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該,一隻菠蘿油一杯冰波奶茶行街

2021-02-27 找城

 

小時候看TVB和香港電影,就總覺得香港人不在茶餐廳,就在去茶餐廳的路上。

 

乳白和墨綠相間的老式花磚,唧唧響的老舊吊扇,侷促的空間,不怎麼光鮮的卡座,價錢便宜又好吃的菠蘿油和凍奶茶,有人說,香港冰室的魅力,是種「陽春白雪與下裡巴人並存」 的難得。無論你是開勞斯萊斯的有錢人還是搭小巴的打工仔,都會有機會在這裡叫上一杯喝的。

 

 發生這種事,大家都不想的。

 一不小心,就把冰室做得型爆。

 

《花樣年華》裡,梁朝偉和張曼玉初次約會就是在一家茶餐廳裡,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天,燈光有些昏黃曖昧。

 

《旺角揸Fit人》裡,吳鎮宇常常坐在冰室閣樓上偷看心儀的女孩李麗珍。

  圖片來自電影《九龍冰室》

《九龍冰室》裡,當年還是留著一頭飄逸長發的鄭伊健,演一個退隱江湖的老大,在冰室裡做起了侍應。

……

 圖片來自電影《PTU》

南寧是一個受粵文化影響很深的地方,但我們對冰室或茶餐廳的較早記憶,更多來自九十年代的DVD碟片裡那些看得津津有味的老港片:緊張跌宕的如兩幫社團人馬在茶餐廳裡談判,各懷鬼胎,幾乎要火拼起來,突然有身著綠警服「行beat」的阿sir進來喝下午茶,一切張狂又戛然而止收得及時; 真實尋常的如一個中年男人夾著一份馬經還沒坐下就大喊一聲「一份餐蛋治,熱鴛鴦走甜,唔該」……類似的情節,我們從小也看了不少。

 

雀聖冰室的老闆,是一個紋著超帥花臂的八零後南寧仔,也是看著這樣的港片長大的。走過廣東很多城市和香港,嘗過很多大大小小的茶餐廳和冰室,他說,他想把地地道道的港味冰室飲食文化復刻到南寧。

 

 

 做人呢,最重要是開心

 吃完一個還是不開心?那就再吃一個。

 

說起冰室,大家或許有一些陌生,但是提起茶餐廳就很熟悉。冰室是茶餐廳的早期形態,只售賣冷飲、雪糕、沙冰和一些小食,不賣正餐飯菜。

 

還原老香港味道的同時,又要滿足喜新厭舊嘴又刁的吃貨,不斷挖掘老味道的新生命,「老食新做」這四個字,用來概括雀聖冰室在堅持做的事,再合適不過。


 ▲雀聖冰室點餐取餐用的取號牌居然是一!套!麻!將!小編一時牌癮發作,把人家用來做取號牌的mini麻將拿來打了。

 

開放式的操作間,可以見證港人喝了幾個世紀的正宗又講究的奶茶誕生的全過程。拋開單純老式的風格,保留傳統懷舊元素的同時加入了新潮年輕的元素融入,原來,代表香港市井味道的冰室也可以這麼帥。

 

 

芝士臘香腸雞蛋仔

 

雞蛋仔是雀聖冰室裡經典中的經典。有自己的獨門雞蛋仔配方,而且吃起來會口感明顯的香脆很多,那是因為有一臺鼓風機隨時待命,待熱乎乎的雞蛋仔一出爐,馬不停蹄地用鼓風機的強風把水汽吹散,這樣雞蛋仔就不會出現返潮影響口感。

 

新出的芝士辣香腸夾心雞蛋仔,一顆顆圓潤隆起的雞蛋仔裡面竟然兇殘地裹有四川的麻椒辣香腸和紐西蘭安佳芝士,被撕裂的一瞬間臘香腸的香氣破皮而出,可以吃到一粒粒香腸,濃濃的芝士味穿插在口中,過後還能感受到嘴巴餘留的麻辣感覺。

