心裡是神一樣的存在。王小波在雜文、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的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影響深遠。除此以外,他的代表作品還有中篇小說《黃金時代》、長篇小說《萬壽寺》《紅拂夜奔》等。王小波以高級的幽默感、智識上的理性主義和奔放的想像力著稱。
  • 王小波:一個被寫小說耽誤的IT天才,他的情書至今仍在流傳
    第二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說集《唐人故事》;第三年,歷時十年創作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問世;第四年,《黃金時代》獲第13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並在《聯合報》副刊連載,在臺灣也出版發行;第五年,與李銀河合著的《他們的世界——中國男同性戀群落透視》出版。一年接著一年,王小波在文學界的名聲越來越響。1992年,他辭去了講師的工作,正式成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
  • 王小波寫了大半輩子「黃色小說」,有趣的靈魂把欲望寫得淋漓盡致
    可是王小波這個人,不僅看破了性,還說得很透徹。有趣的靈魂浪漫至極,卻還是擁有和常人一樣的苦痛王小波這人長得不咋地,骨子裡卻很有趣。1997年5月,中國現代文學館專門為王小波的作品召開學術研討會,研討會上表示:王小波同志筆下的「性」,雖然有大膽直白的描寫,但卻不只是頹廢的日常化生活態度,而是精英化的價值倫理,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待,而是應該從藝術的角度去剖析!比如《黃金時代》中描述的「性」,既是被拯救的對象,也是實現拯救的手段。
  • 《紅拂夜奔》:王小波構建的「異次元殺陣」
    王小波的腦洞依舊天馬行空,時而讓人捧腹,時而讓人拍案叫絕。可這笑卻是揪著心的,每每一笑完,立馬悲從中來。好比是德雲社的舞臺上,郭大爺抖了個包袱,臺下「籲——」聲一片,嗨翻了全場,緊接著,卻是「嚶嚶嚶」的哭聲此起彼伏。一臉陽光燦爛地講述一個令人絕望的笑話——王小波啊,這類戳心的事,您還真沒少幹。《紅拂夜奔》戳起心來,不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