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史尋梅水戶行

2021-01-08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
 

  今年的早春,雨水格外多,3月17日的周六也不例外。然而綿綿細雨並未打消我們一行人的興致。水戶,這個久仰的江戶名城,我們帶著對歷史的好奇和對梅花的嚮往踏雨而來。

  到達水戶參觀的第一站是常磐神社的義烈館,這是一座為紀念水戶藩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義公)和第九代藩主德川齊昭(烈公)而建的紀念館。這座規模不大的紀念館可以說是此次水戶之行的引子,因為接下來的行程基本圍繞這兩位藩主為後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展開。木造的紀念館樸素而莊重,館內陳列著兩位藩主在文化、醫學、軍事及民俗藝術各方面的代表作品。其中有號稱日本第一陣太鼓的大陣太鼓、《大日本史》的手稿和江戶時代最大的炮彈。從這些展品中,二位藩主的政績可見一斑。

  提到水戶,腦海裡首先浮現的詞語就是水戶黃門。沒錯,水戶黃門正是水戶藩的第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因為他老年隱居水戶時接受將軍賞賜的「中納言」官職,地位相當於中國唐代的「黃門監」,所以世人人稱他為水戶黃門。如想像中一樣,水戶黃門的名氣不容小覷,歌頌他週遊各地行俠仗義的電視劇《水戶黃門漫遊記》拍攝了2774回,從1969年開播延續至今已有43年的歷史,堪稱是電視劇史上的一個奇蹟。

  德川光圀在位期間功績顯著,例如修繕水道、編集醫書等。他拜朱舜水為師,學習傳播中國文化。朱舜水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和教育家,後因戰亂東渡日本,定居在長崎。德川光圀得知朱舜水學識淵博,善理儒政,請至江戶拜為師,協助管理藩政。他接受朱舜水的建議,以儒家禮儀,制定藩規;重實學,實行勸農政策;興教育,廣招賢士;設寺院,進行宗教改革;在朱舜水的指導下,編撰了一部在日本可以和《史記》相提並論的史書,這部史書就是《大日本史》。《大日本史》中所體現的主要思想就是尊王思想和儒教思想,這種思想後來被稱為水戶學。水戶學在日本文化思想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為日本民族的精神財富之一。到今天,《大日本史》和朱舜水的木雕像還被一同陳列在義烈館中。可以看出,當地人民對這位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學者持有的尊敬和緬懷之情。 

  時光推移到水戶藩第九代藩主德川齊昭時期。德川齊昭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藩主,精通書畫之道又善於研發兵器。而留給後人重要的財富就是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偕樂園和弘道館。德川齊昭根據孔子在《禮記》中的 「一張一弛」理論, 開弘道館以便藩士文武雙修,闢偕樂園以供修行之餘休閒放鬆。

  偕樂園名稱出自《孟子》「古人與民偕樂為樂」,創建時就以向平民開放為宗旨,現在也是日本三大名園中唯一免費開放的公園。諧樂園以梅花著稱於世,種有100餘種,3000株梅樹。提到梅,宋代詩人盧梅坡在《雪梅》中描繪的雪白梅香情景最被人熟知,今天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梅雪爭春的生動畫面,但雨中賞梅卻也別有一番風味。一進梅林,便被眼前的美麗驚呆,煙雨濛濛中或是新紅或是淺粉,一簇簇梅花像一片片晚霞飄過山頭。近看上去,朵朵梅花探著粉嫩圓潤的小臉似在微笑,似在訴說,好不惹人憐愛。梅林深處,一位位端莊秀麗的賞梅大使身著豔麗和服,手撐花油紙傘向遊人們介紹梅花,正可謂雨打梅花點點紅,風搖竹影顯妖嬈。梅為歲寒三友之一,中國人愛梅,自古梅花就是文人墨客的最愛之一,在傳統文化中,梅花代表著凌寒不懼、堅貞不屈和孤傲高潔。公元4世紀,隨著中國文化傳入日本,梅花也開始在日本廣為種植,日本人賞梅遠早於賞櫻,士紳文人們還根據中國晉武帝司馬炎「好文則梅開,廢學則梅謝」的故事,賦予梅「好文木」的別稱,拿我們今天的話來說,梅是樹木中的文藝青年。德川齊昭也獨愛梅,並因果實可充飢頗具實用性而廣泛種植,還專門在梅林中蓋了一座「好文亭」,與臣下及蕃民們一起賞梅。當天,我們登上好文亭樂壽樓,置身千樹萬樹梅花從中,花香襲人,如醉如痴,遠眺煙雨中的千波湖,頗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感覺,不禁要為日本遷客騷人享受美景之極致而折服。

