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運動,是糖尿病人控制病情、防治併發症的有效途徑。糖耐量異常者常合併有肥胖、高脂血症等,通過運動可減輕體重,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使糖耐量恢復正常。運動中既要出汗,又不要大汗淋漓;既要氣喘,又不能氣喘籲籲。因此,運動的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並提倡「357」運動法:即每日步行3公裡以上,每次步行時間超過30分鐘,每周運動不少於5次,運動強度以運動後的心率加年齡等於170最適宜。
1.運動項目。選擇運動項目,需考慮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及興趣。一般來說,首推步行,堅持每日步行3公裡以上。老年患者也可選擇太極拳等運動量較低的活動。中年患者可進行遊泳、自行車、桌球、羽毛球等運動。有膝關節炎的糖友,比較適合遊泳,既可消耗熱量,也不會增加膝部的負擔。
2.運動強度。人們檢測運動強度,通常都以心率作為參考指標。最大心率公式為:(220-年齡)的70%~80%。但高血糖患者要根據自身不同的情況而定出目標。年齡較大、體質較差者可以定在最大心跳的50%。運動強度的把握,應以身體無明顯不適和次日無明顯疲勞感覺為宜。
3.運動時長。專家建議糖尿病人每次運動應在30~40分鐘,其間包括5~10分鐘的準備活動,20分鐘以上的身體運動,5~10分鐘的放鬆活動。準備活動和放鬆活動是必需的,其目的是使身體逐漸適應運動和靜止狀態,避免骨骼、韌帶、肌肉受傷和使內臟器官恢復正常狀態。
4.運動頻率。高血糖患者參加運動貴在堅持,每周運動應不少於5次。如果運動次數太少,除了無法改善心臟功能和肺活量外,也不能促進胰島素在體內的生理作用。因為胰島素對運動的敏感性只能維持2~3天,所以每星期運動不少於5次才會有效果。
5.運動時間。專家建議:「對高血糖患者來說,儘可能在飯後1~2小時運動。」此時患者的血糖水平比較穩定,加之胃中的食物也消化大半,跟餐後立即運動相比,也不容易傷害腸胃。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不要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作用最強的時候運動,否則有可能導致低血糖。
作者 聰和 責編 辛婭
光明日報 ·《新天地》雜誌
版權聲明:光明日報新天地雜誌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