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審「北京辦法」或將引爆新一輪改革

2021-01-14 聚焦職教

12月8日,北京市人社局、北京市科委等單位聯合發布兩個「辦法」,即《北京市深化自然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和《北京市深化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人員職稱制度改革實施辦法》,首次將兩個研究系列納入社會化評價,首次實行科研人員分類評價。這兩個「辦法」也被稱為「北京辦法」。「北京辦法」的發布,在全國範圍內引起強烈反響,不少專業技術人員認為,此舉或將引爆新一輪職稱改革。


我國自1986年發布職稱改革方案,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評定、聘任制度迄今,在推進科技、教育、文化事業發展和調動專業技術人員積極性等方面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實施35年來,一些弊端也陸續暴露,片面強調學歷、論文、外語以及論資排輩、標準和職稱比例不合理等問題日益突出,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



北京市此次發布的兩個「辦法」,按照「幹什麼、評什麼」,分層、分類為兩類科研人員量身定製了清晰的職稱評價標準,提出了職稱評審代表作清單,完善了研究員「直通車」評價機制,建立了自主評價和社會化評價的分類管理模式。「這無疑是在愈發受到詬病的職稱評審制度方面丟下一枚『炸彈』,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引爆新一輪職稱改革。」河南省政府參事、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張佔倉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此表示。


他說,針對過往職稱評審中暴露出來的弊端,「北京辦法」至少有三大亮點:


第一,對科研人員實行分類評價,符合科研規律。在規模比較大的科研隊伍中,有些人員擅長從事基礎研究,有些人員樂於從事應用研究,有些人員熱愛基層,願意進行技術推廣。有了分類評價方法,有利於各種類型的科研人員各展所長,形成複合型的更加吻合社會實際需要的創新團隊,這是實事求是精神在職稱評審中的具體體現,既科學,又可行。


第二,對突出貢獻者可以破格晉升職稱。這種政策導向,有利於引導有重要創新潛質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對重大技術突破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北京市進一步完善高層次科研人員職稱申報綠色渠道,取得國家級人才表彰獎勵、獲得國家級科技獎項、擔任國家級科研項目(課題)負責人、在國際重要學術刊物發表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論文等,可申報研究員「直通車」評審。對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解決重大科學技術難題、取得重大基礎研究突破、作出重大貢獻的科研人員,可破格申報高級職稱評審。


第三,首次將兩個研究系列納入社會化評價,破除體制外科研人員職稱申報「玻璃門」,打通體制內外科研人員的評價渠道,實行分類管理模式。北京市高校、科研機構等職稱自主評聘單位的科研人員,通過單位職稱評審即聘任到崗位。對於企業、智庫等非公單位的科研人員,可按照「個人自主申報、行業統一評價、單位擇優使用、政府指導監管」的社會化方式,參加市科委或市社科院分別組織的兩個研究系列職稱評價,科研人員取得職稱資格後,企業、智庫等用人單位可根據需要自主擇優聘任。



事實上,針對職稱評審中的弊端,在「北京辦法」出臺之前,已有一些地方開始「趟雷」。早在2003年,溫州開發區就實行社會化評價來評定專業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2018年9月,媒體報導南京理工大學的職稱評審改革,沒論文也能評職稱。今年4月20日,浙江省人社廳出臺《關於推進工程領域職稱社會化評價改革的意見》,提出以用為本,市場評價;轉變職能,放管結合。


在國家層面,相關部委也多次發文,從學風建設等方面觸及職稱評審中的一些問題。如今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發《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提出破除評職稱唯論文不良導向,優化職稱(職務)評聘辦法,不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職稱(職務)評聘的直接依據,以及作為人員聘用的前置條件。同時,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科技部還專門發布了《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提出論文發表不再作為對應用型人才評價的限定性條件。


職稱評審將何去何從?張佔倉說,「北京辦法」和不少地方、部門陸續出臺的政策,無疑都是有益的探索,他希望在此基礎上,制訂、出臺更加合理、規範、科學的全國性的職稱評審改革方案,更好地調動、凝聚專業技術人員的創新積極性。


