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不再恐同同性戀日,我們在Blued辦公室看了一場文藝與愛的直播

2021-01-08 中國網科學頻道

新京報我們視頻記者正在圍觀blued的直播

17年前的今天,世界衛生組織決定不再將「同性戀」歸類為精神疾病。5月17日就此被定為「世界不再恐同日」。

這也是國內同性社交網站buled迎來的第5個屬於自己的節日。

新京報我們視頻記者在blued公司內做「世界不再恐同日」直播

為了慶祝「不再恐同日」,市場部公關小金昨晚在百子灣蘋果社區bluecity的廊下,提前架起彩虹拱門,掛起彩虹旗。

穿過彩虹拱門,推開印有蔡康永、林夕、庫克卡通肖像的玻璃門,就是buled的藍色世界。扶梯而上,是一排裝有沙子和淡藍水的瓶子。

沙子來自秦皇島,buled創始人耿樂的出生地,這也是「淡藍網」的由來。

要記得來時的路,耿樂喜歡和員工說。他將昌平、通州、百子灣的buled辦公室都選在了鐵道旁。

辦公時,飛馳的列車經過窗外,致力於同性文化推廣的buled,這兩年也隨著中國同性文化的被認可而一起飛速向前。

截至2017年2月,Blued已完成C++六輪融資,擁有全球註冊用戶2700萬,其中海外用戶佔比約20%。據各第三方數據,垂直市場中,Blued市場佔有率超九成。

今天,新京報「我們視頻」走進Blued辦公室,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直播。在超過十一萬人的見證中,我們和Blued的帥哥們、美女們度過了一個百感交集的下午。

淡藍與彩虹

一大早,小龍給每一個員工桌位插上了彩虹旗,上面印著「愛·無畏」的字樣。

2012年,小龍畢業從上海來到北京,淡藍網還不是buled,僅有20多人,窩在一個三室一廳的民居裡。前兩個月工資只有一千五,加入「淡藍網」是理想與情懷,但生存壓力讓他看不到希望。

blued創始人耿樂接受新京報我們視頻直播採訪

他選擇了放棄,回家考研。

一年半後,小龍卻又回來了。在他離開的這一年半時間裡,中國對同性戀人群的接受度在不斷提高,最直接的體現是:淡藍網升級成為buled,辦公室從民居搬到了百子灣,20多人拓展到上百人,更多的性少數群體加入其中。

我們在Blued的辦公室裡閒逛,發現這裡到處充滿了文藝與愛的痕跡。

原本buled的辦公室按彩虹旗的顏色區分,赤橙紅綠青藍紫,漸漸顏色不夠用了。他們用同性電影和臺詞來為辦公室命名,如《暹羅之戀》、《斷背山》、《春光乍洩》。

buled的廁所不以男、女區隔,所有人進出一個門,統一叫「性別友善廁所」。廁所標記上站著三個小人,穿褲子的男性、穿裙子的女性、一半褲子一半裙子的性少數群體。

辦公室內隨處可見的漫畫都是出自設計師大萌的手筆,他也是buled上粉絲上萬的直播網紅。大萌把小夥伴們畫進漫畫裡,小龍指著不顯眼的一角,「那個戴眼鏡的就是我。」

創始人耿樂在新京報我們視頻的直播鏡頭前,又一次重複過去的故事。他從一名警察到blued的創始人的故事,早已在媒體上重複多次,但就在前不久,耿樂在某節目中的鏡頭仍然被處理掉了。