  與偕樂園相呼應的弘道館是作為水戶藩的藩校而建造的,重視文武兼修,文館學習儒學、禮儀、歷史、天文、數學等,武館修習劍術、槍、柔道、馬術等多項科目,相當於現代的一所綜合性大學。在一百多年前的水戶有這樣一所完備的學校是出乎我們意料的,但更讓我們驚訝的是弘道館內還有一座孔子廟,常年供奉著孔子的牌位,而且牌位是由藩主親自書寫的。由於前一段時間地震的影響,孔子廟的幾處牆壁、瓦礫有所脫落,本不對外開放,可是聽說我們是中國大使館來的訪客,才特別允許我們參觀。每個人戴一頂安全帽在導遊帶領下小心前行,因為遊客稀少,顯得格外靜謐,只有一株梅花在院落一角靜靜的開放。古式的建築給人一種錯覺,仿佛孔子曾經在這裡生活過,傳播過他的儒家思想,所以這裡的一切看起來都那麼典雅,那麼和諧。

  此次水戶之行感慨頗多,最重要的收穫是重溫了儒學在中日兩國的傳播和交流的歷史。孔孟創立的儒學在中國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由於戰亂和佛教興起等原因,一直未被統治階級重視,真正被奉為「正「正統」和「國學」要到宋元以後,宋代的程朱理學、明代的王陽明心學等等,他們將孔孟學說的精髓進行整理並發揚光大,逐漸使儒學滲透到國家統治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日本學習中國文化也經歷了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最早大規模學習中國文化始於隋唐,但那時佛教在中國方興未艾,國家制度、建築、美術、社會生活等都帶著佛教的烙印。直至儒學在中國社會的地位不斷提高,日本也逐漸認識到儒家文化不同於佛教文化的深邃內涵和教育啟迪意義,在形成自己獨特文化的過程中注意吸收借鑑儒家文化的精髓。水戶這個看似平凡、不甚知名的城市對儒學的崇拜就是其中的縮影。在當代日本,儒家文化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日本許多重要命名都從儒家經典中尋找根據,企業管理培訓班講授《論語》,日本國民在各種場合始終不忘禮儀和謙讓也體現著孔孟之道。

  中日兩國不僅在地緣上相近,在歷史和文化上更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性。我相信,在文化和歷史中尋找認同,求同存異,增信釋疑,中日兩國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共鳴,攜手創造屬於明天的歷史。

