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口口相傳的老話,卻是專坑老年人的「謠言」

2020-12-20 人民資訊

有一種神奇的存在,它不常活躍,但每每出現都會有一些重大發生。

它充斥著家長裡短、美食美景,樸實無華的外表下又暗藏著年代與年代之間的代際之爭。

它就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家庭群。

那些所謂的重大發生不過是諸如震驚、真相……等等文體,而正是這樣一些被我們看上去有點無釐頭的謠言,卻被無數長輩們所深信不疑。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一下經常出現的那些養生誤區,請隨時做好接受如下消息的準備。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

一、只吃素不吃肉

很多長輩,尤其是本身就有三高困擾的,會認為吃肉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加重,而選擇吃素養生。

但事實上,保證一定量的脂肪攝入,有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維持體溫、保護臟器等作用。

一直不吃肉,反而會缺乏優質蛋白的攝入,容易出現很多嚴重問題。

比方說貧血:

肉類中血紅素鐵含量豐富,是造血的原料,吸收利用率也高。如果總是不吃肉,又沒有專門補鐵,很容易導致最常見的貧血——缺鐵性貧血。

還有如肌少症:

肌少症的一個重要病因是蛋白質攝入不足,若肌少症發展到一定程度,肌肉力量嚴重下降,跌倒、骨折、骨質疏鬆、骨關節炎等發生率都會隨之大大增加。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另外長期不吃肉還可能會導致身體能量不足,從而需要通過攝入更多的米飯、粥、麵包等主食解決飢餓問題;而米飯、麵包中含有豐富的糖類、澱粉等物質,這些物質會在身體中轉化為甘油三酯,同樣可能會增加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健康問題的發生概率。

所以,必要的肉類和禽蛋攝入是素食不能代替的,長輩的日常膳食中建議三少一多

少油:每天烹調油攝入量控制在 25~30 克;

少鹽:每天攝入鈉鹽不超過 6 克(約 1 啤酒瓶蓋);

少糖:每日糖攝入量不超過 50 克,最好控制在 25 克以下少;

食物多樣:主食應粗細搭配,副食應葷素合理搭配,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量。

在這過程中子女也可以多學習營養學知識,幫助長輩正確吃肉,科學飲食。對於確實不愛吃肉的,或是堅持素食主義的長輩,可以建議他們吃素肉或人造肉,這些一般用豆類蛋白製成,也是優質的蛋白質。再跟鐵劑、維生素 B12 等膳食補充劑搭配著吃。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二、晨練越早越好

咱們有些長輩由於睡眠質量的下降通常起的都比較早,喜歡聞雞起舞,早早出門鍛鍊身體,但其實晨練並不是越早越好。

因為隨著年齡增高,身體機能也在逐漸老化,韌性減退。而晨起後短時間內肌肉、四肢等還處於比較鬆弛狀態,很難快速提高到較高的水平,這時鍛鍊容易摔傷、碰傷、扭傷身體。

更重要的是,過早鍛鍊很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發生。有研究顯示:清晨時段發生缺血性卒中的風險是其他時段的 4 倍;上午 7~9 點的心血管死亡風險比其他時段多 70%,這種風險到中午 12 點後會減小。

因此,在 6:00~10:00 要避免劇烈活動,建議把鍛鍊時間安排在下午或晚上,會更安全一些。早晨清醒後也最好不要立刻起床,起床後活動別太強烈,應從小量逐漸過渡到日常的工作生活

同時建議有條件的長輩們可以在科學知識和教練指導下,根據自己的情況豐富運動選擇,除了走路與慢跑之外,遊泳、跳舞等其實都是很好的運動方式。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三、慢性病偶爾停藥沒關係

對於慢性病用藥,一定要堅持遵循醫囑按時服藥。

拿高血壓舉例,降壓藥偶爾漏服一頓,對於病情穩定的患者一般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但偶爾漏一兩頓需要引起重視的原因,是擔心大家因短期看不到問題而擅自停藥,或多次漏服、減藥,處於血壓不穩定期的患者,將達不到降壓效果,甚至會出現血壓不穩定,導致心腦血管事件發生。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慢性病都不同程度會伴隨有其他情況,對於病情比較複雜的患者,如果出現漏服藥物,較為穩妥的處理方式是諮詢專科醫生,讓醫生根據個人病情,提出合理化建議。

