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的由來-古印度窣堵波演變中國塔

2020-12-22 魚的記憶說塔

塔原本產生於古印度,是佛教的一種建築物。公元前五、六世紀時,古印度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圓寂後,塔就是保存或埋葬釋迦牟尼的「舍利」用的建築物,稱窣堵波。窣堵波的基本形制,是在圓形或方形的臺基之上,建有半球形的覆缽,此即塔身,外砌磚石,內實泥土,埋藏石函或銅函之類舍利容器。覆缽頂部砌有箱狀平臺,臺上立有1根傘柱支撐3層傘蓋的傘頂。臺基周圍一般建有右繞甬道,圍以1圈圍欄,分設4座塔門圍欄由欄柱、橫板和笠石組成,每座塔門則由3道橫梁和 2根立柱組成。圍欄和塔門上通常裝飾著精美富麗的雕刻。

古印度窣堵波

在公元一世紀的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經西域傳入,古印度的塔也隨之傳入我國,並與我國固有的建築形式和民族文化相結合,有很大的變化和發展。

古印度窣堵波是由臺基、覆缽、寶匣、相輪四部分組成的實心建築。中國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地宮藏舍利,位於塔基正中地面以下。塔基包括基臺和基座。塔剎在塔頂之上,通常由須彌座、仰蓮、覆缽、相輪和寶珠組成;也有在相輪之上加寶蓋、圓光、仰月和寶珠的塔剎。這些形制是由窣堵波演化而來的。

佛塔傳入中國時,名稱被譯成各式各樣,出現了萃堵波、私偷簸、偷婆、佛圖、浮屠、浮圖、方墳、圓冢、高顯、靈廟等各種名稱。人們根據梵文「佛」字的音韻「布達」,造出了一個「荅」字,並加上一個「土」字旁,以表示墳冢的意思。這樣,「塔」這個字既確切地表達了它固有的埋葬佛舍利的功能,又從音韻上表示了它是古印度的原有建築,準確、恰當而又絕妙,於是「塔」的名稱流行廣泛。

塔在印度最初用於藏舍利,作為佛與佛法的象偉物。傳入中國後繼續保留固有的內涵之外,還派生了護法鎮邪、登高瞭望、導航引渡、文化風水等作用,因為用材和形制千變萬化,其本身又成為了名勝風景,是古代僅次於宮殿的重要建築物。

曹天度塔雕造於北魏天安元年(466),典型的漢式仿樓閣重樓佛塔,現存臺北歷史博物館,塔剎存山西朔州博物館。

於公元三至四世紀,塔身逐漸變為多層造型,有三層塔身出現,其後更有五層、七層、九層、十三層、十五層、十七層,乃至三十七層等重層結構。有覆缽式塔、龕塔、柱塔、雁塔、露塔、屋塔、無壁塔、喇嘛塔、方塔、圓塔、六角形塔、八角形塔、大塔、多寶塔、瑜只塔、寶篋印塔、五輪塔、卵塔、無縫塔、樓閣式塔、密簷塔、金剛寶座塔、墓塔、板塔、角塔等。

按結構和造型可分為樓閣式塔、密簷塔、單層塔、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

以所納藏的物品來區別,有舍利塔、發塔、爪塔、牙塔、衣塔、缽塔、真身塔、灰身塔、碎身塔、瓶塔、海會塔、三界萬靈塔、一字一石塔。

以建築材料來區別,則有磚塔、木塔、石塔、玉塔、沙塔、泥塔、土塔、糞塔、鐵塔、銅塔、金塔、銀塔、水晶塔、玻璃塔、琉璃塔、寶塔、香塔。

唐、兩宋時期古塔除了木材和磚、石以外,還使用了銅、鐵、琉璃等材質。閣樓式、密簷式、以及亭閣式塔,花塔和寶篋印經塔。以木塔為主轉向以磚石塔為主的階段。平面從四方形逐漸演變為六角形和八角形。

唐時修建的塔一般不尚裝飾,簡練而明確的線條,穩定而端莊的輪廓,親切而和諧的節奏,而宋人卻是追求細膩纖秀,精雕細琢,柔和清麗,所以宋塔的藝術便在裝飾的、表現的、外在等方面開拓新的境界,極力渲染其令人目眩的輪廓變化和頗有俗豔之嫌的形式美。

從元至清年間,塔剎的變更明顯,從元代的尖錐形,發展成為直筒形。明代以後,仿照印度佛陀伽耶金剛寶塔形式而來的金剛寶座式塔又和喇嘛塔。從元代以後,佛塔的數量大大減少,而建各種文峰塔、風水塔興起。

