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安魂曲》——謝謝您的琴聲帶走我的悲傷,在災難面前幸好還有古典音樂

2021-02-19 丁香古典音樂

在四首著名安魂曲中(莫扎特,威爾第,勃拉姆斯,弗雷),勃拉姆斯35歲時寫就的《德意志安魂曲》(Ein Deutsches Requiem)是最真誠、最積極向上的一首。1868年4月10日,勃拉姆斯親自指揮在德國不萊梅大教堂首演,獲得巨大成功。

勃拉姆斯曾說:這部安魂曲若名為《人類安魂曲》會更貼切,因為它不是描繪天堂的喜樂,也不是為逝者祈福,而是讓生者借死亡省思生死、了悟永生。

勃拉姆斯從馬丁•路德翻譯的德文《聖經》中摘錄經文編寫成了這部安魂曲的歌詞。整個《德意志安魂曲》就是勃拉姆斯生命的見證——至親的親友相繼離世,特別是慈母和恩師舒曼的死,使他更痛切地經歷了「死蔭的幽谷」,所以他將永恒生命的信仰作為全曲的中心。

《德意志安魂曲》是勃拉姆斯最長的作品,更準確的譯法應當是《一部德文的安魂曲》。全曲共有七曲,前三曲構成第一部,滿懷痛苦陰霾;後四曲是第二部分,如黑夜逐漸散去,天光來臨。今天請大家欣賞的是如田園詩般的第四樂章,木管和圓號以溫暖的音色融入合唱,表達對將來世界更美好生活的渴望。

在911發生的十天之後,紐約愛樂舉辦音樂會,演奏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有一位年輕人來到劇場後臺,找到拉琴的馬友友,對他說,剛才聽您拉琴,我哭了。我哥哥在911中去世了,在這將近半個月裡,我無法睡眠,不能吃東西,不相信他忽然間從世界上消失了,我想我得了抑鬱症。直到剛才,聽您拉琴,我終於哭出來了。謝謝您的琴聲帶走我的悲傷!

在疫情面前,在災難面前,我們覺得無力,人生虛無,無話可說。此時,幸好還有古典音樂,這時候,它不是裝飾品,它可以傾訴我們的悲傷、痛苦,它就是我們的勇氣和希冀。只有磅礴的交響樂,可以洗刷死亡與傷痛帶來的傷害。

聽聽古典音樂吧,相信春暖花開的日子會如期歸來!

(部分文字摘自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音樂作家田藝苗的講座)

