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的「五子登科」是何典故?跟竇燕山又有什麼關係?

2020-12-23 騰訊網

在足球比賽中,我們常常會用成語或俗語來形容球員的進球,舉例來說,如果一個球員一場比賽打入兩球,就會被稱作「梅開二度」,打進三球則是上演了「帽子戲法」。如果有個球員狀態非常好,一口氣打進了五個進球,那就會被叫做「五子登科」。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被經常使用的祝福詞和吉祥語,五子登科一詞蘊含著濃濃的喜氣,也體現著封建社會時期人們心中美好的願望。

顧名思義,五子是指五個孩子,而所謂的「登科」就是在古代的科舉考試中被錄取。有五個孩子,且每個人都能登科,這其中既蘊含著希望對方多子多孫的祝願,又是在祝福他每個孩子都有所成就。在農耕社會,更多的子嗣意味著更多的生產力,也意味著自己年老之後可能得到更好的贍養。至於金榜題名,那就更是古代百姓對自己孩子的夢想了,畢竟在那個階級固化嚴重的年代,科舉是最好的一條上升道路。那麼,人們經常提到五子登科,但是所謂的五子最初都是指的誰呢?

作為中國傳統啟蒙讀物,《三字經》流傳十分廣泛,那句開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更是被一代代人傳誦。在講述完天性後,《三字經》便例舉了幾個後天學習的例子,如「子不學,斷機杼」就是指當年孟子貪玩不學習,其母直接折斷織布機上的梭子來警示他。此句之後,文章中又寫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而這裡提到的竇氏五子,似乎便是我們要找的答案。

其實,有關竇燕山五個兒子的故事最早被記載於《宋史》,但《三字經》明顯更加被民間所知曉。相傳,竇燕山原名竇禹鈞,因為出身燕山,也就是如今天津市薊州區一帶得名,他年幼喪父,從小就與母親相依為命,為人十分努力和孝順。不過,竇禹鈞到了而立之年時,卻因為同齡好友都是家庭美滿,自己卻膝下無子而非常苦惱。

後來,竇禹鈞過世的祖父託夢告訴他因為其前世作惡多端,所以此生要多多積德行善才能有子嗣。聽到這話,竇禹鈞開始努力做好事,一邊大方資助需要幫助的人,一邊修身養性,希望能夠早日生下一子繼承香火。結果,竇禹鈞接連生下了五個兒子,且個個聽話懂事,努力學習,在他的教導下先後考中了進士,他自己也官至右諫議大夫,一家六口真可謂是光耀門楣。

五個兒子中,大兒子竇儀十五歲就寫得一手好文章,後晉天福年間,他考中進士,並在此後的後漢、後周時都得到了任用。趙匡胤建立北宋後,封竇儀為工部尚書,同時兼判大理寺,可見他是很受重用的。擔任判官時期,竇儀的表現非常出色,於是太祖又欽點他參與修訂《刑統》。書成之後,竇儀被封為翰林學士,而且趙匡胤對他給予了「非斯人不可處禁中」的高度評價。

當時,竇儀提出的許多意見都能夠得到朝野上下的一致認可,他也被加封禮部尚書以示器重。乾德四年(966),五十三歲的竇儀去世,被追贈右僕射,趙匡胤想到自己還沒真正給竇儀委以重任,頓時遺憾地嘆息道:「天何奪我竇儀之速耶!」能被皇帝這樣惦念,也可見他有多麼優秀了。

竇家第二個兒子竇儼也是從小才華橫溢,於天福年間考中進士。和哥哥一樣,竇儼也在後漢、後周等歷代政權成功仕官,宋朝建立後,他被封為了禮部侍郎。可惜的是,因為感染重病,竇儼四十二歲時就不治身亡,沒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竇家的老三叫做竇偁,他於後漢時考中進士,宋初雖然官職不高,但靠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宋太宗的信任。太平興國七年(982),竇偁官至參知政事,這在宋朝相當於副宰相,但令人遺憾的是,當上副相的同一年,竇偁就不幸去世,朝廷追贈他為工部尚書以示哀悼。

竇家老四竇侃和哥哥們比要遜色不少,他於後漢時中舉,但終其一生只做到了起居郎,也就是記錄皇帝日常生活的史官。最後,竇家的老么竇僖是於後周時登科,他最後官至負責進諫的左補闕。至此,竇家的五個兒子都介紹完了,他們雖然官位成就各不相同,但至少都是朝廷官員,這就比當時絕大多數人過得好多了。

對於竇家一門五子都考中進士的「奇景」,五代時期的名相馮道曾經寫詩讚道:「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樁一株老,丹桂五枝芳。」而我國歷史上,還有其它幾個五子登科的例子,如同是宋朝人的黃汝楫,其五個孩子也是先後登科,可見,這樣的情況雖不常見,但在我國漫長的歲月裡還是有幾例發生的。

