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一部戰爭電影,由史蒂文·史匹柏執導,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和馬特·達蒙等聯袂出演。影片於1998年7月24日在美國上映。
電影描述諾曼第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仍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周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2014年12月17日,影片入選2014年美國「國寶影片」名單。
【劇情簡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德軍東部戰場正打得不可開交,英美聯軍則於1944年6月6日在法國的諾曼第大區開始進行大軍團的全面登陸,試圖從西部直取德軍總部柏林,而在地面部隊的登陸作戰之前,部分分隊已經空降到了遠離諾曼第的法國內陸地區,試圖在破壞騷擾德軍的部署能力之後再與登陸的部隊集結,以便於進一步進行大規模的組織進攻。二等兵詹姆斯·瑞恩(馬特·達蒙飾演)所在的部隊就被遠遠地拋離到了德軍前線的後方。詹姆斯·瑞恩是家中四兄弟的老末,他的三名兄長都在這次戰役中相繼陣亡。美國作戰總指揮部的將領在得知該消息之後,為了不讓這位不幸的母親再承受喪子之痛,決定派一支特別小分隊,將她僅存的兒子安全地救出戰區。
該拯救小組的任務就落在了剛剛完成登陸任務的 約翰·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飾演)身上,而米勒上尉和他的部隊剛剛經歷過奧馬哈海灘登陸戰的慘烈激戰,傷亡很大,此時米勒已經顧不上閒暇歇息,而必須組建一支小隊即刻出發開始拯救任務,他匆匆地挑選了幾位身邊較為優秀的士兵,然後又臨時從別的部隊徵召了幾名專業兵種,在別的部隊還在原地休整的時候,米勒的八人小隊又開始踏上長驅直入敵方佔領地帶,在茫茫未知的廣闊地域中尋找一名叫瑞恩的士兵的徵途。
當小分隊的士兵們陷入敵區,各種困難和危險相繼撲面而來,人力和裝備的嚴重不足,對語言與地形的不熟悉,還有路邊牆角隨時可能埋伏著的危險的敵人,面對身邊的戰友們一個個相繼倒下去。
影片在戰爭場面的表現非常逼真,幾乎是真實再現了當時的戰場血腥景象,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美國電影協會將其定為「極度渲染戰爭的暴力片」。不過許多二戰老兵對影片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它是「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片中全長26分鐘的重現諾曼第登陸的壯觀場面,被影迷、軍事迷、發燒友奉為寶典,無人可出其右。
《拯救大兵瑞恩》是這一部偉大的戰爭片,它給予我們的不僅僅是對戰爭殘酷的反思,更多的是對普通士兵們內心人性的挖掘。戰爭使士兵所遭受的傷痛會留在那些經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們記憶中的深處,給他們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陰影。在影片的強烈音響效果中,觀眾依然如感同身受一樣真實,留給觀眾的是無限的深思。
影片是獲奧斯卡最佳剪輯獎的最後一部用非數字剪輯系統剪輯而成的電影。
印度電影審查機構曾因影片過於血腥暴力而亮起紅燈,但史匹柏拒絕進行刪剪,並決定不在印度上映,最後印度只好妥協。
在2006年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部最鼓舞人心的電影」榜單中,影片名列第10。
為了增加真實感,史匹柏用近乎紀錄片的拍攝手法來拍攝影片頭25分鐘的登陸場面。在拍攝之前根本不去想故事情節,而是在大部分時間裡使用手提攝影機跟蹤登陸的士兵們進行近距離拍攝。為了既忠實於整個故事,又真實反映故事所發生的那個年代,賈努茲·卡明斯基將膠片底片進行特殊處理,淡化色彩,以達到影片中的效果。影片中另一個特殊的攝影技術是使用90度或者45度的快門,來拍攝這場登陸場面,拍攝演員們不間斷的移動和槍彈橫飛的驚險畫面。
布景師湯姆·桑德斯和其他工作人員在海特費爾德一個廢棄的英國空軍基地,建造出一個滿目瘡夷、殘垣斷壁的法國鄉村,還建造了一座小橋,這也成為整部影片最高潮的一場戲的發生地。桑德斯首先製作了這座小城的三維模型,然後他使用刻刀在模型上削刀砍去,直到模型成為千瘡百孔。然後將這組遭「破壞」的模型按比例放大做成實物建築。還利用兩維模型的圖紙,桑德斯又設計了隱蔽的通道和藏身處,並在實景中原樣建造出來,這樣可以在這些隱蔽之處從不同角度拍攝屋內與街道的戰鬥場面。
為了將演員們造就成訓練有素的軍人,劇組為此找到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上尉對其進行訓練,演員們從一開始就進入到影片的環境之中,以各自飾演角色的名字相稱,每天學習大量軍旅常識,在為期10天的訓練中,演員們學習了如何使用武器、近戰本領、單兵戰術和二戰時軍隊的暗語和手語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