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一部很多人第一遍讀不下去的巨著,兩個字概括足矣

2020-12-23 求智讀書

文/風月佛衣不改少年心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很多人會推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是一部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作者魔幻的筆觸創造了一個囂華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一方世界,以一個家族與一個小鎮百年孤獨的歷史,映射了拉美大陸的百年變遷。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這樣說道:「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說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這本書很多人最開始讀不下去,可能是因為作者魔幻的風格,也可能是因為書中經常重複的複雜人物關係,還可能是因為人生閱歷不夠。總之,閱讀這本書,需要採取審慎的態度,如果一遍沒讀懂,那就多讀幾遍。

如果需要用一段話來概括這本書,我希望是這樣:

「因尋找安身之所,在受到夢的啟示之後,第一代布恩迪亞放棄了對大海的追逐, 在一塊灘地上建立起了小鎮--馬孔多。從此布恩迪亞家族的命運便與馬孔多緊緊相連起來。小鎮像是歷史的剖面,展現著一方世界的興衰變化與布恩迪亞家族幾代人的前塵往事。

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他們每個人和我們一樣,生來獨立,是家族的一份子,又並不屬於家族,他們區別明顯,卻如此相似,而他們最大的相似點——孤獨,似乎自打這個家族誕生在這世界上,就與他們緊密相連,他們生來孤獨,死後也無法倖免。」

如果非要用兩個字來概括這本書,我想只能是孤獨。但我並不認為這本書僅僅是為了描寫孤獨而作,相反,它是一本讀了之後,你將再也不會害怕孤獨的書。

01、孤獨是生命畫卷的本色

布恩迪亞家族的幾代人裡,有手握實權者、有錢財萬貫者、有受人尊崇者,也有遭人唾棄者,但無論人生是否輝煌都難逃孤獨的漩渦。

一代代人都隨著羊皮卷的預言,重演著孤獨的悲劇。正如其所言的:「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喧囂,都將用寂寞來償還。」無論我多麼努力地想融入人群以消掩孤獨,卻發現孤獨是清淡而又無處不在。我渴望擺脫這長伴一生的孤獨,卻像書中人物泛著深入骨髓的無力感,最終罹患上了哀傷。

從馬孔多那鏡牆上的反光,我終於看清孤獨是生命畫卷上那淡淡卻鋪滿幅面的本色。像書中幾代布恩迪亞那樣無論生命畫卷塗上多麼濃烈的喧譁,卻發現那人生的終點永遠只有孤獨在等待。

哪有可以塗滿顏色的人生?沒有,也不能。

於是敏感者感嘆於孤獨帶來的折磨,驚嘆於豐豔的色彩,反覆使畫幅間的原色愈加突顯。「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沒有歸途的,一切以往的春天都是無法復原的,連那最狂亂而又堅韌的愛情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於是有人從此深陷抑鬱的深淵。

其實,忽視畫卷原色最好的方法是不去刻意地盯著它看。諸多人生痛苦都是自己將自己絞入深思的漩渦,陷得太深太深。並因此染著莫名的情緒——它是痛苦的,但沒有思考的人反不如一根葦草,對此我說不上好壞。

02、孤獨是鏡中的像

書中有許多人物的生命孤獨,使我近乎於共鳴,但總像中間隔水汽氤氳的玻璃,只能看到扭曲朦朧的像卻無法觸碰絲毫的實體。作者以魔幻的手筆布下展櫃外的玻璃,無形地告訴參觀者這是不可觸碰的展品,這是不可走入的孤獨。

是啊,哪有哪個人、那個歷史的孤獨是可以了解的呢?

孤獨,它像是人類歷史這麼多稜鏡中的像,我們只能通過偶爾的驚鴻一瞥,窺探其中的些許感慨,哪能談得上了解。所以不必奢望可以有人分享、有人分擔。他人那份深有共鳴,不過是其為了有所可談而調動的情緒(起碼我是這樣),從多次與他人交心來看,孤獨它並不重樣。

1930- 1970年裡,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上百萬人喪生,這片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儘管書中內容奇詭,但其卻是實實在在的這片土地上殖民、獨裁、鬥爭和流血的像。拉美這片土地長期被殖民被剝削,像是局外人一般,在世界文明外存在著,這是這片土地的百年孤獨——宏大卻又哀傷。

千人千像,關於孤獨我唯一能給的微薄意見是接受孤獨。我們大可用孤獨將真我與世界隔絕開來,不讓外界五彩斑斕的色彩將我們染的斑駁不堪。畢竟有誰願意自己活成一模一樣的方塊兒呢?換個角度看,能真正伴我們一生的也或許只有孤獨了。所以不必有失偏頗的看待這生命的摯友,畢竟孤獨也是一種態度。

