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哪位皇帝最狠毒?逼死侄子,流放弟弟,驚心動魄的帝位之爭

2021-03-05 魚羊史記

點擊上方「魚羊秘史」關注,每晚八點推送

回復「揭秘」,看欲罷不能,聞所未聞的野史奇談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中的趙光義,邵峰(飾)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宋太宗趙光義登上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帝位。上位後,他立即為三弟趙廷美,皇兄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加官晉爵,還大封宰相、執政大臣和其他朝臣們,實行拉攏和安撫。

讓趙光義生出同室操戈的狠毒用心,許是源於高梁河戰役中的一件意外事。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七月,在攻打燕京(今北京)的高粱河戰役中,當趙光義中箭受傷逃跑而下落不明時,竟然發生了一件十分意外的事件。據《宋史》載,太平興國四年,「武功郡王(趙)德昭從徵幽州(今北京),軍中嘗夜驚,不知上(趙光義)所在,有謀立德昭者,上聞不悅」。本來此次北徵宋太宗帶著趙德昭,就可能是擔心把他留在京城貽下後患,沒想到在北徵中自己只有一天下落不明,就有將領在潰軍中要立趙德昭為帝,只是由於自己萬幸趕上了潰退的大軍,才沒有演變成為現實。發生這樣一件驚心動魄的事,使趙光義感覺到太祖諸子的存在,以及弟弟的存在,對自己的帝位始終是個威脅。他曾說:「外憂不過邊事,皆可預為之防。惟奸邪無狀,若為內患,深可懼焉」,大概有感而發,即「攘外必先安內」之意。

當年八月,趙德昭勸宋太宗應該對攻滅北漢的將領行賞,他暴怒道:「待汝自為之,賞未晚也」。趙德昭知道災禍降臨,也許是為了避免株連親族,回家後「取割果刀自刎」。太平興國六年三月,趙匡胤的次子趙德芳病死。趙德芳原是趙匡胤病危時準備繼承帝位的人物,他的死亡算是消除了對帝位最大的潛在威脅。

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雖然已死去,但趙光義認為對他或他兒子帝位的潛在威脅還有,那就是弟弟秦王趙廷美。他想消除這個潛在的威脅,卻又無隙可尋。也許是箭傷頻發的緣故,宋太宗覺得有必要儘早消除這種可能的潛在威脅。於是在趙匡胤次子趙德芳死後半年,他指使他當晉王時就是親信的柴禹錫,告發:「秦王廷美驕恣,將有陰謀竊發」;另一個告發者,也是晉王府的舊人趙鎔。在準備懲處趙庭美之前,太宗決定問計於賦閒多年的故相趙普。

(圖)電視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中的趙普,王繪春(飾)

趙普是個心狠手辣的人物。宋太祖當初只是對趙普說起馮瓚有才能,是當世少有的奇士,想重用他。趙普就感到馮瓚對自己的相位的威脅,不僅將他出為地方官,而且陰謀誣告,使其落處削官流放海島的悲慘下場。而這只不過是不少類似事例之一。趙普終因擅權而於開寶六年(973年)被罷相,出任河陽三城節度使。太宗即位後,他原指望能夠重新起用,但卻被授以太子太保榮譽銜留住京師,奉朝請而已。相反,太宗卻給放還不久的馮瓚授官任職,也間接反映了太宗對趙普的反感。宋太宗現在要打擊其弟趙廷美,終於想起心狠手辣工於心計的趙普,而閒居「奉朝請數年,鬱郁不得志」的趙普也感覺到重新掌權的機會終於到來。所以,當太宗問他如何處理趙廷美時,他並不向太宗獻計,而是說:「願備樞軸以察奸變。」也就是說讓我當宰相,由我辦理此案。宋太宗沒有表態。

趙普感到宋太宗最在意的是奪位的名不正言不順,至於處理趙廷美的事沒有他趙普也可以辦好。於是趙普編造了一個後來稱之為「金匱之盟」的故事,是說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時,為防止骨肉相殘,要宋太祖傳位給二弟趙光義,趙光義傳給三弟趙廷美,趙廷美再傳給太祖子趙德昭或趙德芳。趙普還說是他撰寫誓書,藏入金匱。宋太宗一聽,簡直頓開茅塞,困擾自己多年的奪位合法性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趙普隨即以北宋時最高的宰相銜「侍中」任首相,而秦王趙廷美終於在趙普羅織的罪名之下,一貶再貶。太平興國七年五月,秦王趙廷美被降封為涪陵縣公,房州(今湖北房縣)安置。雍熙元年(984年)正月,趙廷美終因憂悸成疾,死於貶所。

*作者:晏建懷,魚羊秘史籤約作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歷史隨筆集《帝國的臉譜—北宋官場眾生相》。

