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賽克裡的中國》發布會(攝影:董大陸)
6月25日下午,由鳳凰網文化出品的5集微紀錄片《馬賽克裡的中國》放映發布會在北京言幾又書店舉行,性學家李銀河、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劉達臨出席了本次活動,與現場的數百位觀眾一同觀看了該紀錄片的片段,並進行了題為「一個國家的性與愛」的映後討論。
《馬賽克裡的中國》旨在「撕掉馬賽克見證性情中國」,共五集,第一集《古色生香》當天已正式在鳳凰網文化頻道、鳳凰視頻、鳳凰新聞客戶端同步上線播出,此後每周四播出一集。
發布會現場首先播放了《馬賽克裡的中國》第一集和第三集,由於篇幅限制,結束後觀眾大呼不過癮。在接下來的對談中,三位嘉賓由「馬賽克」切入話題,就中國的性文化、性狀況、性觀念的流變發展進行了深入討論。
談「性」正濃:專家、學者、媒體人齊上陣
鳳凰文化主編胡濤:中國「性」需要的不是結論而是看見
《馬賽克裡的中國》監製、鳳凰文化主編胡濤首先闡釋了拍攝這樣一部敏感度頗高,甚至隨時可能被叫停的紀錄片的初衷,「我們只是試圖從文化、歷史的角度梳理中國性變遷的脈絡,不是去下結論,『看見』是我們的核心,看見中國的性狀況,讓公眾有一個認知的渠道,揭開長久以來被打上的那層馬賽克。」
他談到了這部片子的源起和整個社會背景。胡濤表示,作為媒體人,在日常的信息傳送接收過程中,每天都不可避免地被有關「性」的新聞灌輸著,尤其近幾年,東莞掃黃、各地性文化節、反色情大媽潑糞事件、明星嫖娼、跨性別討論……直到前幾天的蔡康永出櫃真情告白刷屏,越來越多的有關性、性別的事件、討論湧進視野,性已經完全成為公共議題,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個欲望已經起來了,大家已經開始自我覺醒了,不是私密討論,而是公共討論。」
民間這種自發的討論雖然愈演愈烈,但官方對於這個話題還是一個禁忌,「所以,性的問題在這個國家實在太複雜了,一方面是性的壓抑,一方面又是性的放縱,我認為非常兩極化。民間跟官方,各種階層、各種年齡段會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引起我們非常濃厚的興趣,我們想探究一下到底怎麼回事。」
在處處打碼的當下,性盲區更勾起人們的好奇心,胡濤認為,「馬賽克更多是對性問題本身存在的認知盲區的遮蔽。再一方面我們不管是道德還是社會、政治也好,人們都貼上了馬賽克,我們做嘗試,只是想試著稍微能揭開一角,看中國人在這方面怎麼想的。
「至於今後怎麼樣,我們希望能拋磚引玉。」胡濤說道。
李銀河在發布會上(攝影:董大陸)
性學家李銀河:中國性現狀是剛走出中世紀的悄悄革命
中國的「性」到底處在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性學家李銀河從兩方面闡釋了自己的觀察。
她非常乾脆地表示,一方面中國的性現狀就是剛剛走出中世紀的狀態,她舉例,「1980年代的中國,換偶的人要判死刑,這種事情在全世界都駭人聽聞。我看到一個案例,就是四對中年夫婦都是工程師什麼的,他們就是換偶,結果暴露之後,首犯是死刑,從犯是無期徒刑和15年徒刑,這個東西非常嚇人。」
「這些嚴刑峻法是駭人聽聞的東西,真的屬於特別反性、禁慾的中世紀時代。」李銀河強調。
另一方面,李銀河認為,中國當下同時也在進行著性革命,類似西方的六七十年代。「咱們的是靜悄悄的一場性革命,不像西方人性革命要上街。1989年的時候我做的一個隨機抽樣調查,婚前性行為比例是15%。現在我看到2013年的婚前性行為比例已經達到71%,這簡直是革命性變化。」
對於國人之於性的整體認知趨勢,李銀河是樂觀的,「整個中國現在還是一種拉鋸戰的狀態,革命派和反革命派,進步派和保守派在激烈爭奪、鬥爭。比如說潑糞大媽就代表了反色情網,非常保守的性慾。整個情況我覺得是越來越好的。」
劉達臨(攝影:董大陸)
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徵服了外國人
83歲高齡的中華性文化博物館館長劉達臨先生,特意從上海趕到北京參加這次發布會。他分享了自己這一生的事業--在中國建設性文化博物館的歷程和心得。
劉達臨從80年代開始研究性文化,「性是一種藝術,就看你怎麼看。」但是前期的時候劉達臨發現中國關於性科學的數據太少,而如果沒有量化的分析,就無法成為一門科學,所以「我們非常大膽地在1989-1990年全國2萬例的性文明調查,當時還是全世界最大規模的調查。」
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艱難和漫長的過程,「一個就是要讀很多古書,讀萬卷書;第二就是,走萬裡路,去探索;第三最重要就是研究歷史,讓文物來鑑證歷史。我花很大力氣收集文物,除了花很多錢以外,我們經歷了很多困難,因為別人覺得是黃色,後來收集越來越多,就辦博物館。一直到現在我們收集了4000多件性產品和性文物。」
劉達臨談到了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最倒黴那次是2004年,我們到一個少數民族地區辦性文化展覽,當地批了,手續齊全。開幕那一天,有一個領導過去看了說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不許辦。倒黴的事,沒辦法。後來過了幾年,我非常高興地發現這個領導幹部被雙規了,貪汙加腐化。」「最高興一次是1995年我們在柏林辦展覽,轟動整個柏林,掀起一起中國古代性文化熱。中國古代性文化的魅力徵服了德國人。這不是個人行為,而是民族行為,國家行為,我為國家爭光,很開心。」