-end-

作者簡介:風月佛衣不改少年心,求智讀書會會員。歡迎關注@求智讀書 ,讀書以求智,可利家國民,堅持傳遞和分享正能量。

相關焦點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影響了莫言20年,為何很多人卻讀不下去
    莫言毫不掩飾對馬爾克斯的迷戀:「我第一次讀到《百年孤獨》時非常驚訝,原來小說也可以這樣寫!」,「我搏鬥了20年,終於可以離開他了,但我覺得我現在也終於可以靠近他了,因為我把中國的魔幻素材處理得和他不一樣,這個過程是如此的痛苦也如此的漫長。」
  • 《百年孤獨》:一部讀不下去的書?只有讀過才明白什麼是世界巨著
    我還在見到《百年孤獨》開始這一段話的情況下,就擁有明顯的想往下繼續看的不理智。《百年孤獨》:有部讀不下去的書?僅有讀過才搞清楚什麼叫全球經典著作可是在我覺得頭遍的情況下,我也了解了它為何被稱作是「擊敗也讀不下去的書」了,書裡人物名字過長也即使了,主要是姓名確實很類似,令人姓名搞不清。
  • 為何金庸小說熬夜讀,卻看不下去《百年孤獨》?看網友回答我樂了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何讀不下去《百年孤獨》?在眾多回答的網友中,筆者發現很多武俠迷,看完他們的回答,筆者笑了。在他們眼中,這個問題就變成了:為何當年看金庸的小說咱們能熬夜讀完,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本期讓我們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百年孤獨》中經典的10句話,你是不是能讀下去呢?
    很多網友都說:《百年孤獨》是一生至少要讀一次的書。但是當很多人拿起這本書,翻開第一頁,就被了裡面複雜的外國人名嚇退了,感覺所有名字都一個樣,實在分不清誰是誰。但是身邊讀過的朋友,又總是向你推薦,說著它多麼多麼好看,簡直讓人又好奇又痛苦。很多時候,對於這麼一本買了就很可能放在書架生灰的書,我們實在是沒有勇氣去讀。但是,讀不下去沒關係,沒時間讀書也沒關係。
  • 銷量5000萬冊的巨作《百年孤獨》,為何很多人看不下去?它好在哪
    評價巨高的《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去閱讀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書,想必也有聽說過《百年孤獨》這個名字,全球銷量5000萬冊,但據說大多數人還沒讀完第一頁就放棄了,但為什麼還是擁有了這麼高的評價 ?作者在書中並未對他們的孤獨做描述,隻字不提「孤獨」,可是,在字裡行間,我們讀到的孤獨感卻是沁作者馬爾斯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就連咱們熟知的國內作家
  • 為何金庸小說通宵讀,卻讀不下去《百年孤獨》?網友回答哭笑不得
    《百年孤獨》號稱是一本拉丁美洲菜市場阿姨們人手一本的書啊!一點兒閱讀門檻都沒有,怎麼就那麼多人說難讀了呢?來看一下這些上榜理由,無非就是人物的名字太長了,又很相似,故事情節涉及七代人,還雜糅了很多神話、宗教、典故等因素。
  • 一生必讀的《百年孤獨》,值得全人類閱讀,為何很多人選擇放棄?
    如果一生只讀一本書,很多人會推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相信大家都即使沒看過,也都聽說過《百年孤獨》這本書。這本書有多厲害?紐約時報稱其是: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瑞典人因此書,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馬爾克斯。目前這部小說已經被翻譯成50多種文字,銷量過5000萬冊。
  • 世界級名著《百年孤獨》,豆瓣評分9.2,為何讀之前要做心理準備
    《百年孤獨》,毫無疑問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巨著之一,無論是紐約日報還是時代雜誌,包括英國BBC,都無一例外的認為每一個人都該閱讀它至少一次。1982年馬爾克斯憑藉《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這很大程度上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 《百年孤獨》:燦爛終將寂寞償還,十句話概括一生,寫盡人生孤獨
    人年齡越大,對這個世界看得越通透,越覺得孤獨,這種孤獨不是午夜夢回獨自一人的彷徨,是知曉自己就是一個單獨的個體的悲涼。我們面對同一件事有不一樣的感受,是我執著於某事而你卻不理解我的激情,是環境造就了我們的差異以至於我們永遠無法相互理解。就是哪一點兒無法分享的東西,造就了我們每個人的百年孤獨。
  • 《百年孤獨》有多偉大?濃縮成10句經典,一生最好讀一遍的名著
    很多初讀《百年孤獨》的人,可能都會有一種感覺:亂。這種「亂」的來源,可能是由於七代男人共享兩個名字,可能是由於虛實結合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也可能是由於馬爾克斯那種強硬的、毫不費力氣做解釋的敘事風格。作者憑藉《百年孤獨》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後,《紐約時報》稱《百年孤獨》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很多我們熟悉的作家,餘華,莫言等等,也都非常崇拜這本書。
