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原小卷的《生死戀》曾傾倒中國影迷,那張劇照至今還有人模仿

2020-11-19 騰訊網

上世紀的1978年和1979年,日本影片《望鄉》《生死戀》先後在中國大陸公映,影片的女主演迅即進入觀眾視野,在中國影壇掀起一股「慄原小卷熱」。

特別是在影片《生死戀》中,慄原小卷飾演的夏子,用滿是活力的青春、多情溫婉的美麗,以及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震動了剛剛從蹉跎歲月中走出來的國人。

一時間,慄原小卷被無數影迷奉為美的化身。

無數男性影迷為之傾倒,女性影迷也為之陶醉。

至今,片中夏子與大宮那張扯著一件風衣、相畏而行的劇照,還是許多年輕戀人熱衷模仿拍照的模式···。

四十多年前,觀眾通過影片《生死戀》網球場上那青春煥發的跳躍,飄然起落的白色衣裙,深深記住了那個充滿魅力的美麗的身影——夏子。

也不由自主地關注起夏子的扮演者、現實生活中的日本演員慄原小卷。

影片《生死戀》,是中村登執導的一部日本愛情電影。由慄原小卷、新克利主演,1971年攝製並在日本上映。

直觀電影片名,觀眾就差不多會猜到,《生死戀》會是—出悲劇。

而悲劇的含義簡潔而又殘忍,它就是要把世間或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東西毀滅掉。

《生死戀》中女主人公夏子意外之死,成為這部電影令人心靈震顫的驚心鑼聲。

影片講述:新克利飾演的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大宮雄二,在四國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後,回到了橫浜。偶然一次打網球時,大宮認識了好友野島進(橫內正飾)的女朋友----慄原小卷飾演仲田夏子。

美麗的夏子的樂觀、開朗,一下子吸引了大宮雄二,他不由怦然心動愛上了夏子。

然而,大宮礙於同好友野島之間的友情,將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

讓大宮雄二沒有想到的是,夏子竟然也喜歡上了他。熱情奔放的夏子可管不了那麼多,她坦率地向大宮表達了自己的真情。

心情矛盾又痛苦的大宮,起初對於夏子的熱情採取了迴避態度,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心中炙熱的愛愈演愈烈,最終,他接受了夏子的感情。

他們前去向野島請罪,卻並沒能夠獲得摯友的原諒。

大宮與夏子熱戀並帶她回到老家見長輩,之後決定與夏子結婚,可是,就在婚期到來的前一天,一場意外的發生,令大宮陷入了永遠的痛苦之中···。

《生死戀》這部影片由上海電影製片廠1976年譯製,1979年在中國公開上映。

當時,可謂萬人空巷、觀眾如潮,幾乎是一票難求。

有些城市電影院甚至二十四小時循環放映,以滿足觀眾需求。

夏子的美,野島的洋氣,大宮的淳樸,以及影片意想不到的結局,成了街談巷議的熱點。

片中的網球場,被設定為抒情地點。網球場成了情場,電影特效作得十分可人:

空曠的球上空,伴隨著擊球的聲音,連續發出女主人公清爽回聲 :對不起 球太高了,對不起 球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

也因此,「對不起 球太高了!」,成了當年風靡觀眾口中的電影臺詞。

片中還有一些臺詞,一些五十歲左右的觀眾還會清楚記得:

夏子:「愛情是怎樣來臨好?是燦爛的陽光?是紛飛的花瓣?還是由於我祈禱上蒼?」大宮:「愛情象暴風雨一樣,我們誰都無法抗拒!」

大宮:「謝謝你的來信,工作剛開始,所以很忙。現在,我們正在進行海底調查,準備沉放人造巖膠。可是到了晚上,就直想著你。」

夏子:到了晚上才想?我可是從早到晚都想著你呢。你這個魚迷呀,今後,為了這千千萬萬條魚,我得吃多少醋啊!」

影片《生死戀》,改編於日本現代著名作家武者小路實篤的中篇小說《愛與死》和《友情》。

劇本改編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對於女主人公夏子生命結局的設計,十分打動人心。原著小說當中,夏子姑娘是死於流行感冒。《生死戀》影片則改為—次意外的爆炸事故。

在中外所有言情戲中,女主角之死,註定要比男角的死更加惹人落淚。影片《生死戀》中的一女兩男糾纏於情,兩個男人無論誰死一百次,都不如夏子的「今晨已逝」。

讓人感到惋惜又可敬的情節是,夏子跟大宮定婚並且回到大宮農村老家相了親以後,夏子這夜仍然堅貞的不肯與大宮一室同眠。

皎潔月夜之下,夏子動情地撲入大宮懷抱熱吻。轉而又冷靜對戀人悄聲說:等一等,讓我們新婚之夜再飽償在一起的喜悅吧!

