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視劇60講》第十集⬇️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電視劇60講》。我是電視劇研究的小學徒李星文。
從《大明王朝1566》到新版《三國》,我們不是講的歷史,也不是講的小說,而是講的電視劇。電視劇怎樣觀照歷史,電視劇怎樣翻新名著,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赤壁大戰結束,《三國演義》裡為人熟悉的典故基本上已經講完。明顯能感覺到朱蘇進和高希希的創作激情在上漲。新《三國》不惜筆墨地表現了三家的外爭和宮鬥,腥風血雨,黑幕重重。這才像原生態的政治,這才像中國人。
司馬懿的出場比原著大大提前了,提前是為了讓他加入曹氏家族的內部較量中。
曹操兵敗赤壁,回許昌的路上遇見司馬懿。曹操自我總結說,赤壁之敗是因為驕兵悍將太過輕敵。可是司馬懿認為赤壁之敗是由於人心思漢,天下士族視曹操為國賊。信奉王霸之術的曹操不信這個,但看到了司馬懿的不凡。
曹操感覺老之將至,此生無力統一天下,開始考慮接班人的事。曹操長子曹昂死於徵伐張繡時的亂軍之中,眼前還有老二曹丕、老三曹彰、老四曹植和老小曹衝。曹彰善武,曹植善文,曹衝智商過人,曹丕為人忠順。司馬懿認為,曹衝聰明外露,非長壽之相。曹植過於清高,不堪大用。曹彰一介武夫,不值一提。只有曹丕心計過人,能審時度勢,繼承曹操的事業。
後來,曹衝被蛇咬死,兇手疑似曹丕。曹植雖然以文章勸進,得了曹操的歡心,但司馬懿決定保曹丕。曹丕捲入了「反賊」的陣營,司馬懿教他兩個字:一是賴,就是耍賴,二是誣,就是誣告。結果曹操真的信了他。「見榮譽就上,見罪責就讓」,這是職場的鐵律。不能天真地以為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其實領導就喜歡有手腕,會耍賴的,因為他們往往就是這樣的人。
「三氣周瑜」是有名的段子。人人都說是孔明害死了周郎。《三國演義》裡,孔明幾次預言:周瑜死期不遠,邊兒上劉備很沒人性地表示「大喜」。但在新《三國》裡,與其說他是死於諸葛亮之手,不如說他是被自己的心魔奪了命。
如果把孫劉兩家視為兩個大公司,那周瑜和孔明就是兩邊的ceo,他們得到了董事長孫權和劉備的信任,而雙方死命爭搶的貨物就是荊州。對於劉備來說,荊州是命根子,丟了就再無立足之地。對於孫權來說,荊州不過是赤壁大戰的紅利,重要是重要,卻不關根本。
然而周瑜不這麼看,自從在赤壁大戰中跟諸葛亮鬥智落了下風,戰勝孔明就成了他最重要的人生目標,取荊州就是證明自己的機會。求勝心切,他忘了孫劉聯盟的戰略意義,也屢屢在用兵時犯下低級錯誤。你想,假途滅虢是多老的計謀啊,用諸葛亮的話說「連三歲孩童都瞞不過」,他卻想用來殲滅劉備,奪回荊州。他不倒黴誰倒黴?
老版《三國》裡,孫權和周瑜君臣一心,鐵板一塊,新版卻不一樣。孫權登上吳侯之位,很長一段時間根基不穩,而周瑜是功勳卓著的大都督。如果孫策不死,孫權就只能是周瑜的老弟。儘管歷史選擇了孫權,他也很難節制權傾朝野的周瑜。
周瑜死盯諸葛亮,老想攻打荊州,孫權和魯肅如坐針氈,多以太極拳化解他的衝動。有一次,周瑜自作主張兵發荊州,才來報告孫權。孫權忍無可忍,問他:這江東到底你做主還是我做主?周瑜感覺到不被信任,掛印而去。
這裡又隱藏著一個職場話題:忠誠還要善表,功高且莫震主。周瑜當然是忠誠的,但他還是做了招君王嫉恨的事情。周瑜臨死的時候反思說:跟程普、黃蓋等老將比起來,自己也是小字輩,所以不得不粗聲大氣,擅權專政,這就難免分了主公的權,請原諒。
歷史往往如此無奈,劇本早已寫好,人力不可回天,所有的大人物都是歷史的承受者,而非主宰者。
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這使劉備一貫標榜的仁義也成了假招子。周瑜曾經直接指責劉備「虛偽」,魯肅也曾說過:「有了諸葛亮,誰也不需要再打仁義的招牌」。那麼,新版裡的劉備究竟是真仁義還是假仁義?這是個疑案。
諸葛亮替劉備辯解說:我們的最高理想是中興漢室,為此必須有立足之地,因而雖然心如刀割,也得忍受江東眾人的辱罵。也就是說,在劉備和孔明這裡,有了「最高理想」,是可以不擇手段的。
如果說在荊州問題上,劉備很像他的老祖宗劉邦,青皮無賴,說翻臉就翻臉。但在過江招親這事上,劉備顯示了英雄本色。新版電視劇裡,關張趙都不想讓劉備冒險,孔明也怕危及劉備的性命。是劉備大智大勇地站了出來,說為保荊州,刀山火海也要趟。
周瑜沒料到劉備真的敢來江東迎親,一聽劉備過江就傻了。就像蔣介石也沒想到毛澤東敢來重慶談判,甚至連一份像樣的談判底本都沒來得及準備。甘露寺裡圖窮匕見,劉備說出一番扶保漢室的宏圖大志,折服了吳國太和孫尚香,躲過一劫。
在對坐閒談的時候,仁義的真假是弄不清的。在命懸一線的時候,仁義的成色會徹底暴露。劉備的甘露寺宣言的確有感染力。這是朱蘇進寫得最好的一場戲,我是徹底被劉備說服了。即使是裝,他也裝到了真假難辨的境界。
仔細想想,即使是在拜金主義盛行的今天,一個真正的仁義之人,還是具有人格魅力。
新版四大名著劇,《水滸傳》有些粗糙,《紅樓夢》有些刻板,兩版《西遊記》都沒能構築起神奇瑰麗的神話世界,只有新《三國》實現了忠於原著和楊柳新翻的平衡,實現了文學想像和影像呈現的契合,雖然也有缺點,但算是一部可以傳世的作品。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兒,下一期咱們聊聊亂雲飛渡的後三國時期和新版《三國》的終極地位。
主講人 | 李星文
編 導 | 許明華
攝 影 | 許德彪、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