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大夫講糖:選擇胰島素降糖,我會考慮啥?

2020-12-25 糖尿病同伴支持

作者:陳剛大夫

不同的胰島素降糖方案都有它的最佳適應人群。

是否需要用胰島素?

如果需要用胰島素了,那該選用哪種方案呢?

是一針還是兩針,三針還是四針,甚至是用胰島素泵?

作為優秀的醫生,在選擇胰島素方案的時候,是咋想的呢?

別總認為醫生讓您買泵是他總想著回扣!

方案的選擇,主要是參考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有效性

安全性

生理性

依從性

經濟性

陳剛大夫就給大家慢慢刨刨它的內涵。

有效性:就是把血糖降下來。所有的降糖藥物中,沒有哪一種藥物比胰島素降糖效果更卻確切,毋庸置疑!前提只有一條:是否需要用?如果需要,就不要再質疑它的能力。

安全性:就是胰島素的不良反應。

胰島素還有不良作用?您肯定很驚訝!

在它的不良反應中,過敏、皮下脂肪萎縮、注射部位感染、胰島素水腫甚至短期的視物模糊,都會隨著胰島素製劑的改善、注射技術的規範或血糖的逐漸穩定而逐漸減少。

胰島素使用中,它的不良反應最引起人們重視的,就是以下三個方面:

1、低血糖。這永遠是胰島素使用者血糖達標之中最大的安全隱患。

低血糖的危害又有哪些呢?個人總結,主要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1)輕中度低血糖,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的影響是很大的,甚至可以動搖患者達標的信心;

2)低血糖之後的血糖反彈,不管是自身激素分泌所導致的蘇氏現象,還是低血糖所引起的過度加餐,都會使血糖調整增加難度;

3)低血糖所導致的嚴重事件:可以是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也可以是低血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還可以是低血糖導致的跌倒骨折、交通事故、對空作業墜亡,等等。

所以,預防低血糖是使用胰島素患者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糖化血紅蛋白的達標,不能以低血糖為前提或代價。當患者血糖調整過程中,一天中同時存在高血糖和低血糖,必須先解除低血糖。

我有文章:血糖控制優劣的幾個層次,大家可以再看看。預防低血糖,是頭等大事。

血糖控制優劣的幾個層次陳剛大夫,公眾號:陳剛大夫講糖陳剛大夫講糖:血糖控制優劣的幾個層次

2、體重增加。胰島素是合成激素,增加體重是很多研究得出的結論。

我在講座的時候經常說的一種狀態則是這樣的:

如果治療使胖的更胖,瘦的更瘦,即使血糖良好,那也是一種治療的失敗,不及格!

當然也包括胰島素治療下的體重增加。

那麼,我們就應該反思,如何讓用胰島素的人不長體重或少增長呢?我有幾篇文章大家可以看一看,或許就明白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您使用胰島素,是否越打越多?

陳剛大夫,公眾號:陳剛大夫講糖陳剛大夫講糖:您使用胰島素,是否越打越多?

兩個三角的文章陳剛大夫,公眾號:中崋糖友學會糖尿病友抗糖過程中不可忽視兩個「三角」!

分頭迎擊糖尿病人的飢餓感陳剛大夫,公眾號:陳剛大夫講糖陳剛大夫講糖:分頭迎擊糖尿病人的飢餓感

說給用胰島素的胖糖聽陳剛大夫,公眾號:陳剛大夫講糖陳剛大夫講糖:說給(剛)用胰島素的胖糖聽

胰島素和二甲雙胍的聯合除了降糖機制上的互補,還應該有體重上的關注。

胰島素還有促進食慾的作用,不想控制飲食的患者,或對美食誘惑抵抗力差的,使用胰島素,您要小心!

3、高胰島素血症。由於正常人胰島素分泌後在體內的分布狀態與胰島素注射者胰島素在體內分布上的差異,可以這樣講:幾乎所有胰島素注射的患者都存在外周的高胰島素血症。這個觀點很少有專家在大庭廣眾之下來說的,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在胰島功能很差的時候,還找不到能比它更好的解決方案。

如果口服胰島素真的能夠研究成功,它帶來的貢獻絕對不是減少了注射的痛苦,真正令醫學界興奮的應該是最大程度地解決了這個胰島素分布差異的問題。

所以,當我們面臨一個胰島素抵抗較重的肥胖的高血糖患者,減肥和使用二甲雙胍永遠是放到胰島素之前的位置上。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強化,為什麼是「短期」行為?而不像二甲雙胍那樣,只要能夠耐受和沒有禁忌,要貫穿整個治療的始終?