定情之後,夏子和大宮因工作而各奔東西,兩地情書成為他們之間情感生活的唯一紐帶。

看到片中夏子一頁一頁在日曆上勾劃,聽到夏子和大宮兩人:一個月十三天、一個月十二天、五天、三天的畫外音,觀眾也被他們吊足了胃口,對他倆的美麗重逢充滿了期待。

然而,最後等來的卻是電報上那句簡短的噩耗···

《生死戀》如期完成了主題。

慄原小卷1945年生於東京,父親慄原一登是劇作家。她4歲開始學拉小提琴,6歲開始學跳芭蕾舞。1963年18歲時畢業於東京芭蕾舞學院,之後又就讀「俳優座」演員培訓所。

「俳優座」演員培訓所。是日本影視戲劇明星的搖籃,它擁有許多日本著名的導演、藝術教員,學員們可以接受多方面的演技培養。

慄原小卷在這裡開始學習話劇,並全身心地陶醉在表演這門綜合藝術之中,逐漸遠離了傾心多年的芭蕾舞。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慄原小卷開始側重電影表演,代表作品中的《生死戀》、《忍川》、《望鄉》、《莫斯科戀情》和《鄉村教師》五部影片都是她在七十年代的作品。

其中《忍川》獲得第十屆金箭獎,她本人榮獲《每日電影》女演員演技獎、金亞洛電影獎、埃爾弗朗斯女演員獎,成為日本七十年代年輕的電影明星。

進入九十年代以後,觀眾很少再見到慄原小卷的銀幕形象,通過報刊和影視雜誌得知,她已是中日文化交流大使,正積極為中日兩國的電影交流作努力。

她曾36次來到訪中國,擔任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常任理事,2008年10月獲得日中友好交流促進獎。

慄原小卷表示「我願為促進日中文化交流和實現兩國世代友好,付出畢生的努力。」

中國著名導演謝晉,曾評價慄原小卷說:「銀幕上比慄原小卷漂亮的演員有很多,但比她更有魅力的演員卻很少。這是為什麼?從細微之處可見一斑:在中國每天拍完戲,慄原小卷都要向攝製組每一個人問候致謝。尊重他人,自然會贏得尊重···。」

1980年,慄原小卷曾與中國演員合作拍攝電視劇《望鄉之星》;1986年來中國演出過德國戲劇家布萊希特的名劇《四川好人》。

1991年,慄原小卷與中國演員合作拍攝了電影《清涼寺鐘聲》。這是她第一次在銀幕上塑造老婦人的形象。儘管許多日本影迷認為這會破壞她的美好形象,但她卻欣然接受了謝晉導演的邀請。

後來回憶在中國參演謝晉執導的影片《清涼寺的鐘聲》,慄原小卷說「我和謝導認識很久了。他當時說,我這裡有個角色,是扮演一位母親,我覺得很適合你。」

慄原小卷說:「我覺得扮演一位老母親對當時還比較年輕的我來說很富有挑戰性。我真的很被劇本感動。戰爭對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不幸,但是中國人民不計前嫌,反而把留在中國的日本孤兒撫養長大,悉心照顧他們。而那些日本孤兒的遭遇則告訴我們,戰爭其實同樣給日本自己帶來了災難。所以我是懷著深深的感激之情和懺悔之心來拍這部電影的。」

慄原小卷說,拍攝此片期間,她曾多次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當時,謝晉導演在邀請她到劇組報到時,特地安排了一位年輕演員,一頭撲到她懷裡,抱著她喊「媽媽,媽媽」。這位扮演她兒子的演員就是濮存昕。

慄原小卷說,由此她倆一直以母子相稱,只是多年以後見面,濮存昕才改口叫她為「姐姐」···。

1994年,慄原小卷主演的影片《莫斯科之戀》在中國上映,再次感動了久違了她表演的中國影迷。

影片描述的是:一位酷愛芭蕾的日本女演員(慄原小卷扮演)將全部經歷和熱情奉獻給了她所熱愛的芭蕾舞事業。為此,她選擇了去莫斯科深造,多年相戀的男友因為不解她的舉動離她而去,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她的決心。

