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譯英《徐悲鴻與馬》(4)

2021-02-19 伊韋考研

       1941年秋,日本發動長沙會戰。當徐悲鴻聽到長沙被日寇佔領的消息,他心急如焚,連夜畫出《前進》,用以鼓舞士氣。在這幅畫中,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猶如鋼刀,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著很強的衝擊力,似乎要衝破畫面。徐悲鴻用這樣一種意境表達了中國人永不屈服和對抗日戰爭必勝的信念。徐悲鴻始終認為,真正的藝術家不應僅局限於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生活中去。而他的馬也成為了當時民族精神覺醒的一種象徵。

講解:這個系列其實是我曾經翻譯的實戰稿,是電視節目的字幕,原文和譯文本來都是一行一行的,只是為了寫文章方便在這裡人為把字幕整合成文檔了。完整的稿件有上萬字,太長沒必要全都拿來講,所以只截取幾個片段講解一下。原文整段打雙引號的是嘉賓的發言,不打雙引號的段落則是narrator的畫外音。上述這段就是畫外音。

 

「日本發動長沙會戰」也可寫成Japan waged/initiated the Battle/Campaign of Changsha, 或者簡單寫成the Battle of Changsha broke out也無不可。「長沙」在譯文中適當的地方應該稍加介紹,以便西方觀眾、讀者理解,畢竟外國人大多不熟悉中國地名,不知道這裡的Changsha是啥玩意。

 

「長沙被日寇佔領」,印象中長沙會戰有四次,1941年的時候貌似並未被佔領,到44年第四次長沙會戰時才淪陷,第二年鬼子投降也就光復了。當然譯員只需對原文負責,沒有義務去考證歷史,既然原文這麼寫照直翻就是了。「日寇」,按部就班來也可以是Japanese invaders或Japanese invading forces,但原文是蔑稱,這倆都是中性,怎麼也不如一聲Japs來得解恨,鬼子專用名。

 

「畫出」不能字對字寫成draw out或paint out,這兩個說法意思跟原文的意思完全不符,不知道的可以去查查字典看看。這裡可以寫work out,或者finish

 

「用以鼓舞士氣」,「用以」這裡寫in an attempt to或者直接to就行,或者寫in the hope that/of…;鼓舞的對象顯然是中國人民,原文無其文而有其意,最好要把這層明確表達出來,否則還不夠完整。比如可以是in the hope of boosting/enhancing the morale of the Chinese people

 

「衝破畫面」,不要字對字寫個breakthrough the picture/paper/painting(當然如果這麼寫的話,外國讀者撓撓頭琢磨一下大概率也能明白你想表達什麼,但終究不地道),因為break through這個「衝破」非原文所指的那個「衝破」。break through指突破防線、包圍等,相當於突圍,而原文的「衝破」意思是跳出,形容這馬畫得太逼真了好像要從紙裡一躍而出那樣。

 

「意境」,中文經常有這種比較玄的概念,西方語言裡幾乎沒有對應詞。語言跟繪畫一樣,中文寫意,西文寫實,各有各的特點和長處。處理的時候,借用戰爭策略裡一句話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能被敵人牽著鼻子走,用自己的弱點去打敵人的優點,那就被動了,而應該發揮自己的長處,佔據主動。如果西文去跟中文拼意境,那是拼不過的,既然如此那就不硬拼嘛,而是發揮西文的特點嘛。這個上下文裡,不必糾結於如何表達這個傳統中文概念,原文無非就是指象徵手法symbolism,從上下文看這個詞非常接近於「意境」,你寫你的意,我寫我的實,殊途同歸了。

「抗日戰爭必勝」簡約一點可寫為victory over Japan,繁複一點也可寫為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局限於自我陶醉中」,若字對字寫成limited to narcissism(見上一個括號中的內容)呢這個表達就比較突兀,其實這個意思是指藝術脫離生活,為藝術而藝術自娛自樂,徐先生認為這樣不可取。可寫成indulge himself in narcissism或confine himself within his own little world

 

「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生活中去」,翻成put artistic creations into life也算過得去。其實無非是說藝術要反應現實 art reflects reality

 

「而他的馬也成為了當時民族精神覺醒的一種象徵。」按部就班來寫成and his horses became a symbol of the awakening of national spirit back then也算過得去,但這句話的前文提到藝術家應當怎樣,作品應當怎樣,與這句話之間是有聯繫的。換言之,這裡暗含著的意思是——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對自己的藝術理念乃至人生哲學是身體力行的,他創作的馬正是反應了當時的歷史現實(抗戰)。 這樣前後文就成為有機統一的整體了,要是按部就班那麼翻就缺乏必要的銜接,顯得生硬。為了照顧到前文且使譯文有足夠的銜接,可適當增譯一些內容,詳見我翻的全段參考譯文。「民族覺醒的象徵」也可寫為an emblem of national awakening

