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宗教無法掩飾音樂自身的美丨我們該如何理解「西方音樂」?

2021-02-19 古典音樂放映廳

《格裡高利聖詠》

基督教與西方音樂的完美碰撞

基督教對西方音樂的起源與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關於這一研究課題,許多專家學者也都有所涉及。本文以基督教與西方音樂的地位特徵為線索,進行基督教與西方音樂關係方面的內容闡述。 

古希臘是西方文化的淵源所在,西方音樂的起源也深受古希臘音樂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古希臘時期的音樂理論成果,直到現在也是值得我們考究的課題。但是基督教在西方音樂史上的地位卻常被廣大學者們忽視,孰不知西方音樂與基督教碰撞所燃起的火花是何其的燦爛與輝煌,廣大學者在學習西方音樂的同時更不應該忽視基督教在其中產生的影響,只有把這一影響重視起來,我們才可以更好地把握一首作品、一個時期的音樂特徵與內涵。 

阿爾方索《聖母瑪麗亞歌曲集》

「1990年初,楊燕迪在一篇文章中重申了對「西方音樂」的學術界定:「即它特指以基督教文明為基質發展起來的『藝術音樂』」。「同年七月舉行的第二屆外國音樂研討會上,對這一界定基本上取得了共識。」另外,在唐納德•傑•格勞特與克勞德•帕裡斯卡所著的西方音樂史中也明確指出「西方藝術音樂的歷史始於基督教會的音樂。」可見,基督教對西方音樂的興起、規範與傳承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現在的許多人,對基督教與西方音樂的關係問題往往持迴避的態度,否則則給予簡單的批評,我認為這是有欠公允的。對於基督教與西方音樂的關係我認為應該分為兩種:

基督教對西方音樂文化處於壟斷地位主要體現在中世紀時期。中世紀時期乃是「西羅馬」滅亡,「蠻族」統治的時期。何光滬為《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所寫序中曾寫到:西方文化,「乃是在基督教興起,希臘化的羅馬帝國衰亡以後,從蠻族入侵的廢墟上成長起來的文化。」對於古希臘的文化遺產,蠻族是很難繼承發展起來的。在中世紀初期,日耳曼人上至國王下至平民百姓大多都是文盲,在這種文化狀態下使其不能一下子繼承古希臘古羅馬的眾多文化成果,當然也包括眾多極具價值的音樂理論成果。在這古文化即將消跡的時刻,基督教教士是唯一可以擔當此重任的角色。這也就造就了基督教教士對當時文化的壟斷。在傳教士的教導下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成果臻於成熟。當時的大學也都是基督教士們擔當「老師的角色」,教授語言、文學、科學、哲學、建築等學科。這樣,一種自發的基督教文化興起,它以修道院為核心,並通過教育和傳教影響滲透到人們生活中去。這樣看來,西方文化得以繼承發展,宗教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 

眾所周知,基督教是十分重視音樂的宗教,對於古希臘的音樂理論成果它不僅繼承並使其得以發展、進步。基督教重視人類精神世界的感悟,而音樂就成了人類精神世界的最好代言。自基督教創立,基督教教士們就注意到了音樂可以「直達人心」、「直接作用於人類情感」的獨有的藝術魅力,它對增加宗教情緒、對人們更好的感悟上帝、感受上帝思想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在教會的各種禮儀形成之初,音樂便與之成長,教會的各種禮儀形式也各都配合相應的音樂形式,教會活動與音樂活動的關係可謂是密不可分。正因為如此,教會十分重視音樂的教學與發展,他們有專們的唱詩班、教會音樂家,教會的大學也有專門教授音樂的教師……公元六世紀末格裡高利聖詠的出現以及早期復調音樂的形成都可以說是宗教音樂的莫大成果。教皇格裡高利一世(St. Gregorius Magnus 590-604)將歷代教宗所審定的音樂、一同自己的作品精編成集,並與之相對應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儀,註明如何演唱以及什麼時候、什麼禮儀中演唱。這便是格裡高利聖詠的由來。格裡高利聖詠對西方音樂的貢獻可謂是巨大的,它在當時音樂處於起步階段、尤其是音樂理論還處於萌芽時期的時候促進了一系列音樂理論的形成與發展。例如,「它完成了記譜法由符號譜,至一線譜,二線譜,最後達至四線譜,至此開始了記譜法的新紀元。」不僅如此,格裡高利聖詠在音符、休止符、調式、節奏、旋律上都有所創新,並為後來西方音樂的發展起到引領的作用。在此基礎上,西方音樂才得以發展,世俗音樂才得以光大輝煌。在此之後的西方音樂史上,才出現了越來越多、越來越輝煌的藝術理論成果。 