在莫斯科她的芭蕾技巧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她的舞伴一位俄羅斯青年深深的愛上了她,可惜在即將結婚的時候,她被查出了癌症。在浪漫的莫斯科海灘,她靜靜地在愛人的懷中永遠閉上了眼睛。

很多觀眾看到這個影片結尾,都情不自禁淚流滿面,悲傷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慄原小卷一生未婚。日本有傳言,說慄原小卷在拍攝電影時,曾與影星竹脇無我相愛,但是最終倆人無果。竹脇先生已經在2012年去世。

2006年,慄原小卷在上海接受採訪時說:

「也許因為我一直忙於工作,所以就忘了結婚吧。其實當年在日本,像我那樣工作強度的女人,男人是無法接受的。有時我在外面拍戲,可能兩個月不回家,如果我結了婚,那麼回到家會發現丈夫早就跑了。我只是覺得,如果我結婚,生子,卻不能全心全意照顧丈夫和孩子,這對他們是非常不公平的···。」

(圖中左起中野良子、張金玲、慄原小卷、劉曉慶)

後來,慄原小卷在接受中國中央電視臺記者訪談時,又專門談到過自己未婚的話題。她說:

「如果我要是組織一個家庭的話,我相信我自己能夠做一手好飯,做一個好的妻子,成為一個溫柔的母親。但是像現在這樣與中國的朋友進行交流活動,演好的作品,與影迷們分享感動,為這個社會做一些微薄的貢獻,我也非常喜歡這樣的生活。」

慄原小卷說:「所以要讓我做出一個選擇是很難的。我在影片和舞臺上,能夠飾演各種各樣女性的人生,能夠讓我體驗不同的經歷,這些在平常生活當中是體驗不到的。但是做演員,我能體驗到這些。」

慄原小卷對於自己的人生選擇毫不後悔,她說:「我的愛人就是工作。」

我們再來到影片《生死戀》的最後:

大宮獨自來到夏子生前打網球的老地方,細雨吹拍著空蕩蕩的球場。他喜歡和愛聽夏子對自己的熱聲呼喚:對不起,球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太高了! ···

