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貓和狗玩的電子遊戲,會是怎樣的?丨觸樂

2021-02-07 觸樂

作者丨侯世偉

大別山裡走出來的孩子,三角鐵專業九級,業餘馬球教練,比列謝耶夫斯基門下走狗。

編者按:本文原載於Eurogamer,原標題是《The Truth about cats and dogs (playing video games)》。這篇報導基於一款iPad平臺的提供給貓玩的遊戲《Game for Cats》,和一款為狗設計的電子玩具PupPod。記者採訪了它們的開發者,對面向寵物的電子遊戲進行了介紹,並探討了這一領域的未來。觸樂網全文翻譯並轉載。

當七十年代末電子遊戲破壞人們的家庭時,它被認為是小孩子的玩意兒。時過境遷,現在社會認為遊戲也是為成年人準備的。現在每個人兜裡都有手機,成年人玩個《Words with Friends》或是《Tiny Wings》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遊戲的受眾又豈止於人類?要是遊戲真是為每一位準備的,我們幹嘛不讓動物們也享受這些消遣呢?

其實還真有!在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某個角落,有一片專為寵物玩的小遊戲的市場。跟這些毛茸茸四條腿的朋友一起玩遊戲真是個絕妙的主意。但——這些遊戲真的能讓它們開心嗎?還是說是打著呵護動物的名義在從我們兜裡榨錢?此外,寵物遊戲的市場到底有多大?

 貓的歡叫

我的這個調查始於與TJ Fuller和Nate Murray的聊天之後,他倆因Little Hiccup而有名,也就是《Game for Cats》的開發者。這是第一款——也是最流行的一款——用戶為貓的App,它獲得了210萬次下載。遊戲中,貓追著電子鐳射點或是老鼠跑來跑去。儘管如此,它也並沒有掙到一大筆錢,這是一款免費應用,付費點在於將鐳射點升級成老鼠。

當然它也不至於銷量慘澹,據程式設計師Murray估計,10%的用戶購買了1.99刀的升級。可減去蘋果和Google的30%分成,扣掉交的稅,再為兩個人分成四年的份兒,剩下的錢還是不夠他們在洛杉磯生活。但畢竟這也不是一筆小錢,Murray買了輛車和一些漂亮的家具,Fuller用這筆錢交了房租。他們都在Little Hiccup之外有了日常工作。

《Game for Cats》啟發自YouTube的貓咪視頻,這並不令人意外。「我們看到YouTube上有那種貓對iPad很感興趣的視頻。我們當時在做一些兒童遊戲——做得也算不錯,但也沒好到炸——Fuller大概是說了一句『我有個特別棒的主意,我們應該給貓做款遊戲』」,Murray在Skype中對我回憶。「我當時覺得這想法簡直荒謬而可怕,我才不想搞這玩意兒。但接著我想『我們要是能在一個月內做完,試試就試試。』所以我們幹了三個星期,從一個概念到上架App Store,然後它就火了。」

有趣的是,Fuller和Murray自己都不養貓,所以他們只能去用別人家的寵物做測試,甚至帶著遊戲原型去寵物收容所。他們注意到,通過算法來模仿一個誘人的獵物行不通,所以他們想到一個解決方案,去記錄寵物的足跡,然後根據他們自己的足跡生成老鼠。「我總是把我們幹的事兒和漁夫操縱魚餌作類比」,Fuller解釋道。「因為你總是要將魚餌假裝成活動的生物來吸引魚,這對逗貓也適用。」

「這看起來是個很簡單的解決辦法,但實際上是個巨大的突破」,他補充道。「Nate發現,這是遊戲達到所應該呈現狀態的關鍵因素。」

設計《Game for Cats》的一個挑戰是,如何給這些不懂電子購買是怎麼回事的小傢伙設計內購。最初的版本是在第一關後有個彈出廣告,問是否將光點升級為老鼠,「顯然一些貓沒有經過主人同意就自己買了」,Fuller回憶道。Little Hiccup當時沒有意識到,默認設置中,輸入一次密碼購買後15分鐘內花錢都不需要再輸入密碼了。