作為家人來說,我們可以提前將要吃的藥物用分藥盒或者不同顏色的小塑封袋分裝好,標註好相關信息,放在固定的易看到的地方。同時按時提醒服藥,服藥後做好詳細記錄,以防漏服或重複服藥。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除了讓長輩知道這些

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① 多陪伴,多嘮嗑

根據人口普查顯示,2000 年空巢老人家庭佔比已超過五分之一,10 年後這一比例又上升了 8.94%。

北京大學一項對北京 335 例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問題調查數據顯示:老人對子女養老行為最期望的是經常打電話或抽空回家探望父母等情感上的充分互動或交流的佔 88.6%,而對經濟支持的需求相對要弱得多(33.6%)。[1]

所以與其做個信息發送機器,不如多抽時間陪陪長輩們,就算沒有近距離陪伴的條件,也可以跟他們多聊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② 關注長輩居家起居細節

現在很多老年人都是與子女分開居住或異地居住,甚至有的是喪偶獨居老人,居住環境的舒適性、便利性、安全性對於老人健康同樣至關重要。

2014 年全國疾病監測系統死因監測數據顯示:65 歲以上老年人的跌倒死亡率為 50.02/10 萬,且隨著年齡增長跌倒死亡率呈急劇上升趨勢,跌倒已成為我國 65 歲以上年人因傷致死的首位原因,而且 50% 以上跌倒發生於老年人家中。

所以室內儘量不要設置過多的家具等,要保證地面平整防滑,無外露電線。對於行走不便的老人可以在過道設置扶手,在洗漱間設置防滑墊、浴凳等便捷設施;照明要明亮且不失柔和;當身體出現不適時應有快速便捷的報警設備。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③ 多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北京大學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問題調查數據顯示:獨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態問題比較突出,被調查老年人中感到孤獨、冷漠、失落、自己無用等佔 42.1%。[2]

他們最希望得到子女在情感上的慰藉,但由於子女不在身邊照顧,很容易產生孤獨感,有的還會出現抑鬱、焦慮症狀,甚至可能會誘發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鬱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

所以除了如上所說的我們應該多陪伴、多嘮嗑以外,子女們也要鼓勵長輩們積極參與文體和社交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從中得到快樂和滿足。

另外,創建橫向關照體系,即親屬、鄰裡、單位綜合關照體系或者社區養老等也非常重要。

-廣告-

苦於時間、距離或者種種條件限制無法專心照料長輩,又擔心長輩們居家生活問題的朋友,可以關注一下泰康之家養老社區。

關注老年人健康細節

讓老人居住更舒適

如上所說,這個階段的老年人因為身體機能退化,視力、聽力等五感狀態和身體平衡能力都在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起居生活的安全性,就是支持他們獲得健康保障的基礎之一。

而泰康之家首先考慮到這一點,在居住環境上做出了各種細節上的優化。比方說為了避免老年人在室內活動時磕到、碰到,房間內各種家具的邊邊角角都是圓弧狀的室內的電話都作了大字符處理,方便因視力退化老花眼的老年人使用;另外報警拉繩也可以保證若有意外狀況發生可以第一時間告知工作人員……

對於各種細節上的關注,就是為了給老年朋友們提供一個舒適的起居環境,讓即使是不常在身邊的家人們,也能更多地安心在外打拼。

點擊查看大圖

圖片來源:品牌提供

一家社區 + 一家醫院

就醫及時方便

人到了一定年齡,病痛就容易找上門。而對於大多數子女來說,很多時候會關心老年人的居住地附近是否有醫院,甚至有人會因為這個而花大價錢去買周邊有醫院配套的房子。

做這麼多,還不是因為萬一長輩身體出現什麼狀況,能第一時間就醫。

而泰康之家養老社區,創新醫養結合模式,一家以老年急救、老年全科及康復為特色的醫院就在家門口,也能為長輩和子女們省去很多後顧之憂。泰康之家通過築起急救—慢病管理—康復三重防線,保障社區居民的健康。