夏子----慄原小卷,中國影迷久久不會忘記的銀幕經典。

相關焦點

  • 慄原小卷
    高貴的舉止,謙和的笑容讓人難忘,著名作家巴金曾這樣評價慄原小卷在望鄉中的表演: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片中,慄原小卷扮演了一個女記者,去採訪當年充當日軍性奴隸的日本老人,由於難以啟齒的羞辱,很多日本老人拒絕接受採訪,慄原小卷用特有的關懷取得了老人的信任,不但弄清了當時日本社會眾多家庭悲歡離合的真相,還弄清了很多日本女孩被騙飄洋過海充當軍妓的真相。慄原小卷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
  • 慄原小卷:一生與中國結緣
    在80多分鐘的演出中,慄原小卷時而婉轉歌唱,時而翩然起舞;她有時是松井須磨子,有時是松井須磨子出演的角色:《玩偶之家》的娜拉、《復活》的瑪絲洛娃。在這場「戲中戲」中,慄原小卷讓觀眾觸碰到了松井須磨子追求自由、又被愛情所困的靈魂。 今天的年輕人多不識慄原小卷,更不知她曾是1980年代中國觀眾心中的「女神」。
  • 特稿|慄原小卷:一生與中國結緣
    今天的年輕人多不識慄原小卷,更不知她曾是1980年代中國觀眾心中的「女神」。慄原小卷劇照   中國劇協供圖1978年,作為「文革」後第一批引進中國的外國電影,日本電影《追捕》《望鄉》《血疑》《人證》引發了萬人空巷的轟動。
  • 慄原小卷: 「驚豔」了遠去時光
    在無數中國影迷心中,她是最迷人的日本女星,是永遠的「夢中情人」。今年,她已經72歲了。而她的名字,已經註定了是「不老女神」的代名詞——慄原小卷。1978年,作為「文革」後第一批引進中國的外國電影,日本電影《追捕》《望鄉》《血疑》《人證》,引發了巨大轟動。1978 年和1979 年,慄原小卷主演的《望鄉》和《生死戀》先後在中國公映,「慄原小卷熱」立刻席捲而來。
  • 《望鄉》背後的慄原小卷:80年代的女神,36次到訪中國,終身未嫁
    作家巴金曾這樣評價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地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作為一名演員,慄原小卷一生創作了很多經典,後來又投身於話劇事業,曾36次來華訪問,雖然擁有追求者無數,但是終身未嫁。
  • 《望鄉》背後的慄原小卷:80年代的女神,36次到訪中國,終身未嫁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美人並不少見,但是像慄原小卷一樣成為一代女神的美人卻寥寥無幾。銀幕上漂亮的女星來來往往,但對很多中年男人而言,慄原小卷是不一樣的,她的美不單在於皮囊,更來自於善良、堅強、獨立的內心。作家巴金曾這樣評價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地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
  • 慄原小卷:驚豔了遠去時光 孤單一生又如何
    在很多人看來,越是美人,往往輸得越多越不堪。在無數中國影迷心中,她是最迷人的日本女星,是永遠的「夢中情人」。今年,她已經72歲了。而她的名字,已經註定了是「不老女神」的代名詞——慄原小卷。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初,一批優秀日本電影被引進,掀起了一股熱烈的觀影潮。
  • 中國爸爸們的夢中情人,慄原小卷為啥不結婚
    因為慄原小卷主演的兩部電影,在上世紀70年代末曾在中國上映後,引起了轟動,到了一票難求的地步,這兩部電影是《望鄉》和《生死戀》。但是最亮麗的角色,卻是慄原小卷扮演的女記者。過去40年,慄原小卷在這一部電影中留給我的印象,就是一頭波浪形的燙髮,緊身的白褲子,還有會說話的迷人眼睛,還有十分性感的嘴唇、高挺的鼻梁。在她那個時代,慄原小卷163cm的個兒算是高挑了。當時的中國社會,女孩子還穿著綠軍裝,慄原小卷的這一形象,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於資本主義社會女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認知,整個上海灘頓時掀起了一股燙頭髮熱。
  • 慄原小卷74歲依然優雅 至今未婚是因為這個 外表柔美內心超倔強
    那她摘下墨鏡,你有沒有想起來?40年前,她主演的電影《望鄉》,《生死戀》曾在中國引發萬人空巷的巨大效應,讓無數人魂牽夢繫,至今難忘,她就是日本巨星慄原小卷。40年過去了,如今慄原小卷已經74歲,依然優雅從容,儀態萬千。攝影:王遠宏1978年,慄原小卷主演的《望鄉》在中國公映,盛況空前,一票難求,當時票價1角5分,被炒到2塊錢,堪稱市場奇觀。
  • 慄原小卷74歲依然優雅 至今未婚是因為這個 外表溫柔內心超倔
    那她摘下墨鏡,你有沒有想起來?40年前,她主演的電影《望鄉》,《生死戀》曾在中國引發萬人空巷的巨大效應,讓無數人魂牽夢繫,至今難忘,她就是日本巨星慄原小卷。40年過去了,如今慄原小卷已經74歲,依然優雅從容,儀態萬千。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一代熒幕女神,終身未嫁
    熒幕上,慄原小卷淺笑回眸,便是浩瀚星河也迷失了方向;熒幕外,慄原小卷是中日文化交流道路上的小小卷冊,傾畢生精力守護愛與和平。我國著名作家巴金曾評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但就是如此一代熒幕女神,在80年代家喻戶曉,作為中日和平的使者,曾36次到訪中國,究竟是何原因竟終身未嫁?
  • 慄原小卷:80年代家喻戶曉,一代熒幕女神,終身未嫁