中國海洋大學教授王天定說,職稱評審改革是一個導向性極強的工作,它會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科研水準,進而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知識創新體系建設。在積極推動職稱評審制度改革時,應認真聽取各方意見,形成客觀公正的評價標準。


相關焦點

  • 北京:今年職稱評審破繭出新大變樣
    打破「天花板」不搞「一刀切」全程網上辦 今年職稱評審破繭出新大變樣大力推進新職業新群體職稱服務;破除「唯論文」傾向,全面推行代表作評審制度;實現職稱申報全程網上辦理……今年,北京市持續進行職稱改革,進一步激發了技術人才創新活力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徵求意見:師德表現將作為評審首要條件
    適應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的需要,高校可根據自身發展實際,設置新的崗位類別。  2.健全層級設置。高校教師職稱設置初級、中級、高級,其中高級分設副高級和正高級。初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名稱依次是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有條件的高校可探索實行教師職務聘任改革。  (二)完善評價標準  1.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
  • 職稱評審改革重磅來襲,業務工作數量和質量將成重要標準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現就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導意見。科學合理對待論文,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各個環節,不得把論文篇數和SCI(科學引文索引)等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評審的直接依據。對在國內和國外期刊發表的論文要同等對待,鼓勵更多成果在具有影響力的國內期刊發表。不得將人才榮譽性稱號與職稱評審直接掛鈎。4.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
  • 高校教師職稱制度將迎重大改革
    如何讓職稱改革的好意見真正落到實處?「破」之後需要如何「立」?哪些監督保障機制需要完善?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焦點一: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希望標準確定,誰來評如何評有依託【改革要點】「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成為改革重點。徵求意見稿指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教師提問】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標準怎麼定?
  • 職稱評審改革真要來了!破除「唯論文」,突出臨床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和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要求,現就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提出如下指導意見。科學合理對待論文,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各個環節,不得把論文篇數和SCI(科學引文索引)等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評審的直接依據。對在國內和國外期刊發表的論文要同等對待,鼓勵更多成果在具有影響力的國內期刊發表。不得將人才榮譽性稱號與職稱評審直接掛鈎。4.實行成果代表作制度。
  • 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南昌大學教師職稱評審改革成效
    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南昌大學教師職稱評審改革成效 2020-11-11 18: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直面教師「晉升之痛」,高校職稱評審如何「破」與「立」?
    正是得益於全方位的職稱改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103名教師通過新的職稱評定方式得到晉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最新評定辦法,針對不同類型教師細化了十多個系列職稱評審的細則,改革的核心就是打破單一簡單的評價,向著綜合多元邁進。在南昌大學,80後青年學者張建立憑藉一項令我國黃光LED方面領跑國際的關鍵技術,從助理研究員越過副研究員直接晉升為了研究員;同樣破格晉升的,還有85後研究員陳軍,他以江西特色南酸棗為研究對象,為農民增收4.95億元。
  • 高校職稱評審改革:直面教師「晉升之痛」 改變「教得好不如寫得好」
    之所以會出臺改革方案是因為長期以來,高校教師評價中出現了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的問題,這也成為很多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中的「晉升之痛」。近幾年,上百所高校進行了職稱評審改革的探索,試圖改變這一局面,那麼效果和現狀如何?困擾高校和教師的問題有哪些?接下來,我們先從一位54歲高校教師的職稱「破冰」故事說起。
  • 職稱全程網上申報評審
