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電影背後的神權思考

2020-10-10 秋葉未落

隨著國慶檔電影《姜子牙》的熱映,將人們的視線重新拉回3000多年前的那場大戰(公元前1046年牧野大戰),也引發人們對神權與人權的思考。


姜子牙電影海報


在這宗教主義的泛濫的當代,唯有咱們中國仍保持著最徹底的世俗化國度,這不能說不是一個奇蹟!然而,溯本追源的話,我們不得不從上述那場大戰開始說起。

《詩經》有云: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這革的就是商王朝的命。


溫碧霞飾演的蘇妲己


商王朝,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度,商王既是商王朝的最高統治者,同時還兼任著商王朝的大巫師之職。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商王朝從最初的建立,就帶有神話色彩。中國首位女將軍,婦好,為啥能在比封建社會還落後的奴隸社會出任大將軍,率師出徵,對外徵伐?不僅是因為婦好是商王的妻子,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婦好還兼任著整個商王朝的大巫師之職。


王者榮耀-蘇妲己


牧野大戰之後,周王朝迅速取代商王朝,成為中原大地的統治者,然而殘留的商王巫師們該怎麼處理?殘留的商王后裔貴族們怎麼處理?成為了新王朝的大難題。

武王創建的周王朝,然後命不夠硬,牧野之戰第二年便去世了,這個難題的重擔就落在了他的弟弟周公旦的身上,周公旦,姓姬名旦,叫姬旦(不叫雞蛋)

那麼周公是怎麼解決這個難題的呢?

1.敬而遠之

建一個祭壇,高高地將神位供奉,有事的時候,去祭拜一下,沒事的話,絕不會去搞什麼祭祀活動。同時祭品,也由原來的斬殺奴隸,改為了人能接受的豬牛羊,並且取上一個好聽名字,叫做三牲。這下神滿意了,人也滿意了。這就是所謂的敬天保民。

這也造成了今天的中國有事求神拜佛的習慣,而且神還特別多,管的特別寬,啥都管,管啥的都有,簡直是一個翻版的民間。

2.以祖代神

商王朝,自命太陽神的後裔,大肆祭祀太陽神等與民脫離聯繫的神。周公的做法就顯得高明許多,周王朝祭祀更多的是祭祀有名有姓的祖宗。一部封神榜,封了多少神仙。這些神仙哪個不是身家清白,來歷清晰,有名有姓,甚至人物身上發生的故事情節到今天,三歲孩童都能跟你說得頭頭是道。

進一步在政治上的體現,就是著名的宗法制!好傢夥,這個制度可是維繫了其後兩千年的中國封建王朝的統治。

3.降位稱天子

周王朝的最高統治者,自稱天子。天之子,位格上由神轉變成人,接了地氣。這也為之後歷代起義運動埋下了伏筆,所謂弔民伐天,這個天就指的是天子。屠神,大家可能會有心理障礙,但是我只是教訓一頓神的兒子,然後把他們一家安置好,自己認神做爸爸,這樣就可以心安理得地開創新王朝了。因此,我們在歷史看到更多的是,興繼滅絕,歷朝歷代,不管是為了收攏民心也好,還是希望以後自己的後代也能如此對待也罷,一般都對於前王朝的後代進行妥善安置,不會真的趕盡殺絕,除了晉朝的司馬家族。

然後分封貴族,把不聽話趕得遠遠地,眼不見心不煩,自己去遙遠的山溝溝去瞎折騰吧,然後派出親近自己的貴族就近監視,防止作亂,這樣就萬無一失,天下太平了。對了哦,周公的封地魯國,就是為了監視姜子牙的封地齊國哦,你品,你細品。

正是因為周公的努力,成功地將周王朝從商王朝的政教合一中解放出來,變成一個世俗國家,隨著時間的慢慢推移,各位歷史人物的接連努力,終於使得中國最終成為一個徹徹底底的世俗化國家,人們不需要去做禮拜,不需要去朝拜任何神!

神權走下神壇,人權回歸於人,沒有高高在上的神,只有一個個活生生的鮮活生命!人方為人,一個真正的自由的人!