作為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的藥物噻唑烷二酮類,主要有三個品種先後上市:曲格列酮、羅格列酮、吡格列酮。現在的市場雖然很蕭條了,但是在曲格列酮、羅格列酮剛剛上市的時候,它們在全球的銷售業績足以說明了人們都對胰島素血症的重視。

站在這個層面上,我(默默地)說一句話:目前的很多胰島素使用者,可能不應該使用它,或者不應該用那麼大的劑量。

生理性:有一些內容在上面的「高胰島素血症」篇幅中帶了一下,有一些則是基礎胰島素與餐時胰島素的問題,是短效與速效胰島素類似物的問題。這裡就不多說了,只是告訴 大家:

在胰島素方案中,胰島素泵是最模擬生理的,其次是每天4針的方案,預混胰島素最次。

因為模擬生理模式,才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低血糖風險和高胰島素血症,肯定是明顯優於非模擬生理模式的。

預混胰島素既然不是,為什麼能成為最多使用的胰島素方案?那就是下面的因素。

依從性:這方面的內容,主要是病友層面的。認為多打針時病就更重;多打一次很麻煩;中午上班或外出旅遊很不方便,等等。

也有醫生層面的因素。目前的醫學界認為,血糖達標是第一位的。有研究,預混胰島素類似物(諾和銳30)每天一次可以使大約40%的人達標,每天兩次注射,可以使70%達標,每天3次注射可以使78%的患者達標。這些都是從血糖達標來考慮的。一天注射三針,78%以外不達標的是什麼人?想必很多人也沒有考慮過。-----肯定是胰島功能更差的人(您會思考什麼?)!

我在處方胰島素的時候,患者的依從性也是必須考慮的,比如:注射到吃飯的時間能不能等;注射N要等到晚上10點以後,這對很多北方冬季的老人來說是艱難的,為什麼不考慮換成長效的,而注射時間提前呢?

低血糖低風險治療策略陳剛大夫,公眾號:陳剛大夫講糖陳剛大夫講糖:低血糖低風險治療策略下的糖友,如何制定血糖控制目標和自我血糖監測方案?

當看到一個每天注射預混胰島素一天總量才20-30單位左右的老人,我可能就會改為一天注射一針長效,白天配合一些口服降糖藥物,低血糖風險降低之外,依從性也是我考慮的重要因素。

經濟性:就是價格問題。再好的方案也要有經濟作為基礎。胰島素泵在胰島素適用人群中,在有效性、安全性和生理性上都應該是最好的,但是,一個泵就好幾萬,花不起就都等於零。

在DPP-4抑制劑還不在醫保報銷的當下,有多少人願意自掏腰包去購買呢?

中國乃至世界絕大部分國家糖尿病患者的達標率都不高,有專家呼籲可能與胰島素起始過晚有關。但是,在所有的胰島素使用者中,整體達標率同樣很低。我們在總結原因時,除外患者的綜合管理能力以外,胰島素使用方案的選擇也可能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醫患結合,是我十幾年前就提出的糖尿病綜合防治「五結合」的內容。在胰島素使用上,也同樣存在「醫患結合」。

該不該用胰島素?如果用,用哪一種胰島素方案在達標率提高的同時,更安全、更生理性,是醫生在充分了解患者身體狀態下考慮的內容;但是在處方胰島素的時候,還要考慮患者的其他因素,尤其是經濟狀態和依從性(工作性質、作息習慣、飲食愛好以及年齡、視力、記憶力等等)。

「量體裁衣、精心定製」,這是我2014年參加全國CIDE演講半決賽的題目,做智慧的胰島素使用者,這個智者包括方案的制定者------醫生,也是對方案的執行者------患者的高要求。

我不希望患者直接表白:「我就不打4針!」

我同樣不喜歡醫生這樣說:「不買泵,想生二胎,哈哈,難!」

醫患雙方相對疾病而言,應該是聯手作戰的戰友,用「您猜」的想法對待對方,害人害己!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們在選擇胰島素治療的時候,很難做到上面五項內容都同時「完美」,更多的時候是醫生和患者都坐下來,慢慢分析,去尋找更合理的方案,而已。

