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一位想自殺的人

2021-01-20 北京心舍

如果個案思緒紛亂,帶有模糊的自殺意念,那麼可能就有足夠的機會讓其可以和關心他的人暢談這種想法和感覺。然而,需不需要後續的追蹤則可以再觀察,尤其是那些社會支持系統不足的個案。其實不管本質是什麼問題,自殺個案通常兼具三種感覺:無助、無望和絕望


自殺個案的處理原則:



評估個案的支持系統,辨認出有支持能力的親人、朋友、相識者或其他人,懇求他們的加入和幫忙。


訂定契約是個自殺防治的有效方法,個案身邊親近的人都可以加入共同磋商契約的內容,這樣的磋商可以引發許多相關議題的討論,大部分的個案也會尊重他們給予醫師的承諾,但契約必須在個案有能力可以控制自我的衝動下才適用

排除嚴重的精神疾患和自殺意圖,醫師可以開始給予藥物治療,大部分是給抗憂鬱藥物和心理(認知行為)治療。大部分的病人也受惠於繼續遵守有架構的契約約定。

除了治療原本的疾病,有些病人需要長達兩到三個月或者更久時間的支持;支持的方向著重於提供希望、鼓勵獨立、幫助病人學習處理生活壓力的不同因應方式。


●針對個案危險性程度之建議處理方案:


這個人已經有一些自殺的想法,例如『我無法繼續下去了』、『我希望可以死掉』,但還沒有做任何計劃


需要的行動:提供情緒支持。


討論並處理想自殺的感覺。一個人愈是能夠坦率地談論失落、孤獨和無價值的感覺,他的情緒起伏程度愈輕微。當情緒起伏和緩後,這個人才比較可以是反思的。這個反思的過程很重要,因為除了他本身以外,沒有其他人可以重新喚起他決定要自殺或是繼續活下去。談論過去自己如何不訴諸自殺而能解決問題的經驗,將焦點放在個人正面的力量


=>轉介這個人給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或醫師。 
=>定期會談,維持接下來的聯繫。



這個人有自殺的想法和計劃,但沒有立即自殺的計劃


需要的行動:利用矛盾心理,探尋其它的選擇,訂定約定。


利用矛盾心理。集中焦點在想自殺的人的矛盾心理,以使得想要活下去的力量可以逐漸增加。探尋除自殺外的其它選擇。試著發掘自殺以外的不同方式,即使它們可能不是最理想的解決方法,希望這個人至少可以考慮其中一個選擇。

訂定契約。設法由想自殺的人取得他/她將不會在以下狀況自殺的承諾。此時,主要為取得口頭承諾,進一步的實質契約,通常由個案的治療醫師來與其訂定。

=>轉介這個人給精神科醫師、諮商師或醫師,儘快預約會談時間。
=>聯絡家人、朋友和同事,並且獲得他們的支持。


這個人有明確的計劃,有執行計劃的工具,並且打算立即進行計劃

需要的行動:陪伴這個人,絕對不能讓他一個人獨處。


溫和地和這個人談話,並且移除藥丸、刀子、槍、殺蟲劑等。(遠離可用來自殺的工具)

=>立刻聯絡專業人員或醫師,並且安排救護車和住院。
=>告知家人並且獲得其支持。


何時需讓個案住院
下列是必須讓個案立即住院的情形:

· 有重複的自殺想法

· 在短時間內(接下來的幾小時或幾天)有高度的死亡意圖

· 心緒激動不安或恐慌

· 已有使用暴力的計劃,且有立即實行的方式


●如何讓個案住院

· 儘量避免個案獨處

· 安排住院

· 安排由消防隊或警察轉送至醫院

· 告知參與的管理機構及家屬


資料來源:臺灣自殺防治協會網站


近期好課推薦

推薦閱讀

如何向自殺者伸出援手

別再讓自殺上熱搜,別鼓勵以死相拼

【科普視頻】這14個跡象可能是自殺前的徵兆!