    網絡評審將所有的材料都「裝進」電腦,不存在紙質材料丟失的風險和保管、搬運的麻煩;透明高效,網絡評審從申報到專家評審的全過程都在網上進行,清晰直觀;無紙化辦公,有效地避免資源浪費;數據分析,系統可根據職稱申報和評審數據及結果,建立人才信息庫。截至目前,合肥市已有3218人順利完成職稱網上申報評審,得到了教師、審核人員、評委的一致好評。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不僅劃定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基本標準,還從幾個方面對職稱改革提出了要求: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完善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健全評價標準、體系及考核方案,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 高校教師評職稱:不評不甘心,參評特累心​
    不僅劃定了高校教師職稱評審的基本標準,還從幾個方面對職稱改革提出了要求:師德表現成職稱評審首要條件《徵求意見稿》中提出,嚴把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考核,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完善思想政治與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健全評價標準、體系及考核方案,提高考核評價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 高校教師職稱評審下放至高校,怎樣才能評上教授?|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7月28日,記者從人社部獲悉,《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日前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改革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權直接下放至高校;同時,不簡單把論文、專利、承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限制性條件。高校教師職稱怎麼設置?
  • 工程師職稱需要人才逐級申報,那助理職稱評審要怎麼評定
    在過去曾有這麼一段時間,助理工程師在職稱評審當中是不怎麼起眼的,很少人才會去關注和申報助理職稱評審,可後來助理工程師評審卻突然變得有用起來,很多人來諮詢助理工程師是怎麼評審的?為什麼助理工程師評審會忽然話題度這麼高呢?還得從一次職稱改革說起。
  • 職稱改革能給獨立音樂人、網文籤約作家們帶來什麼?
    這次改革應該說是覆蓋了很大一個範圍的藝術專業人員,政策給的也相當的好,相當的新。但是政策很長,文風也不是很通俗易懂,所以本文特此針對《意見》和《說明》做一個「易懂版」介紹。一、職稱改革涉及了哪些人,有我或我喜歡的人嗎?
  • 醫護職稱改革來了!護理工作時間將作為申報條件
    導讀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
  • 北京新增人工智慧職稱評審 讓人才「幹什麼、評什麼」
    據新華社北京11月6日電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廣泛應用,北京對人工智慧領域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長。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6日發布消息,增設人工智慧專業職稱,採用「代表作」評審,讓人才從「論文單選」到「成果多選」,讓人才「幹什麼、評什麼」。  北京首次人工智慧專業職稱評價工作將於2021年初啟動。  據介紹,人工智慧工程技術人員是從事人工智慧算法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系統設計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
  • 又一項職稱評審工作開始了!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技術人員申報中專教師系列和實驗系列高級、中級職稱評審。1.評審條件按照《江西省專業技術資格條件(2011年修訂版)》(贛人社發〔2011〕47號)執行,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正高級講師執行《江西省中等職業學校教授級講師資格條件》(贛人社發〔2013〕72號)。有其他規定的按相應規定執行。
  • 高級職稱評審屢被質疑,增加一個環節,讓老師們口服心服
    然後,將職稱與工資待遇掛鈎,以實現教師真正意義上的按勞分配。隨著社會需求對教育的期待,教師入職門檻逐步提高,教師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隨之水漲船高。在教師繼定崗位比例設置不變的情況下,高級職稱晉升的競爭也越來越大。職稱的金字塔設計本身就決定了,不可能人人都同時評上高級,只能好中選好、優中選優。若都成為高級教師,職稱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教師晉升高級職稱難,難就對了。
  • 職稱全程「雲上」評 合肥在全省率先實現職稱全程網上申報評審
    今年8月,合肥市網絡職稱評審系統在2020年教育系列職稱評審工作中正式啟用,合肥市全面開展中小學、技工學校、黨校、中等專業學校系列網絡評審工作。據統計,截至各系列網絡申報結束時,共計3709人進行申報。職稱評審是關乎每個專業技術人員切身利益的大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傳統的職稱評審工作一直都是線下進行紙質申報。
  • 《關於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要科學合理對待論文,在職稱評審和崗位聘任各個環節,不得把論文篇數和SCI(科學引文索引)相關指標作為前置條件和判斷的直接依據,不把論文、科研項目、獲獎情況、出國(出境)學習經歷等作為職稱評審的申報條件。對在國內和國外期刊發表的論文要同等對待,鼓勵更多成果在具有影響力的國內期刊發表。不得將人才榮譽性稱號與職稱評審直接掛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