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有超強的記憶力,自從幾年前,一場大病後,發現記性差了許多。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記不清人的名字。於是常會出現很尷尬的場景,人家熱情地招呼你,可你卻怎麼也想不起對方是誰,只能含糊應答,心裡滿是歉意。
生活中,自然也有丟三拉四現象,或腦子突然斷片,呈空白狀。
比如晚上你找那盒尚未啟封的顏料,可怎麼找都影蹤全無,似乎你從沒有買過。
你搜索記憶。那日天下著雨,你打著傘在鼓樓一家開在小巷子裡的店裡買了幾枝毛筆還有一盒國畫顏料,然後離開。
回到家裡,你把毛筆插在筆筒裡,然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認真分析,你是選擇性失憶。
比如沉澱在歲月深處的痛苦,你已經輕輕把它們抹去了,偶爾想起,你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經歷過?
不可否認,陰影還是有的。
就像任何一個大手術,或多或少都會遺留一點後遺症。
選擇性失憶,其實是自我的一種保護意識。好比太陽每天都是新的一樣,有助於人有更積極、健康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一個喜歡鬧猛的人,也許是為了掩飾靈魂真實的孤獨。
一個外表粗糙的人,也許內心是極細膩的。
一個反應遲鈍的人,說不定有非常敏感的一面。
世人,看到的往往只是某一個表象,並非全部,卻又喜歡根據這表象來下結論,對人或對事。
一句「我懂」,何其的難!
人到中年,記憶越發像過濾器。
留真去偽,淘汰。
最後。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選擇性失憶,也是清空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