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的美味 烏飯

2021-02-22 不紫茄


不記得小時候吃過多少烏飯,不記得最好吃是哪次。現在想來,小時候的自己並不care它,甚至不喜歡,一切中式點心及甜點我都好討厭。幼兒園時,老師最熱情表揚的那次,是我終於接受了紅豆稀飯。在幼小的味覺世界,烏飯與紅豆稀飯之類相差無幾。而如今,我稍稍遠離了一些家鄉,有了幾毫米的距離,也因自己似乎重新開始認知這個世界,以前那些不甚鮮明的事物以一種明亮的模樣再度進入我的視線,更因為是家鄉之物,冥冥之中與自己有著近乎血緣的連結,所以似乎是在一夜之間,我燃起對它們的熱情。

五月,是美好的季節,風和日麗,萬物蓬勃生長,到了吃烏飯的時節。對了,我的家鄉是宜興,是個物產豐富、景色秀麗的地方。學生時候學習當地地理知識,對宜興的描述最多最直接的就是「魚米之鄉」這四個字,物產有紫砂茶壺,白茶,百合……很多。至於吃烏飯,這是宜興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雖烏飯沒有高貴到被尊為特產的名號,但是它至今仍廣泛存在於民間,幾乎家家戶戶都吃。我小時候,家裡吃烏飯一般有兩種吃法。一種,飯鍋上蒸熟,直接蘸糖吃;另一種,下鍋與小元宵、紅豆沙、豬油勾芡煮成「豆沙飯」。後者是家宴常規「甜飯」(當地用語,意為甜食),所以一些人家常年會備著烏米。後來,飯店裡會將烏飯做成薄餅樣,用油煎,再撒上白糖。目測現在最現代的做法,就是用烏飯包裹油條、肉鬆和鹹蛋黃,做成飯糰當早飯。相比較這些,覺得我小時候,人們吃烏飯太質樸,很多人直接把烏飯當作白米飯,配著菜吃。烏米飯很香,應該能省些蘿蔔乾、鹹菜之類。想著這些,覺得可以整理出一系列家鄉味。

烏飯的「烏」是染成的,和紫糯米不一樣。烏色取自山野裡的烏飯樹,也叫南燭。每年四月底,就有百姓開始到山裡採摘南燭的嫩葉,拿回家搗碎加取汁,加適量水浸泡糯米一夜。加的水只要沒過米即可,今年小茄第一次嘗試,就因為加水過多,而導致染出的米不夠烏,而是發青發紫。下面就來看看茄大廚的手藝。

這就是傳說中的烏飯葉,小茄今年也是第一次近距離觀察,以往是只知道吃,從沒有探究過染源。因為畫過一些葉子,相比較,覺得烏飯葉長相圓潤可愛,很嫩,帶著些清香。



當地的菜市場裡好多賣烏飯葉的攤子,有些人甚至一同出售已經染好的烏米。



因為闖進野山去摘烏飯葉是相當辛苦的,所以很多人選擇買現成的葉子,在售點還有代加工的機器,也省去了搗研的辛苦。可是我想明年再試試親自搗研,染一鍋成功的烏飯,再染一條烏色的麻布紗巾。

搗碎的烏飯葉感覺像中藥渣。


水加多啦!水只要稍稍沒過米就可以,還有水一點要溫熱才能染上色。一般來講,一斤烏飯葉能染3斤糯米。


大約浸泡了2-3小時後,糯米已經漸漸染黑。此圖是小茄她娘做的烏米飯,上色很成功。


這是成品。


蒸熟後的烏飯油光鋥亮,清香撲鼻。


這是小茄我第一次做的烏米飯糰,裡面裹了肉鬆。雖然不是很烏,而且糯米煮得過爛,不過說實話這個飯糰的口感不錯哦!這紫幽幽的顏色可是純天然的綠色原料。


前天是農曆四月初八,就是吃烏飯的日子,今天來個烏飯小輯,也不算太遲吧!

下面來科普一下南燭。南燭還稱染菽,康菊紫,它的果實很像藍莓,味道也很相像。南燭的根、葉和果實都可以入藥,尤其是葉子,含有對人體非常有益的胺基酸、維生素C等,人體吸收後能強筋健骨、明目烏髮、止咳安神。可見,烏飯就是用美味讓人們吸取精華的典範!

李大人在《本草綱目》中寫:「摘取南燭樹葉搗碎,浸水取汁,蒸煮粳米或糯米,呈烏色之飯,久服能輕身明目,黑髮駐顏,益氣力而言年不衰。」據說,烏飯的出現,源自於唐代,流傳下來關於烏飯的傳說也很多,只是小茄猶然相信那位嘗百葉(不是豆製品的百葉,是很多葉子的意思)的孝子。


小茄今年給一些熱愛生活,又對烏飯感興趣的朋友帶了烏飯葉,是不是對傳播家鄉文化起了點點作用呢?不過,其實烏飯並不僅僅是宜興專有的哦,江浙、皖南等地都有烏飯。

另一件讓小茄興奮的事,是第一次見到了做青團的蘿綠黛!這個應該就是宜興專有的用來做青團的野草。很多地方做青團的植物都不一樣,而這個蘿綠黛只有宜興人民才用吧!快來看看它的真身!