然而正是宗教權力的高度發展,而使中世紀時期宗教音樂與世俗音樂之間產生了一種微妙的關係。上文中已經提及基督教對西方音樂的高度重視,而正是因為宗教權利的高度發展以及基督教對音樂作用的高度重視而使得基督教對音樂的「蠻橫壟斷」。他們認為音樂必須為宗教服務,為增加宗教情感服務。只有在教堂裡才能體會這種教義與神的思想,而沒有歌詞的音樂是沒有作用的,人們聽這種音樂所體會的快感是「欲望」作祟。因此,基督教極力反對器樂作品。這樣,在某一方面講,基督教限制了西方音樂的發展。 

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人們反封建、反宗教思想的鬥爭四起,人文主義思想要求各類藝術形式反映人的感情而不僅僅是傳遞宗教情感的媒介。人們開始懷疑「永生」的說法,反對「來世」「禁慾」「神秘」,提倡冒險與探索。開始致力於科學研究,牽起了「文藝」高潮,對世俗音樂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教會音樂發展到巴洛克時期,教會音樂與世俗音樂間的關係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雖然教會音樂仍然處於統治地位,但是,世俗音樂對基督教音樂的影響在這一時期才是最為重要的歷史現象。社會發展到此時,「教會」已經無法再掩飾音樂自身的美。人們對音樂抒發情感以及音樂的娛樂性有了高度的認識。世俗音樂的發展壯大使得教士們恐慌不已,可是卻無法阻擋世俗音樂發展洪流的侵蝕。這一時期的教會音樂更多的朝宗教音樂方向發展而非禮儀音樂(禮儀音樂是指與教會禮儀密切聯繫的聖樂,宗教音樂泛指具有宗教情感的音樂)。但是,即便是宗教音樂也賦予了時代感與世俗情懷。例如:亨德爾的清唱劇《彌賽亞》,體現了作者極為虔誠的宗教情感,體現他對救世主的渴望與讚揚。但是同樣的,在他的作品中無處不見亨德爾的個人情感,《哈利路亞》大合唱正是體現了英國民眾的鬥爭以及與自身命運的抗衡。另外,巴洛克時期已經湧現了眾多的非宗教音樂家,並且很多的作曲家致力於世俗音樂的創作。例如亨德爾就從未為教會禮儀作過曲。這一時期歐洲宮廷幾乎成了音樂文化的中心,當時,幾乎清一色的是宮廷音樂。著名的德國作曲家巴赫就曾受僱於德國愛森納赫城。這一時期,各種音樂的陳述形式一湧而出,音樂的創作技巧也從原先的教會調式轉變為調性、和聲取代了對位法。 

總之,自巴洛克時期開始世俗音樂已經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它不僅與教會音樂分庭抗禮,並逐漸的佔據了主流位置。隨著時間的推移,教會音樂與世俗音樂在不停息的相互倚靠、相互制約的發展著。當音樂發展至古典主義、浪漫主義時期時,世俗音樂發展的更為迅速,各種表達方式、創作手法層出不窮,音樂的情感表現力成為西方音樂乃至所有音樂的靈魂。 