自殺的本質:心理助人工作者對自殺態度再反思

別再說「看開一點就好了!」12張圖教你如何陪伴自殺者

自殺前,請先讀這篇文章



相關焦點

  • 如何遠離自殺的絕路|朱慧慈
    這種情形只要靈的問題處理掉後,患者就會感覺到如釋重負,心情頓時開朗。通常會想要自殺的人,個性大多比較有容易憂鬱的傾向,凡事以負面思考居多,最後鑽進自我的象牙塔裡,把自己逼到一個狹隘的困境,再把自己逼上絕路。
  • 掌握三大策略 幫助想自殺的人
    他們大都接受過「自殺防治守門員」的訓練,這項訓練是臺灣自2012年就開始推行的。5月5日下午,一名中年男子疑似不堪抑鬱症折磨,在廈門觀音山跳海自盡,留下悲痛欲絕的女兒。4月28日,福建漳州一位90後媽媽在朋友圈留下絕筆信後,帶著兩個兒子跳河自盡。
  • 繼李詠去世之後,一位主持人頭套塑膠袋自殺被爆,服用安眠藥自殺已經身亡
    導讀:繼李詠去世後,又一位主持人選擇自殺,方式讓人太過於痛心李詠去世的消息得到了很多人民的關注,李詠在主持界中的聲望是很高的
  • 想自殺的孩子怎麼了?
    幾個禮拜前,我工作的諮商機構,一位個案的表弟在家裡舉槍自盡,這是一個只有十二歲的男孩,新聞報導上寫著,他在學校被同學霸凌。最近還有一部從小說改編的美國熱門影集《漢納的遺言》(13 Reasons Why),就描述一位高中女孩漢納自殺後,學校同學收到了漢納自殺前錄製了的七卷錄音帶,敘說了十三個為什麼自殺的原因,而其中,她不但目睹朋友被強暴,自己也在一個派對上被強暴。
  • 奇聞:日本「死亡森林」青木原樹海,想自殺的人「遺體都會消失」
    對於那些相信有靈魂的人來說,他們可能會認為這些在樹海中自殺的亡靈永遠都會在森林中徘徊,才會一直吸引更多人到這裡自殺。從1950年代以來,許多想自殺的上班族會進入青木原樹海,但再也沒有人出來過…到了2003年,警方在森林裡共發現了105具屍體,打破2002年78具遺體的紀錄的。為了防止更多的自殺事件發生,之後日本政府就再也不向大眾發布有關青木原樹海自殺的事件。
  • 3年級女兒絕望說想自殺 爸爸的回應被贊爆
    一位叫粘迪舜的爸爸近日在臉書撰文分享了自己如何幫助傷心失落的女兒迴轉自殺念頭的經歷,其智慧言辭瞬間打動萬千網友並大讚「爸爸好有智慧」。 女兒失落痛哭突曝「想自殺」 粘迪舜近日在臉書上撰文分享,他3年級的女兒經歷一段危險心路時,他如何智慧勸導、化險為夷的經歷。 一天晚上,女兒和兒子一起在書房裡寫作業。
  • 黃日華稱喪妻後曾想自殺
    黃日華:我老婆走了後,我曾想過自殺。 黃日華妻子患癌後,黃日華四處問醫,僅半年就花了200萬,為了減輕妻子的痛苦,黃日華還多花了幾十萬買了特效藥,與此同時,黃日華四處跑商演走穴,整個人暴瘦20斤。 雖然黃日華做了一切努力,但妻子最終還是走了。近日,黃日華接受港媒的採訪,聲稱妻子走了之後,十分痛苦,空虛,孤獨。處理完妻子的身後事後,黃日華就到廁所裡,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 「我想自殺」,有人問我:「你想怎麼死?」
    熬不下去的時候,很多人都有過自殺念頭,我們在後臺也曾收到過不少粉絲的私信:「有自殺的念頭」、「不知道為什麼活著」、「想不出除了死還能怎麼辦」...身在痛苦和煎熬中的人,冒出輕生的想法,就想感冒的人打個噴嚏一樣自然,噴嚏是克制不住的,有些念頭也是一樣難以克制。
  • 坂口生命電話:一個抑鬱症志願者在拯救那些想自殺的人
    從古代到近代日本武士的切腹,到現代日本人選擇各種方式自我了結,自殺在日本似乎是一種文化符號。雖然有些日本人自殺是抑鬱症所致或是一時衝動,但很多日本人自殺往往帶有一種「以死明志」的色彩。坂口恭平是頗有才華和成就的作家和建築師。早在8年前,他就將自己的手機號碼公之於眾,取名為「生命電話(いのっちの電話)」。
  • 又一位香港歌星自殺,真相讓人動容!
    那麼這幾天,香港一位歌星又跳樓自殺了……世事往往是有些矛盾的。這兩個人,一個異常平靜毫無徵兆看了眼周圍的人,跳下去甚至連一句話都沒說。另一個半紅不紫打拼十多年永不知疲倦,逝世僅五天前曾發文稱「活著真好」;這個時代就是這樣,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人的苦難。
  • 關於自殺的靈魂(下)
    RuoWenHuang,是居住在加拿大的一位作者、靈性教練和靈媒。