「我們經常被人指責說我們把遊戲設計為讓貓誤買內購的老鼠。人們覺得我們是故意的,我們也很無辜。」

「我們要真是故意的,價格我們也會定高點兒吧」,Fuller開了個玩笑。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程式設計師設計了一個掃描人類手形的功能。要是匹配失敗,遊戲就會說「停:貓入侵者」。這會發生在遊戲出現一段老鼠被捕鼠器抓住了,而系統問你是否要花點兒錢放了它的時候。奇怪的是,這個有些愚蠢的過程反而提高了消費轉化率。「在被提示時,更多人選擇了購買是因為他們仍在處於遊戲的進程中」,Murray假設。「這幾乎就像是買個遊戲。」

給一個看不懂人話的玩家設計遊戲,暫停也是個困難。只是點擊屏幕一角的話,隨時可能意外觸發,貓總是會迷惑不解並大為懊惱,所以Little Hiccup還得設計得更有創造性一點。「我們要是把互動設計得對於貓太難,那通常對於人也太難了」,Murray談到測試更複雜的交互。現在暫停的方式按住一個按鈕,拿起來搖晃設備,貓永遠也做不到這樣。

除了僅僅是好玩外,按照Little Hiccup的說法,《Game for Cats》還有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好處。「好多人告訴我們說他們在家裡用這款遊戲當訓練工具,」Murray說。「他們發現那些離群索居,不善交際的貓會對我們的遊戲感興趣,並在iPad上玩它。我們有時候會聽到人們說,『哦,這隻貓很冷淡,從不玩,還特孤僻,現在通過這個遊戲,它們和其它貓互動更多了。真挺有幫助的。』他們已經真的拿這款遊戲作為讓貓互動和遊樂的治療工具了。」

這促使開發者想在大型貓科動物上再做測試,比如老虎。Murray痴迷於這個想法,開始給動物園,動物庇護所和外來貓科動物保護所打電話,打算讓那些「大貓」也喜歡上這個人類的獨有愛好。結果諸事順遂,最後有了這段驚人的視頻:

然而貓不是唯一喜歡《Game for Cats》的動物。來自加州長灘太平洋海洋館的一位動物學家發現,企鵝也對Little Hiccup的作品感興趣,並猜測這款應用增強了它們的性慾。這個事情廣為流傳,以至於深夜電視主持人Jimmy Kimmel還在國家電視臺播出企鵝玩《Game for Cats》的節目。

看老虎和企鵝玩《Game for Cats》很有意思,那另一種最流行的家養寵物——狗呢?Murray解釋說,貓爪子不會劃壞iPad,因為它們的指甲和人類的指甲材質相同,但狗爪子大小不一,所以他們擔心大型狗真的會弄壞設備。有些狗會用刨的方式玩《Game for Cats》。

這些日子Little Hiccup在靈感閃現的時候還會繼續做給貓類的遊戲。他們倆已經開發了《Game for Kittens》——也就是iPhone版的《Game for Cats》,而在未來他們的一個重大計劃是安卓版。他們還有一款《Paint for Cats》,讓這些毛茸茸的小傢伙畫畫。

「我們相信在洛杉磯,有一家動物收容所在出售貓咪用我們的App畫的畫,所得收入用於慈善」,Murray說。

Little Hiccup還發布了《Catzilla》,一個包含更多複雜動作和嬉鬧的App。值得一提的是,所有他們開發的有關貓類的App,都採用了先付費,而非免費加內購的模式,這在後來看是個錯誤。畢竟,你永遠不知道試用以前,貓對這些App會是怎樣的反應。

Little Hiccup還沒有一舉獲得數百萬的收入並讓創始人們選擇在二十多歲退休,他們還有繼續擴大市場的計劃。他們沒有透露尚未公開的計劃,只是用戶還在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而增長。而且短期內貓的普及率也不會下降,畢竟,貓從古埃及起就在陪伴人類了,而且隨著視頻流媒體時代的到來,它們只會愈加流行。

