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慢性疾病的高發,以及科技越來越發達,近幾年市面上多了很多賦予特異功能的電子產品,如各種功能的豆漿機、寶寶輔食機,還有今天要重點和大家說說的「脫糖電飯煲」。
據調查數據發現,預計在2019年全球糖尿病患病率高達9.3%,將近4.63億人群,對於這部分人群人們除了按照醫囑吃降糖藥以外,還會苦求各種穩定血糖的辦法。
而有些商家更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開發出各種切合生活中的產品,其中一款針對糖尿病人群的以及最近非常熱門的「脫糖電飯鍋」,在相應的宣傳中這樣的產品有至少50%能夠脫掉米飯中的糖分。
從相應的實驗來看,最終得出來是血糖生成指數沒有太大變化,只不過根據該產品的原理只是將大米加熱,當米飯半熟的狀態下,很容易帶走大米中的糖分。
並且,從食物的營養價值上來看,雖然在煮米飯的過程中會帶走一點糖分但卻會讓大部分的水溶性維生素B族流失,綜合來看對身體健康來說也是沒有益處的。
目前也沒有研究證明糖尿病人群經常用「脫糖電飯煲」,能控制血糖、減肥。
但對於普通的大眾人群如果真想要穩定血糖的話,在主食上更應該這樣做:
谷薯類組合: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經常會用美食來慰藉心理壓力,甚至長期吃自己認為口感好的食物。於是人們每餐的主食多是大米飯、麵條、饅頭等等,很少看見薯類粗糧。
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更適合谷薯類的搭配,據最新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天成年人谷薯類的量應在250~400g的範圍。另外,薯類整體上的血糖生成指數都要比精白米麵的高。
馬鈴薯的血糖生成指數為62、山芋的血糖生成指數為54、紅薯的血糖生成主食為77,糖尿病患者都可以當部分主食吃,對餐後控制血糖更有利。
多吃點雜豆類:
雜豆類也是很多人不願意吃的食物,即便是老一輩人有了精白米麵的主食也很少吃雜豆類。殊不知,豆類的營養價值更高,且和精白米麵類的糧食還能夠起到營養互補的作用。
建議糖尿病患者每日每人吃50g雜豆,因雜豆種類較多,大家可以每次換著種類吃,為了節省大家烹飪的時間,在做之前需要用水浸泡,烹飪米飯時大米和雜豆類食物一起做,營養健康更能幫助糖尿病患者穩定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