  • 「不想練琴,想自殺」知名童書頻現自殺橋段,孩子幾乎人手一本都在看...
    在其他兒童讀物中,也發現了很多關於「自殺」的描寫。比如,《淘氣包馬小跳》中,馬小跳因為受不了練鋼琴,就和朋友說:「不想練了,想自殺。」特別是最近中小學生自殺事件頻發,如何給孩子提供正確的生命教育,讓孩子珍惜生命、健康成長,更成了大家關心的問題。但「生命教育」這一門重要的功課,在咱們國家其實是比較缺失的。我們都不願意談論死亡,因為它是黑色的,令人絕望和痛苦的。然而,死亡並沒有因為我們的避諱而不存在。高發的兒童自殺行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不懂得什麼是死亡。
  • 讓100多人自殺的禁曲《黑色星期天》,真相如何?
    正好,在以前那個網絡尚不發達的時候,這些詭異的故事經人口口相傳之後,變得越來越邪乎。甚至邪乎到聽完「一首歌」後就會被死神所召喚,這首歌就是被傳為「世界三大禁曲」之一的《黑色星期天》。充滿好奇心的我們,都曾想一探究竟這首歌是不是真的如此神奇。
  • 胡波:一位導演自殺的傳說
    編者按:知道胡波,起於一篇雞湯文,大意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在自己的作品於柏林上映前幾個月自殺。
  • 我的個案自殺了 : 一個被遺忘的自殺遺族
    大家好我是江文賢,因為只有15分鐘,所以簡單的說一些小故事,我在2007年從美國心理治療完成我的博士課程回到臺灣,我開始接管大概臺灣最大的心理自殺幹預熱線,在那些年中,做了大量的自殺相關的研究,我們一天大概要處理一千多件自殺防治的問題,處理一兩件正在自殺的事情,再加上一些科學研究,那些年我們分析了很多怎麼做可以更有效的處理這些人。不過今天我們不講這一部分的事情。
  • 「我想自殺,請問有什麼方法不痛苦嗎?」「沒有!而且別傻了,醫保不給自殺的人報銷」
    最近一段時間經常被幾個朋友問起,如何自殺不會痛苦。。其實作為一名經歷過醫學專業無數次洗禮的人,我可以講出上百種自殺方法,痛苦的,不痛苦的,死的快的,死的慢的。不過,死,真的可以解決所有問題麼?我們總是想很努力的去找個出口,然而,卻不知不覺走進了死胡同,接著,寧可在這個死角裡拼命掙扎,卻也不會向人求救,哪怕是低頭。後來,當我們堅持不住的時候,我們總是想來個「了斷局」,直接和世人說再見。那麼,你打算怎麼了斷?百草枯?大量安眠藥?割腕?上吊?跳樓?
  • 「自殺者都是真的想結束生命」 | 關於自殺的13個誤解
    5.提到自殺的人並不會真的去自殺。提及自殺的想法可能是一種求援的行為,許多有自殺意念的人正經歷著焦慮、憂鬱與絕望,並且認為自己沒有其他的選擇。 6.自殺者都是真的想結束生命。 10.自殺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自殺不是有建設性的問題解決方法,也不是處理壓力或困難的唯一方式。若能報導如何因應其困境的故事,將能協助處於類似情境中且有自殺意念者採取其他面對困境的選擇。
  • 每個自殺的人,都曾想努力地活著
    對於患有嚴重抑鬱症的人而言,生無可戀,死又何懼?白巖松也曾說,抑鬱症最嚴重的時候,整晚整晚都睡不著覺,體重從80公斤降至55公斤,每天想的都是自殺。0215年前的4月1日,在那個看似平靜的黃昏,張國榮從香港文華酒店的24樓一躍而下。
  • 為什麼會有人想自殺?
    婷婷經受不了壓力,三次提出了辭職,然而都被拒絕,直到第四次辭職才被同意,原因是婷婷在10月5日想上天台輕生,辭職後肖鵬將婷婷之前做的所有成果都抹滅,婷婷曾向朋友表達這讓婷婷覺得落差非常大。在婷婷出事,家屬趕到學校後,發生了很多讓家屬覺得不解的事情。
  • 日本自殺森林靈異之謎 為何會有那麼多人來自殺?
    大多數在那裡自殺成功的人都是以上吊的方式,也有一小部分人藉助吃安眠藥和服毒而自殺,在冬季,有的人就在雪地裡躺下自殺。為什麼那些想自殺的人會青睞這裡呢,除了藏身的現實理由,答案還可追蹤到很久以前。在十九世紀,封建的日本遭受了嚴重的饑荒,青木原是窮苦人家通常來這裡棄嬰和處理老年人的地方。一位叫松本清張的作家寫了一本著名小說,並被搬上了銀幕,片名叫《浪潮中的寶塔》,片中的一位人物就是到這裡尋找死亡的。而另一本曾在幾年前賣得火爆的《自殺手冊》,也曾向讀者建議到這裡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