 狗的美好午後

前微軟產品經理和技術顧問Erick Eidus在寵物遊戲產業上有一個更大膽也成本更高的設想。相比起基於現有的硬體設計,Eidus在想不如從底層構思,如果狗懂電子化,它們會怎麼設計硬體。成果就是PupPod,一個高科技的狗玩具。

現在在Kickstarter上顯示了PupPod是如何工作的。狗跟狗玩具玩——現在的產品原型是個叫Kong的紅色的滾動玩具——配備加速度傳感器、運動傳感器、以及Wi-Fi功能,並將其連接到一個食品分配器和PupPod樞紐。當狗和這個Kong玩時,分配器會提供獎賞。它設計了不同難度層級,它成為了寵物的智力遊戲。

在第一關,狗只需要接近Kong。第二關狗必須要觸摸它。第三關在要求狗完成它的時候播放一種聲音。第四關要求狗一直等待恰當的信號,否則一直播放「沒有獎賞」的聲音來驅逐它。第五關如果狗在「沒有獎賞」的音效響起時觸摸Kong,就會一直聽到這個聲音。最後它們會明白如果沒有播放「有獎賞」的聲音,就一直不要去動這個設別。

遊戲還有一個排行榜系統,你可以比較自家狗和朋友的狗,或是其他人的同種狗。通過PupPod內置的攝像頭,你的狗不經意間就可以錄一段視頻直播了。

「我要是覺得能通過軟體做到這個,我早就做了」,Eidus在Skype上對我說。「我問我自己的問題是『要是狗設計計算機,它會是什麼樣?』而不是『我能在iPad上開發個什麼好讓狗沉浸其中?』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問題。我不認為狗能創造iPad,並在上面開發App,所以我們試圖創造一種狗可能會創造的計算機設備。」

因此,設想中PupPod對於狗來說應該像人類一樣重要。從寵物主人的角度說,這能讓他們在留下寵物時減少一些負罪感,還能留下一些有趣的視頻。但從狗的角度說,它不止應該讓狗愉快地活動——這當然很重要——還應該強化它們的精神官能。

「(犬類的)大腦只存儲額葉皮層為保證基本活動所必須的葡萄糖和其它化學物質」,Eidus解釋道。「所以有的狗終日無所事事,或睡上一整天,就是因為大腦不能存儲太多物質。因此,狗在用盡了額葉皮層所需要的所有能量後就沒有精神了。所以我們的設想是,當主人在工作時,通過在PupPod上解決任務,狗也可以一天喚醒多次,因此腦力也會逐漸增強。」

Eidus認為這是給大量的狗提供了一種訓練的手段。「只有很小一部分狗能夠獲得資源,訓練成為服務犬。但是作為人類寵物的狗,有著驚人的未及開發的腦力」,他解釋道。「過去書都是手寫的,只有富人和貴族能夠學習識字讀書。但是出版印刷發明以後,書籍大量普及,幾乎人人都有了閱讀能力。現在我們可以通過PupPod做類似的事情,通過將它提供給大量的狗,讓它們擁有服務犬的能力。」

「將來狗可以幫助老人,就像我們開燈關燈那樣容易。它們可能不是成熟的服務犬,但是如果狗能通過遊戲獲得一些對人類有價值的技能,那也會是很有幫助的。」當然這需要不同的遊戲訓練不同的技能(可能還需要針對不同的犬類品種),但是Eidus將包括現在的Kong在內的PupPod視為未來的一個平臺。

這些是Eidus的未來設想。排除掉任何《決戰猩球》式的動物起義,狗永遠不會獲得製造電子設備的能力,只會接受它的訓練。而且技術的演進速度和成本的下降速度都驚人地快。他指出20年前人們還在用軟盤,不久以前計算機還只是在綠色的屏幕上有文字顯示。「狗的世界還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變化,人們仍然在給狗嘎吱響的玩具或是網球。認為給狗用產品不會成為物聯網的一部分的想法在我看來是不可理喻的」,Eidus說。「它是還沒發生,但不意味著未來10年以後還不會發生。所以這個產品領域下現在還需要巨量的創新引入。」