建於遼宋的應縣木塔

相關焦點

  • 現存有紀年最古老塔,分離海峽兩岸盼團圓
    在山西省朔州市崇福寺曾經有座千佛石塔,為現存最早有紀年的樓閣式佛塔,今天講講這座曹天度九層千佛石塔的故事:佛教誕生於公元前6世紀古印度,公元一世紀的東漢時期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中國文化融合佛教裡,形成佛教中國化。
  • 北京西城妙應寺白塔——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
    該寺始建於元朝,初名「大聖壽萬安寺」,寺內建於元朝的白塔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喇嘛塔。1961年,「妙應寺白塔」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兩年七個月的修繕,白塔寺2015年12月6日重新開放。遼朝時,妙應寺所處地區位於遼南京城的北郊,早在遼朝壽昌二年(1096年)便建造過一座佛塔,供奉佛舍利以及香塔、佛經等佛教聖物,後來毀於戰火。
  • 永遠屹立的塔,就在山西省內,你們去過嗎?
    山西著名塔的剪影塔最初是一座佛教建築,供奉古印度釋迦牟尼的遺物,漢代傳入中國,隨著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契訶夫的建築形式也在東方廣泛傳播,形成了這種極具特色和風格的東方傳統建築。雙塔寺又稱雙塔寺,寺內雙塔被譽為「晉陽奇觀」,是太原現存古建築中最高的建築,該塔是明代典型的無梁磚結構建築,阿育王塔位於金元區古城營村,古晉陽城西城中心回明寺內,始建於隋仁壽二年(602年),根據佛經記載,阿育王是古印度的國王,成就卓著,他皈依佛門後,發誓要在人間修建八萬四千座佛塔,以此來超度死者,全國共有19座佛塔,金元區阿育王塔是其中之一。
  • 南北朝造像,中國古典視覺藝術的巔峰!
    從三國到魏晉、南北朝,一共361年,這三個半世紀的中國大地上戰亂頻生、兵連禍結,和平的日子少,打仗的時候多。 佛塔,又稱「寶塔」,其名源於印度梵文Stupa(窣堵波),也有人翻譯為「浮屠」,所以我們今天有一句婦孺皆知的俗語叫「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疫情後的春天,遊覽塔裡有塔的湖州三絕之一——飛英塔
    疫情後的春天,遊覽塔裡有塔的湖州三絕之一——飛英塔疫情以後,第一次遊覽飛英公園。湖州的飛英公園,被稱為湖州三絕,非常有名氣。上一次去飛英公園,是在去年的秋天,我還拍了錄像,可以上傳供大家欣賞一下秋天的飛英塔。
  • 秦暉:塔園紀事
    只有新世紀的一段時間,廣東汕頭附近的澄海市在曾任市領導的彭啟安等一些官員和民間社會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規模可觀的「塔園wg博物館」,在國內外曾享有盛譽。   此文後為wg博物館「塔園」創立者彭啟安先生用為塔園紀念wg50周年的《祭文》,並在書面文本中請汕頭大學方展偉教授作了註:注釋如下:①   遘(gòu):1.相遇;2.通「構」,構成
  • 佛教在線歷時兩年研發:世界和平吉祥寶塔mini塔念佛機
    世界和平吉祥寶塔迷你塔念佛機,歷時兩年的研發,科技與修行的最完美結合。莊嚴壇城、法音宣流,可令見聞者收攝身心,聆聽法音佛號。所有小塔,均已經過五臺山佛協會長妙江法師灑淨加持。小塔收益全部用於在全世界建造108座世界和平吉祥大塔的宏大事業,自利利他,功德無量。
  • 中華名塔之十五:燕雲地區遼塔之靈丘覺山寺塔
    靈丘覺山寺塔身為遼代密簷式塔之代表,經常作為密簷式風格之典型在各類中國建築史書籍中出現。靈丘遼代屬西京道蔚州,從屬河北與山西交界處的燕雲地區,為高原向平原通行之要衝。覺山寺塔位於山西靈丘縣縣城東南、河北淶源縣縣城正西的深山中,屬太行山與五臺山連接山脈。覺山寺群山環抱,建於覺山山腰。山腳下為靈丘至淶源谷道,谷道最低處有唐河流過。 密簷式塔底層較高,上施密簷5~15層(一般7~13層,用單數),大多不供登臨眺覽,意義與樓閣式塔不同。
  • IAPA|牛津大學出版《風之塔·何為民紙上作品集》
    龍安妮博士對何為民自少年時代到今天的藝術生涯進行了簡要回顧,並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藝術教育的演變為背景,對何為民近年所運用的不種藝術樣式進行了詳盡分析與評述。作為人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但凡有重大工程,大都有相關藝術家參與,例如最早的地鐵建設,煤礦工業等各個領域,幾乎都有藝術家創作作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最透納,他具有浪漫氣息的作品反映了英國工業革命期間大西部鐵路建設。