相關焦點

  • 《康熙微服私訪記》的原型,日本家喻戶曉的「水戶黃門」是什麼
    這個鏡頭「套路性」太強,太老土了,不過因為戲劇衝突性確實強,所以看著嘛也能解悶,當然,既然是這麼有「套路性」的情節,自然不是中國獨有的,咱們的鄰居日本也有類似的打臉劇情,而且,東亞地區這種影視情節就是和日本影視劇學的,而且在日本,這個劇情算是人盡皆知,這就是在日本著名的「水戶黃門」的故事。什麼是「水戶黃門」呢?
  • 朱䴉日本行﹌ Week One仙臺-東京-水戶
    簡單說來就是,大家都各自出去嗨了(此處省略5000字……)休整過後,我們該朝著水戶出發咯!請自備紙巾~水◆戶水戶是位於茨城縣中部的城市,由於古代時把河海的入口叫做「水戶」,該市也正因為位於那珂川和千波湖之間的高地而得名。每年二三月,水戶的偕樂園都有大批遊客至此賞梅,園內有梅樹3000多棵,風景獨好。
  • 屬於德川「御三家」之一的水戶藩,為何卻誕生出尊皇的「水戶學」
    水戶藩,位於常陸國(今茨城縣中部及北部),藩廳是水戶城,靠近江戶幕府核心。所謂的「水戶學」,指的是一種在日本水戶藩(現茨城縣北部)形成的學問,公元1657年(明歷3年),第二代水戶藩主德川光圀在彰考館(史局)自身開始編修《大日本史》,而德川光圀本人和一個中國人有很深的交流,這就是朱舜水,所以這部史書有著濃厚的大義名分論的尊皇思想。
  • 江戶幕府的水戶藩主德川光圀為什麼被稱為「水戶黃門」?
    《水戶黃門》是日本TBS電視臺製作的一部從1969年播放至今的經典長壽電視劇,在日本的知名度極高。
  • 日本拉麵歷史被改寫 最初吃拉麵的不是水戶黃門
    人民網東京7月14日電(許永新)據《體育報知》報導,此前在日本通常認為第一個吃拉麵的人是水戶黃門,但這個說法卻被新發現的歷史資料否定,這些資料14日起在新橫濱拉麵博物館進行展示。
  • 大量截圖】《踏血尋梅》劇場版刪了啥?做愛前剃毛+骷髏爬蛆+史瑞克
    此片根據震驚港島的「08年援交少女碎屍案」真實事件改編,對此一無所知的朋友可以去先聽聽最新一期《反派影評》的節目,有關影片簡介、獲獎情況或真實案件背景,恕不贅述。不過,即便是今天剛看過《踏血尋梅》的影迷也應該知道:今天剛在網上出現的《踏血尋梅》僅是98分鐘片長的「劇場版」;而本片參加去年臺灣金馬獎和今年臺灣金像獎時所申報的版本都是長達117分鐘的「導演剪輯版」;這兩個版本的片長相差將近20分鐘。鑑於《踏血尋梅》橫掃金像獎後在香港重映了導剪版,為錯開「影院窗口期」,《踏血尋梅》的DVD及藍光碟已延遲了一周問世;而「導剪版」到目前仍然沒有發行。
  • 「詩詞原創」古詩中的漫天白雪,好想和你一起去踏雪尋梅
    不如迎著寒風,踏雪尋梅而去,尋找雪中寒梅!踏雪尋梅。 雪,漫天飛舞。 梅,傲然獨立。 芳香,溢滿乾坤。踏雪尋梅宋-王鎡探春繞遍玉闌幹,香暗冰痕屐齒寒。怕有花頭遭凍損,枝枝呵手掐來看。雪裡尋梅宋-宋祁雪裡逢梅近臘時,梅姿雪態兩相宜。
  • 927日乙分析:水戶蜀葵VS群馬溫泉,水戶蜀葵進球效率高,臨全收
    主隊水戶蜀葵基本面:水戶蜀葵本賽季表現不是很穩定,在近6場比賽中,水戶蜀葵只取得3勝1平2負的成績,都是勝一場負一場,並且球隊在本賽季21場比賽過後還沒取得過兩連勝。在上一場比賽中,水戶蜀葵做客面對榜首的北九/州向日葵,雖然水戶蜀葵只是客場作戰,但是在場上並未處於下風,球隊在數次高效率進攻下以3-0的比分擊敗對手,連續3場比賽取得進球,3場比賽打進9個進球,進球效率很高。水戶蜀葵目前取得7勝6平8負成績積27分排名第12位,入球數方面達到34球而失球數亦為32球,從數據可反映出水戶蜀葵屬於大開大列的隊伍,打法相當激進。
  • 水戶岡銳治的慢世界
    在水戶岡銳治和石井幸孝相遇的1987年,對日本鐵道來說也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那一年,國鐵開始改制為民營化,JR九州也決定捨棄一貫官僚體制的做法,開始考慮「顧客本位」。石井幸孝欣賞水戶岡銳治的設計才能,邀請他參與JR九州即將進行的觀光列車計劃,儘管對鐵道一無所知,水戶岡銳治還是被這份有趣的工作所打動,欣然接受。
  • 漩渦一族之漩渦水戶
    【新朋友】點擊左上角的藍色字「火影忍者中文網」關注【老朋友】點擊右上角,轉發朋友圈,分享給朋友人物簡介   漩渦水戶(又譯漩渦美都),原渦之國忍者,同漩渦玖辛奈一樣與生俱來擁有強大的查克拉,可以很好地壓制九尾,後成為初代目火影千手柱間的妻子。
  • 著名歷史文化學者蒙曼:踏雪尋梅詩意年