新京報我們視頻記者體驗HIV檢測

他說,我願意一次次站出來,是因為性少數群體需要發聲。

一家德語報紙的專訪等著耿樂。blued有11種語言版本,但並沒有德語版。接受完採訪、見完投資人,已是下午四點。

在Blued的遊戲區,我們再次見到了他。遊戲區是昨天剛安裝好的,正好在今天啟用。耿樂和同事們痛痛快快打了兩盤遊戲,魂鬥羅和超級瑪麗。

願每一個人真實地做自己

今天打開blued的app,是專為517設計的開機屏:517世界不再恐同日,願每個人真實地做自己。輕鬆、自由、坦誠地做自己,對於性少數人群來說並不是易事。

加入buled前,小金在一家石油石化公司工作。在「一個傳統直男」的環境,他小心翼翼地收起自己,偽裝對直男、直女的話題感興趣,面對他人「為什麼不結婚」、「為什麼單身」的猜測,用謊言去搪塞。甚至想過,如果自己出櫃了,是否意味著要失去工作?至今,小金依然選擇隱瞞。

大二時,陳子煌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向父母出櫃。他認為只有越早出櫃,他才有越多的時間說服他們,他不願真到了適婚年齡,騎虎難下。

blued創始人耿樂接受新京報我們視頻直播採訪

出生小縣城,閉塞、保守,緊密的家庭關係令人窒息,傳宗接代是第一「孝」。初中時,陳子煌的爺爺去世,那時爺爺的墓碑上早早刻好了陳子煌兩個兒子的名字。

得知兒子喜歡的是男生,母親的第一反應是帶他去醫院,男性六科檢查顯示正常。母親心大,「肯定不是身體問題,我兒子也不會有心理問題「。父親的態度是截然相反的,「我怎麼會有這麼變態的兒子」,強硬提出斷絕父子關係。

從斷絕關係到緩和,陳子煌最要感謝的是母親。「就只有一個兒子,我們希望他過得好」,父親聽了母親的話,妥協了。陳子煌理解父母的這份苦心,「父母願意接納我們,出發點只有一個——愛。」

鏡頭前,陳子煌向11萬觀眾講出了自己的故事。直播結束兩個小時後,陳子煌還能記得當時直播區下面的一則留言:他講得真好,你有一個好媽媽!這是一位真正愛孩子的媽媽!媽媽,我們愛你!

這是他加入blued的第五年,陳子煌如今一直在拓展淡藍公益的版圖。目前,全國有46家社區組織入住blued的公益平臺,為用戶、同志提供防艾公益服務。此外,在全國7個城市有18家淡藍快樂檢測室,北京目前有3家。

blued公司內手繪漫畫

在陳子煌接受新京報我們視頻直播採訪時,百子灣蘋果社區的淡藍快樂檢測室內還有護士在為用戶服務。

這是自由、開放、坦誠的理想國

在新京報我們視頻的直播鏡頭前,同性戀人的故事被一一展開,和普通人一樣的甜蜜、爭吵,卻又多了勇氣與力量。

2015年,劉鑫與相戀多年的戀人在美國領證結婚。一個東北人,一個重慶人,結合成劉鑫口中最好的家。在一起的頭兩年,他們因為性格不合,爭吵不斷,磨合到了第五年,他也越來越理性,渴望與愛人彼此攙扶,共同走下去。一旁的直播主持人連連點頭,「我理解,都是這樣普通的愛情。」

在blued,每一個人都是普通人,異性戀反而是這裡的「少數派」。

大家嬉笑稱「姐妹」,坦誠、自由、開放地談論「性」,握手、擁抱。與原來經歷的嚴苛的「工作就是工作」的氛圍完全不一樣,小金坦誠面對自己,而不用以社會世俗的眼光去壓抑自己、偽裝自己。

他進buled時,公司只有三十多人。現在公司員工有228人,其中7成的同性戀群體,三成的異性戀群體,並且異性戀群體的人數越來越多,小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

奔著「有點意思」的想法加入buled的子文,是這裡的「異性戀」少數派,卻格外適應。沒有直男癌的話題,沒有不恰當的性別玩笑,他說「這裡舒服」。

淡藍公益負責人陳子煌向新京報我們視頻直播講述出櫃故事

「全世界有7千萬LGBT人群,這是基因決定的。血型中還有罕見的熊貓血,沒見過有人對血型歧視,為什麼要對性取向歧視呢?」他把女友帶到buled來做志願者,參加公益。

創始人耿樂站到了「奇葩來了」,為同志群體發聲;杜蕾斯、大眾點評、滴滴等品牌與buled聯名開發產品,走出去的buled被市場、被社會接納,這是令小金自豪的。子文對朋友介紹buled時,也是一臉驕傲,「這是行業獨角獸」。

當離開了理想國,我該怎麼辦?

