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視為偶像的樂毅,為何不在「戰國四大名將」之列?

2020-12-22 騰訊網

縱觀歷史,普羅大眾最熟知的莫過於三國時期,得益於四大名著的《三國演義》被廣泛傳播,製作成影視劇等,更多人熟悉了劉關張、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孫權等人。

然而,在此之前還有一段非常重要和群雄輩出的年代,那就是春秋戰國時代。今天咱們不細數歷史長河,而是著眼於戰國時期的名將——樂毅。

不是歷史愛好者的話,可能聽過樂毅的名字卻對其人的經歷知之甚少,但對於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這四位戰國名將應該知道得更多些。不過樂毅與這四位相比並不算差,就連後世三國演義中的最強謀臣諸葛亮,也視樂毅為偶像。

樂毅的先祖是戰國初期魏國的名將樂羊,所以也算是出生在頗具武學淵源的世家。不過在樂羊那統率魏國滅中山國,後封於靈壽。在之後靈壽被納入趙國之版圖,樂毅家族也順勢成了趙國臣民。

在這樣世家的中,樂毅也和大多數世家子嗣一樣,從小接觸兵法謀略,對戎馬疆場嚮往,懷揣建功立業的夢想。

樂毅沒有在"戰國四大名將"中,並非是戰功不夠,相反,得益於他的家庭背景和之後數十年自己的努力,他幹了兩年大事。

其一、開局不好。樂毅所處年代,當時燕國很小差點就被齊國滅了,後燕昭王在得到趙國的幫助,才得以復國。四大名將中,廉頗時期的趙國是春秋七國中最鼎盛的國家之一,李牧差不多也在這個時代、王翦身在秦國滅六國的時候,而白起處在秦國向六國發起總攻的時候。雖都不免身處戰亂,但卻又都比樂毅好那麼一點點。

其二、樂毅以弱勝強是戰國四大名將沒有的戰績。白起雖百戰百勝,但它只打了長平後就沒繼續推進下去。後秦皇讓他推進,白起則認為趙國不可戰勝,而拒絕了這場戰役。李牧打匈奴但沒有把匈奴全滅,廉頗則主要以守城聞名。而樂毅則把齊國打得只剩兩座城池,足見其殺伐果斷之勢。

按理說上面的條件已經夠進入四大名將之列了,至少也整個五大名將吧,然而並沒有。這和樂毅在攻打齊國時的選擇密不可分。

當時樂毅率領燕軍接連打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但就在只剩下兩座城池時停止不前。

他這個做法是想收復齊國民心,讓齊國自動歸順燕國,而免遭"滅國"之災。這樣的想法很大膽和超前,成了就是一段歷史佳話,失敗就是萬丈懸崖。

然而,這確實失敗了。這樣的停滯不前並沒有為齊國歸順創造條件。反而在這其中的間隙讓齊國有了喘息重整的機會。與此同時,燕昭王在中途去世。燕惠王上臺,被齊國離間君臣關係,最終樂毅被換掉。

樂毅不在後,之前的大好形勢也不復存在,之前攻下的城池又被齊國奪了回去,相當於樂毅一路過來白忙一場。這也再次說明戰場上敵人就是敵人,民心可以將他們的幻想徹底擊碎後再收買。中途卻步實乃兵家大忌。

在三國志首款正版授權手遊《三國志2017》中,遊戲保留了樂毅的驍勇善戰,並將其技能命名為「連戰連捷」每隔數秒就能大幅提升傷害輸出,並提供一次範圍重擊效果。

在裝備專屬寶物「昌國君印」後,重擊效果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揮和強化,疊加至最高可輸出超高範圍傷害!非常恐怖的實力。

話說回來,之所以樂毅沒有進入四大名將,恐怕也就是因為這場仗輸得莫名其妙,用現在的話將就是打了個寂寞。什麼也沒撈著,還勞民傷財,也因此沒能影響到歷史進程的改寫。從而難入四大名將。

本文就到這裡,我們下期見咯!