 

 

 

冰波奶茶

 

茶煮好後要用長長的尼龍網來回的衝倒率走茶渣,25分鐘只能出8杯的奶茶。產量不高,但杯杯都能保證入口夠幼滑。

 

港式奶茶,要用到四種以上的紅茶拼配,茶要夠濃,奶也要夠濃,入口幼滑如絲,有奶油的延綿細蜜口感。正宗的港式奶茶用的必定是荷蘭的老牌黑白淡奶,因為淡奶經過高溫蒸餾,去除了60%的水分,所以更濃更能醇厚。

 

雀聖的絲襪奶茶為什麼又叫「冰波奶茶」?因為每一杯都懸浮著一粒冰凍持久力長達兩個鐘頭的冰ball。用奶茶做的冰球,冰化了也不會把奶茶稀釋掉,所以雀聖的絲襪奶茶奶茶不會越喝越淡。

 

 

冰火菠蘿油

 

還熱著的菠蘿包+一大片冰涼的厚切紐西蘭濃香牛油,冰火兩重天的衝擊,菠蘿包頂部的脆皮夠厚夠酥,當牛油軟軟地化在嘴裡時,刺激一下午後的惺忪睡眼。

 

 

 

半熟芝士流心撻

 

看婆婆媽媽的八點檔港劇,總覺得大家對下午茶的蛋撻都迷之執著,好像緊張的生活節奏也阻止不了他們忙裡偷閒,踩著點去搶新鮮出爐還帶著爐氣的蛋撻。

 

守著下午五點,一聲搖鈴響起,雀聖冰室熱乎乎香噴噴的蛋撻準時出爐。

 

和我們熟悉的葡式蛋撻不同,半熟芝士流心撻薄薄的一層表皮裡裹著滿滿的芝士,放置不同時長冷卻,還會有不一樣的享受。

 

放置5分鐘溼潤濃鬱,還能看到芝士液流出,看得心都要跟著顫一顫;15分鐘半掛流心,綿密香醇;完全冷卻或冰凍以後更清爽綿密。

 

 

菠蘿牛乳冰

 

據說,如果小朋友不愛喝牛奶,以前的媽媽就會帶小朋友去喝菠蘿牛乳冰,上半截是冰牛奶,下半截是清甜的菠蘿肉,冰冰涼涼的厚實果肉,香香的菠蘿味實在讓人抗拒不了,不知不覺就把一杯菠蘿牛乳冰喝到見底了。

 

 

菠蘿冰

 

說到香港冰室裡的始祖級冷飲,就不能不提到菠蘿冰。看似簡單的菠蘿+冰水,其實要做到「less is more」這樣的境界,還是要花點心思。

 

雀聖的菠蘿冰,用的是新鮮的糖心菠蘿,一部分打碎堆在杯底,上邊還要再放上一片菠蘿圈,還得加一點點菠蘿罐頭水混合,才會有糖漬過後的香醇,點到為止又不至甜膩。沉底的菠蘿肉晶瑩剔透,一種明亮的淺黃,層次分明特別好看,吸一口,清涼透心。

 

 

宇治抹茶豆漿/手拉鴛鴦/杏仁鮮奶

 

雀聖就是一個愛玩也會玩的非典型冰室,純粹一五一十地複製粘貼不是雀聖的做派。

 

雀聖原創的宇治抹茶豆漿,就腦洞大開地把中國最接地氣的國民飲品豆漿,和日本的宇治抹茶碰撞到了一起。外帶瓶跟店面的裝潢風格一樣很有型。

 

不必時時追求什麼豪華大餐,其實用心做的平民化的飲品小食就足以令你消受不盡了。

 

 

 