但是,更深的隱憂潛藏在每一個人的心底。走出這個理想國,我們該怎麼辦?

子文的父親有點死板,大宅門裡的老家長。春節飯桌上,他問子文「你告訴我,你是不是……」,子文趕忙回復,「我有女朋友的,來了這麼多回了,你還不相信?」

父親不反對他加入blued,但是有疑問「我怎麼和你叔叔、親戚解釋你工作。」子文含糊了一下,「就說在網際網路公司,做社交好了。」起初,跟親戚介紹自己在一家同性社區網站,他恨不得拿著公司PPT來解釋一番。最後,他也放棄了,選擇了上面一套模糊的說法。

有時和朋友聚餐,他也被開玩笑,「拿一副碗筷給你單獨一個桌子」。雖然只是玩笑話,但從這個理想國走向更大的社會,性少數群體面對的將是漫長旅程。

在buled工作的228名員工內,向父母出櫃的人十來人左右。像劉鑫、陳子煌在鏡頭前公開自己的身份,講述自己故事的性少數人群依然是一小部分。

在一個文化包容的社會裡,他們試圖過上普通人的生活,尋覓趣味相投的另一伴,開始憧憬美好、幸福的家庭生活,也有紛擾、爭吵。但是面對家庭,面對父母,他們選擇隱藏部分的自己不去傷害彼此。

他們做著周全、詳細的規劃: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經濟獨立,可以照顧好自己,完成對自我身份的確立後,再來與父母一同面對。

一位buled市場部員工說,「很多家人多少知道,但是選擇忽視、逃避這個話題。我們出櫃了,父母卻進了柜子。出櫃前,要有心理準備,父母也需要成長,我們面對的將是一場漫長的持久戰。」

毫無疑問,在buled的員工心中,這裡提供了一份工作,還提供了一份情感的歸屬。

小龍暗自想過,如果五年、十年後,職業規劃發生變化,他將怎麼辦,是否又要回到偽裝的殼裡,簡歷上buled的這幾年是否成為他下一份工作的閉門羹,在這裡形成的心理依賴是否戒得掉?至少現在,他還沒有答案。