活力養老服務

豐富老年生活

老年人長期獨處,心理健康問題是個不可被忽視的環節,而心理上出現問題,卻很難被立刻治癒。

除了子女們應當做的,給到老人們足夠的陪伴以外,也可以鼓勵他們豐富自己的社交、文體活動,培養廣泛的興趣愛好。

在這一點上,泰康之家就想得很周到。泰康之家開設課程百餘門,擁有各類俱樂部上百個,讓老人們可以在裡面有人聊天、有人玩,比如喜歡書畫、攝影的老人,就能在裡面找到合適的課程與志同道合的朋友。泰康之家還搭建了一個供居民施展銀髮智慧的空間和平臺,組織開展諸如樂智遊戲、追夢計劃等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

豐富老年生活,讓他們過的不孤單,活出自己的精彩。

左滑查看更多泰康之家住戶的精彩生活

圖片來源:品牌提供

1 + N 照護

醫養結合更享老

為了保證老人的飲食起居與生活,泰康之家採取1 + N多學科照護模式。所謂 1 + N,指的是每位長輩擁有一名個案管理師和 N 個照護團隊成員輔助照護,照護團隊成員包括護理、康復、醫療、藥師、社工、文娛、運動、餐飲、營養、後勤保障、感控等

泰康之家從生活的方方面面關照到老人的基本生活,用現代醫學理念幫助老人養身更養心,讓他們安享老年生活。

參考文獻

[1] 田清淶,北京大學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問題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4,(34),3996-4003.

[2] 陳天勇 ,李德明,李貴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誌,2003;23(7):405-407.

[3] 北京醫院,國家老年醫學中心等,居家(養護)老年人跌倒幹預指南,2018(16),32-34.

[4]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GROSSMAN D C,CURRY S J,et al.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falls in community-dewlling older adults: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JAMA,2018,319(16):1696-1704.

[5]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中國老年人跌倒風險評估專家共識,2019(17),47-50.

[6]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傷害幹預系列技術指南-老年人跌倒幹預技術指南[R].2011.

[7] 田清淶,北京大學空巢老人居家養老問題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誌,2014,(34),3996-4003.