今天我就為一名大山深處的青龍縣農村糖友處方了賣價只有25元一支的胰島素---萬蘇林30R,一個月不到100元的治療費用,這就是現實。

胰島素是為智者準備的良藥。希望您能從醫生處方用藥的思維中,看到些「醫者仁心」。

我在中國撫寧。

相關焦點

  • 陳剛大夫講糖:控制不了飲食的胖糖,不妨試試這些
    看我的「陳剛大夫講糖」,也一直在勸說糖友,一定要認真學習飲食的有關內容。甚至說:飲食、運動管理不到位的糖友,血糖控制的難度非常得大。對於肥胖糖友,運動少,吃得多是不二法則。但是,的確有很多人,吃得已經很少了,就是不見體重下降。其實,人體不是簡單的機器,當您吃的很少,身體就會啟動「飢餓保護」模式,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就會下調,以應對您的「吃得很少」。
  • 陳剛大夫講糖:從住院的時長說起
    (這是國家制定的診療路徑表單)----------住院這麼多時間,都能幹啥?怎樣做到「強化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識,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不少的胰島素使用者,胰島素注射就是圍繞肚臍5公分的「圈圈」扎;我還曾見到過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胰島素注射,一隻注射器反覆用一個月也捨不得換的糖友;胰島素是為智者使用的良藥!住院的目的,不只是調整血糖,用藥降糖那是醫生的事。
  • 糖尿病人換了胰島素,怎麼總不好怎麼辦?
    作者:陳剛大夫講糖,編輯強哥張阿姨上周來和我諮詢一個問題:以前她注射諾和靈30R,因為總要餐前提前30分鐘注射,要等待。於是在醫生的安排下換成了諾和銳30一天2次,是打完針就可以吃飯的那種,不用再等。前者適合長期使用,而後者常為臨時使用(比如出門忘記帶藥胰島素啦),但其中藥液成分是一樣的。預混胰島素是中國胰島素使用中的最大群體。
  • 新型降糖藥利拉魯肽類,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食慾,減重降壓降脂
    這一類新型的降糖藥,就叫做胰高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顧名思義就是激動胰高糖素樣肽1的受體,發揮和胰高糖素樣肽1相同的降血糖作用。看起來和列汀類藥物有點相似。這類藥物通過模擬人體自身胰高糖素樣肽1激動受體的作用,以葡萄糖濃度依賴的方式,增加胰島素的分泌,增強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後血糖。
  • 胰島素變色了怎麼回事?常用胰島素都啥色?
    作者:陳剛大夫 ,編輯強哥目前的胰島素製劑顏色只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清澈透明的,一種是靜置下有白色物質沉澱,使用時需要搖勻的胰島素。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清澈透明的胰島素,市面上常用的有:短效的胰島素R;速效的胰島素類似物,如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谷賴胰島素;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地特胰島素、甘精胰島素;超長效胰島素類似物德谷胰島素;預混的雙胰島素--德谷門冬雙胰島素注射液。
  • 又一批降糖藥要降價,糖尿病患者的福利,胰島素降價更待何時?
    央視報導第4次國家藥品集採即將開始,這意味著又一批降糖藥物要降價,相關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糖尿病人有4.63億人左右,中國糖尿病人約為1.164億,患病率為11.2%,人數居於全球第一,預計我國2045年糖尿病人數將達到1.34億人,同樣為全球最多眾多的糖尿病人帶來了巨大的糖尿病治療的藥物市場
  • 吃藥還是打胰島素?這6類糖友馬上去打胰島素
    由於自己對糖尿病又不是很了解,很有可能就被帶偏,該用胰島素卻錯用了口服降糖藥,明明吃降糖藥就可以,卻打上了胰島素,甚至由於用錯藥而延誤病情。正因為如此,很多糖友就不知道是吃降糖藥好還是打胰島素好? 其實,無論是降糖藥還是胰島素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它們都有各自的優勢也有一定的弊端。
  • 胰島素比口服降糖藥副作用大?這一篇解釋得太走心了
    胰島素比口服降糖藥副作用大? 關鍵詞 >> 降糖藥
  • 「天然胰島素」芋頭,究竟是升糖還是降糖?附:糖尿病一周飲食表
    眾所周知,糖尿病是一種終身疾病,降糖穩糖是終身目標,除了要一生用藥,一天三頓的飲食也要格外注意,網上流傳芋頭是一種天然胰島素,這讓不少糖尿病人趨之若鶩。芋頭真的有降糖作用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芋頭裡面富含澱粉,把它當成胰島素那可是南轅北轍了,因為任何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會升高血糖,芋頭也不例外。之所有芋頭降血糖的說法,那是因為芋頭的升糖指數只有48,屬於對血糖影響比較小的食物。和米飯相比,吃芋頭之後血糖上升幅度和速度都要低很多。