圖片來源網絡,轉載需標明作者、文章開頭註明來源,正文後附帶以下二維碼授權,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
    身邊的安魂曲▲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II、福雷《安魂曲》I在911事件發生之後,紐約愛樂舉辦音樂會,演奏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巴黎遭受恐怖襲擊之後,電臺裡播放福雷的安魂曲。身邊突發的恐怖事件,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這些音樂和音樂會不再只是形式。
  • 我們為什麼要聽古典音樂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身邊的安魂曲▲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II、福雷《安魂曲》I在911事件發生之後,紐約愛樂舉辦音樂會,演奏勃拉姆斯的《德意志安魂曲》,在巴黎遭受恐怖襲擊之後,電臺裡播放福雷的安魂曲。身邊突發的恐怖事件,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這些音樂和音樂會不再只是形式。
  • 新片推薦: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Glossa公司在2019年年初推出了一版本真演奏的《德意志安魂曲》
  •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撫慰人類靈魂的痛苦與哀傷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 勃拉姆斯《德意志安魂曲》| 所有的靈魂都將回到永恆之地
    ▲ 阿巴多/芭芭拉·邦妮/柏林愛樂《德意志安魂曲》為德國作曲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在1865-1868年期間完成的一部鴻篇巨著,整部作品共7個樂章,包括合唱、管弦樂、女高音和男中(低)音獨唱,時間長度為65-80分鐘,是勃拉姆斯最長的一部作品。《德意志安魂曲》含有神聖的宗教色彩,但並非由禮拜式的語言寫成,也不同於具有悠久歷史的拉丁式安魂曲。
  • 解讀《德意志安魂曲》(四)
    當時英國是《安魂曲》最受歡迎的國家(馬斯格雷夫認為這正是合唱和宗教音樂在英國的典型模式),1871年7月,朱利葉斯.斯託克豪森在倫敦對亨利.湯普森爵士的一次訪問中舉辦了一場私人音樂會,音樂會上進行了《安魂曲》的首演,朱利葉斯.斯託克豪森親自指揮了這次演出。1873年4月在倫敦舉行的公開首演得到了評論家極大的關注,大部分評論都讚譽有加。
  • 一曲《梁祝》永流傳 天堂裡響起了您的琴聲 致敬「巫漪麗」老先生
    它即充分的利用了西洋樂器的優勢,又發揮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特點,有別於西方交響樂。很多西方國家的一些著名的交響樂團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體也絕非易事。因為它是在西洋樂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國文化的精髓。這部絢麗多彩、真摯感人並帶有濃鬱的生活氣息的交響作品,在民族文化方面,作了大膽的創新和成功的嘗試,被稱之為「國人自己的交響音樂」。
  • 莫扎特《安魂曲》欣賞指南
    3、聽莫扎特《安魂曲》一千遍的感受;4、痛哭的日子丨莫扎特之死;5、莫扎特為何是最成熟的作曲家?6、簡答題丨莫扎特歌劇的特點;7、胡赫丨莫扎特之死;8、我聽巴赫與莫扎特丨「他們創造了人類所有純粹、高貴、秩序和自由的無上結合。」
  • 【音樂百科】彌撒曲和安魂曲名詞釋義
    彌撒曲是天主教彌撒祭曲活動演唱的歌曲,是宗教音樂中一種重要的體裁 彌撒曲的類型很多,例如在參加彌撒活動的神職人員較多的普通彌撒中,音樂較為完整和精緻的彌撒稱為「大彌撒曲」(high mass)或「莊嚴彌撒曲」(missa solemnis),反之則稱為「小彌撒曲」(missa lecta);以特殊目的的進行奉獻的活動中演唱的彌撒曲稱為
  • 理察克萊德曼的琴聲,帶走我們的青春和回憶
    我問了他關於理察克萊德曼的看法,他直言不諱的說,我知道80年代他在大陸很受歡迎,磁帶引進版銷量很好。他屬於輕音樂類的,不是我的口味,喜歡這類的,他是有代表性的,應該看看。我20歲的時候,在洛陽開了一家唱片店,那會兒CD唱片還不多,主要是以磁帶為主,流行音樂大家已經知道,崔健、beyond、鄭智化等等諸如此類的居多。
  • 聽莫扎特《安魂曲》一千遍的感受
    》莫扎特《安魂曲》的精神      莫扎特安魂曲是最接近死亡的感覺音樂,一方面因為那是莫扎特臨死前的遺作,並未完成,另一方面是因為那音樂是所描述的最接近人們死亡的時候的感覺的音樂。    有人說莫扎特安魂曲開頭的一段音樂是在打開天堂的門,這在我看來,卻更像是死神的召喚,在那彌留之中,人們越來越接近死神,隨著那音符,看到的是人們在彌留間大腦中一點點陷入深淵時的感覺,所以那扇門更加接近地獄之門,在天堂和地獄之間的轉換,就是洗禮。