冰室或者說茶餐廳,是個神奇的地方,頂著快餐簡食的名頭卻樣樣往精往細裡做,誕生在生活節奏快到讓人連呼吸都緩不下來的香港,卻有著一種氣定神閒的氣質,沒事做?帶份馬經邊喝邊看。有事談?叫杯喝的坐下慢慢談。一份當天的報紙,一杯奶茶,一份西多士,幾句沒頭沒尾的插科打諢,可能就是一小段忙裡偷閒的時光。

 

天大的事,也等我喝完最後一口,出了餐廳的門再說。

 

 

相關焦點

  • 菠蘿油原本不叫菠蘿油?香港茶餐廳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它三隻一籠,呈半月形,每一隻都半透明,餡料很多,透出餃子皮內粉嫩的鮮蝦仁。一口咬破,鮮美的肉汁噴湧而出,好吃又不油膩。其中安利香港的陸羽茶室和添好運,它們家的蝦餃非常好吃!菠蘿油這個名字很有趣,在香港叫菠蘿油,而臺灣叫菠蘿包。雖然名字叫菠蘿油,但實際上它是沒有菠蘿成分的,是因為麵包上的斜紋像菠蘿的紋路而叫菠蘿油。
  • 買一送一!多倫多的港風新店,絲襪奶茶配菠蘿油,都是不能拒絕的古早味!
    346 Bloor St W, Toronto, ON M5S 2J2新店的裝修尤其抓人眼球,讓路過的行人都忍不住進來坐一坐:以廣芳園自己設計調配的「Cuppa Tea藍綠色」為主基調,融合復古紅色的電話機站;牆壁上精心設計了李小龍武打,周星馳喜劇,古惑仔等電影海報和壁畫;木質桌臺上擺放了各式
  • 娛樂指南 士多啤梨蘋果橙奶茶多士菠蘿油
    奶茶、多士、菠蘿油,這些實惠又好吃的茶餐廳招牌總能讓人耳熟能詳。
  • 菠蘿蝦西多士,配上一杯奶茶,幸福感直線上升
    菠蘿蝦西多士By 吾愛烘焙最近宅在家裡有點無聊,很懷念菠蘿蝦西多士的味道,唯有自己動手,滿足自己的味蕾。我本來就很喜歡吃西多士,如果加上了蝦和菠蘿,口感也就更棒了,再配上一杯奶茶,幸福感直線上升,不信你來試試!原料:新鮮菠蘿、蝦滑、吐司片、黃油、芝士片、生蝦仁、鹽、黑胡椒、糖、香油、澱粉、蛋白。做法步驟:第1步、蝦仁剁成泥。
  • 買一送一!Bloor街上的港風新店,絲襪奶茶配菠蘿油,都是不能拒絕的古早味!
    有關香港味道,蕾貝卡最早的記憶停留在小時候耳濡目染的港劇當中:比如電影《月滿軒尼詩》裡的張學友和湯唯打卡的奶茶、蛋撻,《文雀》中的菠蘿油。港人吃下午茶是刻在骨子裡的文化,「三點三,啖茶餐」。這杯姜味奶茶是蕾貝卡的心頭好:絲滑的奶茶加入現磨薑汁,入口有些微微的姜辣,但濃鬱的奶味剛好平衡了這點;全糖的甜度也不會過甜,喝完這熱熱的一杯,原本有些扭勁發脹的胃一下子被安撫下來。
  • 油雞拼叉燒飯、菠蘿油、冰鎮奶茶……究竟哪家最OK?
    吳系的油雞和叉燒水準中上,經得起各種細節推敲。▼原味冰鎮奶茶,21元;冰鎮菠蘿油,13元。奶茶的茶味和奶味平衡的還算均勻,裝奶茶和菠蘿油的冰塊都是非常細的碎冰。燒鵝出品不過不失,皮肉都頗為酥化。燻蹄的確是亮點,佛山傳統手藝炮製,蹄子的皮透明,有嚼頭,帶著煙燻的香味。叉燒甜蜜到上心口,喜歡燒臘人士不可錯過。
