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展紅旗如畫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

2021-01-13 閩南網

  畫好山水畫——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泰寧縣上青鄉崇際村上清溪,排工黃盛騰掄起竹篙,輕頂崖壁,撐著載滿遊客的竹排,翩然而下,在丹霞地貌的赤石翠峰間蜿蜒前行。

  「就在那裡,鯉魚跳上了習近平同志乘坐的竹排!」行到中遊,黃盛騰興奮地指向一處水面。

  動人的講述,將人們的思緒帶回23年前。

  1997年4月10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上清溪,調研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開發項目時,一條紅鯉魚躍上他乘坐的竹排,恰巧落在他的腳邊。習近平同志隨即脫下塑料鞋套,盛上水,將鯉魚裝入其中悉心保護,在竹排到下遊水深處泊岸後,小心翼翼把鯉魚放回溪中,望著它歡快遊走。

  「途中習近平同志叮囑大家:『一定要好好保護環境』。」黃盛騰說,「我們一直記在心裡。」

  20多年來,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泰寧人的行動日益堅決。「以前村裡人砍柴火煮飯,現在每年每戶有五六百元的補貼,家家戶戶以氣代柴、以電代柴。不僅沒有人往河裡倒垃圾,大家看到路上有垃圾還會伸手去撿。」崇際村村主任李加良說。

  綠水青山引來八方賓客,上清溪的遊客接待量從1997年的1.8萬人次,增長到去年的62.9萬人次,去年村裡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黃盛騰說:「好好保護環境,讓大家在家門口美美地吃上了這碗『生態飯』。我們夫妻倆一年收入十來萬元,日子很幸福。」

  「現在,泰寧的環境沒得說,對了,我還得好好學學外語,把中國人保護環境的故事,講給外國遊客聽。」51歲的黃盛騰笑聲爽朗。撐排是個「吃飽了才能撐」的力氣活,一趟下來需要兩個多小時,不過,黃盛騰和其他排工都不時唱起客家山歌,始終激情滿懷。

  「三明是閩江的源頭之一,生態、自然、旅遊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這種優勢隨著歷史進程的推進將越來越顯著。」「現在看青山綠水沒有價值,長遠看這是無價之寶,將來的價值更是無法估量」……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力主在全省開展生態省建設,到三明調研指導工作時,多次殷切囑咐幹部群眾重視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

  金溪河從村口淙淙東流,對岸的青山鬱鬱蔥蔥。

  「20年前,有一家木筷廠看中了那片林子,開價就是20萬元,多次來找。」伸手一指對面山林,將樂縣高唐鎮常口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林順對記者說,「村裡有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說賣,20萬是一筆大錢;一種聲音說不能賣,賣了就把子孫後代的飯碗砸了。」

  爭論很是激烈。「當時村集體一年收入3萬元左右,不夠開支,買辦公用品要向供銷社賒帳。不過,村裡最後咬牙抵住了誘惑,沒有賣。」他說。

  「村兩委討論時,習近平同志考察調研時的那番話,讓村裡在緊要關頭做出了正確的決定。」回憶當時情景,張林順記憶猶新。

  1997年4月11日上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常口村調研。和鄉親們站在村口,望著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山區要畫好山水畫,做好山水田文章」。

  「當時大家窮,滿腦子想的是怎麼樣發展經濟。這些話,我們當時聽著覺得很新鮮。後來,越來越覺得講得在理。」張林順說。

  碧波蕩漾的金溪河上,身穿藍色運動服的運動員們奮力揮槳,紅色、藍色的皮划艇快速划過水面,蕩起陣陣漣漪……來自山東濟寧的皮划艇運動隊,一眼相中了山清水秀、氣候適宜的常口村,把這裡作為訓練基地。如今的常口村,環境優美,臍橙香甜,漂流紅火,去年人均收入達到2.36萬元,村集體收入122萬元。

  「習近平同志當年叮囑我們『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目光長遠,為我們這個山區村莊指明了發展方向。」張林順感慨道,「如果當年賣了對面那片山林,只剩光禿禿的石頭山,現在哪還有如畫的山水、綠色的產業?」

  守護「無價之寶」綠水青山,成了三明人融入血脈的責任與擔當。

  在明溪縣,從以往剝樹皮破壞瀕危野生紅豆杉,到全力破解人工栽培世界難題,一株株紅豆杉撐起一個大產業。南方製藥等企業利用紅豆杉提取紫杉醇,生產抗腫瘤藥物。全縣40%的農戶參與紅豆杉產業,種植紅豆杉6萬多畝。

  一幅山水畫,越畫越動人:三明森林覆蓋率達78.73%,是全國最「綠」的地級市之一;市區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每年都保持在98%以上;全市流域水質處於福建首位,在全國也名列前茅。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休閒旅居、培訓研學,到山地運動、自然觀鳥,「生態」逐漸變「業態」。去年,全市文旅康養產業接待遊客3918萬人次,總收入達750億元,林業產業總產值達1146億元。

  用堅守和創新,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這是三明人對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詮釋。