「目前狗用產品只是呼喚器或模擬信號,但是20年後,通過我們創造的產品,狗將與我們的計算機世界有著更緊密的聯繫。」

這是個有趣的想法,一個問題是:它對貓管用嗎?Eidus不太確定,他認為給貓設計和給狗設計是截然不同的過程。「貓追捕獵物的過程和狗完全不一樣」,他說。「我們和一些在犬科動物收容所的動物專家談過,他們訓練狼和狐狸,也訓練人們的貓。通常它圍繞著改變行為的主題。而他說『貓科動物也能完全做到』。我們只是需要給貓設計不同的遊戲。」

「我們不能把貓和狗歸於一類動物」,Eidus解釋道。「我想你應該將它們視為不同的物種,並基於它們的獨特性進行設計。坦率地說,我見過很多公司在做著在我看來是錯誤的事情;他們產品的面向群體是『寵物』這個類別,而沒有考慮到貓和狗的大腦是不一樣的。」

PupPod和《Game for Cats》也許面向不同的用戶、設備和物種,但都基於同一個崇高的目標:讓我們可愛的動物感到特別。更好的是,遊戲還可以提升它們的認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無論你是囊中羞澀,需要一個便宜(或免費)的App,還是有足夠的資金成為即將到來的技術的早期使用者,現在在電子遊戲領域都有一些能讓你的寵物開心的玩意兒。寵物的未來將會是一個既奇怪又令人興奮的面貌。