在陡峭的山坡上長成一團。


一位走過的婆婆說:「這個就是綠薴頭(宜興話方言音),包糰子的,粉嫩份嫩的。」小茄仰著頭觀察了半天,第一次就見到它,竟然是這種長法,真是怪異!忍不住攀爬,夠著了一片葉子採下細觀。

這是正面:


這是反面:


是毛絨絨的葉面,與烏飯葉截然不同。嗯,明年我也想試著做青團!

大家也來談談各自家鄉的草木美味吧!歡迎留言!小茄將從熱心茄友中選出兩位,贈送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的門票。


相關焦點

  • 烏飯:畲文化浸潤一碗清香
    畲族烏飯製作流程 (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竹筒烏飯草袋烏飯三月三,染烏飯。一粒米、一片葉,一段非同尋常的交融,九浸九蒸九曝的講究,讓畲族烏飯的清香,歷經千年依然濃鬱襲人。2017年成為閩東畲族烏飯製作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吳立強介紹說,相傳烏飯的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畲族先祖反抗朝廷壓迫,在斷糧絕草之際,偶得烏稔樹的果實果腹,進而制出烏飯。從此,每年「三月三」,畲族男女都要成群結隊外出春遊,採來烏稔葉,製作烏米飯,緬懷先祖,預祝豐收。相沿成俗千餘年的烏飯遂成為畲族「三寶」之一。
  • 畲族烏飯:是美食,更是文化傳承
    一碗烏飯,他做了一輩子草袋烏米飯。受訪者供圖烏米飯是用畲山特有植物烏稔葉搗爛,擠汁或熬湯,將香糯米泡在湯汁裡,數小時後撈起,放到木甄裡蒸熟而成。「畲族歷來有『三月三,染烏飯』的習俗,烏飯對畲家人意義非凡。」
  • 四月初八你吃烏飯了嗎?
    當塗丹陽鎮至今仍流傳著農曆四月初八吃烏飯的習俗,據資料查詢吃烏飯是慶元黃田、竹口一帶的民間習俗。烏飯的做法是,用一種叫「烏飯蘆」的灌木葉子放在鍋中煮爛,然後取其烏黑色的汁液拌入糯米之中,再加上瘦肉攪拌,經文火炊透便成烏飯,其味清香可口,使人食慾頓增。
  • 暑期兒童草木染手作課
    兒童草木染手作課程我們只傳授方法,不幹涉孩子的思想充分鍛鍊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激發孩子藝術的天賦、學習力暑期,讓孩子參加一個不一樣的興趣培養班藍染、草木染、刺子繡、縫紉.讓我們在捆綑紮扎、染染掛掛、敲敲打打、縫縫畫畫中創造它們!
  • 浙紡服職院:推動草木染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
    校企合作10餘年 開展技術研發浙紡服職院染整技術研究所拿下的這個項目全稱為「纖維素針織面料草木染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這項技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相比於化學染劑,草木染的優勢顯而易見,綠色、環保、健康。
  • 烏飯樹還是烏飯飯?
    秀吾所 愛 烏飯是樹,烏飯也是飯。
  • 專訪 歲時記:向自然借色,展現草木染應有的時代美
    對於大眾而言,草木染既陌生又熟悉,我們熟知它是某種傳統,但又無法講明它到底是怎樣的一件事。唯一能夠肯定的是,這種技藝早已遠離當下的日常生活。「歲時記」是果庫君曾採訪過的青葵街工作室運營的另一個品牌,專注於草木染製品。桔子和凌燕兩人還是雜誌社同事的時候,曾製作過一期草木染專題,以此為契機,開始了對這門傳統技藝的探索。
  • 迪麗熱巴成高定女王的殺手鐧之一:草木染的久遠工藝和深邃含義
    比如《暖暖請多指教》裡的緙絲工藝,《你和我的傾城時光》裡的漢繡,還有這裡的草木染。劇中,古鎮採風,遇上草木染。正因為草木染,給了周放無數靈感。她為客人做的第一件「高定」就是用了草木染工藝。因為這個客人得了重病,她的禮服不光要美麗,更要舒適,還要有自己的故事。草木染,這個像詩一樣的名字,除了自身的久遠工藝,其中的深邃含義,更值得慢慢體會。
  • 歓囍手作--當絲毛邂逅草木染 這個寒冬最溫暖輕柔的美
    植物染料於中國,遠在周朝開始就有歷史記載設有管理染色的官職-染草之官-又稱染人自古至今草木染都只是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樹木、莖、葉、果實、種子等等萃取染料有別於化學染料在外人看來草木染表面上是植物與織物的秘色而在匠人看來草木染是自然與天地萬物之間的和諧藝術取材山川大地,時間、氣候、地域各種因素萃取的染液呈現不同色澤