    著名歷史文化學者蒙曼教授帶領大家一同穿越歷史,走進唐詩探一探當時的春節風貌和花樣年俗。除夕「守歲」 把酒言歡  盛世大唐,春節活動的娛樂性和歡樂性遠勝於前朝。「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在孟浩然的詩句中也記載了他與親朋的守歲宴席上,聽歌女唱曲、行酒令的遊樂活動。再配著咬春的「五辛盤」(春盤),和「一碟膠牙餳」(麥芽糖),可謂是把酒言歡、人生幾何。
  • 不只是開創水戶學
    他曾經在日本創立了水戶學,不僅被尊為"國師",而且其學說更是直接影響了日後的明治維新。朱舜水本名朱之瑜,生於1600年,是現在的浙江紹興餘姚人,明末之貢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史學家。因在明末和南明曾三次被皇帝特徵,未就,人稱徵君。舜水是他在日本取得號,意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
  • 中國儒學「日本化」:一位浙東文人改寫的日本史
    8月光圀迎舜水到水戶,「奏請公廷」,禮聘舜水為賓師,在江戶和水戶之間講學傳道。德川光圀(1629-1690),字子龍,號梅裡,是德川家康嫡孫、水戶藩二代藩主。德川光圀是江戶時代的一代明君,生涯充滿傳奇色彩:少年輕狂,弱冠之年讀《史記•伯夷傳》振聾發聵,發誓以中國聖賢為楷模,像司馬遷一樣為日本修史,從此痛改前非發奮為學,卓然成一大家。
  • 《水戶黃門》時隔四年再復活 主要卡司全數回歸
    《水戶黃門》今夏復活  搜狐娛樂訊(編譯/Domino)2011年為42年間歷史性的播出畫上句號的經典時代劇《水戶黃門》日前宣布時隔四年再次回歸。在劇中飾演水戶黃門的裡見浩太朗等主要卡司再次集結,將在今年夏季檔推出全新的2小時SP特別劇。>>>>>了解更多日娛資訊,請進入搜狐視頻日劇頻道  《水戶黃門》至今還保持著民放臺連續劇歷史收視排名第二位的成績,1979年2月5日播出的單集收視曾一度高達43.7%。在該系列劃上句號之後,一直有觀眾期待這一國民人氣時代劇能夠再次復活。
  • 《半澤直樹》原作者表示想要寫到100卷 致敬《水戶黃門》
    目前超人氣日劇《半澤直樹》正在熱播中,收視率屢次衝高,近日原作者池井戶潤表示願意寫到100卷,向著有「日本的包青天」之稱的日劇經典《水戶黃門》的目標前進。·《半澤直樹》日劇改編自直木獎獲得者池井戶潤的小說《我們是泡沫入行組》和《我們是花樣泡沫組》。
  • 《灌籃高手》水戶洋平的身世之謎,看看菜鳥如何解讀
    水戶洋平是《灌籃高手》中的人氣配角,籃球球員中配角三角壽的人氣最旺,其他人物中就要數水戶洋平了。SD迷中流傳著一句話,交友莫過於水戶洋平。其為人冷靜多謀,情商高,最重要的是重義氣。在櫻木軍團中水戶洋平是核心人物,而在現實中關於水戶洋平的姓氏水戶一直流傳著一個身世之謎。
  • 日本電視臺人氣劇《水戶黃門》換將(圖)
    雛形明子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丁虹報導,據「日本新華僑報網」消息,5月27日,日本娛樂圈傳出消息,日本著名女演員雛形明子(32歲)將取代由美燻(59歲),預計於2010年秋天,從日本TBS電視臺製作的人氣歷史劇《水戶黃門》第42部開始正式參演。而在《短命阿銀》裡扮演疾風阿娟一角、有25年藝齡的由美燻,也將在本期播出劇集後「畢業」。
  • 工作中的日本刑警,水戶警署1958年
    【刑警在街道上行走】本組圖片由日本攝影師渡邊幸吉(Yukichi Watabe,1924年-1993年)拍攝,時間是1958年;內容為跟拍日本茨城縣水戶市刑警的日常工作。此時的日本屬於昭和時代,處在戰後重建中。此組圖片的戰後氣氛仍然很濃烈。
  • 灌籃高手:水戶洋平一個很神秘的男人,身上的秘密隱藏的很深呢!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水戶洋平的一些事。打擊都知道水戶洋平一直是位帥氣而又有擔當的存在。他是櫻木軍團裡的靈魂人物,沉穩,樂觀,能力強。不可多得的櫻木的朋友。即便水戶洋平只是個配角,而小編卻覺的他頭上是自帶主角光環的一個漢子。他和花道是死黨,絕對的好兄弟。灌籃高手:水戶洋平一個很神秘的男人,身上的秘密隱藏的很深呢!他一直在背後默默關心守護著櫻木這個「問題兒童」。
  • 《踏血尋梅》:彌足珍貴
    《踏血尋梅》是一部深刻、悽涼、悲憫的影片,但其「深刻」遠勝於「悽涼」和「悲憫」,博取同情並不是主旋律。《踏血尋梅》因「深度」變得立體,更因為導演翁子光以人文角度切入,使《踏血尋梅》變成「重口+懸疑+關愛」的複雜警匪電影,不同於往常的類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