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功地讓自己失敗了

2020-09-20 一隻飛翔的羊

暴雨如注

1.成功,還是不成功,這是個問題

《乘風破浪的姐姐》接近決賽的時候,人氣一直很高的萬茜,右手骨折了。

看上去像一個偶然事件,但我卻覺得,這裡有著一種特別的意味。

萬茜出道多年,在參加浪姐之前,雖然也一直不斷擔當女主角,但她好像並沒有爆紅,甚至沒有特別出圈的角色。

以至於在知乎她自稱是一個「不紅」的女演員。

萬茜

參加浪姐之後,她的團隊和節目組開始做一些營銷,於是,她開始迅速地陷入了爭議當中。

一方面她清冷獨特的氣質確實能很強烈地吸引喜歡她的那部分觀眾,初評才藝雖然技術上翻車,但很有打動人心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不論是團隊還是節目組給她的營銷定位與她有意無意透露出來的並不在意紅不紅的感覺形成了一種矛盾。

這種矛盾在她面對易立競的採訪時達到了頂峰:一旦談及事業發展,或者紅不紅的話題,可以很明顯感覺到她的緊張和焦慮,以及她力圖掩蓋這種緊張和焦慮。

實際上,我能感覺到,對於成功,萬茜可能是矛盾的:她讓別人感覺到擰巴或者糾結的原因就是,她可能一方面渴望成功,一方面又害怕成功,所以在不斷順利走向總決賽,各項代言拿到手軟,人氣一直高居不下的時候,她受傷了。

受傷

表面上,受傷並沒有阻礙她繼續參加比賽,甚至可能還能彰顯一些「拼搏精神」,但這畢竟意味著她不可能以最飽滿的狀態去迎接勝利。

既渴望成功,又害怕成功之後遭受懲罰,這便是隱藏在很多人潛意識中「作祟」的「鬼」,讓我們通往成功的道路充滿崎嶇而不自知障礙,而這些障礙可能都來自於自己。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俄狄浦斯」情結。

2.未被覺察的「畫地為牢」

「俄狄浦斯」的古希臘神話故事,說的是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夫娶母的故事,這是他沒有辦法逃避的宿命,最後他得知的真相,刺戳雙目,終身流浪。

弗洛伊德在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把4-6歲的時期命名為「俄狄浦斯期」,在這個時期,一個人面臨的內心衝突就是「俄狄浦斯」衝突。

俄狄浦斯衝突最精髓就是「弒父」。象徵層面的「弒父」,是指心理上完成對父親的超越。

盡頭

雖然我們意識上覺得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輩超過前輩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在潛意識深處,作為每一個後輩,對於超過前輩,都是有一種恐懼的。

記得有一次在諮詢室裡,我的諮詢師問我:你覺得你做諮詢有做得比曾老師好的地方嗎?

這一問猶如一記驚雷,把我幾乎擊暈了,我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絕對不可能!

等緩過勁兒來了,我突然意識到,這種反應實際上就是我的俄狄浦斯情結在給自己設限:我覺得我是沒有辦法,我是不敢超過前輩大咖的,似乎超過了就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具體恐怖在哪裡我不知道,這正是最恐怖的地方。

如果在潛意識深處就給自己建了一道絕不能超過父親(前輩)的高牆,那麼,即使你在意識層面如何撲騰掙扎,奮力拼搏,可能都只是在不停內耗,雙手互搏,最後花了大把力氣,卻只能往前挪動一點點。

複雜

看上去像命運之神的捉弄,卻很有可能只是潛意識妙到毫巔的操控。

「俄狄浦斯」衝突的「作祟」,有時候會體現在某些重大的事件上,比如高考時離分數線只差一分,更多的時候,它可能瀰漫在生活中任何細小的地方。

比如,有的人無法順暢寫出一篇文章,不敢在公眾場合第一個發言,不敢爭取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在面臨任何競爭時有恐懼感,想要逃避,這些情況很有可能都是在害怕自己「太成功」。

3.如何做一個有益於孩子「俄衝」的父親

在通往所謂「成功」的體驗的道路上,父親的角色特別重要。

在俄狄浦斯三角關係中,無論對於男孩還是女孩,父親都象徵著一股孩子與母親分離的力量,一個社會化規則。

跟父親的關係,往往是一個人和事業關係的縮影:在俄狄浦斯關係中,孩子既希望得到父親的指引,肯定,又希望能夠超越父親。

但又對真正超越父親充滿內疚和恐懼。

這時候,究竟如何把握作為父親的分寸感特別重要:

父子關係

第一,他不能是一個太弱小的父親。

如果一個家庭裡父親顯得過於弱小,孩子是會感覺到安全感不足,沒有人能夠保護自己,說不定還需要自己去保護父親。而且孩子的攻擊性也沒辦法釋放出來,孩子需要父親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去接得住自己的攻擊性。

這樣孩子在長大之後,才敢於競爭,敢於「贏」,而不會總擔心自己的「贏」會傷害到別人。

強大的父親

第二,他不能是一個太疏遠孩子的父親。

這一條基本上擊中了大多數中國的父親。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男人主外,父愛如山,就是應該離養育孩子很遠的。

