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刑法規定的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是多大?

2021-01-11 法公社

我國刑法第17條第3款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6周歲的人為完全責任年齡。刑事責任年齡,是刑法規定的,行為人承擔刑事所必須達到的年齡。人的年齡與刑事責任能力有非常緊密的關係,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智力和知識的發展而逐步發育成熟的。

兒童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周圍的事物與自己行為的性質和意義,也不具有刑罰適應能力,對他們追究刑事責任既不符合刑法的性質,也達不到刑罰的目的。只有達到了一定的年齡,具備了相應的辨別是非和自我控制能力後,才能要求他們對其危害社會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就是根據人的智力和知識發展狀況,從年齡上劃定一個負刑事責任的範圍。如沒有達到責年齡,就算行為人的客觀行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權益,主觀上具有過失或故意,也不用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我國刑法把責任年齡分為三個階段:

一、完全責任年齡

16周歲,在我國已死初中畢業或讀高中階段學習,具有一定的是非觀念和法制觀念,智力和各種知識已相當發展, 一般能夠根據國家法律和社會道德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具備了刑法學上的辨認和控制能力, 原則上可以能夠犯刑法上規定的所有犯罪, 所以要承擔刑事責任。

年滿16 周歲者對一切犯罪均應當負刑事責任。生日的地二天,才算滿一周歲。如甲:2000年12月5日出生,2016年12月5日,這天還沒有16周歲,第二天既2016年12月6日,才算滿16周歲。

二、完全無責任年齡

不滿14周歲的人為完全無責任年齡。對任何危害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所以又稱為絕對無責任年齡或者完全無責任年齡。現實中,有的行為人,犯罪了既不講自己姓名,也不講自己年齡,咋辦?不講自己年齡的,司法機關可以進行骨齡鑑定,鑑定意見證明犯罪嫌疑人已滿14周歲,就應對八種重罪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三、相對責任年齡

不滿14周歲的人處於幼兒或青少年早期,身心發育不成熟,對自己行為的內容、社會意義與後果還缺乏明確的認識, 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對他們追究刑事責任是不人道的, 對他們適用刑罰也不能達到刑罰的目的。進入這個年齡階段的人, 一般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辨別大是大非和控制自己重大行為的能力。 犯下列八種犯罪,要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 也稱相對無刑事責任年齡階段。

《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 犯故意殺人、 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 強姦、 搶劫、 販賣毒品、 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就上款而言,以下幾種情況,表面上不是以上八中犯罪,但實際上以這八種罪名處罰,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要負刑事責任。

1、姦淫不滿14周歲的幼女的,以強姦論,以強姦罪定罪處罰。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非法拘禁他人的,不構成犯罪,但如行為在非法拘禁過程中,使用暴力致被害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就要以故意傷害罪、 故意殺人罪論處。

3、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綁架他人以勒索財物或者用作人質的,不構成犯罪, 但如行為人在綁架過程中殺害了被綁架人,以故意殺人罪論處

4、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如果只是這八種罪的幫助犯,不負刑事責任。

完全刑事責任年齡

四、刑事責任年齡如何計算?

刑事責任年齡是指實足年齡而不是指虛歲。實足年齡也稱周歲。

周歲的計算方法為:

1、周歲一律按照公曆的年、 月、 日計算

2、周歲以12個月計算, 每滿12個月即為一周歲;

