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祈禱上帝,在中西方文化之中,朱元璋和外國人有什麼不同?

2020-12-23 假如我是狐城

導語:

朱元璋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他在祭祀天地方面一定是有所精通的,但那也只是對於後面的他來說,在剛剛起義那會兒,朱元璋作為眾多起義勢力之一,他在發展壯大之後不僅做出了祭祀天地的舉動,更舉行了祭祀上帝的盛大行動。

在我們傳統印象之中,祭祀上帝一般都是西方人的行動,為何我們中國也會有祭祀上帝這種行為呢?且出現在了古代帝王的重大禮儀之中,那朱元璋的祭祀上帝和西方人的祈禱上帝有什麼不同?

上帝在西方歷史的地位

上帝這個信仰最早是出自於西方的猶太教之中,後面隨著基督教在羅馬世界的發展,被西方人廣泛信仰。它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存在,在西方人的心中,只要信仰上帝,他就會無處不在,而上帝也會幫西方人解決很多困難,在很多外國文化作品之中,遇到困難都會在心中默念上帝。

上帝是西方世界之中的最高信仰,大家對他的崇拜甚至超過了國家和祖先,這一點上和我們中國人有著巨大的差別,中國人最大的信仰就是祖先,而許多神明也是祖先幻化而成。西方人的上帝就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在他們西方,無論你是哪個國家的人,只要信仰上帝,大家就是最好的朋友。

我個人覺得上帝在西方人的心中是十分重要的存在,和這些西方人打交道的時候千萬不要褻瀆上帝,這和中國人之間交往不能褻瀆對方家人是一樣的道理,但奇怪的是,西方人之間可以隨便談論家人,這是和我們中國人有著巨大區別的一面。

上帝在中國的歷史地位

首先要明確的是,中國的上帝和西方的上帝雖然名稱是一樣的,但真正的含義卻是有著巨大的差別,中國的上帝全名應該叫做昊天上帝,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那個時候的諸侯在國家祭祀和諸多大事之中就已經開始祭祀上帝了。

上帝在古代中國並不是屬於那種全民皆有的信仰,只是在一定時期會充當一種神明的角色,因為古代中國人相信的神明是十分眾多的,連他們自己傑出的祖先都會成為神明一般都存在,就像我們日常祭祀活動之中會把祖先和神明一起祭祀一樣。昊天上帝在古代封建王朝起到的是一個傳承作用,即新朝代建立的時候必須向上蒼稟告,而昊天上帝就是充當天那個角色。

我個人覺得中國人的信仰還是和西方人有著很大不同的,雖然古代百姓信仰許多神明,例如昊天上帝之類的,但對於百姓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親人和祖先,誰敢對自己家人出言不遜就會遭到反擊,這種時候,所謂上帝倒是變得可有可無了,中國上帝更多地上被皇帝貴族之類的人廣泛信仰。

朱元璋祭祀上帝行為背後的深刻含義

在明朝的歷史之中,有一個神奇的發現,當時的朱元璋在起義階段就已經開展了祭祀上帝這一行為,這種做法讓我們後人看著覺得十分奇怪,一來是因為我們後人的印象之中是沒有上帝的存在的,朱元璋突然祭上帝讓我們感到很陌生。

二來朱元璋作為一個起義勢力怎麼敢使用古代帝王的權力,這讓我們佩服他的勇氣,其實不然,當時的朱元璋已經稱吳王,他祭祀上帝就是為了模仿古代帝王祭祀昊天上帝向世人宣告自己才是真命天子。

朱元璋的祭祀上帝其實是對前朝傳統習慣的一種繼承。我們看到這種歷事件的時候要多去了解當時的歷史,不要以現代西方文化之中的上帝去直接帶入,這樣會顯得很突兀,也會增大明朝歷史研究的難度。我個人覺得中國傳統文化之中的昊天上帝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當時的朱元璋祭祀上帝其實就是表明了他統一天下的信心。

作者寄語:

明朝的建立過程之中是充滿著艱辛的,朱元璋當年祭祀上帝的行為雖然讓人不解,畢竟他一個農民出身為何會做出如此驚世駭俗的事情,這種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把西方文化之中的上帝代入到了朱元璋的祭祀對象之中,這種行為其實就是錯誤的。