  • 港式茶餐廳三寶,多士、蛋撻、菠蘿油!
    他們經常會點多士(吐司)、蛋撻、菠蘿油,當然還要搭配一杯港式奶茶才能堪稱完美!!吃一口菠蘿油,再喝一口港式奶茶,這搭配美味得簡直讓人感動落淚/(ㄒoㄒ)/~~細滑的花生醬融合雞蛋液還有一大塊黃油和甜死人不償命的蜂蜜!!!!!!!不能更喜歡!
  • 「夥計,兩個菠蘿油,一杯206,整多個汪阿姐飛沙走奶唔該!」——港式茶餐廳的黑話你知道嗎?
    「夥計,兩個菠蘿油,一杯206,整多個汪阿姐飛沙走奶唔該!」今天是香港回歸20周年。不知道愛旅er們通常去香港,都喜歡吃些什麼?對PiPi而言,提到香港,就不能不提茶餐廳文化。下午三點三,正是人略微睏倦的時分,很多香港人會找一家茶餐廳,坐下叫杯又濃又滑的奶茶或凍檸茶,再「嘆」(享受)一個剛出爐「熱辣辣」(熱騰騰)的菠蘿油,即刻醒腦提神,瞬間治癒,又有力氣撲入生活的勞碌中去「搏殺」(奮鬥)。
  • 沒有什麼事是一杯奶茶解決不了的
    在作者馮柒的文章《我愛廣州的99個理由》中,她念念不忘的一個理由是吳系茶餐廳的冰火菠蘿油。而沒有奶茶搭配的冰火菠蘿油,註定是不完整的。在文化學者陳雲根的回憶中,港式奶茶的雛形首次出現於1960年代的新界,泥水工人們仿效英國勞工的習慣,每天下午3點15分便停下手裡的活,喝一杯用粗茶、淡奶、白砂糖衝制而成的簡化版英式奶茶,「擦去手上黃泥,在田溝邊席地而坐,飲下生平第一杯奶茶,再嚼花生醬麵包,一腹充實,滿口濃香」。
  • 買一送一| 這杯「絲襪」,第一口就是老香港味
    單這一款飲品,據說1年就能賣上1000萬杯,是名副其實的人氣王!一開蓋,新鮮芒果的香氣頓時衝進鼻腔,佔據「芒果」領地!芒果和椰漿碰撞出香醇,少不了的是一顆顆飽滿又juicy的西柚粒,解膩的同時更增加了一絲別樣風味~「唔該,一杯絲襪!」,追過TVB的對這句臺詞一定不會陌生,劇中的角色下午茶總是離不開這樣一杯飲品。
  • 每喝一杯奶茶,就有一隻貓消失!
    每喝一杯奶茶,就有一隻貓消失! 白貓是西米奶茶? 黑貓是巧克力奶茶? 完了,說到奶茶就嘴饞了 下面請你雲吸貓,兼雲喝奶茶 客官,來呀,你最想喝哪一隻?
  • 南寧人睇過來:傳統菠蘿包VS港式菠蘿油,到底誰更好吃?
    氮素今天我們不講面講講菠蘿包對啊,就是飲啖茶吃個包那個菠蘿包在南寧最簡單的早餐無非是一碗老友粉而在香港一杯奶茶和一個菠蘿油就是一天的開始而港式的菠蘿包和我們小時候吃的傳統菠蘿包區別在哪裡而誰更好吃呢?菠蘿包下午3點才開始做不少人都是幾個幾個的買第一輪的菠蘿包做出來很快就可以賣光港式菠蘿油和傳統菠蘿包有什麼區別?
  • 學堂乾貨 TVB劇中出鏡率極高的香港草根美食,菠蘿油食譜大公開(附圖)
    細數TVB出鏡率極高的美食,燒鵝、豬腳姜、雲吞、鴛鴦奶茶、老婆餅,當然一定少不了菠蘿油。大家知道為什麼香港人要把普通的菠蘿包叫做菠蘿油嗎?原因是因為香港的菠蘿油和普通的菠蘿包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包的中間有一層厚厚的牛油。他們對菠蘿油這種「草根式」的美食有特別喜愛和好感。菠蘿油幾乎是香港茶餐廳必有的,難以忘懷的是那層酥脆的菠蘿皮。