[8] 泰康保險集團尼爾森《2020年中國中高淨值人群醫養白皮書》,2020

策劃 工友

監製海燕

作者 王士博

插畫/封面圖 站酷海洛

合作專家 王士博

上海市長海醫院老年病科醫師

相關焦點

  • 某些口口相傳的老話,卻是專坑老年人的「謠言」
    原創 王士博 丁香醫生有一種神奇的存在,它不常活躍,但每每出現都會有一些「重大發生」。它充斥著家長裡短、美食美景,樸實無華的外表下又暗藏著年代與年代之間的代際之爭。它就是——「相親相愛一家人」家庭群。
  • 飯圈黑話翻譯機:「老年人」專用,防止暴露年齡神器
    機器之心報導項目作者:itorr報導:Racoon、Jamin、小舟時下各類年輕化圈層內流行縮寫語言,對「老年人」不是很友好。為了勉強理解這類「新興語言」,項目作者發布了一款對縮寫劃詞翻譯的工具,謹獻給那些對「新興語言」無可奈何卻又無法逃避的「老年人們」。「把人都逼成什麼樣了」在以節約時間為核心目的的時代,大家不僅從實用層面開發各種提高效率的工具,甚至連說話打字也力求省時間。
  • 「天王嫂訓練營」方媛33歲生日發帖 一圖回應「謠言自破不用攻」
    她未受日前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兒子王思聰在朋友圈驚爆「天王嫂訓練營」的報導影響,有網民查問傳聞真偽時,Moka以一副圖回應表示謠言會不攻自破。已有幾日沒有更新微博的Moka生日,圈中好友如林依晨和不少網民送上祝福。有網民忍不住詢問Moka「網上傳聞是真的嗎?」她沒有正面回應,只貼出一張老人家靜坐觀雨圖,雨點寫上「謠言」二字,配上文字「謠言,遇事冷靜不盲從,謠言自破不用攻。」
  • 「原創」海豐阿東:老頑童,老來俏,那些正說反說老年人的成語
    「原創」海豐阿東:老頑童,老來俏,那些正說反說老年人的成語年紀大了,對以前不曾注意的事情,現在有了新的體會。閒來無事翻翻字典。發現關於老年人的成語是挺多的,而且有的是說好,有的是說孬。老年人經歷的事情多,那麼對許多事情肯定就有自己處理的方式和方法,而且一般的來講要比年輕人做得好。這樣的老人對於年輕人來說就是生活和工作上的老師。從他們身上吸取經驗和教訓,對於年輕人來說可以少走許多彎路。對應的成語是這樣的,倚老賣老,老奸巨猾。當然了,能有資格這樣做的人,肯定本身已經是一個在某些場合混了很久的人物了。只要他們不去侵犯別人的利益,做有違法違紀的事情。你圓滑也好,你倚老賣老也好。
  • 聲之形:把「喜歡」聽成「月亮」,夏目漱石的翻譯謠言
    「今夜は月が綺麗ですね」據說這是夏目漱石的一句名言,不是文學作品裡的,而是作為英語教師,在一次課堂教學中說的。要把男女主角在月下散步時男主角情不自禁說出的「I love you」翻譯成日文時,夏目漱石教導學生,此處不應直譯,要含蓄,於是便出現了如上的翻譯。含義是,因為有你在,月亮才格外美麗。
  • 疫情中,那些來自民間的「謠言終結者」
    這些來自民間「謠言終結者」們每日接收數以萬計的新聞、資訊、傳聞、流言,提取出最權威和有用的信息,並傳遞到每一個關心疫情的老百姓手裡。這是一場和病毒的鬥爭,也是一場和信息的戰役。誰能撥開迷霧,誰就能看見真相和希望。
  • 【網絡謠言粉碎機】「復原乳」沒營養,選牛奶和酸奶時要避開?
    【網絡謠言粉碎機】「復原乳」沒營養,選牛奶和酸奶時要避開? ▼▼▼俗話說得好:「造謠張張嘴
  • 漫畫「劍風傳奇」傳完結謠言 官方澄清表示連載仍繼續
    漫畫「劍風傳奇」傳完結謠言 官方澄清表示連載仍繼續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3-08-19 15:31:09
  • 是什麼將老年人排除在智能時代之外?
    簡而言之,在我們的普遍觀念裡,科技總是有義務去照顧老年人,而年輕人有義務去主動學習新事物。毫無疑問,對「弱勢者」的人文關懷是一個社會最值得珍視的品質之一,也是科技界始終追求的高尚目標。但縱觀歷史,老年人並不必然扮演著「弱勢者」的角色。
  • 騰訊新聞想讓大家「開眼界」
    二是騰訊新聞認識到,衡量用戶的價值不再是DAU、時長這些數據,而是回歸到「人是萬物的尺度」,看重內容的長遠價值。所謂眼界,其實是跳脫出算法之外的內容。是在基於內容權威可靠豐富的前提下,用戶能夠了解更多一些不了解的知識和技能,掌握一些哪怕非常微小但是有趣有用的東西,由此開拓視野,提升自己。說白了,不再把用戶當「傻子」,而是當成「人」去看待。
  • 11月普寧朋友圈最大的十個謠言,第一個就很坑人了!