*本文原載《大舞臺》;往期巴赫精選:1、巴赫在神學上傾向於虔敬派,在音樂上卻傾向於路德派;2、如果說莫扎特的音樂使人幸福的純粹,那巴赫的音樂就會使人幸福的深邃,有些超出幸福的範疇了;3、琴聲像一束柔軟的光,射進了我的心房,我的心裡仿佛這一刻成為巴赫的舞臺……4、來,幹了這杯巴赫的諧謔曲的狗糧!5、古爾德丨假設莫扎特活到70歲;6、張卜天丨格倫·古爾德隨想丨他在瞬間使你完全沉浸於他的世界中!7、張佳林丨淺談巴赫的鍵盤音樂及其演奏;8、聆聽巴赫鍵盤帕蒂塔(BWV825-30)丨這六首帕蒂塔幾乎概略了巴赫鍵盤音樂的風格;9、我的蕭邦與巴赫丨「巴赫的旋律,總是迴環往復,雖然匆匆忙忙,卻總有一種永恆的感覺。」 10、古爾德都養了哪些動物丨「在六歲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一個重大發現:那就是我跟動物相處,要比跟人類相處融洽多了。」 11、古爾德丨「不管在表演中還是錄音中,所需的都不止是單純的技術範圍的挖掘。」 12、「我真的很怪」丨「電話狂人」古爾德眼裡的「快樂時光」 13、親愛的巴赫先生,真理是巨大的黑暗嗎? 14、不可錯過的演出視頻丨17位偉大演奏家演繹巴赫《四鍵盤協奏曲》(BWV1065);15、巴赫背後的光芒丨默默支持他的第二任夫人安娜·巴赫(Anna Magdalena Bach);16、不同的巴赫風格丨安吉拉•休伊特談古爾德、圖雷克;17、安吉拉‧休伊特談巴赫丨她演奏的「歌唱性,是學習小提琴的斷句和呼吸鍛鍊而來」 18、古爾德昭示了「一個藝術家在現代商業社會的壓力下,能夠以怎樣的方式和態度面對自己和大眾!」 19、巴赫的精神激勵著我們用樂器去表現不可思議的情景丨聆聽恰空舞曲(BWV1004)