在blued的一張辦公桌前貼了一張紙,「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文/曹憶蕾

相關焦點

  • Blued國際版
    blued2019國際版推出類似抖音直播的功能讓用戶可以關注喜歡的主播或自己申請成為主播,隨時隨地通過blued2019國際版視頻直播分享個人的真實生活。blued國際版本截圖blued國際版安卓2019功能介紹:身邊:blued2019國際版多維度匹配,想不到他就在你身邊;群組:blued國際版2019最新版讓不同興趣群組互動起來
  • 【思想界】國際不再恐同日:同性戀不是病,恐同才是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被熱議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因慰安婦言論再次引爆輿論的Ayawawa以及剛剛過去的「5.17」國際不再恐同日 。
  • 反歧視仍在鬥爭的路上,一年又一年,何時才能不再恐同
    我們都知道同性戀不是疾病,同性戀受歧視的事件時有發生,當下關注這一類少數群體的人越來越多。5月17日是「國際不再恐同日」,這一日的設立喚醒人們對於同性戀的恐懼,撇開那些對性少數的偏見,免於性少數再受到不公平甚至是暴力的對待。
  • 恐同教材案敗訴!稱同性戀屬心理障礙,同性戀為何不被社會接受?
    2017年,大二學生西西看到教材中將同性戀歸類於「常見的性心理障礙」的內容,以教材內容存在錯誤、誤導等質量問題為由,起訴暨南大學出版社和網絡購書平臺。經過三年的判決,在2020年9月2日,「恐同教材案」原告的訴訟請求被駁回。
  • 恐同教材,只是中國高校制度性恐同的冰山一角
    你好:)認識莓辣這麼久了,你加上我們酷且話多的AI大助手了嗎!歡迎添加微信號:meilameila233,立刻獲取進入莓辣專屬社群的鑰匙,更有1v1答疑,票圈熱辣話題互動,偶爾也一起搞搞事。9月初,莓辣關注的#暨南大學恐同教材案#的審判結果出來了,結果是敗訴。(你可以點此連結,或在今天的副推找到莓辣曾寫過的一篇記錄起訴前後的文章。)
  • 恐同教材案原告敗訴背後,同性戀真正去病化仍面臨哪些障礙?
    19年後,這份幾乎在精神醫學界已經淘汰不再使用的疾病分類診斷標準,仍被一些心理類教科書採用,同性戀群體的汙名化問題依然待解。  3年前,廣州女孩西西在大學選修課課本中發現,暨南大學出版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書將同性戀歸類「性心理障礙」,並在書中勸誡大學生不要接觸非法渠道的與性有關的音像製品,「否則可能會引導性取向出現偏差」。
  • 這個517不再恐同,不再做沉默的大多數
    ,每一個LGBT都可以做一點事情 1990年5月17日世界衛生組織 (WHO)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旨在喚醒世人關注對同性戀的恐懼。2006年,「國際性少數人權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GBT Community Human Rights)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會議發布《蒙特婁宣言》,號召世界各國將每年5月17日作為「國際不再恐同日」 (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簡稱IDAHO或idahomophobia),以喚醒人們關注因為恐懼同性戀、歧視性傾向而產生的一切生理和精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對待
  • 上市前夜的blued:社交讓位資本,急功近利商業化
    會員付費制度的局限性沒有人知道中國究竟有多少同性戀,但我們能知道有多少人在用Blued。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3月31日Blued的註冊用戶突破了4900萬人,月活數600萬人,日活數250萬人。這其中約有49%的用戶為海外用戶,剩餘的51%為國內用戶。
  • 517世界不再恐同日,正視同性戀,從三國殺男性cp開始
    29年前的今天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世界不再恐同日也因此誕生。同性戀慢慢也被世人所接受,他們所受到的歧視在慢慢減少,他們漸漸的被世人接受,深淵認為人們接受同性戀,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人們不必在因為自己愛的人與自己同一性別而自卑害怕,人類有權利追求自己愛的人,有權利與自己愛的人在一起,即使他和我是一樣的。