相關焦點

  • 古人講「五子登科」,指哪五子,有何來由?被孩子問到了可別蒙圈
    從這首詩所表達的含義,就可以看出「登科」 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性。仿佛只有「春風得意」四個字,才能表達內心的激動之情。  而「五子登科」的蘊意,則是說一門五子皆金榜題名,《三字經》中也有云:「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 我們常說的五子登科有什麼典故?「五子」指的是哪五子?
    中國民間流行很多吉祥話、祝福語,比如:五子登科、六畜興旺、步步高升、松鶴延年等等。現在,距離2020年的高考只剩八十天了,諸位考生家長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高考中金榜題名、五子登科。
  • 為什麼結婚常說五子登科?指的是哪5個人?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五子登科」,小時候,在參加別人結婚喜宴的時候,有聽到過,但一直沒明白什麼意思。下面帶你好好科普下,免得家裡的孩子問你的時候,不知道,十分的尷尬。《登科後》這是唐朝詩人孟郊的一首七言絕句,將古人「登科」後的喜悅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比起如今的高考狀元有過之而無不及,登科後就意味著進入官場,揚名立萬。那麼問題來了,這「五子」指的又是誰呢?取得了怎樣的成績?
  • 古人常講的「五子登科」,指的是哪「五子」?看完瞬間長知識
    明朝出土文物中,就曾發現過形態各異、寓意多樣的「五子登科」銅鏡。同時,民間也有張掛「五子登科圖」的習俗。 那麼什麼是五子登科呢?「五子」又是指什麼呢?「登科」代指封建社會中,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被錄取。從這一點可以推斷出,「五子」應該是五個兒子或男子。
  • 民間流傳的「五子登科」,究竟是什麼意思?到現在依然適用
    那麼,世人口口相傳的「五子登科」究竟是什麼意思,典故從何而來?文物專家表示:這是古代遺留下來的教子經典,現代人依然應該遵循。讀過《三字經》的人應該知道「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四句。它講述的就是竇禹鈞的典故,「五子登科」由他這裡興起的!竇禹鈞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周人,家住當時的燕山府,因此他也被稱為「竇燕山」。他本來是商人出身,所以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事情,他都會做!甚至為了利益也是做過不少德事買賣。但沒想到他因為一場夢,整個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成語「五子登科」大家都會用,但具體指的是啥?為人父母不妨一看
    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有了子嗣,才能有無限的可能,比如「五子登科」。「五子登科」是一句成語,可以用作結婚的祝詞,你可以用它來祝福新郎、新娘一家早生貴子,且五子登科;也可以用來比喻世俗對物質追求與滿足。漢字的魅力,在於變化。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字是固定不變的,但在不同的語境中卻可解釋出不同的含義。「五子登科」大家都會用,但具體指的是啥?
  • 古代說的「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許多吉祥和祝福語在中國民間很流行,比如:五子登科,六畜興旺、步步高升、松鶴延年等。現在離2020年高考不到80天了,所有高考考生的家長都希望他們的孩子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金榜題名、五子登科。那麼,「五子登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尹玖強:竇燕山的義方是什麼?
    ,因為大家都是朗誦愛好者,就談到一個話題:經典永流傳是否也可以說是經典詠流傳。         我曾經多次與家長和學生共品《三字經》,曾經就有家長和學生問「竇燕山」的情況,對他的義方特別有興趣。我們得先知道誰是竇燕山。竇燕山,本名竇禹鈞,五代十國時期後晉境內的富家子弟,家住薊州漁陽(今屬天津薊縣),古時候的漁陽地處燕山山脈,所以人們稱他叫竇燕山。那他的義方是不是像九陰真經或者九陽真經、易筋經那麼通感般神奇?
  • 成語「五子登科」都聽過,背後故事卻鮮有人知,為人父母不妨一看
    每一個常見或者張口而來的成語,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只有了解背後的故事,才能真正體會這個成語的真實含義。比如"出人頭地"這個詞,出自北宋文豪歐陽修和文壇巨匠蘇軾的一段典故,而"紅杏出牆"出自有"紅杏尚書"之稱宋祁的那一句"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創造出「五子登科」的竇燕山,他的「義方」到底是什麼