相關焦點

  • 西方音樂中的理性與感性如何從鬥爭到調和丨論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徵
    自西方音樂成型以來,理性與感性這對難以調解的矛盾就一直以各種姿態相互對立著,從最早基督教的宗教理性到後來的反宗教人文主義理性,無論是哪種理性都一直與感性的入侵進行著似乎永無休止的鬥爭。可見,西方音樂的源頭可追溯到古希臘的神話中。在神話故事中,太陽神阿波羅崇尚著理性的藝術,而酒神狄奧尼索斯則崇尚著感性的藝術。原來,理性與感性早在神話世界中就已出現。 自公元392年基督教被定為羅馬帝國的國教起,後來佔西方音樂主流的宗教音樂便開始了它的發展歷程。作為宗教重要傳播工具之一的音樂,經歷了一個從「思」到「念」,再到「唱」的發展過程。
  • 帶你認識巴洛克音樂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四)
    4、科普蘭論聆聽丨聆聽古典音樂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5、科普蘭論聆聽丨你沒必要對理解音樂表示謙虛;面對古典音樂,我們無須自卑!6、6個關於古典音樂的謠言,真相原來是這樣的!7、古典音樂雅俗之辯丨偉大的作曲家們都不是省油的燈!8、我是怎麼喜歡上古典音樂的;9、我們還需要聽古典音樂嗎?
  • 巴赫的音樂到底是宗教的還是世俗的?
    :  巴赫生活的時代,充滿著濃鬱的宗教氛圍,宗教思想深深地滲透在人們的思想和言行之中,雖然不再是天主教的禁慾苦行式的宗教思想;(注:參見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頁。)
  • 以舒伯特《鱒魚》為例,看西方音樂的魅力
    在這裡,我們不必展開去談每個時期的音樂風格特點、代表人物等,而是選取了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為代表,以這一時期的某一代表人物的某一作品為例來說說西方音樂的魅力到底在哪。說到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我們不得不先要了解一下它的音樂風格特點。
  • 巴赫與宗教(中)丨音樂「是一種精神和諧的最初體驗」!
    往期巴赫:1、史懷哲眼中的巴赫丨巴赫的音樂被人演奏的太快;2、史懷哲《巴赫論》丨研究巴赫越多就理解越少丨 德文版序言;3、富特文格勒論巴赫與貝多芬丨巴赫的理智與柔情丨BWV846丨BWV847;4、大提琴家王健談巴赫丨拿我和馬友友比是鼓勵我丨王健父親最鍾愛的曲子丨在現代社會中,除非你有敏感的天性,否則聽不到巴赫的內心世界;5、管風琴大師史懷哲《巴赫論》丨巴赫藝術的根基丨第一章;6、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7、史懷哲的《巴赫論》丨不讀這本書,無法成功演繹巴赫;7、論巴赫音樂的精髓丨作曲家葉小綱說:「巴赫的音樂激發了人們的無數想像與叛逆精神,讓人感到生命的有限
  • 聖樂與靈性丨聆聽巴赫音樂所不可缺少的宗教知識背景
    巴赫的音樂只是關乎靈魂的。這部受難曲的音樂處理,充滿了極度的人性情感張力,其中人聲(尤其是女聲)和器樂聲(尤其是小提琴)與靈性的對應,都將音樂的抒情性、戲劇性、冥想性和詩意性推到了無人企及的高度。只要聆聽過這部受難曲,你就無法釋懷其中體驗到的心靈的種種蹤跡。尼採有這樣的體驗:如果誰還不太理解基督教教義,那麼他可以在這裡像聽到一部福音書一樣聽到它。
  • 從《「告別」交響曲》看海頓交響曲創作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十八)
    (一);2、您是什麼時候、如何喜歡上古典音樂的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二);3、聽古典音樂是否一定需要發燒器材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三);4、帶你認識巴洛克音樂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四);5、深入巴洛克,讓我們從維瓦爾第開始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五);6、「德國人」亨德爾是如何成為「英國」作曲家的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六);7、亨德爾的協奏曲與管弦樂作品丨西方古典音樂入門手冊(七);8、作為亨德爾一生才華最完美展現的
  • ​舒伯特《魔王》極簡欣賞指南丨《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導賞
    當數學題算不出來時,那就聽古典樂吧;7、如果古典音樂是一杯陳年佳釀……    巴洛克時期:1、蒙特威爾第何以重要丨聆聽《寧芙女神的悲歌》;2、斯特拉文斯基曾被他的音樂深深震動丨佩爾格來西《聖母悼歌》;3、他的歌劇成就終於被我們認可了丨普羅哈斯卡演唱維瓦爾第《被殘酷命運壓抑的心靈》;4、第一部歌劇,到底是哪部?
  • 拉赫的音樂是在「沒有勝利希望的地方開始的鬥爭」丨「他的作品深處不僅飽含虔誠的宗教情緒,更充滿孤寂的心靈對通體透明的彼岸的嚮往.」
    如果把這種「結構」勉強理解為某種由「偶然性」促成的「必然性」的話,那麼可以說從古至今的哲學體系莫不以它為支撐點:原理之追溯本源以它為參照,體系之正確與否以它為前提,思想之力量評估以它為基礎。我們所處於的「現實」只求自身是否符合「必然性」,使後者得享崇高地位的始作俑者是蘇格拉底,是他賦予了必然性以倫理意義——雖然「現實」的,未必是「合理」的。
  • 華格納、孟德爾頌《婚禮進行曲》使用指南丨《西方音樂400年》課程導賞