    熒幕上,慄原小卷淺笑回眸,便是浩瀚星河也迷失了方向;熒幕外,慄原小卷是中日文化交流道路上的小小卷冊,傾畢生精力守護愛與和平。 我國著名作家巴金曾評價她"將東方女性的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出眾的演技和清純的氣質讓人傾倒"。但就是如此一代熒幕女神,在80年代家喻戶曉,作為中日和平的使者,曾36次到訪中國,究竟是何原因竟終身未嫁?
  • 慄原小卷:把畢生獻給藝術
    1986年,慄原小卷為中國觀眾奉上話劇《四川好人》後,與作家曹禺交流。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國,慄原小卷是與高倉健、山口百惠齊名的日本影星。儘管當年電影《生死戀》中的夏子、《望鄉》中的貴子讓慄原小捲成為中國觀眾的偶像,但她給自己的定位卻首先是一位舞臺劇演員,一位持反戰立場的新劇演員。
  • 劉廣寧與慄原小卷兩次相聚合影,慄原小卷與上海
    ,慄原小卷主演的另一部影片《望鄉》也已經在中國公映。「《生死戀》和《望鄉》是兩部風格完全不同的影片,很高興都受到了中國人民的喜愛,這兩部影片是我與中國緣分的開始,也是我非常非常重要的作品。」慄原小卷這樣說道。日本電影代表團還訪問了上海電影譯製廠,李梓、慄原小卷、劉廣寧、吉永小百合、丁建華、中野良子等一起合影留念。 2016年,慄原小卷作為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的副會長再次來上海訪問。 「您,還記得我嗎?」
  • 日本女星慄原小卷,因《生死戀》結緣中國,曾36次到訪至今未嫁
    慄原小卷的父母就像當下中國的父母,希望剛剛來到人間的這個小生命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無論是學習上,還是藝術上。每個人來到這個世間,總會帶著屬於自己的色彩。在慄原小卷還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發現了她在藝術上有著更高的興趣。在其他的同齡人還自由自在的嬉鬧的時候,慄原小卷就開始了屬於自己的學習之路。父母開始讓她接受音樂和芭蕾舞的薰陶。
  • 中國的老朋友慄原小卷:一生未嫁,36次到訪中國,《望鄉》女主角
    重事業不單是中國成功女性的專利,國外也有一些女士為了事業捨棄很多,比如中國人的老朋友慄原小卷。生活中的慄原小卷後來的綜藝節目《記憶》中有一段對慄原小卷的採訪,她回憶起《望鄉》依然充滿感情。在影片中她曾經哭得那麼動情,她認為電影是一種非常好的、可以跨越國界的藝術形式,生活中的慄原小卷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慄原小卷1945年出生在日本東京,18歲就開始參演電視劇,27歲就憑藉《忍川之戀》獲得最佳女主角稱號。
  • 慄原小捲來京亮相日本電影周
    原標題:慄原小捲來京亮相日本電影周 14日下午,當著名日本演員、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慄原小卷微笑著用中文向觀眾問候時,臺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作為中國觀眾熟知的著名日本演員,慄原小卷與中國結緣始於40年前。當時她主演的《望鄉》讓中國觀眾記住了片中美麗善良的年輕女記者三穀圭子,隨後上映的《生死戀》更是引發了中國的「慄原小卷熱」。 「我曾帶著自己主演的電影參加了1979年在中國舉辦的日本電影周,由此讓更多中國觀眾認識了我。我的恩師千田是也老師、劉德有老師等前輩都教導我認識到中日文化交流的珍貴意義。」
  • 慄原小卷:見證中日文化交流的藝術常青藤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慄原小卷在中國是和高倉健、中野良子、山口百惠齊名的日本影星。儘管絕大多數中國觀眾熟知慄原小卷是通過影視作品,而她本人給自己的定位首先是舞臺劇演員。30年前,慄原小卷曾以布萊希特的話劇《四川好人》令中國觀眾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之外領略了她的舞臺魅力。30年後的今天,她帶來的最新作品獨角戲《松井須磨子》在北京菊隱劇場連演兩場,再次引起轟動。這位藝術常青藤以其紮實的舞臺功底,向觀眾全方位地展示了她的永恆魅力。在慄原小卷女士演出之餘,本刊總編王眾一對她進行了獨家專訪。
  • 日本著名演員慄原小卷肖像劇照欣賞
    慄原小卷,1945年3月14日出生於日本東京,日本表演藝術家。1963年,18歲的慄原小卷進入俳優座演員培訓所 。1964年,參演個人首部電視劇《彩虹設計》 。1967年,首次主演大河劇《三姐妹》。1972年,憑藉愛情片《忍川之戀》獲得第27屆日本每日映畫大獎最佳女主角獎 。1974年,到蘇聯拍攝愛情片《莫斯科之戀》。1978年,主演的劇情片《望鄉》在中國公映,因在片中飾演山谷圭子一角而被中國觀眾認識 。1979年,主演的愛情片《生死戀》在中國上映,因在片飾演仲田夏子一角而在中國獲得更多關注[6]  。1980年,在傳記劇《望鄉之星》中飾演長谷川照 。1986年,在中國演出話劇《四川好人》。
  • 八十年代女神慄原小卷,曾36次到訪:願用一生換中日世代友好
    她在取得演員資格的一年後就拿了新人獎,她主演的《忍川》收穫了眾多影迷的喜愛,一時間無數日本少男少女奉她為青春偶像,她也因為這部作品而斬獲眾多大獎,成為日本炙手可熱的70年代青春文學電影的代表明星。與中國結緣在日本大獲成功的慄原小卷,其作品也被當時剛剛打開國門的中國引進。八十年代風靡全中國大江南北的日本影片《生死戀》,大宮和夏子的愛情讓很多觀眾為之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