相關焦點

  • 宋朝皇帝的繼位亂象
    而在十數個大一統王朝中,最積弱的宋朝無疑是極為搶眼的一個。從各方面來說,趙宋有無數的黑song'li'zong料可以被扒,但是今天要講的宋朝黑料只有一個——宋朝皇帝繼位亂象。宋朝皇帝全家福你認為的皇帝繼承制度有哪幾種?好像最常見的就是父死子繼。是的,這是古代無論帝王還是公侯王爵都會選擇的主要方式。如果膝下無子,一般就會傳位給同胞弟。
  • 丈夫傳給媳婦,侄子傳給叔叔,混亂的皇位繼承
    說道歷史上有哪些皇帝不是上任皇帝親生的,遠了不說,近的唐宋元明清咱們可以各拿出一個聊聊。大唐盛世中的曲折說道唐朝,最有名的則是高宗李治和他媳婦武則天之間的故事了。首先武則天繼位之前李治是上任皇帝,在李治駕崩後,武則天則利用自己的能力把李氏子孫殺得殺,趕得趕,為自己稱帝掃清了障礙,但是終歸是李家媳婦,聽從大臣意見還位於李氏!
  • 從「濮議之爭」,看宋英宗因追封生父為皇考,給宋朝留下兩個隱患
    趙曙是宋太宗趙光義的重孫,宋真宗趙恆之弟商王趙元份的孫子,宋仁宗趙禎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他也是宋朝歷史上第一位與前皇帝血緣較遠的宗室成員繼位做了皇帝。宋英宗繼位之後,在該如何追封自己生父的問題上,與朝中大臣產生了激烈的爭執,並對宋朝後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場爭執就是「濮[pú]議之爭」。
  • 【宋朝風雲】宋朝皇帝順序表
    由於宋孝宗治國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現乾淳之治(乾:乾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宋孝宗時有一批寵臣,如曾覿、龍大淵、張說等人,與宦官梁珂等「相與盤結」,「士大夫無恥者爭附之」,被列入《佞幸傳》。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死於德壽宮中,孝宗聽聞後失聲痛哭,兩天不能進食,又表示要服喪三年。孝宗為了服喪,讓太子趙惇參預政事。
  • 胤秘,作為康熙最小的一個兒子,連自己的哥哥和侄子都格外照顧他
    胤秘,作為康熙最小的一個兒子,連自己的哥哥和侄子都格外照顧他在清朝的歷史中,說康熙應該沒有人有異議吧,不管是治國的才能還是武功都非常厲害,受到後代的敬仰,是我們國家封建王朝中比較少有的有作為的帝王了。他最厲害的不是在國事上面處理的非常出色,自己的身體素質也非常厲害。
  • 《清平樂》最大贏家:宋朝最牛皇后,再嫁成國母,離帝位只差半步
    (要生的話也是高齡初產婦,很危險)他跟郭皇后生的孩子也頻頻夭折,皇帝膝下一直沒有兒子。(宋朝皇帝大概基因不好,仁宗的孩子也生一個掛一個)郭皇后傷心過度,就去世了。國母之位空懸,對於趙恆來說,唯一配得上做皇后的就是劉娥。但他立馬遭到了滿朝文武的一致反對。宋朝的文官,那可是敢在朝堂上跟皇帝正面硬剛的存在。
  • 乾隆時期流放民間的阿哥是誰?
    受電視劇《還珠格格》的影響,乾隆皇帝在民間的形象多是倜儻多才又風流成性的,與大明湖畔的夏雨荷的一宿之歡,生下了後來被封為明珠格格的夏紫薇,加上誤打誤撞來的還珠格格小燕子,從而引出了一段段的浪漫故事。像乾隆皇帝的生父和生母,就有這樣的野史流傳下來,據說在一次康熙皇帝組織的熱河狩獵時,四貝勒胤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因為喝了鹿血,燥性大發,與一名李氏宮女交合,後李氏懷有身孕並生子一名男嬰,此事被康熙知道,罵了胤禛一頓,並把那名宮女所生皇子交給了胤禛福晉鈕鈷祿氏撫養,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
  • 只因跪錯了蒲團,乾隆皇帝就逼死了親弟弟
    雍正皇帝一生中生了十個兒子,但大部分都早夭,等到乾隆帝稱帝後,也僅僅有弘晝、弘瞻兩個弟弟在世。乾隆帝也就是弘曆小時候,被父親雍正帝在教育上嚴格教育。甚至有學者說乾隆皇帝所受的教育是清代歷代皇帝中最完整、最系統、最嚴格的。為什麼這麼說?雍正帝在乾隆6歲的時候,每天的學習時間就長達10個小時,而這一學習習慣一直延續到了25歲乾隆稱帝。乾隆皇帝自己說在這期間「已乃精研《易》、《春秋》、《戴氏禮》、宋儒性理諸書,旁及《通鑑綱目》、史漢八家之文,莫不窮其旨趣,探其精蘊。」
  • 宋朝謎案:趙匡胤死後傳位弟弟趙匡義,為何不傳給兒子?實屬無奈
    引言皇帝的後宮佳麗三千,除了服侍皇帝,最重要的就是生兒育女。畢竟有皇位要繼承,偌大的江山絕對不能落入他人之手。除非真的沒有後代,否則哪怕兒子是個不成才的,也絕不會將皇位傳給別人。再者,宋太祖執政前期太過在乎自己的弟弟,因為擔心趙匡義不高興,他沒有立即下詔任命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在之後也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脫立太子的時間,因此,也給朝堂眾人一個錯誤的信號:宋太祖可能不欲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反而可能將太子之位留給自己的弟弟。所以,在此背景情況下,朝廷官員和趙匡義越走越近,而且宋太祖也未多加阻止。就這樣,趙匡義的權力越來越大。