  • 《百年孤獨》經典的一句話,幾乎很多人知道!僅8字說透人生孤獨
    人人都害怕孤獨,但這本《百年孤獨》卻用一個個人物來揭示,孤獨是人生常態,我們每個人都死於孤獨。但同時這本書也揭示了人類一切可以抵抗孤獨的辦法,裡面經典的句子有很多,但有一句話,幾乎是人人皆知,只有8個字,卻說透人生孤獨生未百年,死不孤獨《百年孤獨》何為孤獨?馬爾克斯曾對孤獨的解釋是:不團結。
  • 深度解讀諾貝爾文學獎巨著《百年孤獨》:孤獨是軟肋,更是鎧甲
    ——《百年孤獨》 讀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無論是第幾遍,仍會覺得不少細節讀起來像是第一次讀到,看到布恩迪亞家族一個個很長又很相似的人名,就如同見到了老朋友一般。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貌似是故戲重演,而我卻再看不厭。
  • 《百年孤獨》最刻入人心的18句話,句句都是人生,值得深讀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百年孤獨》不是一部適合所有人的書。說起這本書,我又要舊事重提。大概六七年前,我當時的理髮師知道我喜歡讀書,一次我去燙頭,他說:「我送給你一本書吧!」「《百年孤獨》。據說很好,但是我實在看不下去!」當時我家中已有一本,所以並沒有收下這份禮物。那時候我只讀過一遍,凌亂的人物關係,荒誕的、像按了快進一般的情節,讓我讀完一整本書,都不知道前面到底講述了什麼。
  • 《百年孤獨》:最深刻的一句話就是——生未百年,死不孤獨
    ——加西亞·馬爾克斯如果這輩子只能讀一本書,你會選哪一本?我的答案是《百年孤獨》。《百年孤獨》是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醞釀十幾年,用2年時間寫出的作品,1967年作品一發出,在拉丁美洲乃至全球引起巨大轟動。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社會歷史圖景的鴻篇巨著」、「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百年孤獨》15句經典語錄,殘酷又哲理,父母讀給孩子聽受益終身
    ——《百年孤獨》這一段是《百年孤獨》的開篇,也是這本書流傳較廣的一段,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百年孤獨》這本書比較難讀難懂,人名更是眼花繚亂,很多人讀了幾頁就讀不下去了,便導致只記得開篇這一段。但是這本書除了主人公的名字很難記之外,也是一部不錯的魔幻主義小說。從小到大,從大到老。
  • 我們為什麼要讀《百年孤獨》?
    曾經看過一個賈平凹的訪談,當記者問起這本書的時候,他說,他從來沒有讀過,也不知道好看在哪裡。我覺得很有意思。現實生活中,想必有不少人有同樣的答案和想法,卻不敢說出來,就像小資不敢承認自己對紅酒和雪茄一竅不通,可一個完全消費得起紅酒和雪茄、但志不在此的富豪,卻可以非常坦然地說出這句話。很多初讀《百年孤獨》的人,可能都會有一種感覺:亂。
  • 人到中年才讀懂《百年孤獨》:原來孤獨是寂寞的出口
    第一次聽說《百年孤獨》這個名字,首先就是被這個名字所吸引,"百年孤獨"這得多孤獨。出於好奇心,買來便開始讀,一下子痴迷了。有人曾這樣評價這本傳世魔幻之作:這本書會讓你如中毒一樣,越陷越深,一定要一口氣把它讀完。這本書出版於1967年,是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
  • 這部影響了一大批中國文人的文學巨作,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
    莫言把它當作是引路人,他說"我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第一個感覺是震撼,原來小說可以這樣寫,緊接著感覺到遺憾,我為什麼早不知道小說可以這樣寫呢?"《百年孤獨》被捧上神壇不是沒有原因的。影響莫言的文學巨作,為何很多人都看不下去?如果說《百年孤獨》的開篇吸引了眾多讀者,那麼書裡冗長重複的人名和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則讓很多讀者直呼看不下去,覺得它晦澀難懂,言之無物。疫情期間,大量時間空餘了出來,我第二次拜讀這本書。
  • 《百年孤獨》的開頭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值得反覆琢磨
    《百年孤獨》的開頭第一句,是我讀過最好的開場白,值得反覆琢磨喜歡讀書的人說,有一類名著,充滿了「榴槤味」。喜歡它的人有很多彩虹屁要講,而不喜歡它的人一看到書的封面就開始進入自閉模式。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所寫的《百年孤獨》無疑就是其中的典型。
  • 《百年孤獨》震撼人心的經典語錄,句句都是生活真相,扎心扎肺!
    《百年孤獨》最震撼人心的經典語錄,句句都是生活真相,扎心扎肺!1、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帘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麼在看,沒有什麼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