相關焦點

  • 樂毅因何成為諸葛亮的偶像?險些滅掉齊國的他為何無法成為名將?
    諸葛亮有兩個偶像,管仲和樂毅,一文官一武將。管仲就不用說了,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的厲害人物,歷代青樓供奉的祖師爺,因為富有遠見時常被人懷疑是從現代社會穿越回去的。而諸葛亮之所以崇拜樂毅,和他的出生地不無關係。諸葛亮是琅琊陽都人(今山東沂南),樂毅的建功立業正是在這片區域內,諸葛亮從小就聽說了不少樂毅的英勇事跡,對他心嚮往之。
  • 戰國四大名將,為什麼沒有連諸葛亮都誇讚的樂毅,原因主要有三點
    戰國時期徵伐不斷,所以有很多名將都從戰事中被發掘出來,而戰國四大名將主要分布在秦國和趙國這兩個國家,因為這兩個國家的戰事最為慘烈,那麼為什麼戰國四大名將中,為什麼少了差點一舉滅齊的樂毅呢,就連諸葛亮都對他誇讚不已,甚至把自己比作當代的樂毅。
  • 以弱勝強,幾乎滅掉齊國的樂毅,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這是一個大爭之世,在這樣的「時勢」之下,湧現出了一批「英雄」,他們又在這個大爭之世中攪動風雲,形成了新的「時勢」。我們今天要說的便就是這其中的一位「英雄」——樂毅。一提起樂毅,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就是那場直接改變戰國歷史走向的「樂毅伐齊」。
  • 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為何不是戰國四大名將?原因並不複雜!
    在此基礎上,樂毅率軍在齊國攻下了70餘座城池,只有即墨和莒這兩座城池沒能攻破。經過樂毅伐齊後的燕國,也因此來到了自己的巔峰,在疆域面積上一度僅次於秦國和楚國。那麼,問題來了,樂毅攻下齊國70餘座城池,立下赫赫戰功,為何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呢?一首先,就戰國四大名將來說,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
  • 廉頗為什麼能擠掉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兩大典故讓廉頗知名度非常高,在民間廣為流傳,可以說知名度已經高於白起、王翦和李牧,更別說吳起、樂毅和魏無忌了。當然歷史迷會不屑,誰不知道這些人的事跡?普通人還真不一定知道。廉頗知名度最高,可不代表能力和戰功比他們高!
  • 戰國四大名將:連吳起、樂毅都沒能入選,李牧憑什麼榜上有名?
    細究下來,李牧的成名之戰只有兩場,破匈奴之戰、宜安之戰(肥之戰),雖然戰術操作十分高明,但也並不見得能夠力壓白起、樂毅的戰功和成果。為什麼是李牧與白起、王翦、廉頗並列戰國四大名將,而不是其他人入選呢?二、四大名將是怎麼來的?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沒有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這幾位能夠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們可以理解,那麼為什麼有些武將也很強大,卻無法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呢?比如說樂毅,吳起。這是不是就說明樂毅等人不如戰國四大名將了呢?戰國四大名將的由來戰國四大名將出自於《千字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
  • 樂毅逃離燕國而不輔佐後主,為何仍是曹操諸葛亮最尊奉的名將?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12)公元前279年,燕昭王薨,太子即位,這就是燕惠王。之後田單派人在燕國國內四處散播謠言,在通過近臣將謠言傳入燕惠王的耳朵,「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與燕新王有隙,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欲連兵南面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
  • 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為什麼不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各個諸侯國之間的爭霸和兼併戰爭,為名將的登場提供了一個大舞臺。其中,就白起、廉頗、李牧、王翦這四位將領,就被後人稱之為「戰國四大名將」。不過,對於連下齊國七十城的樂毅,卻沒有躋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這是為什麼呢?一首先,戰國四大名將是指戰國時代四位著名的將領。《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武廟始建於唐朝唐肅宗時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聖)姜子牙,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後在唐德宗時期,在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下,又在武廟中列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圖形,在宋朝時擴增為七十二人