 

參考譯文:

In the autumn of 1941, Japan started the Changsha Offensive. On hearing that Changsha, the capital city of south central China’s Hunan province, was taken by the Japs, Xu felt his patriotic heart torn with anxiety. Over night, he worked out his 「March Forward」, to restore the morale of his Chinese compatriots. As you can see in this painting, the 「legs」, though not thick, are vigorous, like steel knives, displaying a strong sense of motion. Overall, the work features a large front and a small back—an impressive perspective. The 「forelegs」 stretching forward, and the 「head」 as well, are so forceful and so lifelike that it looks as if the 「horse」 were about to leap out at the viewers! Xu used symbolism here to demonstrate his faith that the people of China would never yield, and that they, against all odds, shall win final victory over Japan. Also, Xu held that a real artist should not confine himself within his own little world. Instead, a real artist should be sharing weal and woe with his count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 should reflect reality. This philosophy of his is best illustrated by those iconic horse images, images that virtually stood as a symbol of the awakened nation.





分享並關注喲

相關焦點

  • 徐悲鴻畫馬的由來
    近現代喜歡畫馬的畫家依然很多,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當然非徐悲鴻莫屬,事實上,他的名字早已與馬緊緊地聯繫在一起。在現代中國繪畫史上影響巨大的徐悲鴻,可謂人物、花鳥、走獸兼擅,尤其喜歡畫馬且能獨闢蹊徑,一生畫了多幅以馬為題材的作品,包括奔馬、立馬、走馬、飲馬、野馬、群馬等多種形式。他筆下的馬極具創新精神,既有西方繪畫中的精確造型,又有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寫意精神,融中西繪畫之長於一爐。
  • 徐悲鴻和十二生肖
    徐悲鴻在其才華橫溢的女弟子張蒨英留英前夕以此冊頁相贈,寄寓師生間的惜別之情。出洋:徐悲鴻寄予厚望的弟子徐悲鴻曾留學法國多年,西畫素描功夫深厚。歸國之後,先在中央大學藝術系任教授,後又任北平藝專校長,門下人才無數。「霧明樓」主人張蒨英、費成武夫婦是徐悲鴻在中央大學藝術系的弟子。
  • 徐悲鴻: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徐悲鴻作為一位在國畫、油畫兩個藝術領域均有卓越成就的大師,世人都知道他畫馬獨創一格。然而,徐悲鴻自己卻說:「人家都說我的馬好,其實我的貓比馬畫得好!」
  • 元宵節詩詞英譯賞析:《青玉案·元夕》
    許淵衝----詩譯英法唯一人 ,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六十本,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來將中國歷代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1999年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 徐悲鴻與他的28個裸女……
    徐悲鴻的老同學章伯鈞,曾說過這樣一番話:「有一次在任公(李濟深)家中,悲鴻對我說:『伯鈞,我送你一匹馬吧。』我說:『我不要你的馬,我要你的女人。』 他聽了,搖頭說:『那些畫,是不能送的。」可見,徐悲鴻不光於感情中與女性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於藝術創作中,對其女性人體畫作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和喜愛……
  • Leave me alone英譯英口語訓練
    Leave me alone英譯英口語訓練「讓我靜靜呆一會」用英語怎麼說?看例句:1.我們會習慣把英語leave me alone理解成中文:放我一馬,讓我靜靜呆一會。然而,我們更需要有能力把下面學過的英語用起來表達英語leave me alone,並讓這些英語之間融會貫通:說到一個就能想到那個。
  • 每日一句英譯英:It sucks