中國古代的上帝比西方歷史之中上帝更早,而當年朱元璋祭祀的也並不是什麼上帝耶和華,而是中國傳統信仰之中的昊天上帝。不知道大家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祭祀上帝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萬聖節到了,中國鬼和西方鬼有什麼不同?
    在一片歡樂祥和的裝神弄鬼慶祝活動中,壹讀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萬聖節雖然是西方的鬼節,但在過節時人們毫無敬畏懼怕之情,甚至把它當成教導小孩不怕鬼的大好時機,與中國人對鬼神敬而遠之的傳統大相逕庭。除了對鬼神態度不同,中西方的鬼們在性格特點、行為心理以及容顏方面都保持著自己的個性。作為堅定的無神論者,今天壹讀君就來說說,東方和西方的鬼之間,有怎樣的文化差異。
  • 西方人信仰上帝,中國人只相信自己的雙手,這是為什麼?
    眾所周知,宗教文化源遠流長,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同地區的人們都有了屬於自己的信仰。我們在看西方影視劇的時候,總會發現,他們的信仰便是上帝。比如,在做某些事情的時候,總是會在胸前用雙手畫一個十,並且呢喃著,希望上帝保佑。
  • 「貧道」不是電影中的 「貧道」,上帝也不是西方的上帝
    明太祖朱元璋曾經針對嗣漢張天師說過這樣一句話,「天亦有師乎?」於是敕命改天師府為大真人府。
  • 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旅遊方式,有什麼不同?
    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旅行都是有備而來,基本人手一份地圖,並且從書或網上查了各種有關歷史文化的知識。 有很多網友在網上分享類似的故事: 我公公當年穿著皮鞋西褲,腰上掛著一大串鑰匙,背著手站在馬爾地夫海灘上,看著做日光浴的遊客感慨:「這些外國人真勇敢,全身曬得這麼紅了還堅持學習。」
  • 文化差異下,怎樣和外國人談戀愛?
    很多人就選擇開始一段跨國戀愛,也會有人因為距離、語言、文化的障礙而望而卻步,其實相對於愛情,這些所謂的障礙實在算不上障礙。相反,當理解中西差異,和外國人戀愛反而能解鎖更多的戀愛方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西方戀愛觀的不同,和外國人戀愛,或許和你想像中完全不一樣。
  • 電影《花木蘭》我們從中看到了西方世界的傲慢和對中國文化的玷汙
    對我們從小到大在心目中所熟知的花木蘭形象簡直是隨意的篡改和對中國文化的摸黑!這個電影僅僅是用「中國花木蘭」來做噱頭,編造了一個美國人想像出來的花木蘭。中華武功博大精深,豈能是你們這些外國人用「氣」生搬硬套來代替的!粗製濫造的劇本完全達到了小孩子過家家的程度。
  • 聖經中可為你的一生祈禱的十個禱告
    我們大多數人都熟悉聖經中的一些關鍵禱告,最著名的是主禱文。但是,上帝還給了我們一些舊約和新約中英雄和聖徒的祈禱,我們今天也可以用它們來祈禱。作家布蘭達.羅潔絲(Brenda Rodgers)提供以下十則聖經中適合為你的一生祈禱的禱告,你可以將其中的人名改成你的名字來做禱告(祂:他,拼音為tā,基督教中對上帝、耶穌或神的第三人稱代名詞。)
  • 為孩子祈禱是最有價值的工作
    當你開始為子女祈禱時,就踏上了一個將伴隨你一生的旅程。在旅程開始之前,你必須牢記:為子女祈禱的同時,你仍要用上帝的方式愛他們。如果你能夠用上帝希望的方式養育子女,那麼你為他們所做的祈禱就會更有力量。如果不按照基督的方式養育子女,就會有一道屏障橫亙於我們的祈禱和子女之間。使徒彼得曾在書信中談到基督徒生活的重要性及其與祈禱生活的關係。
  • 《祈禱落幕時》——上帝應允了嗎?
    加賀從母親那裡得到的唯一有意義的物品,就是一本十二個月、每月寫著不同的日本橋名的日曆。一轉眼,十六年後,發生的一起離奇殺人案件中,死者屋子裡,也有一本同樣寫有十二座日本橋名的日曆。他拍的這部《祈禱落幕時》電影中,有很多很不錯的細節,值得考究和點評。比如:一本日曆上,每月都寫有一座日本橋的名字,而那正是電影裡女兒和父親相約每月見面的地方。似乎暗含了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就像那日曆上的日子一樣,過去了就無法再回頭。而父女倆見面的橋,則好像親人之間那與生俱來的血源紐帶一樣,是我們每個人都永遠無法拒絕的愛的羈絆和牽掛。
  • 馬皇后出殯當天遇大雨,朱元璋大怒,高僧僅說20字,皇帝轉怒為喜