3、每滿12個月即滿1周歲應以日計算,從生日的第2天起計算,即過了幾周歲的生日,從第二天起,才認為已滿幾周歲。

如:小馬2000年2月12日出生,2014年2月12日是其14周歲生日,2014年2月13日零時滿14周歲,2014年2月12日23時59秒,仍屬於未滿14周歲.。小麼在14周歲生日當天殺人,被害人第五天搶救無效死亡,死亡的結果發生時小馬已滿14周歲,但小馬殺人時未滿14周歲,也不負刑事責任。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在我國民法中,有關於公民年齡的規定。新頒布的民法總則規定:在我國,年齡滿8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這是什麼意思呢?不滿8周歲的人,法律上又是什麼意思呢?年滿16周歲以上的人,法律上又是怎麼規定的呢?我國刑法中,有14周歲以下的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這又是什麼意思?
  • 個別下調刑事責任年齡 彰顯立法理性
    周勇 張婧 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次審議稿規定,已滿十二周歲未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近幾年來,未成年人犯罪逐漸傾向於惡性化、低齡化,尤其是有關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人的惡性犯罪案件屢屢出現於輿論焦點,社會影響較大。
  • 12周歲殺人也可承擔刑事責任:最低刑事責任年齡三元模式的形成與適用
    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認知能力和意志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成熟。各國基於文化、氣候、青少年整體生長發育情況等因素確定其最低刑事責任年齡。考察世界各國和地區在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問題上的規定,存在一元模式、二元模式和三元模式三種立法例。即將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是我國刑法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的重要變化,首創三元模式。在此,對三種立法例的優劣以及嶄新的三元模式的司法適用問題進行探討。
  • 域外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制度
    當然,確認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通常要考慮他們的心智和能力的成熟程度,各國一般通過立法來作出規定。本版特刊登相關文章。敬請關注。  責任年齡起點及上下限  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未成年人對其危害社會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標準。根據國際法的要求,各國在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中,都要規定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起點及上下限。  國際法規定。
  • 譚平川代表:最低和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應降至十二、十四周歲
    澎湃新聞5月21日從重慶機場集團了解到,經履職調研後,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提出,建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將現行刑法中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從十四周歲降低到十二周歲,將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從十六周歲調整為十四周歲,以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同時,譚平川還建議加快推進個人信息保護立法。
  • 2021北京三支一扶公基備考法律知識:刑法亮點分析之刑事責任年齡...
    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以國家的名義根據自己的意志,規定哪些行為是犯罪並給予何種刑事處罰的法律規範的總稱。就犯罪而言,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特徵,但並不是所有具有嚴重危害性的行為都能構成犯罪,因而受到刑事處罰,也即今天所要研究的影響犯罪構成因素之一,刑事責任年齡。
  • 法律規定:出現下列8種情形,不追究刑事責任
    一、《刑法》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情形1.未滿14周歲的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刑法》第十七條規定了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對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根據上述法律規定,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該條規定的初衷是出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任何犯罪可以免於任何的刑事追究。
  • 今日起刑事責任年齡降至12周歲,哪些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如何追究?
    《刑法修改案(十一)》今日起正式實施,其中對刑事責任年齡作了調整,規定已滿12周歲的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
  • 過了追訴時效,就不再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看看刑法怎麼規定
    過了追訴時效,就不再追究犯罪分子刑事責任?看看刑法怎麼規定在我國法律中,很注重時效性,比如工傷認定時效、判決申訴時效、勞動仲裁訴訟時效等,過了對應的時效,就無法主張權利。於是很多人好奇犯了罪,出去隱姓埋名躲個十年八年,再回來就相安無事了?
  • 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該不該降低
    「應否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需要明確一系列問題:犯罪是否真的趨向『低齡化』?降低刑事責任年齡是否可以取得預期效果?民法總則(草案),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年齡從民法通則規定的10周歲降為6周歲,那麼刑法中是否相應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能否更有效地保護被害人?」
  • 別誤讀調整刑事責任年齡
    來源:南方日報近日,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已滿12周歲未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情節惡劣的,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應當負刑事責任」一條引發輿論強烈反響,很多網友點讚之餘不忘提一句,「早就該改了
  • 瀛和說法 | 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符合時代發展需要
    近日,隨著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對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審稿的審議,再次引起了法學界人士和各位網友的熱議,似乎贊同降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呼聲較高,但也不乏有一些反對者的聲音。那我國現階段到底該不該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呢?如果要降低刑事責任年齡,那降到幾歲合適呢?這要根據未成年人的心智發育程度、身體條件、年齡特點、社會現狀,並結合我國的國情綜合來判斷。
  • 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擬降至12周歲?聽聽雲南法學專家怎麼說
    犯罪是具備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人在其自由意志支配下所實施的危害行為,而辨認和控制能力取決於人的智力成熟程度和知識發展水平(精神障礙者除外),這必然會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就世界範圍內的刑事責任年齡而言,崇尚樂觀主義的大陸法系國家一般明文規定了刑事責任年齡,認為法律應當設置一個標準化的責任年齡。例如德國、日本、義大利規定為14周歲,法國規定為13周歲。
  • 人大代表建議: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應降至12周歲,你怎麼看?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平川提出,建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將現行刑法中的最低刑事責任年齡從十四周歲降低到十二周歲,將完全負刑事責任的年齡從十六周歲調整為十四周歲,以更好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 刑法完成新一輪大修 刑事責任年齡作出調整
    刑法修正案針對侵犯智慧財產權的犯罪行為規定了更加嚴格的處罰,將商標及智慧財產權侵權行為的最高刑期由7年提高至10年。同時,修正案將謀殺等嚴重犯罪行為的刑事責任年齡降低至12歲。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事責任年齡是什麼?從大連13歲男孩殺害10歲女孩案談起
    因蔡某某未到14周歲的刑事責任年齡門檻,不成立犯罪,當地公安機關只能採取收容教養三年的措施。不可否認的是,類似的極端未成年惡性犯罪案件折射出當前我國刑法中關於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的不足。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就提出增設惡意補足年齡制度,即針對未成年人特別惡劣的犯罪,經報請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可以追訴。同樣在今年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提出適當減低刑事責任年齡的提案。
  • 我國擬調整法定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未成年也不能無法無天
    保護未成年人不代表放縱未成年人犯罪。我國的刑事法律追求懲罰和教育兩個基本目標。對於未成年人來說肯定是要以教育、感化和挽救為主,但是對於嚴重犯罪來說一定的懲罰手段也是必要的。因此針對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相關規定應根據當前社會現狀予以更新調整,包括刑事犯罪年齡、情節嚴重程度,主觀惡性等。 根據我國目前對於未成年人犯罪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的定義和規定: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事責任
    刑法修正案草案擬修改,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未致死也可追究刑事責任 2020-12-23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刑法修訂,已滿12周歲,致人死亡,應當負刑事責任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26日下午表決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將於2021年3月1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條文13件,修改條文34條。其中引發最多討論的就是個別下調刑事責任年齡: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今年我國修訂了多部法律,當前引發討論最多的就是刑法修正案中關於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的下調。有人認為這很好,年齡不再是某些罪犯的保護傘。
  • 刑事責任年齡該降低? 專家:不應用單一方法解決
    原標題:刑事責任年齡是否該降低多數專家認為要理性看待央廣網北京7月8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刑事責任年齡是指法律規定行為人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必須達到的年齡,按照我國刑法規定,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是16歲,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