觸樂丨高品質、有價值、有趣的移動遊戲資訊


想看更多內容,請點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史匹柏、傑夫·高布倫與夢工廠的第一款電子遊戲丨觸樂
    楊桃和角瓜在科幻作品中很常見,但埃普斯頓很快發現,摳像技術會導致茄子變得透明,不過詭異的幽靈茄子倒也適合遊戲的氛圍。另外,埃普斯頓四處尋找令人毛骨茸然的蠕動模具和巧克力黏土,想讓它們充當可食用的臭蟲,卻只找到了些薄荷糖。「如果您正讀到了這一段,那麼我很抱歉。」埃普斯頓說,「我嘗試用了些口味適當的食物來彌補,但我覺得在24年後的今天,它們有點……太黏了。
  • 生活在彼世:TRPG電子遊戲化興衰史丨觸樂
    TRPG是現在我們所熟知的角色扮演電子遊戲(RPG)的始祖,在電子元件開始攫取人類的遊戲平臺後,電子遊戲化的RPG也就自然而然地隨之出現,開始滿足起億萬玩家的扮演欲望和英雄夢想。《博德之門》是BioWare和黑島共同開發的,使用高級龍與地下城規則和「被遺忘的國度」設定的RPG遊戲,它取得的成就遠超「金盒子」或以往(可能也包括今後)所有TRPG改編的電子遊戲。
  • Flash遊戲是如何改變電子遊戲歷史的丨觸樂
    某些網站通過提供與成就類似的挑戰和其他社交系統來留存用戶,而賺錢方法則是在玩家開始遊玩前(或在遊玩過程中)播放廣告。有幾家公司還曾計劃將數千款遊戲做成光碟,通過零售渠道發布,Target甚至嘗試過將《Triachnid》等流行Flash遊戲與印有遊戲角色的主題T恤捆綁銷售。「我見過特別多的天使投資人,這些商人說:『嗨,我們聽說過你,我們認為獨立遊戲肯定會爆發。』」
  • 你不知道的手錶遊戲進化史丨觸樂
    蒙地卡羅遊戲手錶是世界上第一款加入遊戲的電子表,除了能計時還可以玩遊戲,而且裡面的遊戲還不少,一共有三種,分別是《Jackpot》(抽獎)、《Dice》(投骰子)、《Roulette》(輪盤賭)。看到機會的GCE公司於是聘請了Western Technologies公司幫他們設計遊戲手錶,但所有參與這一項目的員工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不過這完全不是問題,該公司研發的GCE Game Time一經推出,便在市場上取得了巨大的反響,主要原因是這塊手錶上可以一下子玩到4款小遊戲。藉助市場紅利,GCE還接連發布了GCE Sports Time和Arcade Time兩款遊戲手錶。
  • 直播一個月,單手吃雞的「左手哥」丨觸樂
    左手哥平時會使用拇指和食指控制滑鼠,但在精準射擊的時候,他習慣於用中指進行滑鼠的微調在適應的過程中,左手哥克服了很多困難。不過基於練習和以前玩CS的經驗,這些困難都被克服了,「現在熟悉了,基本也沒啥不舒服的鍵位。」左手哥至今玩《絕地求生:大逃殺》超過600小時,成功吃雞百十來場,具體數字他已經記不太清楚。
  • 為什麼觸樂一直使用「貓和老鼠」表情包?
    熟悉觸樂的讀者朋友都知道,在微博「觸樂1001夜」欄目中,我們一直都在使用「貓和老鼠」的表情包。曾有讀者對此感到困惑,可對我們來說,使用它們的理由十分簡單——這可是「貓和老鼠」呢。
  • 《迪士尼夢幻王國》:得有多愛才會玩?丨觸樂
    作者丨生鐵我從事的職業只比媒人多個「體」字。設備和角色越多,才能有更多機會滿足小朋友的需求、才會有更多歡樂值呀……整個遊戲系統就是這樣相互制衡。而鑽石,鑽石徘徊在這個體系之外,這在後面我們還會談到。好啦,玩到這裡,我已經適應了這個遊戲,我不再有任何抱怨……你說模擬經營遊戲?那是什麼東西?
  • 《巫師3》的劇情是怎樣寫出來的?丨觸樂
    編劇團隊希望呈現他在生活中更輕鬆的一面,但斯扎馬雷克發現,在電子遊戲裡講笑話壓力很大,你很難評估它們能不能戳中玩家的笑點。除了喜劇元素之外,在電子遊戲裡設計安靜的場景也是個挑戰。這類場景在電影或電視劇中很重要,既能向觀眾揭示角色間的關係,又為敘事節奏帶來了變化。《巫師3》的編劇希望創作類似的場景,但斯扎馬雷克說,這很難,他們不得不通過一些創新的方法來讓玩家體驗其中的情感變化。
  • 丨觸樂
    「玩家會在遊戲裡投入大把時間,與角色、虛擬世界和構成IP的各種元素進行互動,遊玩時長實際上遠遠超過了觀看一部電影——哪怕他們會反覆觀看。因此開發團隊、發行商和IP持有方互相信任,保持一致的願景至關重要。」巴拉還認為,隨著數字分銷的流行,IP授權遊戲對人們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在零售時代,許多顧客會在商店裡挑選那些知名度較高的遊戲,將它們作為送給朋友或孩子的禮物。