  • 得了糖尿病,能用胰島素嗎?若非3種情況,就別費事兒了
    降糖藥從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抑制腸胃吸收葡萄糖、降低餐後血糖、增強細胞對血糖吸收這五個作用來發揮降糖效果,而胰島素則是直接補充胰島素以改善高血糖症狀。 其次,胰島素與降糖藥使用方法不同。口服降糖藥儲存方便且按醫囑要求口服即可,而胰島素需冷藏保存且要經皮下注射。
  •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如何改善胰島素抵抗?
    這是一個醫學定義,但對於普通的人來講,很難去理解,因為太專業了,看不懂,我嘗試通過簡單的,通俗的說法幫助大家理解胰島素抵抗 首先我們了解胰島素的功能:胰島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種激素,它是我們身體唯一能降糖的激素,當我們吃一大碗面後,血糖就急劇升高,需要胰島素降糖。
  • 「357」降糖法
    糖耐量異常者常合併有肥胖、高脂血症等,通過運動可減輕體重,使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使糖耐量恢復正常。運動中既要出汗,又不要大汗淋漓;既要氣喘,又不能氣喘籲籲。因此,運動的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選擇運動項目,需考慮糖尿病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及興趣。一般來說,首推步行,堅持每日步行3公裡以上。老年患者也可選擇太極拳等運動量較低的活動。中年患者可進行遊泳、自行車、桌球、羽毛球等運動。有膝關節炎的糖友,比較適合遊泳,既可消耗熱量,也不會增加膝部的負擔。 2.運動強度。
  • 電視劇《隱秘的角落》:殺人只用一顆降糖藥?降糖藥不可隨意服用
    《隱秘的角落》劇中截圖電視劇《隱秘的角度》中男教師張東升殺妻,只用了一顆降糖藥格列美脲
  • 阿卡波糖——符合國人飲食習慣的降糖藥
    降糖藥物種類繁多,各有特色隨著多年來跟糖尿病鬥智鬥勇的積累,我們也有了很多應對糖尿病的方法。對於飲食和生活習慣改善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來說,除了各式各樣的胰島素針劑,還有很多方便口服的降糖藥物。
  • 胰島素類似物的基礎胰島素實踐之道
    而UKPDS研究[6]、ACCORD研究[7]和VADT研究[8]相關結果則提示使用過去的經典降糖藥控制血糖,糖尿病的治療往往伴隨患者體重增加。理想的基礎胰島素製劑能模擬正常人體日內生理性的基礎胰島素分泌,提供一日內持續、平穩的基礎胰島素濃度[11,12]。 目前臨床常用的基礎胰島素主要包括中效胰島素(如NPH),長效人胰島素類似物(如甘精胰島素、地特胰島素、德谷胰島素)等。指南[13,14]指出,相較人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在減少低血糖發生風險方面表現更優,同時體重增加情況更少[15]。
  • 胰島素使用方案大全 內分泌專家撰稿
    糖尿病顯然是任何一個專科都很常見的疾病,如何降糖是煩惱很多醫生一個問題,每次都請內分泌會診總不是辦法,根據會診意見來執行也只是缺乏靈魂的行屍走肉。自己掌握降糖方法至關重要。(4)睡前打一次長效(單用或+口服降糖藥)(5)胰島素泵:可以24小時持續泵入短效胰島素並在泵上預先調查好各時間段的量,一般是內分泌專科才有,100多元/天。 具體什麼病人選擇用哪些方案呢?有文獻認為可根據患者的依從性和血糖水平來選擇。
  • 諾和胰島素有幾種?
    基本上每個人都會對胰島素都有一定的了解,主要是為了讓糖尿病的血糖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胰島素的種類很多,而且這些胰島素在使用過程中的作用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些理解,以便於正確的對藥物進行判斷,同時還要注意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諾和胰島素有幾種。
  • 中國糖尿病患者怎樣正確胰島素治療?
    圖1:及時起始胰島素有助於血糖達標 選擇胰島素治療需同時考慮空腹與餐後血糖 根據權威指南/共識推薦6-7:糖尿病管理需對症下藥,強調個體化治療;因此在選擇胰島素治療時,需要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具體情況。
  • 什麼是胰島素抵抗?
    /高胰島素血症、糖耐量異常、血脂代謝異常、糖尿病、高血壓等等。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聊聊胰島素抵抗。什麼是胰島素?胰島素是指胰島β細胞分泌的一種降血糖的激素。它是我們機體內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是維持血糖水平平衡的「衛士」,也是體內唯一同時促進糖原、脂肪、蛋白質合成的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