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請就位2》真的好看。好看的不是演技,而是比《奇葩說》火力還猛的正反辯論。
正方主辯是李成儒老師,反方主辯是郭敬明小四導演。副辯是趙薇和爾冬陞。陳凱歌就是《演員請就位》中的馬東。
去年的第一季中,第一對表演的演員是明道和陳若軒,相比於第二季最開始表演的小鮮肉陳宥維的「嚼口香糖式演技」,明道他們還是要表演得好得多。
陳宥維
表演結束,趙薇跟李少紅都給予了肯定,這時,郭敬明開始了第一次詭辯。先誇了一通,然後槓精開始。意思是:「我覺得有一點可惜的地方,實際上,你們的表演是話劇式的表演」。
明道,陳若軒的表演
然後馬上甩出個所謂專業的概念「以話劇這種帶舞臺的表演來說,我覺得兩位演員首先要克服的一個東西,叫做表演的虛榮心。話劇演員表演時,現場有掌聲,有喝彩聲。話劇演員沉浸在這個表演的虛榮心裡,但電影演員需要克制」。這個時候,趙薇的表情是這樣的:
是不是很懵逼?不但觀眾聽一遍不會懂,旁邊的陳凱歌和演員也是一臉懵逼狀。太專業了有沒有?不愧是有名的抄襲作家,講起專業來,也是頭頭是道。
這時候的趙薇忍不住了,我認為跟郭敬明說的恰恰相反,這不是話劇表演,它跟其他演員節目不一樣,它只給拍攝的鏡頭看他們表演。我不認為他們的表演有誇張或是過的感覺,其實陳若軒唯一的地方,是父親過世的時候,嘶喊得過長。其他沒問題。
這個時候,郭敬明導演果然聰明,立馬接話過去「這就是我剛剛說的那個意思」。
這個不是就坡下驢,而是見風使舵的不要臉。知道自己說的不對了,就立馬圓回來。
在第二季第一期中,當四個導演就坐後,緊接著是李成儒的鏡頭,這時候,鏡頭轉換為陳凱歌跟旁邊的郭敬明說,這哥們又來了。話中有些嘲諷的意思。
但看過第一季的人都知道,陳凱歌的畫外音是因為,郭敬明跟李成儒在第一季中的江湖恩仇。
在第一季中,李成儒就跟郭敬明有了一場battle,當然這場battle,以郭敬明的第二次詭辯勝出。
就是李成儒著名的「如坐針氈,如芒刺背」的兩點論。
這段話是李成儒針對郭導演喜歡的小鮮肉郭俊辰和董力的表演說的,表演的劇目,恰恰是郭敬明自己引以為豪的小說《悲傷逆流成河》改編的。
郭俊辰和董力的表演要多輕浮有多輕浮,要多油膩有多油膩。但小鮮肉自帶天然流量,郭俊辰也的確長得夠好看。郭導喜歡!
李成儒原話的意思是,演員表演不行,劇目沒有價值觀,因為一個擁抱的動作,年輕的觀眾就盲目叫好,而這跟演技沒有關係。
但這時候,郭敬明的詭辯又發力了。
這是郭敬明的第二個偷換概念。李成儒代表的是專業評價。郭敬明的這個片段,又不弘揚正能量,演技又這麼差,觀眾跟著瞎起鬨的原因,還是因為小鮮肉自帶的流量原因。
郭敬明直接轉換概念,變成哲學問題。無論它是不是好的,你可以不喜歡,但有人喜歡。所以,存在即合理,有人喜歡,就證明它好!
而且這個「存在即合理」的哲學命題,又成為他在今年的第二季中,繼續回懟李成儒的武器。
所以,郭敬明在第二季中,也是如此,因為他喜歡,他就可以亂發一個晉級卡,給了表演「還不如一塊肉」的何昶希。
因為他喜歡,所以就是合理的。S卡的三個單詞,被他狡辯得還真有點道理,也就是發S卡的演員,是他想要合作的演員類型。
本來郭敬明差不多矇混過關了,趙薇也說了句」郭敬明就喜歡這樣的類型」,差不多就可以收尾了。
但狡猾的陳凱歌卻把球踢給了李成儒。李成儒本來就憋著一口氣,但今年還算理智,只是說公正性。
但嘴快的郭敬明不斷插話,被李成儒直接教訓」小小年紀,不懂得尊重人」。
到這裡,小四是落了下風了,本來觀眾也覺得出了一口惡氣,結果,主持人大鵬下場摻和了一把。油膩地給郭敬明站了一次隊。
第二次正面剛,場面上,又以李成儒老師完敗而告終。
但幸好,全國觀眾眼睛是雪亮的。現在,都知道郭敬明的三個特質了:
所以,郭敬明可以不拍電影了。拍的電影這麼爛,還被罵。寫書碼字這麼累,還被人告。去參加《奇葩說》這樣的綜藝多好,絕對是冠軍級別,然後就可以做導師了。
小鮮肉靠顏值,郭敬明導演靠嘴,就能恰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