他談到自己之於中國性變遷的親身感悟,「20年前有一個記者問我,說你評價下現在的中國的性開放的程度,我說現在性開放相當於兩扇大門,一扇已經開了,還有一扇需要我們努力把它打開。前一兩年又有人問我同一個問題,我說還是兩扇大門,一扇開著,一扇關著,但關著的大門變成玻璃門。你看著是門,走上去了,就會磕個大包。」
對於未來中國社會的期許,劉達臨表示,「要提倡自由、自然、科學、健康的性。首先要自然,平常心對待,再把它推向科學、健康,我們就能夠獲得更大的幸福,社會更穩定。」
爭鳴:性自由VS性控制
劉達臨:性自由不是為所欲為
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的本質就是對性交範圍的限制。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無論是古代到現代,都有一個規律:如果說這個國家非常富強,老百姓都過得很幸福,很安定,就會相對寬鬆,大家很自由,包括性自由。
但是性自由不是為所欲為。我們將來發展也不是無限地自由,還是更加健康、更加高層次的自由,不會回到原始的群種雜交時代。
我們現在講性文明,要走向性文明,什麼叫性文明?我自己的體會,第一健康很重要,第二是合理的控制,我們不控制就不行。性大概有時候也要控制,道德控制、法律控制還有習俗控制,但要合理。
每個人都有很多面具,特別是性方面。人有時候都難免虛偽一下,但是最虛偽的地方就是在性上,你心裡頭很想這樣,很想那樣,臉上還要裝得道貌岸然。
有一個問題很重要,談到性的快樂,什麼是性的快樂?性愛的快樂,第一是生理的快樂,第二是精神的快樂,第三種就是靈魂的快樂。靈魂的快樂,不是光為自己,而是為對方的。以對方的快樂為快樂,而自己的愛是一種奉獻、是一種犧牲,這才是靈魂的快樂。
李銀河(攝影:董大陸)
李銀河:合理的性秩序給人最大限度的自由
沒有一個社會在性上可以完全自由。自由線畫在哪,哪條線一過就不是自由了呢?我概括三個原因,這也是各國法律或者是道德尺度來看的。一個必須是完全自願,要是強迫就不可以。第二就是成人,就是不要涉及青少年。第三就是在隱私的場所。只要符合這三個原則,就應該是自由越大越好。一個性秩序越合理的社會就是給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越不合理就是越壓抑。
除了這三個原則,別的你都不要管了。一般老百姓這一生最主要的願望,一個是吃,一個是性,你為什麼千方百計打擊他,壓抑他?我覺得真的沒有什麼道理。
典型就是朝鮮,朝鮮現在掃黃怎麼掃?就是大家搞到DVD或者是VCD在家裡看,掃黃隊停電,突然一停電,帶子就卡在盤裡了,他們就挨家挨戶進行掃黃。我說咱們中國現在也就比他們好點,咱們文化大革命不也是這樣的嗎?很多人都是因為看黃帶就要判刑,現在好了一些。
鳳凰文化主編胡濤(攝影:董大陸)
胡濤:媒介呈現的性通常把人的本性稀釋掉
我覺得性在現在的媒介呈現中的空間是比較複雜的。第一個是視而不見型,他明明知道你存在,他不去呈現。以官媒為代表,如果你在某些報紙上讀到這種關於性文章一定是批判類文章。因為他已經是公眾性事件之後,不得不出來發聲。
第二個情形大家最司空見慣就是獵奇,他把一些關於性的新聞變成純社會新聞,把人本性的部分稀釋掉。
第三個層面可能是有人文情懷的一些媒體,更多關注到個體的生存狀態。
但到現在又做得有點濫俗,有一個固定套路,一定是這個樣子或者那個樣子。但我們可不可以回到一個知識、常識層面讓人回歸到正常的狀態。我們去認識它,了解它是很重要的。
《馬賽克裡的中國》發布會(攝影:董大陸)
觀眾精彩問答
提問:理想的婚姻應該是怎樣的?
劉達臨:婚姻制度一開始它的建立就是很合理,但幾千年過去了,婚姻制度消極的東西也在逐漸很明顯地表現出來。婚姻是這樣的限制,我們社會的發展,愛情的多元化,人們交往的複雜化,歷史發展趨勢來看,我堅信婚姻制度以後會逐漸消亡,但是消亡速度怎麼樣我不知道很難說。李銀河老師說有人預測,100年之後婚姻制度不存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性伴侶的關係,好的就好好過,不好就分開。我想應該會這樣,是不是一百年後就會這樣,我不知道。
提問:關於中老年的性與愛,您對中老年人感情和性的觀念和態度是怎樣的?
李銀河:中國像你父母這一代的人都是特別壓抑、反性、禁慾的氣氛中度過青春期、長大,他們羞恥心很重。我的基本態度就是人應該是儘量讓他的快樂最大化,如果說這種事你們要都沒有欲望了或者是不想做了,誰也不能逼著你去做。咱們中國人的性伴數差不多是全世界倒數第二,整個這個民族還是相當壓抑,尤其是四五十歲中老年以後很多人再也不做了。這個跟一直特別反性的壓抑禁慾的氣氛有關。
只要你還有欲望,或者自己願意把自己的欲望激發起來是個好事,不是壞事。不是說老要臉,很多人這麼想,中老年人才會壓抑自己的性。
點擊【閱讀原文】,觀看《馬賽克裡的中國》!
來源 | 鳳凰網文化
Blued
同志手機交友App
下載 | 各應用商店搜索「blued」
微博 | @Blued交友軟體 @淡藍同志新聞
微信 | 淡藍(danlanwang) Blued(blued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