  • 銀川的塔:絲路塔影悠悠,傳奇湮沒塵埃-塔影佛蹤
    >「塔之都」,一點不為過。古時候,寧夏境內的塔眾多,幾乎是一地一塔或者多塔。有寺就有塔,有塔就有寺,形制多樣,風格不一,大多巍然竦峙,莊嚴矗立。雖然都經歷了無數劫難,但始終不變的是塔透露出的那份虔誠!每到一處塔寺參觀,看簡介都會發現,塔寺和西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東京塔》你是我的東京塔
    不知是否是夜晚鶴立的東京塔已經深深刻入腦海,雖不再見,卻仍然那麼真實的出現在眼前?就像這部其實看的並不仔細的劇一樣,以為只是消磨時光的工具,卻不知那個表情,那個眼神已然不經意的佔據了記憶的一小格。        速水重道的外形我是喜歡的,像極了八十年代的日本男星。
  • 神魔之塔新手攻略 神魔之塔新手開局攻略
    神魔之塔新手攻略 神魔之塔新手開局攻略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集落時間:2014-03-03 神魔之塔新手攻略!本文小編為您帶來神魔之塔新手攻略 神魔之塔新手開局攻略。
  • 東京塔是座靈異塔?
    傳說,東京鐵塔是一座靈異塔!【東京タワーの足の一つは墓地から出ている】東京塔的一角出自墓地之上東京タワーは増上寺の墓地を潰して建てられています。據說東京塔的三分之一,是使用大概3000噸、約90多輛坦克被熔化成鋼筋建成的。韓戰中使用過的米M 26對地飛彈約1000多輛被送往日本解體。
  • 從大報恩寺琉璃寶塔:看中國古代對塔建築的情有獨鍾之處
    一:塔建築的起源塔建築在中國有著不一樣的歷史文化,而塔也和佛教有聯繫。在古印度中,塔伴隨著佛教的興起,然後和佛教一起傳入我國,在中國稱塔,但在古印度並不叫塔,而是稱為窣堵坡,後來又簡稱為兜婆和塔婆。在中國的塔,種類繁多,可分為:八角形塔、方塔、圓塔、六角形塔、九重塔、無縫塔、龕塔、雁塔、樓閣氏塔等等,多達幾十種類型,中國如今保存著兩千多座古塔。在佛教中,塔的意義很大,它不僅是藏經的重要地方,更是舍利的供奉地。當塔建築跟隨佛教文化進入中國時,卻發生了變化,中國文化影響了塔的發展。從地域文化上來看,有印度塔、藏式塔、漢式塔,這三種塔比較常見。
  • 福州古塔圖鑑: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 塔,西域浮屠也。 塔這種建築,起源於古印度,東漢時期,隨著佛教傳入我國。 從前,福州有七座寶塔,正如《福州即景》中所寫的那樣:「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它們分別是:烏塔、白塔、定慧塔、報恩塔、崇慶塔、開元塔、育王塔。
  • 北宋寶福院塔
    這就是屹立在石城縣城琴江河畔的國家保護文物北宋古建築——寶福院塔。每次登上這座古老的寶塔,我都會有一次新的感悟,心靈深處就會出現一次顫抖。我仿佛看到了千年之前,我們客家先輩肩擔手提,用勤勞和智慧創造出了這一人間奇蹟。真的難以想像,宋徽宗崇元年至大觀四年長達八年的時間裡,僧人應可牽頭募捐錢物,在那樣原始的社會條件下,客家先輩們建造出了這座雄壯而又華麗的寶福院塔。
  • 重建雷峰塔時,塔下驚現一個地宮,揭開了一個關於白娘子的大秘密
    說到雷峰塔(即皇妃塔),大家肯定會立即想到白素貞。而說到白素貞,大家也肯定會立即想到皇妃塔。因為相傳白素貞這條擁有千年道行的蛇妖,就被鎮壓在這座塔下。而這座塔也因為這樣一個傳說的存在而為世人所知。經過一系列的相關準備工作,帝國公主塔的建設工作開始了。貴妃塔建成後,立刻成為大家祈福的重要場所。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皇家公主塔受到各種因素的破壞,逐漸變得脆弱。沒過多久,甚至出現了坍塌。而且自它出現以來,它所處的位置便利,沒有多少人光顧。直到70多年後,很多人吵著要重建皇妃樓,它再次被大家所重視。
  • 廣州塔:暱稱小蠻腰,中國第一世界第四高塔
    原創圖文七言律詩《廣州塔》玉立亭亭遐瞰粵,電波暗送小蠻腰。白筋鋼土盤旋網,銀線桅杆聳峙驕。(平水下平聲二蕭韻)文/小巖廣州塔又稱廣州新電視塔,暱稱小蠻腰。廣州塔位於廣州市海珠區珠江南岸,是中國第一世界第四高塔,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