相關焦點

  • 《姜子牙》背後隱藏的「真相」
    封神之戰的背後隱藏著一場中國神話體系中影響最為深遠的陰謀本文將結合當下熱門電影和神話傳說試著解讀這一曠世奇謀。最近前期熱度爆棚的電影《姜子牙》上映了,不過上映之後口碑立馬撲街,豆瓣評分和影城評分都只有7分左右。筆者也抱著來都來了的心理為票房貢獻了一筆。
  • 影評 | 盲目遵從還是獨立判斷——《姜子牙》中人性的思考
    《姜子牙》講述姜子牙為了救人類小九違抗師尊的命令,最終引發人神大戰的故事。借著《哪吒》的熱度和大家對封神宇宙的期待,首日票房超越《哪吒》,刷新了國內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但商業成功的背後也伴隨著巨大的爭議,電影的豆瓣評分一路下跌,截至目前已經降到6.9分。
  • 誰能理解《姜子牙》的無可奈何?
    《姜子牙》力求拍出一種思維深度,所以在拍攝手法上採用回憶推進。試圖改變國產動漫的簡單化,所以大家發現在看的過程中存在不停思考的問題,並且沒有上一部《哪吒》的搞笑場面,基調深沉感人,故事情節令人回味。成大事者必忍辱負重,人前光鮮,背後受罪,姜子牙用他的信念傳遞出反對權威,堅持自我價值觀的身體力行。《姜子牙》電影的口碑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誰能理解「姜子牙」的無可奈何?
  • 這樣的姜子牙,更深刻的思考
    今年的國慶檔也是競爭激烈,多部有看點的電影齊上映,萬眾期待的姜子牙也終於上映了,看過之後也是覺得,真的是非常值得等待的一部電影了,看得十分過癮。電影中背景故事是發生在封神大戰後,姜子牙率眾神討伐,並獲得勝利,喚回世界安寧,然而姜子牙發現這背後其實醞釀著更大的陰謀,從而踏上探尋真相的旅程,精彩的封神故事姜子牙也由此展開。
  • 《姜子牙》到底是不是爛片?
    所以直到今年的國慶檔,《姜子牙》才終於跟大家見面,因為被疫情中斷的電影市場剛剛迎來了報復性增長,又恰逢國慶假期天然的 Buff 加持,這一波「天時」直接讓《姜子牙》的首日票房原地起飛,瞬間超越《哪吒》直接刷新了國內動畫電影全國首日票房紀錄。巨大的成功當然也伴隨著巨大的壓力,一直到現在,《姜子牙》票房跟口碑的兩極分化的情況愈演愈烈。
  • 神權不願被分享 ——史上滅佛運動背後的邏輯
    神權不願被分享——史上滅佛運動背後的邏輯
  • 《姜子牙》:封神宇宙的現代性重構
    雖然《姜子牙》存在一些劇作邏輯與敘事節奏的問題,但從封神改編這一層面來看,其改編思路是合理的,通過賦予姜子牙人性深度和倫理困境,來批判原作中神權、宿命論等陳腐的價值觀。被重寫的姜子牙的行為邏輯,又暗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知識分子「兼濟天下」的救世情懷,同時以類型化的書寫方式,對姜子牙的這一行為進行了某種現代性的轉換與重構。
  • 魔改的《姜子牙》,只配曲高和寡嗎?
    去年暑期,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成為第一部票房破50億的國產動畫電影。在哪吒票房大勝的背後,國產動畫工業更迎來了華麗轉身。同樣,《哪吒》的成功更開啟了封神動畫宇宙的系列布局。《姜子牙》誕生更是國產小眾動畫逆流而上的典型。
  • 姜子牙|中年打工loser覺醒,而多數人只是牛頭馬面
    《姜子牙》大概是我在電影院看過的這些動畫電影中,現場觀眾反應最安靜的一部。每部動畫電影,都可以在檢票口看到很多家長拖家帶口、老少出動的場景。每次都能預想到播出會發生的情況:突然哭鬧、家長給孩子念字幕、孩子聊天大笑跑來跑去要上洗手間等等。簡直,崩潰。
  • 黃渤談《姜子牙》:電影立意高於哪吒,未來穩坐國漫第二的寶座
    首先來看這部電影所講述的神話體系。姜子牙十年後在北海遇到了受妖力影響的人類女孩蘇妲己,之前斬狐妖在狐妖體內見過蘇妲己小九,姜子牙為了正義和解開謎底幫小九去幽都山,小九執念要去幽都山找父親,經過不打不相識的搶地圖,亡魂大戰,遇見玄鳥,姜子牙一路陪小九走過。
  • 深度解讀《姜子牙》——彌足珍貴的民族自覺和很不一樣的嬉笑怒罵
    所以姜子牙必須善惡皆斬,如果在代理神權的過程中夾雜了喜好善惡,那不就是存了人的情感和價值觀?那其背後所代表的神權還與人權有何區別?這才是觸及到了天尊的根本利益,是無論如何不能允許的。02救一人,還是救蒼生很多人詬病電影又在老生常談「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電車難題,雖然劇中也確實提及,但這僅是背後真正主體的表面化和衍生向。