相關焦點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人民日報聚焦福建三明探索實踐:風展紅旗如畫
    福建省三明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展現了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生動畫卷,對於各地更好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 風展紅旗如畫!看三明如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群眾的笑臉最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中)三明下轄的12個縣(市、區),均屬原中央蘇區範圍。新一輪脫貧攻堅,三明貧困發生率雖不及中西部地區,肩上的擔子也不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569人,佔到了福建全省的1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踏上老區蘇區的紅土地,反覆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
  • 三明實踐丨引全網熱議!網友直呼:大美三明!前景明了!
    人民日報 連續3天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發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系列報導,同時配發親歷者說等系列報導; 新華社
  • 情景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第一場演出在三明影劇院上演
    8月28日晚,三明原創情景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第一場演出在三明影劇院上演這部情景音樂劇全程大約60分鐘,主要以支前、擴紅、湘江戰役等三明紅色故事為原型進行藝術創作該劇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三明作為中央蘇區重要的物質保障基地在支前
  • 情景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 第一場演出在三明影劇院上演
    8月28日晚, 三明原創情景音樂劇《風展紅旗如畫》 第一場演出在三明影劇院上演。 這部情景音樂劇全程大約60分鐘,主要以支前、擴紅、湘江戰役等三明紅色故事為原型進行藝術創作。
  • 風展紅旗如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實踐」】畫好山水畫 走好生態富民路 2020年12月19日 11:08:00來源:央視網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三明市將樂縣常口村調研時為三明發展繪就藍圖、指明方向。20多年來,三明市牢記囑託,堅持綠色優先,推動林業改革,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生態改善與經濟發展雙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群眾的笑臉最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中)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後11次深入三明,對百姓冷暖牽掛在心,對群眾生活關切至深。人民至上的情懷,滋養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如畫三明。  三明下轄的12個縣(市、區),均屬原中央蘇區範圍。新一輪脫貧攻堅,三明貧困發生率雖不及中西部地區,肩上的擔子也不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569人,佔到了福建全省的1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踏上老區蘇區的紅土地,反覆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不能讓一個蘇區老區掉隊』。」
  • 風展紅旗如畫|澎湃海報周選(12.14-12.20)
    風展紅旗如畫|澎湃海報周選(12.14-12.20) 澎湃新聞記者 白浪 2020-12-21 10:11 來源:澎湃新聞
  • 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群眾的笑臉最美_新華報業網
    三明人有理由自豪:這裡是紅旗不倒的熱土,也是林深水美的樂土;新時期的精神文明建設之花在這裡初綻,惠及民生的醫改、林改走在全國前列;這裡的經濟底子雖不及沿海厚實,但有溫度的發展,照樣給群眾帶來有質感的幸福。  三明人也懂得感恩。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先後11次深入三明,對百姓冷暖牽掛在心,對群眾生活關切至深。人民至上的情懷,滋養出「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如畫三明。
  • 為什麼是三明?|思客數理話
    流淌26億年的「八閩水缸」「天下第一湖山」大金湖、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之一……浩瀚幽深的湖水、峰巒疊嶂的山峰與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在這裡完美結合, 山水交融,如詩如畫。▲三明風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中國綠都」也是長壽之城。
  • 【三明實踐】這裡的精神文明之美,令人怦然心動
    三明市北部新城依山傍水。這座文明之城所擁有的文明之美,透過這些細節生動呈現,一幅新時代的文明畫卷,令人怦然心動。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一場《風展紅旗如畫》情景音樂劇,正在三明影劇院上演。這座城市從紅土地走來的初心、由夢想而生的使命,悄然呈現在舞臺之上。美在心中 始終為民的初心,在文明星空裡閃爍 「我是第二次觀看了。
  • 三明實踐丨評論: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這裡,成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地方樣本。這裡,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試驗田」。在這片土地上所收穫和經歷的,都匯入「中國奇蹟」的故事中。 三明的道路選擇與發展氣象,都可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發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對應的線索。
  • 善用改革開新局,看三明如何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善用改革開新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下) 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三明調研,他指出,從三明整個情況來看,今後的發展,要把握住「體制創新、市場導向、結構調整」三句話。一席話,讓三明人茅塞頓開,堅持改革,堅定轉型。 20多年來,這座工業城市甩掉了重汙染的帽子,舊貌換新顏;探索出醫改、林改的新經驗,百姓幸福感持續提升。
  • 讀懂三明實踐的樣本意義
    這裡,成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地方樣本。這裡,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生動「試驗田」。在這片土地上所收穫和經歷的,都匯入「中國奇蹟」的故事中。三明的道路選擇與發展氣象,都可以在習近平總書記對國家發展的恢宏布局中找到對應的線索。
  • 三明:紅色基因 綠色發展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共建的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開園,將重點發展智能互聯、生命健康等產業。三明迎來「中國矽谷」,紅色老區轉型升級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四軍,途經福建三明時寫下《如夢令·元旦》。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十八大以來,三明不僅傳承紅色基因,還深耕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 文明之美的新時代畫卷———福建省三明市文明創建探索紀實
    近年來,這座山區小城,依靠現有的自身稟賦,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社會經濟發展,讓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了與物質文明建設的協調推進。  一座城市美不美,既看市容市貌,也看精神面貌。當這座城市文化繁榮、文明興盛,一定是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推進所使然。  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在城市的細節裡尋找、感動與回味。
  • 文明之美的新時代畫卷———福建省三明市文明創建探索紀實_國內...
    近年來,這座山區小城,依靠現有的自身稟賦,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社會經濟發展,讓精神文明建設實現了與物質文明建設的協調推進。一座城市美不美,既看市容市貌,也看精神面貌。當這座城市文化繁榮、文明興盛,一定是它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推進所使然。走進福建省三明市,在城市的細節裡尋找、感動與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