  • 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呢?
    田單為除掉最難對付的敵手樂毅,又派人入燕行離間計,詐稱樂毅名為攻齊,實欲稱王齊國,故意緩攻即墨,若燕國另派主將,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就埋怨樂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計,派騎劫取代樂毅。在此背景下,田單堅守即墨,以火牛陣大破燕軍,收復失地七十餘城,拜為相國,封為安平君。那麼,問題來了,田單擊敗燕國,恢復齊國,為何沒有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 諸葛亮為何如此羨慕樂毅?樂毅是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名將
    自是君王不永年——諸葛亮的偶像樂毅(7)公元前284年,從濟西戰場逃回國都臨淄的齊閔王驚魂未定,狠狠咒罵著導致齊軍大敗的主將觸子,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的招來眾臣,討論下一步的對策,順便商討下談判桌上要交出什麼樣的籌碼。
  • 諸葛亮為何崇拜樂毅這個人?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 時人莫之許也」。當時心想樂毅何許人也,竟讓智慧化身的諸葛亮當作偶像。我們再看樂毅:輔佐燕昭王,指揮多國部隊伐齊而已,而且還沒有滅掉齊國,戰國時期文治武功強於樂毅的數不勝數,什麼地方吸引諸葛亮呢?這種疑惑困擾了我很多年。這些年陸續讀了一些戰國方面的書,對樂毅有了更多的了解,看到了他的過人之處,也發現他身上存在的諸多疑點,難以理解。疑問一:樂毅為何要離魏赴燕?
  • 連廉頗都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一生未嘗敗績的吳起為何沒能入選?
    戰國時期,戰火連綿不絕二百餘年,在這期間名將輩出,後世的人挑選出其中四位佼佼者,列為戰國四大名將。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只挑出來了四個人,爭議必然是很大的。打個比方,廉頗是否能與王翦、白起、李牧並列,一直都是惹人爭議的話題。
  • 樂毅到底有多牛?為何被諸葛亮崇拜為偶像?
    (圖)電視劇《三國》劇照《三國演義》裡多次提到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那兩位是諸葛軍師的偶像沒跑嘍。諸葛軍師已經是神人的存在了,他的偶像得有多牛逼才能擁有他這樣的小迷弟呢?答案是,他們真的很牛。  樂毅,生卒年不詳,子姓,樂氏,名毅,字永霸。中山靈壽人,戰國後期傑出的軍事家,魏將樂羊後裔,先為魏昭王出使燕國,與一心想報亡國之仇的燕昭王一拍即合,被拜為亞卿,再被拜為上將軍,受封昌國君,輔佐燕昭王振興燕國。  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把不可一世的齊湣王像喪家犬一樣趕到臨淄,又跟屁股趕到莒邑。
  • 為什麼吳起不是戰國四大名將?筆者:亞聖不屑與小輩相提並論!
    很顯然,所謂的「兵家四聖」的含金量是遠高於「戰國四大名將」的。後人將「兵家四聖」分別給予以下稱號:孫武是兵聖,吳起是亞聖,韓信是兵仙,白起是殺神。「兵家四聖」的選材相比「戰國四大名將」是要廣泛得多的,所以「兵家四聖」要強於「戰國四大名將」也是不無道理的。在「兵家四聖」中只有吳起可以勉勉強強地稱作戰國人(吳起是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的人物)。
  • 戰國四大名將中,除了廉頗之外,還有一人不夠資格
    關於戰國四大名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今天聊一聊其中最不夠資格的兩位名將。所謂戰國四大名將,源於南北朝時梁朝周興嗣編撰的《千字文》,書中有「起翦頗牧,用軍最精」這一句話,由於《千字文》流傳甚廣,於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就被約定俗成為戰國四大名將。但戰國時代兵家天才輩出,說這四人「用軍最精」,實難讓人信服。
  • 樂毅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諸葛亮這個名字大家是耳熟能詳的。
  • 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首爾都曾屬於它
    其實存在感不強的燕國,建國800餘年,並不是只留下荊軻刺秦王一事。那麼存在感很低的燕國,為何被列入戰國七雄之列?因為現在韓國的首都首爾都曾屬於它。燕國也曾輝煌一時。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把他的弟弟封在了燕地為燕召公,後來通過不斷向冀北,遼西等地擴張,滅了薊國之後,建都薊城(今北京市)。
  •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
    戰國七雄中各國第一名將分別是誰,誰能稱得上戰國第一名將呢?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歷史上稱之為戰國時期,當時七大強國分別為齊、楚、燕、趙、韓、魏、秦史稱戰國七雄。七國的具體位置是南楚、北趙、燕在東北、西秦、東齊、中則為韓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