    每日一句英譯英:It sucks為什麼要用英語學英語?因為在英語釋義中可以深深體驗讓許多學過的英語有「似曾相識燕歸來」,「原來就是用我學過的英語來表達啊」的感覺,既「溫故」,又訓練了英語思維和英語口語。比如:It sucks1) It sucks/That sucks英語體驗1.
  • 每日一句英譯英:I was stood up
    每日一句英譯英:I was stood up有人把I was stood up last night翻譯成中文「理解」:昨晚被放鴿子了。英譯英能力的訓練以及「我不知道它的英語意思是什麼?」1) I was stood up英語體驗:1. I'm sorry I stood you up, but I had a family emergency last night.
  • 徐悲鴻作品賞析
    4. 徐悲鴻《愚公移山》,布面油畫,213cm×462cm,1940,徐悲鴻紀念館藏馬與馬之間的關係疏密有致,上下空間飽滿, 顯出一往無前的磅礴之勢。畫家將西方繪畫的透視融入其中,運用顏色的輕重區分主次前後。六匹馬形態各異,體態優美。畫家運用重墨、重色和高光處留白的部分產生對比,使最前面的一匹馬最為突出。右邊第二匹馬與左邊第一匹馬墨色稍淡,拉開了和最前面馬的距離,中間兩馬一灰一棕,使用輕重不同的墨線,形象地表達了馬的動態。
  • 每日一句英譯英:Make yourself at home
    每日一句英譯英:Make yourself at home作為學英語的學生,學英語不僅是為了英譯漢,首先是訓練英譯英:只有先用英語「理解」,才有後用中文「表達」。「表達」水平有高低,只與中文強弱有關,無關英語。
  • 每日原版英語英譯英:Order in
    每日原版英語英譯英:Order in這段「原版英語」的學習重點是order in和food delivery app我們來看看分別用「中文思維」(英譯漢)和「英語思維」(英譯英)學習,各有什麼效果。一、英譯漢式中文思維:1. Let's order in. 我們點個外賣吧2. What do you feel like eating? 你想吃什麼?
  • 每日一句英譯英:Survival of the fittest
    每日一句英譯英:Survival of the fittestSurvival of the fittest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1) 遠離中文理解:至少在你耗費十年時間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如此。不過,只有那些翻譯得非常非常經典的英譯漢範例不在此列。比如:Survival of the fittest這句經典英語的經典中文譯文是不能不知道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每日一句英譯英:My Aunt Flo is in town
    每日一句英譯英:My Aunt Flo is in town我們辛辛苦苦學習最後得到什麼「正果」?當我們明明可以把英語「翻譯」成其它英語表達就能「理解」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卻年復一年還要「翻譯」成中文?英語非得除了「說中文我才能懂」?
  • 實用句子漢譯英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實用句子漢譯英 2013-02-20 16:11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1.
  • 【賞析】徐悲鴻作品賞析
    4. 徐悲鴻《愚公移山》,布面油畫,213cm×462cm,1940,徐悲鴻紀念館藏馬與馬之間的關係疏密有致,上下空間飽滿, 顯出一往無前的磅礴之勢。畫家將西方繪畫的透視融入其中,運用顏色的輕重區分主次前後。六匹馬形態各異,體態優美。畫家運用重墨、重色和高光處留白的部分產生對比,使最前面的一匹馬最為突出。右邊第二匹馬與左邊第一匹馬墨色稍淡,拉開了和最前面馬的距離,中間兩馬一灰一棕,使用輕重不同的墨線,形象地表達了馬的動態。
  • 徐悲鴻畫的馬人盡皆知,但是你見過他畫的狸貓圖嗎
    徐悲鴻的大名在中國就算是一個小學生也能夠準確的喊出,為什麼?這是因為他畫的馬太有名了!小時候在畫冊上就見過他的馬,馬的形體準確生動,一種凜冽的氣勢撲面而來,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對於徐悲鴻的喜愛,是小時候就開始的。
  • 每日一句英譯英:I have insomnia
    每日一句英譯英:I have insomnia我們不需要「懂得」英語字面I have insomnia「(中文)什麼意思」,我們只需要懂得它的「英語意思」即可。這就是用英語學英語的技巧,和習慣及能力的養成。
  • 陳傳席專欄|聊藝術:徐悲鴻為什麼反對「中西結合」
    (6)1926年,徐悲鴻《在大同大學演說詞》中還說:吾中國畫他日新派之成立,必賴吾國固有之古典主義。(7)1947年,他發表了《當前中國之藝術問題》中又說:我們的雕塑,應該繼續漢人雄奇活潑之風格,我們的繪畫,應當振起唐人博大之精神。
  • 《百年巨匠——徐悲鴻》在CCTV-4黃金時段播出
    繼《百年巨匠·音樂篇》6月11日起在央視4套黃金時段播出後,從6月17日起,央視4套在黃金時段(每周一至周五)陸續推出《百年巨匠》美術篇、京劇篇。6月18日(今天)晚上10點,《百年巨匠——徐悲鴻》中集將準時與觀眾見面。
  • 徐悲鴻喜愛畫動物,你知道嗎?他最愛的動物並不是馬,而是獅子
    徐悲鴻 獅子 網絡圖片徐悲鴻畫馬矯健,畫水牛則強調溫純敦的憨態,「芳草得來且自飽,更須何計慰平生」,這就是他在牛身上的精神所寄。他以水牛為題材的畫也不少,其中並有大幅,如1932年所畫的《滿眼平蕪綠,穿徑新禾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