  • 醫學史上的5月17日:國際不再恐同日,同性戀矯正只是一個謊言
    歷史上的今天,1993年5月17日,世衛組織 (WHO) 將 「同性戀」從精神病名冊中除名。此後,由加拿大教授和社會活動家Louis-George Tin先生倡議並得到國際同性戀組織ILGA 的支持,自2006年起將每年的5月17日定為「國際不再恐同日」。
  • 我希望,有關同性戀的文章不再出現
    就是說,我覺得同性戀的人給我一種噁心的感覺。(沒有罵人的意思)我知道講這樣的話應該會被人罵,但我希望你能耐心點看下去,因為這是我很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迴避它。我從出生一直到大學,可以說是很少(幾乎沒有)接觸過這一類話題與思想,電視上的廣告男女搭配,偶像劇也分男女主角,你看,這個世界很清晰,從一開始就連愛情的主角都幫你規劃好了。
  • 校園同性戀群體多遭攻擊 中國人為何「恐同」
    她也曾想和家人心平氣和地溝通,但並未成功,更讓小胖崩潰的是,有一天,媽媽帶她去精神病醫院看心理醫生。「那個醫生是我媽的同事,她說同性戀是病,還給我開藥,說如果長期服用可以改變我的性取向。」最終,她的拼命反抗讓自己擺脫了所謂的「同性戀治療」。後來,小胖就一直生活在學校和家庭的雙重監視之下,學校裡也有了傳言。老師們不再喜歡她,同學們也總是議論紛紛。
  • 世上首個同性戀玩偶原來長這樣!
    鮑勃玩偶套裝還包含一個「玩偶時裝目錄」,裡面的宣告書寫道,鮑勃是世界上第一個同性戀玩偶,他的「出櫃」行為意味著他不再為自己的真實存在而感到羞愧和害怕,也不再隱瞞事實。他還分享道,基佬和直男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們勇敢而誠實地承認了一切,所以希望大家能像他們一樣從自己的衣櫃裡走出來。
  • 國際不再恐同,我們是一家!
    創紀錄的集結了華人世界八位天后及其他共115位藝人:* 五十四位女藝人&六十一位男藝人* 一名人 一國師 一教授 七位主持人 四十五位演員 六十位歌手* 四座金馬 二十八座金鐘 六十座金曲的得獎者共同為世界不再恐同日發聲
  • 社交軟體Blued上的三個陰暗面:欺詐、匿名化、加速性病傳播
    但是,blued的負面影響也越來越令人堪憂:一、不法分子利用LGBT人群情感的空洞,把平臺當成欺詐的溫床。網友一:我去年在blued上約了一個人來我家,結果他把我的皮夾子偷掉了!損失了1萬多。網友二:玩這個軟體好幾年了,17年突然迷上看直播,大連當時有個團體叫夜王殿,因長相帥氣被吸引,後被各種套路,先後打賞及線下買東西,大概花了近20萬,他們都以跟你處對象為由,直播間各種套路,讓你為喜歡的人刷禮物,過任務,結局是,這個團體幾乎全是直男!
  • 紀念「石牆」50周年:15萬人參加紐約同性戀驕傲遊行
    現在是2019年,世界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得到了一場盛大的慶祝活動來以自己為榮。」來源:紐約時報另一方面,有人提出反對意見說,一年一度的紐約驕傲遊行從本質上已經變成大公司贊助花車展示廣告的商業化場合,這些企業分散了人們對「石牆精神」的關注。不過支持者表示,這恰恰說明性少數群體的自豪感已經變得主流,員工都期望自己的公司展現出多樣化的一面。
  • 國際不再恐同日 同性戀形成的原因
    5月4日,楊丞琳在微博曬出兩張自拍,照片中她妝容精緻,比著剪刀手,脖子上畫的彩虹愛心十分搶眼。對此她表示:「我的脖子上是一顆彩虹愛心,為了『世界不再恐同日』和『We are one』而畫。」此次臨近「世界不再恐同日」,她又畫彩虹愛心表示支持,粉絲們也紛紛贊同。「We are one,讓世界充滿愛。」另外粉絲也不忘表白照片中美美的丞琳:「真的超級無敵美,仙女下凡嘛。」
  • Blued CEO:男同社交軟體的超級大數據
    同年年底,也正是世界愛滋病日來臨前夕,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克強接見一些國際機構、社會團體和民間機構成員,其中就有代表同志網站的耿樂。耿樂告訴總理,他希望用網際網路技術改變中國同性戀者的生活及健康。總理說,很好,同志們辛苦了。
  • fs2you,17app,鹹蛋家,blued直播,搜同(二)
    (接上文)在這看片時代盛行的間隙,曾經在2013年到2015年被打壓的其實不止是這些線上的產品,不少人下崗。
  • 彩虹旗下的宣言-同性戀是病嗎?
    綜上所述,同性戀只是一種愛而已,它不應該受到歧視。但歧視一直存在,人本能的恐懼著與自己不同的人,差異性和偏見就這樣產生,久而久之偏見成為刻板印象。最後偏見作用到行為上成為歧視,即所謂的排除異己,。而同性戀就是那個不同的存在。我們恐懼著他們,那就打壓他們吧,歧視他們吧。這是我們的對同性戀的態度,所以他們理應受到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