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拯救大兵瑞恩》的片段還是在Fade to black的mv中,一位老人跪倒潔白的墓碑前,眼神中是無盡的悲傷。他曾經參加了代號為「霸王行動」的搶灘登陸——諾曼第登陸,他的許多戰友犧牲在了那次二戰中最偉大的戰役之中。隨著鏡頭的推進,我們隨著老人的回憶再次回到了1944年6月6日。
在下水之前,一名狙擊兵親吻了自己的十字架。一場充斥著離去與死亡的戰役即將敲響。每個人的生命也開始走向滅亡。戰爭註定充滿了悲劇和血腥。
由於德軍在海岸線布置的拒馬和佔領了高地的掃射,士兵們只能在靠近海岸前跳下艦艇進入水中躲避子彈,在湛藍的海水中,鮮豔的紅色迅速暈染開來。
在上岸之後,迎接盟軍的是漫天硝煙和飛揚在空中的人體四肢,沙灘上的士兵撫摸著自己大腸,嘴中大聲喊著:「媽媽!媽媽!」,身上有顯眼的彈孔的士兵的屍體布滿了整片海岸。(因為推文沒有分級制度,電影中較為血腥都不會放在這片文章裡。)這是戰爭帶來的生命的剝奪與肉體的痛苦。一名受傷士兵本想和旁邊拖著自己的戰友道謝,沒想到下一秒便已中彈。
在混亂中,上尉米勒看著這幅慘狀,電影用一個無聲的鏡頭表達了那種虛幻感——All my feeling were fake(一首以戰地攝影師卡帕所拍攝的諾曼第登陸作為封面的法國前端程式設計師製作的後搖)。在這種極度的刺激與衝擊下,上尉對殘忍的現實產生了虛幻感。
(卡帕拍攝的諾曼第登陸)
在奮戰後,海岸終於被盟軍所佔領。
這時,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給上尉派來了一項任務——從空降師中尋找一名叫瑞恩的傘兵。瑞恩的三兄弟在戰爭中全部陣亡,這是戰爭帶來的親人之間的離別。參謀長考慮到瑞恩的母親,因此要求米勒帶領瑞恩逃離戰場回到母親身邊。米勒隨即挑選了精銳的士兵組成8人小隊深入敵營尋找瑞恩的下落。小隊隊員聊天時抱怨,將精英戰力從中抽出用來救一個小兵是否值得,瑞恩的確有可憐的母親,但他們也有母親啊?米勒告訴他們,作為士兵,他們需要做的只是執行上頭的命令而已。
在深入敵營經過一棟殘垣斷壁的別墅時,裡面的夫婦要讓小隊隊員帶著他們的孩子離開戰區,其中的一名隊員卡帕佐因為暴露在大街上被德軍潛伏的狙擊手射中,在結束最後一次呼吸前,他讓隊友將他衣服口袋中的信交給自己的父親。在幹掉德軍的狙擊手後,他們遇到了盟軍,略顯漫長的夜幕降臨時,他們選擇在教堂中休息。想到卡帕佐的犧牲,米勒在聊天中說道:「每當一位弟兄死去,就要告訴自己,這樣能拯救二、三、四或十條人命,甚至是一百人。你知道我當指揮時有多少部下陣亡嗎?九十四個。但那代表了我救了十倍那麼多的人嗎?甚至是二十倍?事情就是那麼簡單。就是這樣把任務與屬下之間,所做的選擇合理化。」
看著狙擊手熟睡的樣子,隊友議論道:「不知道他怎麼能做到的。」「什麼?」「如此熟睡,你看。他躺下就睡著了。」「因為問心無愧。有句話怎麼說?神與我們同在,那誰與敵軍同在?」這句話可以說是精髓了,若神與我們同在,那誰與敵軍同在?