    民政部門提醒,因目前政策尚未啟動實施,60歲至64歲老年人尚不能依法合規享受免費乘公交逛公園優待政策,工作人員也有權拒絕60歲至64歲持卡老年人免費乘車或入園。請廣大老年朋友遵守政策規定,待政策正式實施後再用卡享受免費優待政策,如違規使用,須自行承擔相應責任。
  • 被「性侵」的Justin Bibber
    對於「性侵」這個特殊的指控來說,雙方都可能是受害者:被冤枉的「施暴者」很難證明自己的清白,真正的「被施暴者」有一大部分人,沒有足夠的勇氣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取證本就已經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而回憶那種事相當於第二次傷害。可就算證明了真相,又要面對很多人的另眼看待:「你不清白了」。於是,這讓很多受害人選擇了忍氣吞聲。但真正應該羞愧的,難道不是「施暴者」和「造謠者」嗎?
  • 科普達人「退散」4大霧霾謠言
    謠言退散第二彈——「果殼版」!今天還有不少媒體用這張圖片來說明「高空拍攝霧霾」:不過話說回來,比起去年前年網上流傳的「高空拍攝霧霾圖」,今年這張已經靠譜多了……往年流傳的「航拍霧霾」,其實是天空太亮、曝光不足的雲彩……而果殼主筆瘦駝從飛機上拍攝到的真·霧霾,是這樣的:@瘦駝 :半小時前飛過天津,霾中正在建設高度超過500米的的「周大福樓」。
  • 「時評」呂子明:智能化請為老年人搭把手
    最近讓中國的老年人最感暖心的,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這個通知太及時了,讓老年人終於放下了面對快速發展的智能化社會的委屈、痛苦和無奈。這樣說有的人會不以為然。
  • 辣媽課堂 | 謠言終結者上線!辣媽帶你破除孕期的五大謠言
    感覺身邊的一切東西都可能傷害到寶寶,或者是聽信各種謠言偏方。今天辣媽就要化身為謠言終結者,帶大家一起破除那些年最經典的五大孕期謠言! 謠言二 錯!保證寶寶的營養攝入,不一定要吃兩個人的量這也是條經典謠言。很多寶媽在孕期總是被餵成豬豬,搞的有些人產後恢復不能,喪失往日風採什麼的案例,辣媽也是屢見不鮮…
  • 「韓寶生」事件啟示
    「韓寶生」是誰?香港網絡上一直流傳著一位名叫「韓寶生」的人,稱他在去年8月31日太子站內的警民衝突事件後失蹤,甚至已經死亡。這些無法得到證實的謠言,不斷被「炒作」,部分人信以為真,更成為抗爭者不斷示威、破壞的一種藉口。
  • 農村老話「男長二十六,女長二十足」到底說的什麼意思
    其中老祖宗流傳下來老話,總是讓人津津樂道。在農村時不時就會聽到人們說出一些通俗易懂,還蘊含道理老話。這些老話能夠口口相傳流傳幾千年。其中必有他的存在的意義。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分享幾句。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河邊的地就算再肥沃,也不能買。因為一般河邊的地勢比較低。一但發大水就會遭到災荒。在過去由於科技不發達。遭受旱澇之災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們對水系的控制不如現在。
  • 「食物相剋」謠言清單,請收好
    本期小薇總結了常見「食物相剋謠言」的清單,小夥伴們可要收好了~1、榴槤+牛奶傳言:榴槤和牛奶一起吃,會導致咖啡因攝入過多,引起中毒!這是徹頭徹底的謠言。因為榴槤和牛奶中根本沒有咖啡因,榴槤+牛奶也不會產生咖啡因!
  • 從「公益食堂」揭幕周年慶典說起,說到坊口村的「新陳代謝」
    上「老戲臺」卻不「戲說」的發言人一座廢棄了三十餘載的「老戲臺」,在中秋佳節到來之際,在坊口「第一屆鄉村電影節」舉辦之時,即已新機重啟,而在「晚春老人公益食堂」揭幕的周年慶典上,它更是成為了整個「坊口村」的焦點。
  • ──對「後真相」的哲學反思
    這一類研究團體或組織,都試圖製造出氣候變遷仍沒有「科學共識」或科學界「還沒達成定論」的效應。6這些試圖模糊或扭轉人們對於「吸菸會導致肺癌」和「氣候變遷跟人類活動有關」的認知的「研究」,會在媒體上被報導,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跟政治有關。許多具有不同政治立場或政黨色彩的媒體,打著「平衡報導」的旗子,開始報導有所爭議的「兩面」。如福斯(Fox)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