  • 追憶 ▏父親的琴聲
    父親在草原上騎馬留影二泉映月在悽風苦雨中我們送走了父親,也燒掉了他熱愛一生的許多樂器,從此我再也聽不到他的琴聲了。我父親是個普普通通的工人,但與眾不同的是他喜歡古典文學,讀了不少這方面的書。更為奇妙的是他還喜歡古典民樂。他內心始終有一顆音樂的種子在萌動,日落月升,歲月流走,這種子還真的發芽開花結出了果實。
  • 不可不聽的世界名曲(五)——莫扎特《安魂曲》
    導讀您是否曾經被古典音樂之美所震撼,卻不確定從哪裡開始?您是否想讓自己的寶寶接受古典音樂的薰陶,卻不知該怎樣介紹,在這個新系列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心愛的作品中的單個元素,您可以將其用作為踏入古典音樂殿堂的入口。
  • 阿來《雲中記》獻給地震死難者的安魂曲
    他和阿來老師都是古典音樂迷。阿來的《雲中記》前面部分是莫扎特的《安魂曲》相伴寫就的,歐陽江河老師今天上午在家就把《安魂曲》的6個版本都聽了一遍。  邱華棟老師,是作家中據我所知藏書最多、閱讀量最驚人、讀書也最快的一位。他之於文化的視野和眼光、他的敘事雄心,正是這一代寫作者能夠跟阿來老師構成對話和對應的地方。
  • 【Top100點播】威爾第—安魂曲
    之前我們推送的由kickassclassic網站推出的百大古典音樂排行榜受到了大家的歡迎。這一期我們為大家推薦的是排行榜中排名第99位的來自威爾第的《安魂曲》。(建議在wifi條件下播放。如無法播放可點擊下方的「閱讀原文」觀看視頻)樂曲簡介威爾第的《安魂曲》又稱《安魂彌撒》,作於1873~1874年。這部作品是為紀念好友、義大利詩人及小說家曼佐尼而作。
  • 立志三年內成為「古典音樂權威」的中國臺灣籍流行歌手黃安 | FantasticClassics
    為了研究古典音樂,一口氣將世界古典發燒唱片品牌Telac所有出版過的CD全部買下!再加上十幾本古典音樂書籍一起掃回家。我給自己三年時間,三年內,務必成為古典音樂權威。凡事就怕沒錢,凡事就怕認真,我有錢又認真,老天爺對我太好了,感恩啊!」
  • 莫扎特:安魂曲
    我將會在旋律中生活,也將會在旋律中死去。音樂成了我的生命。——莫扎特《安魂曲》作於1791年,是莫扎特最後的作品。1791年秋天,莫扎特曾對妻子說:「我想為自己寫一首安魂曲。」瓦爾塞根伯爵慕名來請他作一首安魂曲以悼亡妻。面對伯爵的殷切期待,莫扎特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這部作品的創作中。在給朋友的信中,他寫道:「你知道,創作對我來說至少不比休息更累,況且我也不能無事可做。我預料有些事情將在我身上應驗。鐘聲響了,我只能用標點符號向你表示……」夜以繼日地工作,本就身體單薄的莫扎特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但為了能夠完成伯爵的託付,他仍堅持著。
  • 德國——古典音樂之王
    德國廣播交響樂團2017昆明新年音樂會12月30日 19:30 與您相約昆明市體育館春城的音樂聲,可能因此而改變巴赫、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一代代的音樂家延續著數百年的音樂傳統,也向世界傳播著他們的文化。18世紀70、80年代起至19世紀初形成的維也納古典樂派,是德意志古典音樂發展的高峰。從此,歐洲音樂中心由義大利轉到了德意志。維也納古典樂派的3位主要代表人物是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他們的音樂使內容與形式、理智與情感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
  • 聆聽 ‖ 威爾第《安魂曲》導賞
    威爾第的《安魂曲》全稱為《安魂彌撒》,這是更傳統的名稱,但通常人們稱之為《安魂曲》。威爾第採用了《安魂彌撒》傳統的拉丁文歌詞,但對各部分的順序進行了重新安排,以便符合他這部鴻篇巨製的感情邏輯及音樂結構。全曲共分為7個樂章,其中第一和第二樂章又分為不同的部分。
  • 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攜手英倫雙星奏響德奧音樂盛宴
    "現代德意志的代言"奏響德奧音樂盛宴東藝作為上海浦東藝術演出和文化生活的橋梁一直堅持引進世界一流的交響名團,豎起了市民心中的古典音樂高地這一次東藝邀請到了柏林頂尖的德意志交響樂團為申城觀眾奉獻一場"現代德意志代言"的交響盛宴。德國一直是交響大國,不僅有柏林愛樂樂團,此次的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自成立以來的70多年間,一直在遍布交響勁旅的德國居於頂尖樂團之列。樂團歷史上蜚聲全球的音樂總監人數之多,作品涉獵之廣泛,曲目之浩繁,尤其是對現當代音樂的注重,使其成為獨樹一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