  • 你還記得「會說話的湯姆貓」嗎?丨觸樂
    這隻灰白相間、長相傻氣中帶著點詭異的貓會在你的手機屏幕上搖頭晃腦,用仿佛吸了笑氣一般的奇特口吻重複你說過的每一句話,用尖銳的聲音和有些做作的態度惹你發笑。它並不聰明,甚至也不太可愛,但人們還是對它欲罷不能。這隻「會說話的貓」誕生於2010年,如今,10年過去了,它變成了什麼樣?
  • 「楊教授」在《穿越火線》中的爆炸丨觸樂
    說「穿越」其實有點不恰當,《穿越火線》採用的是雙線敘事,只不過這雙線並不在同一條時間線上,兩個主角的故事分別開始於2019年和2008年,而他們之間能夠通過網絡互相聯繫,這是全劇的基礎設定(或許會讓你想到《黑洞頻率》)。
  • 怎樣讓貓狗和諧相處?攻略來啦~
    說不定又是一次流血事件喵星人的性格也非常重要若是遇到了難伺候的主不僅會獨佔貓糧也可能難以和其他喵星人和平相處本來養貓是一件高興事>在吃飯這件頭等大事上狗狗和貓不一樣它們不僅吃自己的還喜歡去搶其他汪的不給?
  • 電子遊戲有毒?那是你沒玩對遊戲!
    還是高考前你媽告誡你的:再讓我看見你玩遊戲就打斷你的狗腿!比如,有人通過玩《我的世界》(Minecraft)從建築坑中學會了Photoshop,從紅石坑中重溫了「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這門大學課程。還有人在玩《文明5》對歐洲歷史了解了不少。看來,電子遊戲也不全都是「毒藥」,尤其是專門為學習設計的點子遊戲。  不要以為這是小探說的噢。
  • 倆英國小哥和他們最大的小遊戲《PKTBALL》丨觸樂
    馬上谷歌一下,導向了LSDJ,一個做模塊音樂的程序,能插入特殊的Game Boy卡,Rob興奮地買了又買,買完就開始直接用Game Boy做晶片音樂。「做出來的音樂就跟真的Game Boy音樂似的……好吧,因為它本來就是真的……」他說。Rob今年30歲了,這臺Game Boy也20多歲了,有時他仍然會玩上幾個小時,做晶片音樂。「Good Times.」他說。
  • 傳播學者眼中的乙女遊戲丨觸樂
    女性玩家的乙女遊戲使用頻率,與其和遊戲中虛擬男性角色之間的擬社會關係程度、對遊戲中所扮角色的認同程度、和遊戲中虛擬男性角色的擬社會關係程度均呈正相關關係。女性玩家與遊戲中虛擬男性角色之間的擬社會關係程度越深,其對理想化的戀愛關係越會深信不疑。從個體差異出發,女性玩家對乙女類電子遊戲的使用,及其與遊戲中男性虛擬角色之間擬社會關係的程度與女性玩家的個體自尊程度有關。
  • 能擼貓玩遊戲
    他們開房車去美國國家公園旅行,玩電子遊戲,參加電子音樂會,重要的是他們又養了四隻新貓。在整整15個月的康復過程中,鮑爾斯時不時收到以前患者的激勵,其中一些患者還探訪了他。「他們一直在勸我,說服我,說『我們需要你,你應該有目標』。」鮑爾斯說。思考再三,鮑爾斯決定幹回老本行,按照自己的想法開辦診所。當精神醫生認為鮑爾斯可以工作的時候,他開始設想夢想中的診所是什麼樣的。
  • 我們為什麼玩遊戲丨觸樂
    波哥是中國最早一批玩遊戲的人。「從紅白機到街機廳,從磁碟機到PC,一路是這麼玩過來的。」在有了兩個女兒以後,和女兒們一起玩遊戲就變成了很自然的事,而且,遊戲的意義又多了一層,「我把遊戲當作是一個非常好的親子工具」。兩個女兒都在讀小學。現在的小孩都忙,平常功課不少,還有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和補習班要去。在女兒們空閒的時刻,波哥會拉上她們和妻子,一家四口一塊開幾局《王者榮耀》。
  • 莉莉絲的《末日餘暉》:正確的方向丨觸樂
    《末日餘暉》宣傳海報《末日餘暉》是一款怎樣的遊戲?但「吃雞」會是它的主推玩法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完成度最高的玩法,宣傳視頻中實機畫面基本上都來自這個玩法。第三,《末日餘暉》有一個大約100人的開發團隊,目前正在急速擴充,目標是200人,這是一個可以大概支撐起宣傳視頻所展現內容的團隊體量。
  • 十款帶有私人好感的遊戲丨觸樂
    Commander Keen,我非常喜歡的遊戲人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印象很深,我就在想,這期TOPTEN與其想一個生硬的主題, 不如就寫寫我到觸樂這兩年來接觸過印象最深、玩得最開心的10款手遊好了。我就著重寫寫這些遊戲哪個點吸引了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