    原為歌劇《羅恩格林》第三幕開始時的一段混聲合唱《婚禮大合唱》,因常用作婚禮音樂而得名《婚禮進行曲》,後被改編成管弦樂曲。前者歡快激情,後者莊嚴肅穆。     這兩首著名的《婚禮進行曲》該如何使用呢?按照西方的傳統,新娘入場時要奏的是華格納的《婚禮進行曲》。新人步出教堂時要奏孟德爾頌的《婚禮進行曲》。
  • 葉小綱丨對於巴赫這樣一位人類音樂的精神領袖,其實說任何話都是不恭敬的!
    十幾年音樂實踐,各種音樂體裁形式幾乎都試過了,唯獨沒試過純復調形式的大型創作。現代音樂許多品作中貼進巴赫的片段,像在一件時裝中最顯著部位鑲上一塊名貴的飾物,往往出人意料,但也常暴露出無法掩飾的淺薄。坦率說我很想這麼做,但是不敢。因為沒這樣的心智。
  • 巴赫生日談其音樂作品的演奏
    在這些手法之中將復調音樂發展得空前完美,巴赫音樂作品距今三百年,因為歷史原因我們無法原音重現,所以更加要求演奏者多研讀歷史資料和樂譜,最大保留其原有風格。巴赫的音樂經過了埋葬與復活的過程,音樂自發展以來直至巴洛克時期均依附於宗教和貴族。由於18世紀洛可可音樂風格盛行,旋律主調傾向性強的洛可可音樂風格深受貴族追捧,繁複的復調音樂逐漸暗淡光彩甚至受宮廷排斥。
  • 想知道鋼琴家如何理解偉大作曲家嗎丨推薦閱讀《黑白琴鍵上的對話》
    雖然斯卡拉蒂的音樂總是出現在當代鋼琴演奏者的曲目之中,但關於他生平信息的缺失卻使其作品的演奏風格眾說紛紜。作為一位旅居西班牙的義大利作曲家,斯卡拉蒂的音樂風格無疑是多樣化的,但「多樣化」這一抽象的形容詞卻無法直接提高音樂學者及演奏者對斯卡拉蒂鍵盤奏鳴曲的理解力。單是斯卡拉蒂偏愛的鍵盤樂器形式便已爭議不斷。
  • 巴赫及其音樂對人的教化體現在哪些方面?大提琴家王健說:「巴赫的音樂有很多旋律表現了中國人的生活哲學……」
    巴赫靠的不是豪言壯語,也不是後人撰寫的事跡,而是用音樂——世界通行的語言,溝通心靈的橋梁。巴赫的作品深沉、悲壯、廣闊、內蘊,充滿了現實生活的氣息。作為一個虔誠的新教教徒,巴赫借宗教音樂抒發了對人類痛苦的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的渴望,並且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使之平民化。——321巴赫生日快樂丨他的音樂使我感到愉快丨我們可以安靜的吃草啦!
  • 一份巴洛克音樂簡介的英文PPT
    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展空前絢爛,受文藝復興的影響,逐漸脫離沉悶自律的宗教音樂體系,開始為聽起來很美而存在,音樂結構對比鮮明,強調放開自我,大膽表達個人情感,這個時期為後世音樂模式的發展奠定許多基礎,諸如歌劇,復調音樂,作曲體系的建立等等。
  • 巴赫音樂作品演奏指南
    嚴謹工整的結構和高超的復調技術影響了後期一位位音樂大師。一、演奏風格 當演奏者拿到作品時應當從認真研習作品,對作品整體結構有所把握。巴赫的作品涉及巴洛克時期所有的音樂體裁。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賦格曲的結構框架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是什麼樣的音樂體裁,我們都應該先找出該作品的動機、主題和對題,然後分析它們的形象特點。其次,一些復調作品有它的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如賦格曲式。
  • 動畫片裡的古典音樂丨杜卡《小巫師》極簡欣賞指南
    在我們的《西方音樂400年》的課程中,藝術家為我們講解了好萊塢、迪士尼如何發揮古典音樂的巨大魔力,讓電影和動畫片熠熠生輝。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藝術,視覺彌補了古典音樂單純依靠聽覺的不足,全方面滿足了民眾對於藝術欣賞的娛樂化追求,這一方面普及了古典音樂,另一方面也難免造成古典音樂的衰落。
  • 【音樂百科】為何巴洛克音樂是西方音樂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
    在巴洛克時期,音樂創作中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追求栩栩如生的音樂表現,融入複雜多樣的思想情感。以歌劇為例,從其誕生到發展,體裁多樣化,更是音樂技術的完善,可以引導人們從理性視角追求音樂的價值和藝術魅力,具有極強的個性化特徵。該時期,音樂創作者大多十分專業,但在創作風格上,迥然不同。
  • 巴赫音樂特點極簡指南
    》名作交流西方音樂史的重要問題,用音樂理解西方文明歡迎申請巴赫音樂讀書會免費微信群我們第一期為大家準備的核心書籍有:鋼琴類:《阿勞談藝錄》、《涅高茲談藝錄》、《鍵盤上的反思》、《與二十二位鋼琴家對話》;以及音樂史類:朗多米爾《西方音樂史》、《劍橋插圖音樂指南》、《十九世紀音樂史》、《十九世紀西方音樂文化史》。希望我們的努力,能夠喚起大家對古典音樂的學習熱情,幫助大家提升古典音樂欣賞與學習經驗。
  • 當代西方新音樂學背景下的音樂美學(三)——《西方新音樂學背景下的音樂美學》緒論
    這種開放性的後現代視角帶給我們的是一種認知範式的轉變——從知識型的認識論轉向解釋型的認識論。本課題我們還選擇了美國著名漢學家、耶魯大學教授蘇源熙和他的著作《中國美學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這項研究看起來與新音樂學似乎毫無關係,但就其超越「中國式」的研究和「文、史、哲」融為一體的研究來說,與英美新音樂學在方法論上應該說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