  • 口碑兩極分化的《姜子牙》,是國漫的一次勇敢嘗試
    上映之前,《姜子牙》是國慶檔最被看好的「黑馬」,預售成績與期待指數皆高居榜首,上映之後,《姜子牙》也一度領跑黃金檔。首日票房破3億,首周票房破9億,《姜子牙》連續刷新了《哪吒》創造的國產動畫電影日、周票房記錄,如今已邁入國漫票房三甲行列。
  • 電影《姜子牙》口碑兩極分化|一部值得觀看、值得思考的影片
    電影《姜子牙》於國慶檔期上映,上映初期米飯沒有去看,不過當時大家都會這部電影評價兩極分化,米飯就喜歡這種兩極分化的,然後就迫不及待地去看啦。看完之後,米飯發現這不是一部純粹的娛樂性的電影,這部電影我是喜歡的。
  • 《你會在20歲時死去》:無上神權的背後,到底是誰的悲劇?
    ——愛因斯坦《你會在20歲時死去》不僅是一部異國少年成長的青春片,還是一部神權束縛下自我意識萌動的宗教電影。1、關於對信仰的思考影片前期中的男主角米爾就是宗教糟粕文化下的犧牲品,一開始就被神判定了命運,這導致了父親離家而去,母親終日對他保護過度。信奉真主的他唯有接受真主的安排,喪失了對人生的思考,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姜子牙》——一個中年男子的救贖之路
    故事發生於封神大戰後,姜子牙率領眾神伐紂,贏得封神大戰勝利,以為可以喚回世間安寧。然而,一切並未結束。一個偶然,姜子牙發現了原來「封神大戰」之下醞釀著更大的陰謀。姜子牙開始踏上探尋真相的旅途......
  • 電影《姜子牙》背後的民間傳說
    電影《姜子牙》太火,可是,你知道嗎?姜子牙在封神之前,還有一段故事呢。這個故事與武漢有關。姜子牙只好背著母親一邊乞討,一邊尋找水。討口飯吃並不容易,要知道,姜子牙原本呆在北方,北方缺水,加上連年乾旱,哪裡討得到飯呢?沒辦法,姜子牙帶著母親從北向南走,因為南方有水,也能找到活路。就這樣,母子倆來到江漢平原的蔡甸馬鞍山。
  • 姜子牙背後的封神宇宙,對中國電影的展望
    這次姜子牙上映之前,機構預測30億票房。有投資人問我怎麼看。額,打個對摺吧。以我對足球的信心,專家的話只能信一半。說實話,大聖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讓我對國漫有了期待。這姜子牙的票房是差點,倒把我驚豔到了。不管是開頭的二維動畫,細節到位的三維特效,都是誠意滿滿。而姜子牙更是表達一個深沉的、裂變時代的話題,「為了救眾生,是否就要犧牲個人」。
  • 《姜子牙》不好看?​請認真思考後再評價
    ,認為《姜子牙》不好。如果拋開之前建立的預期和各種想法,腦袋空空毫無想法的去看,我要承認《姜子牙》比一些國產電影依舊好很多。一是這部電影的劇情設計和走向確實很好,而且主題也很棒,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沒有人對它有了解和預期,大家都是腦袋空空的走進電影院,去隨便看了一部評分比較高的電影,那麼預期只是這個電影挺好,結果就是這個電影很好。
  • 《姜子牙》細節衝上熱搜,背後的信念你都看懂了嗎?
    這些人物背後的信念或執念,你都看懂了嗎?《姜子牙》這部電影需要你坐下來 細細去看,他的深度和立意太高了 需要多去思考,現在更多人喜歡那種要么正義感十足、 要麼十分搞笑、 要麼煽情落淚的、 要麼義憤填膺的,而姜子牙是那種平淡中 讓人糾結的一部電影。
  • 《姜子牙》:看懂了姜子牙這三層蛻變及背後深意,才真正看懂電影
    封神榜的故事家喻戶曉,《姜子牙》以封神大戰後為時間軸,以「去神化」的姜子牙為視角,從中探尋生與死、善與惡、人與神、個人與蒼生、宿命與輪迴的哲思,打破傳統重塑經典,立意新穎獨特而又深刻。在影片中,姜子牙經歷了即將為神,到被貶為人,再到成為「真正的神」的過程,他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三個重大的選擇階段,經歷了三層蛻變,最後才「一戰封神」。而觀眾只有看懂了姜子牙的這三層蛻變,明白姜子牙為何斬斷天梯的緣由,才能真正看懂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