  • 農村野果似藍莓,葉子可做烏米飯,一斤可賣20元,農民種植髮財
    烏飯子喜歡在酸性條件下生長,最怕土壤積水太多,它的萌發力比較強,可很好的耐旱,喜光性高,也能耐貧瘠、耐旱耐寒。在400-1400m的海拔上生長比較多見,在灌叢林很是常見。烏飯子主要是在南方地區存在,比如說兩廣、江西、雲南、福建等。
  • 冷凍耔烏這樣的做法 鮮香麻辣 美味可口 好吃經典下酒小菜的做法
    籽烏是一種軟體類的動物,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籽烏盛產於朝鮮灣純淨海域, 圓潤剔透,入口鮮嫩,飽滿勁道,是韓式燒烤、海鮮火鍋等上等海鮮食材,籽烏的肉質香美,口感也彈牙有滋味。籽烏中的多肽物質,蛋白質,維生素還有尼克酸對人體都很有好處。
  • 烏米飯,你為什麼這麼烏?
    饞鬼們忙著喊吃烏飯了。主婦們忙著製作烏飯了。還有一群人會很忙,那就是考據家們。從小到大,烏飯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我很奇怪它怎麼會這麼烏,我也奇怪人們居然會咽得下這烏漆麻黑的米飯,我本人還居然還越來越喜歡。怎麼變烏的呢?畢竟烏飯樹葉碧青碧青的呀,糯米純白純白的呀。我來告訴你,這個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將烏飯樹葉搗爛,將白米浸入其汁水,浸上幾小時就好了。是不是很簡單呀?切,如果你覺得是,那你就too young了。
  • 食習日記-美味咖喱雞肉飯
    食習日記-美味咖喱雞肉飯西安COLOUR電影工作室 出品食習日記-咖喱飯:
  • 西班牙海鮮飯,一個美味的誤會
    今年因為疫情,世界海鮮飯比賽被搬到「雲端」,來自中國、義大利、日本、澳大利亞等8國的大廚將自己的作品發到社交媒體上,網民根據「色相」投票。缺少了「香」和「味」的美食大賽固然遺憾至極,但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哪怕滋味全靠想像,人們也可以從「雲端」感受到回歸美好生活的希望。
  • 烏將軍一飯必酬 陳大郎三人重會
    飯到,又吃了十來碗。陳大郎看得呆了。那人起身拱手道:「多謝兄長厚情,願聞姓名鄉貫。」陳大郎道:「在下姓陳名某,本府吳江縣人。」那人一一記了。陳大郎也求他姓名,他不肯還個明白,只說:「我姓烏,浙江 人。他日兄長有事到敝省,或者可以相會。承兄盛德,必當奉報,不敢有忘。」陳大郎連稱不敢。當下算還酒錢,那人千恩萬謝,出門作別自去了。陳大郎也只道是 偶然的說話,那裡認真?
  • 斥候駕到——中華美食:燴烏魚蛋與秦始皇的故事
    燴烏魚蛋是用烏賊魚的卵腺醃製而成的一種海味幹品
  • 照燒雞腿飯,肉質鮮嫩,美味好吃
    照燒雞腿飯By 雨欣欣欣過節啦,給小朋友們準備點好吃的。這道自製的照燒雞腿飯。肉質鮮嫩美味好吃。自己調的簡易的照燒醬也是非常的美味哦。
  • 烤貝貝南瓜飯,香甜可囗,營養又美味!
    烤貝貝南瓜飯By 彩雲映江紅當我們每天在職場上拼搏,每晚下班吃完飯散散歩,做做家務,早上一早起來,做個營養的早餐,也是人生一大樂事!第13步、把炒飯裝入南瓜裡,放烤箱200度繼續烤10分鐘第14步、香甜可囗的烤南瓜飯就出爐啦,營養又美味!小貼士:1、攪雞蛋時放點水,炒出的雞蛋更嫩滑。 2、南瓜先蒸幾分鐘有點水份再烤容易熟。
  • 農村這種野果酸酸甜甜十分美味,還是純天然「染髮劑」,價值很高
    提到烏稔果,讓我又勾起了對於這種野果的認識,烏稔果其實是烏飯樹上的一種果實,烏飯樹別名:烏桐子、烏飯子、染菽、烏飯樹、米飯樹、烏飯葉、捻子等,屬於一種灌木,這種野果長的和藍莓很像,真的特別香,不管是顏色還是大小都有點相似,但離近以後再看,他們的外形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以前吃完烏稔果的時候嘴巴上總是黑乎乎的,露出笑容的時候牙齒都是紫紅色的,正因為烏稔果汁水是烏黑的
  • 這些美味「食」刻相伴
    臨近春節黃巖大街小巷到處都散發著美食的香味都說留住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留住他的胃一大波美食正向你們招手↓↓↓這種美味美味的食物總能深深根植在我們的記憶裡,在黃巖,紅糖烤糖就是其中之一。紅糖烤糖是以紅糖、糯米炒米為主要原料的必備年貨。只要你嘗過它的味道,哪怕過了許久,都不能忘記,這就是紅糖烤糖的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