    朱元璋一邊命人祭祀,祈禱求福,一邊徵求天下良醫,前來診治。寢食難安……馬皇后倒安慰起朱元璋,「人生來就會死的,這是命中注定。祈禱又有什麼用呢?醫生又怎能讓人復生?倘若我吃了藥,對病沒有什麼效果,希望陛下不要因此緣故降罪諸位醫生。」最終,醫治無效,馬皇后病逝。享年五十一歲。
  • 東方人和西方人形體上有什麼不同,原因是什麼?
    在現實中,我們憑著直觀感覺會發現東方人和西方人在外形方面還是有很大差別的,一眼就能分辨出哪個是西方人,哪個是東方人。西方人相對東方人來說,有著明顯的特徵:比如身材更高大;擁有著更加精緻的五官,高鼻梁、深眼窩、藍色的眼睛;白皙的皮膚等。
  • 太平天國崛起之因,以西方為師,以農民之身超越時代
    他們更勇於主張自身平等,包括社會地位和土地佔有,在當時的農民群體中顯得十分新穎而格格不入。其實在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出自知識分子世家,在他們成長的過程當中,除了傳統文化的薰陶之外,與西方人的交往似乎也從來沒斷過。
  • 西方的驅魔到底是什麼?
    概念雛形時期原文曾想定名《西方的驅魔究竟是不是傳銷?》,但隨著內容的編寫與所搜集資料的整合,阿甘愈來愈感覺到敬畏,隧最終定名為《西方的驅魔到底是什麼?》。在這裡有必要申明阿甘的信仰觀:雖然我是一位無信仰人士,不篤信任何一種當前世界上的宗教,但我始終對其表示無限的尊重。並且我相信在這個充滿無限可能的世界中一定存在著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件與生命。
  • 同為皇帝,為何朱元璋很放心太子朱標,但康熙卻很怕胤禔奪權呢?
    朱元璋與康熙同為一代明君,所立的太子也是自己最喜歡的兒子,也都對太子進行了悉心培養,所不同的是,朱元璋不僅鼓勵,甚至還幫助太子朱標培植自己的勢力,而康熙卻對太子胤礽處處提防,絕不允許太子黨勢力坐大,究其原因,在於兩人的氣魄和膽識截然不同。
  • 川普:美國人相信祈禱的力量,相信上帝,祈禱上帝治癒病人
    在耶穌受難日(4月10日),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哈裡·傑克遜主教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進行了復活節祝福活動。傑克遜是馬裡蘭州貝爾茨維爾市霍普基督教會的高級牧師,同時也是國際福音教會的首席主教。
  • 朱元璋和馬皇后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朱元璋偏偏最喜歡朱標?
    朱元璋為何最喜歡朱標,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一、朱標是嫡長子,與馬皇后關係密切 在《明史》記載中,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都是馬皇后所生,但根據考證(《南京太常寺志》),這段記載可能是被朱棣動過手腳的,目的是為解決朱棣生母身份微賤的問題。
  • 日本導演、西方編劇:外國人翻拍《水滸傳》,會成功嗎?
    日本導演、西方編劇:外國人翻拍《水滸傳》,會成功嗎?對傳統的好萊塢製片廠來說,不論是莎翁的戲劇,還是來自不同文化的迪士尼公主們,對於各國民間故事和經典文學的改編一直是其重要的題材來源。好萊塢也因此將自己定義為「全球夢工廠」,致力於提供具有跨文化潛質的文化商品。
  • 冰冷中的溫暖:西方畫家筆下殘酷的瘟疫
    藝術就是詩和遠方 西方藝術繪畫藝術有寫實傳統 在醫學技術的落後的時代 歷史上幾次大的瘟疫流行 導致人口銳減 影響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許多藝術家都是死於瘟疫
  • 為朱元璋畫像
    這個農村後生在當時就像茫茫荒野中的一株細草一樣,微賤得你無法把它辨認出來。他的祖先追溯上去全部都是窮困潦倒的文盲農民,以至在位登大寶之後,他也無法像歷代開國皇帝那樣穿鑿附會地攀附為某位名人之後。他長得結實魁梧,這也不過預示著他要在地裡淌更多的汗受更多的累。他是在母親下田的路上草率而匆忙地降生的。
  • 西方哲學中的10個超級問題,了解人生先從這些開始!
    因為「蘋果」的概念是不會隨時空的改變而改變的,而現實中的「這個蘋果」,我們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可能就會有不同的感覺。也許,我們在某一天會看到一個青色的蘋果,會吃到一個酸酸的蘋果……就這樣,在西方哲學的傳統中,感性和理性之間,真理和意見之間,存在和非存在之間,就有了一個無法逾越的鴻溝。重精神、輕物質,重靈魂、輕肉慾的傳統也正是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