  • 宋朝皇帝縱容,包青天證據十足也不敢處置
    在劇中連包拯都不能鍘了柴文意,更不用提在真實歷史上,整個宋朝也沒人敢招惹柴文意,他的背景十分強硬。因此宋朝的皇帝們也不得不遵守誓碑遺訓,否則便會落上一個不肖子孫的罪名,落人口舌。在電視劇《包青天之雷霆怒》中柴王爺就是以柴宗訓鄭王的後代為原型。
  • 孫權為何要逼死陸遜?
    因此,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儲位之爭,從本質上看,不過是孫權利用兩方臣子們的捕風捉影和互相攻訐,進一步打壓迫害江東豪族們的延續。公元244年,孫弘與全琮共同上疏彈劾太子黨張休、顧承虛報戰功,孫權聞奏,立刻將張休、顧承抓捕下獄。
  • 孝昭帝高演怎麼當上皇帝的?高演殺侄子高殷之謎
    北齊孝昭帝高演是北齊第三位皇帝,也是北齊的六位皇帝中唯一一位德才兼備的皇帝。高演是東魏權臣高歡的第六子,文宣帝高洋、武成帝高湛的同母兄弟。在古代一般都是兒子繼承皇位,而孝昭帝高演是高洋的弟弟,那麼他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呢?繼承皇位後為什麼還要殺掉侄子高殷呢?
  • 歷史中宋朝無人敢惹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法寶在手,所以包拯才敢屢次抗旨不遵,在開封府斬了不少的皇親國戚與高官之子,像當朝駙馬陳世美、太師之子龐昱,包拯甚至連自己的親侄子包勉都給斬了。包拯是一個不畏懼皇權、不畏懼官威、更加不會徇私枉法的一個人,在他的眼中只有法律,看上去就是一個無懈可擊的人。但是在影視劇中卻以一個人是包拯都奈何不了的人,而這個人就是柴文意。
  • 趙匡胤何以傳位於弟弟而非兒子?又是為何而身死?揭秘宋朝秘史
    然而讓人感到好奇的是,宋朝卻出現了反例,趙匡胤好不容易黃袍加身得到的帝位,卻在他百年之後傳給了弟弟趙光義,他為何不將皇位留給兒子,而拱手交給弟弟?而趙匡胤的死因也是一個謎,千百年來沒有確切的證據能證明他究竟是如何死去的,既有弟弟篡位弒君的說法,也有自然死亡的記載。在《宋史·太祖本紀》中更是只有一句「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此外再無詳細記載。
  • 為何只有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
    宋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傳18帝,國禎319年,宋朝有一點和別的朝代不一樣,宋朝把皇帝稱「官家」,而不是稱陛下或皇上?這又是為什麼呢?對於這個疑問宋朝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也很好奇,《國老談宛》中記載:「徐鈺為散騎常侍,太宗謂曰:官家之稱,其義安在?曰: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蓋皇帝之謂也。」
  • 漢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僅僅27天,就被廢除帝位
    皇帝,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是每一個人夢寐以求的。但是漢朝就有這麼一位皇帝,自從他登上帝位,僅僅才過去27天,就被廢除帝位。劉賀是漢代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被廢除帝位後封為「海昏侯」,史稱「漢廢帝」。
  • 君士坦丁的愚蠢決定,讓3個兒子2個侄子共繼皇位,引爆皇室慘劇
    克裡斯帕斯被處死後,王位繼承權自然落到了皇帝剩下的3個兒子身上,他們分別是:小君士坦丁、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和君士坦斯一世。也許是太過相信龐大帝國的臣民會對自己的決定鼎力支持,又或者是老皇帝本人察覺到自己失去了對兒臣忠誠與否的判斷,在短短的3年中,君士坦丁竟然將「凱撒」的名號接連賜給了3位皇子。連讀書人都知道,「儲君之爭」是一件應當著力避免的事情。
  • 末代秦王的身份之謎:子嬰是秦始皇的兒子、還是孫子、還是弟弟?
    而且假使子嬰是二世的侄子,這個時候也應該是「公孫嬰」,而非公子嬰,當扶蘇之子的假設不成立時,子嬰就不可能是胡亥的侄子。第二種說法的錯誤:胡亥的兄長都被胡亥殺死。在史料中,秦始皇的子女都被秦二世殘殺殆盡,其主要原因是胡亥是通過沙丘密謀上位的,我以前寫過文章講述過秦二世、趙高、李斯是如何利用秦始皇的威勢逼死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