    提到「五子登科」,現代的含義較之從前已發生了改變,被稱為「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這「五子」,也代表成為了人生贏家。但最初的含義卻是真正的五個兒子都考中進士,不僅成為大官,而且光耀門楣,自然也成為後世傳頌的教育典範。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一、俗語的典故古代的一些成語並不是古人憑空想像的,這些成語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有的成語背後還有一個歷史典故,學好、用好這些俗語,背後的典故後人也應該知道。這句成語出自《左傳》,相傳當時晉國與鄭國之間有矛盾,而晉國準備出兵攻打鄭國。當時有位大家叫做荀瑤的大將主張率兵攻打。
  • 都聽過成語「五子登科」,背後故事卻少有人知,做父母的不妨看看
    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有自己的大腦,有自己的意識,其發展也擁有著獨特的規律。但從其生長特性來看,人類和大部分的動植物並沒有什麼不同,在自己的人生中都要扮演許多不同的角色,例如,為人子、為人父等等。一、作為富家子弟,30歲之前的竇燕山可謂是"不幹好事"。
  • 五子登科是什麼意思,「五子」指的是哪五子?
    首先祝大家:一帆風順,二龍騰飛,三陽開泰,四季平安,五子登科,六六大順,七星高照,八鬥之才,九九歸一,十全十美,百世流芳,千秋萬代,萬事如意!中狀元一套成語說下來,通俗易懂,喜氣洋洋。13個成語大家基本都懂,但是說到五子登科,你知道是什麼典故嗎?
  • 五子登科茶具|我們和古人在教育方面有什麼共同點?
    嬰戲圖五子登科茶具青白山水之間五個憨態可掬的小孩子開心地追趕蝴蝶,頭上扎著羊角小辮,或爬山捕蝶,或託著同伴,天真無邪的笑容,玩的通紅的臉蛋仿佛感染著每一個使用這套茶具的人,飲茶的心情都變得無憂無慮了。提到「五子登科」就不得不提起歷史上一位著名的「中國好家長」,他在教育方面的成績可謂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五子登科」這句諺語也是由他而來。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個叫竇禹鈞的人,他有五個兒子,在當時沒有學區房、補習班、《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古代,這位竇家長硬是把這五個兒子都培養成了公務員,個個登科及第被政府錄用,故稱「五子登科」。
  • 天津薊州古城,他的故事寫進《三字經》,「五子登科」由此而來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今天要講述的是《三字經》裡的一段故事。塑像中間的的就是竇燕山,他周圍這五個小孩就是他的五個兒子。義塾,又叫義學,在古代是一種專為民間貧寒子弟設立免收費用的學堂,大多是由各地官家或大家族捐資而建。在薊州,義學之風極為興盛,這都與一位叫竇燕山的人有關。
  • 古人說:「父子不同桌,叔侄不對飲」是什麼意思?又有何講究?
    為何古代會有這樣的忌諱呢?在說這個問題之前,必須先從我國的喝酒文化開始說起。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都喜歡喝酒,特別是周末閒暇的時間,坐下來小酌兩杯很是有意境。隨著不斷的發展,現如今有了酒桌文化,大家普遍都了解的就是酒桌上的座次。
  • 華亭鶴唳出處是什麼,有何典故?
    成語華亭鶴唳出處是什麼,有何典故?因為這個典故出自西晉著名的「太康之英」——文學家、書法家、詩人陸機。 陸機是陸遜的孫子,出身吳郡陸氏,經歷了吳的滅亡和晉的一統天下。而華亭,正是孫吳滅亡之後陸機隱居之地,即如今的上海松江。他在華亭每日悠遊,正如山林野鶴,過著逍遙的日子。所謂之「華亭鶴唳」正代表了他這種隱居的生活狀態,即日常能聽到野鶴的聲音,而這種聲音在他決定西進都城之後,就再也沒有聽到過了。
  • 古人說「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是什麼?跟普通幼虎有何不同?
    古人的一些智慧是非常令人讚嘆,值得敬佩的。他們中的一些就是那個「巨人的肩膀」,而我們只需要站上去,就可以獲得他們遺留下來的寶貴知識。「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就是古人靠觀察總結而來的智慧經驗。所謂的「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既然都是老虎產的崽,自然全都是小老虎了。
  • 為什麼說:「好人沒好報,因果有玄機」?
    我們還聽過另外一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難道這句話真的是一句安慰的話嗎?其實並不是,其中因果自有玄機,看完你就懂了。世間之事,總是遵循著一個真理:凡物有起因,必有結果,毫無差錯。這種因果關係,是無法反駁的,世間一切聖賢,都遵從此道,無一例外。古人常說:「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
  • 「江郎才盡」這個成語一開始說的是誰?這其中有何典故?
    「江郎才盡」這個成語一開始說的是誰?這其中有何典故?文|歷史趣味學說現在的文化教育非常普及,國家義務教育的程度也越來越高,年輕一輩中已經很難再看到文盲的存在。但是即使大家都在同一個時間段接受教育,文化水平也是有差別的。這一點不是體現在文憑上,而是在才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