  • 記住要食菠蘿油!
    13年過去了,吃過這裡菠蘿油的BB都已經上了初中,或許還開始了早戀。(然而你還一支公)有一件事,一直讓小編覺得好睏惑。對茶餐廳情有獨鐘的小編,嚟到表叔必點菠蘿油!新鮮出爐還帶著點溫度的菠蘿油是人間極品!包內插上一塊冰鎮過的牛油,一口冰火的口感交融,酥香與牛油香的角逐,當然是雙贏。
  • 這杯奶茶,原來有背景......
    奶茶可以說是一家茶餐廳的靈魂,其水準甚至可以代表一家餐廳。菠蘿油被譽為茶餐廳最不能錯過的神物。帶溫度的菠蘿包夾著要融未融的牛油,一口咬下去,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感覺讓不少人為之著迷。套餐包含:1份番茄濃湯腸仔煎蛋通心粉、1份霸王黑椒雞扒牛角包、1份傳統鹹水角、1份酥皮菠蘿油、1杯凍奶茶、1杯凍檸茶!今晚吃什麼?
  • 穿越回上世紀的香港:老闆,一杯紅豆冰啊唔該!
    想不到我對於豬手的第一次貢獻在了這裡,一隻豬手一開三,每一份南乳豬手湯麵就有一隻豬手的分量。南乳的鹹香打進了豬手內部,竟然連骨頭都有味道。原只菠蘿當碗,插上兩條牙籤當作把手,這份炒飯,連最後洗碗的功夫都省下了~炒飯吸收了菠蘿的香甜特別開胃,配以裡面的蝦仁蟹柳小魷魚,多重味覺享受。
  • 擠一擠香港的老冰室,感受一下港味情懷
    第一杯香港絲襪奶茶就是在大排檔誕生的。由於社會發展,六十年代開始,香港的公共屋屯陸續建成,人們的生活質量和需求也相應提高。飲冰(冷飲品)也開始流行起來,於是規模較小、能於室內用膳的冰室、咖啡室陸續出現,專門提供奶茶、咖啡、紅豆冰等飲品及輕便小食;起初只做早午餐和下午茶,晚市前就會關店,後來為了迎合客人需要才加入飯食。冰室被認為是茶餐廳的前身。
  • 廣州這8家港式茶餐廳,藏著正宗的TVB菠蘿油!
    除了必須點的奶茶,最姐最鍾愛那款「菠蘿油」。「下午三點三,來一杯下午茶」。這是香港電影裡最熟悉的一句臺詞。有時候我們需要那種像吃到香酥菠蘿油般的,觸手可及的滿足感。不如找個下午,走進街角的廣九餐室,飲杯茶嘆個包,吹下水,沒有什麼是一個菠蘿包不能解決的,不行就兩個。
  • 香港最好吃菠蘿油TOP5,一起感受冰火兩重天
    尤其是這家的菠蘿油,每天新鮮出爐,菠蘿表皮酥脆得好似在吃餅乾,而底下的麵包又有著獨特的麵包的柔軟,再加上中間冰冰涼的黃油,再優雅的女生吃到這款菠蘿油也會不顧形象,狼吞虎咽。而當你吃到它家招牌菠蘿包時,會發現等再久都很值得。不同於其他茶餐廳的菠蘿油,華嫂家的成名作是招牌茄蛋菠蘿油。就是在普通的菠蘿油中間再加入新鮮的番茄片以及嫩滑煎蛋,剛端來的時候就迫不及待想吃,可拿到手上卻不知如何下口,因為真的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