第二天,他們終於碰到了101師空降師,也就是瑞恩所屬的部隊。米勒得知其實空降師錯誤登陸了,因為他們的飛機太過沉重,失去了平衡,因為有天才提議要在飛機上焊接鋼板來保護上將。空降兵投放後全部失散,誰都不知道誰在哪。米勒通過詢問一名因手榴彈在耳邊爆炸而間歇性失聰的士兵瑞恩的下落,米勒鎖定了麥德裡特河,他確定瑞恩應該在瑟堡守護橋。
在找到瑞恩前,他們又痛失一位隊員,他詢問:「我身上還有別的彈孔嗎?」隊友回答道:「我們正把你的手按在上面。」然後他驚恐地喊道:「哦!那是我的肝臟!」戰爭帶來友情的離別。隊友問道:「教我們該怎麼救你。」在你生命中最後的幾分鐘裡,還有什麼我能為你做的?「嗎啡!」最後,在嗎啡的鎮靜作用下,又一條勇敢的生命逝去了。除了悲憤感,隊友們心中還有一股緊緊禁錮著他們心臟的無力感。米勒找了一處無人看到的地方,看了看手中的地圖,痛哭起來。
為了一個普通的士兵,犧牲了兩個兄弟,將來還可能死去更多,這樣做真的值得嗎?有的隊員吵了起來,質疑這項任務的合理性。吵架的二人刀槍相向。此時,米勒說出了自己從前的職業(之前隊員們以上尉從前的職業下賭注)。令人想不到的是,米勒曾經是一名高中英語作文老師,而自從參戰以來,他覺得自己已經變了一個人,他不知道回去該如何面對妻子。是的,戰爭會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在聽到這些話之後,爭吵的人放下了隔閡,繼續尋找瑞恩。
在橋後,他們終於找到了瑞恩。瑞恩得知消息後,依舊選擇和兄弟們一起留在戰線。此時逃離對於一名英勇奮戰的士兵來說只能是一種莫大的恥辱,況且有兩個戰友為了找自己而犧牲。米勒小隊也決定了留在橋後,制定了一個計劃埋伏德軍一手。
在下一次戰爭開始前,他們聽著留聲機中的音樂,聊起了天。瑞恩對米勒說:「我已經記不起我的兄弟的長相了。」米勒則對他說:「如果沒有辦法想起他什麼樣子,就試著想想和他共渡的時光。」
相對於德軍的虎式坦克和裝甲車,盟軍的裝備顯得力量微弱。盟軍使用粘附式炸彈炸壞坦克的履帶,使其失去機動性,然後在高處的士兵往坦克中扔燃燒瓶燒死德軍。奈何德軍數量眾多,盟軍不敵德軍的攻勢。負責送槍彈的翻譯兵厄本因為害怕而晚送了幾分鐘子彈,戰友因此而不敵德軍犧牲了。德軍下樓時看到因為嚇壞而失去戰意的厄本,只是不發一語離開了。
眼看最後的防線要失守時,曾經不想再尋找瑞恩想要退出部隊的隊員卻讓上尉找個地方躲好,患難之中見真情。這是本片唯二的無聲鏡頭之二——戰友又在大片大片的死去,血流成河,屍體漫山遍野。
無路可退的上尉對著坦克用手槍射擊著,做著最後的反抗。對於手槍的威力來說,去攻擊坦克就是以卵擊石。但在瀕臨絕望前,奇蹟似乎發生了,坦克燃燒了起來。可是這並不是手槍的作用,而是P51反坦克轟炸機的支援到了。
終於,這片區域安全了。德軍發現轟炸後立即投降。此時厄本才敢拿起槍對準德軍。他發現自己曾經放走的德軍竟然又回到了部隊屠殺盟軍,這次,他選擇擊斃投降的德軍。而米勒上尉因為中彈,已經只剩下幾分鐘的生命。
米勒上尉告訴瑞恩:「不要辜負大家。」米勒有一封給瑞恩母親的信,他在信中如此說道:「親愛的瑞恩太太,我有個喜訊要帶給你。就是令郎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安然無恙,現在正從歐洲的戰線回國。詹姆斯盡忠職守、勇氣過人、堅毅不屈,縱使他得知兄弟陣亡,仍堅持參與這場剷除獨裁暴政的偉大戰爭。我與戰爭部長、美國同仁及美國國民,僅此祝你身體健康,與詹姆斯一起活得愉快。雖然愛子平安歸國,也無法彌補你和千千萬萬個美國家庭,在戰爭中遭受的創痛。我想與你分享一番在悲痛中支持著我的說話:是這樣的一番說話:『願天主安撫你的喪子之痛,讓你永遠懷念遠去的摯愛,神聖的榮耀都歸於你們,因你們為自由付出了重大代價。林肯敬上,深表敬意,參謀長馬歇爾上將。」
時間線又回到了為米勒掃墓的瑞恩這裡。瑞恩對著米勒的墓前說道,他有努力的活好每一天。他問親人自己是否是個好人。親人看了一眼墓碑回復他他是個好人,全長為169分鐘的影片結束。
史匹柏為我們還原了最真實的戰場。影片中沒有任何馬賽克,你看到的其實就是現實,血腥又殘忍。沒有真實感和衝擊感,何來敬畏?這種真實是我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因為戰爭電影所存在的意義就是帶你走近那份被死亡和悲痛填滿的真實,從而讓你對戰爭產生由衷的厭惡。對於沒有經歷過戰爭的我們,很有必要通過作品了解戰爭的殘酷。我們對待現實中的戰爭的態度絕對不應該是對著CSGO中石油血那樣的無感。敘利亞外交官落寞的背影和烏克蘭士兵在交戰區彈奏的Nuvole Bianche究竟帶給了我們多少沉思?
對於《拯救大兵瑞恩》這部值得人銘記和深思的電影而言,瑞恩代表了眾多士兵,需要被拯救的是千千萬萬個瑞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