雖然也有「子不教,父之過」的古訓,但中國式父親,大多數作用體現在威嚴而不是親近,所謂「教」強調的是教導,而不是情感的親近。

這在傳統社會可能並沒有太大問題,但是到了現在,一個父親如果不在一個較為親近的關係上去教導孩子,其實是很困難的。

大多數孩子接受教導的前提是他跟你關係足夠好,足夠近,你才對他能夠有影響力。否則孩子只會用疏遠和沉默應對所謂父權的威嚴。

與父親關係疏遠的孩子,也會在職場上和領導與權威疏遠,他們不太懂得如何和上級建立一個較為親近的關係,很容易被上級的批評所擊倒,從而失去晉升和獲得更好資源的機會。

父子親密

第三、他是能夠允許孩子超越自己的。

怎樣才叫允許孩子超越自己呢?有一個重要指標就是看他是不是能夠較多地肯定,鼓勵孩子。

一個經常貶損孩子的父親,看上去是「嚴格」要求,但實際上是對孩子創造力和競爭力的一種「閹割」。

始終得不到父親肯定的孩子,總是會對自己所作所為充滿猶疑,不敢確信自己的決定,也會不相信自己能夠獲得真正想要的成功。

不論是敢不敢贏,還是會不會和權威搞好關係,或者相不相信自己的能力,都是通向「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

很多時候,我們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成功,正是因為潛意識中和內心中父親的關係有那些未解的衝突。

4.成功地完成性別認同,也需要超越俄衝

不僅僅事業的「不成功」可能有俄狄浦斯衝突的攪擾,建立和維持長期親密關係的阻礙,也有一部分,存在於未解的俄狄浦斯衝突之中。

其中之一的阻礙就存在於「性別認同」中。

玩伴

在性別認同上,可能女性比男性更為艱難,這其中有很多社會文化「重男輕女」的因素,作為女孩子,總是不受重視的,可能更希望自己是個男孩。

如果女孩子的父親能夠在俄期給予女孩足夠的親密,寵愛,肯定,同時又在孩子長大後逐漸退場的話,這種來自於異性父母的愛其實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社會文化的影響。

一個超生的女孩,其實本來是不被全家期待的,但她的父親非常愛她,在每次計生工作人員上門檢查時,父親都跟她玩躲貓貓的遊戲,讓她在完全不知情甚至是很愉快的心情中渡過了那些驚險的時刻。

在「重男輕女」文化環境成長下的她,就在父親的愛中悅納自己女性的身份,並最終組建了幸福的家庭。

父女

更多的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又缺乏父愛的女孩,可能就沒有這麼幸運,可能她們終身都在排斥自己女性的身份,對男性又羨慕又仇恨,最終影響了享受與男性真正愉悅的親密。

有關「俄狄浦斯衝突」的學說,可能可以稱作一門研究「不成功」的學問,而《衝突背後的衝突》正是一本深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專門研究中國人如何「不成功」的書,中國式父子關係,中國式性別認同之路,都在其中呈現得淋漓盡致,更有對於中國傳統故事和古典名著中俄狄浦斯衝突精彩分析,讓人慾罷不能。

如果,你參透了這些中國式「不成功」,你與成功的距離應該就不遠了。

相關焦點

  • 談格局:容天容地容自己,允許失敗
    他們總是以自己的過去,吃的鹽、走的路什麼的來武斷的看待別人,然後出了錯也不會認錯,甚至換個地方再換同樣的錯。        一個文盲母親,可以教育出偉大的下一代,決定孩子認知的,並不是無多少見識的母親,而是母親賜予一顆善良的心、公正的態度的探索的追求。        容天容地容自己,這是一個偉大的格局。每一個「容」字都極其不容易。
  • 失敗是成功之母是對是錯?這樣看待失敗,你會更加成功
    我想結果可能就相反了。特別是人到了中年以後,一味地相信與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是非常不明智的,失敗不僅僅會影響你的心態,更會讓你愈發的自卑,學會轉變對待失敗的態度,你才能更好地走向成功。這樣來看,儘管有幾百萬人成功了,但是成功率依然不到百分之一,如果你到了中年還一味地認為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話,那麼這裡面的概率可能還會降低,也就是說,你敗局幾乎上已經註定。那麼到底應該用什麼樣的眼光來看待失敗才更加正確呢?
  • 「石油大王」: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只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
    洛克菲勒曾說:「我從不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只相信信心是成功之父」很多時候我們把信心建立在能力,預期,希望之上,我們總是在看出事情的苗頭後,或者以自己的能力測量過事件之後,才會表露我們的信與不信,在洛克菲勒看來,這其實不是自信,這只是錯把「希望」看成了「信心」。
  • 失敗是成功之母?別開玩笑了!
    這段話的前半部分,誠實地承認了失敗的學習不能讓我們知道如何避免再敗。後半句我也認可,畢竟,吳曉波《大敗局》收集了大量案例,呈現的是失敗的普遍規律。但你有沒有想過,平常時候我們一個個問到的失敗原因,只不過是個體現象。
  • 面對失敗,我們要相信自己,堅持不懈,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l從不攀登的人永遠不會失敗。失敗了,你可能會失望;但如果不去嘗試,你註定失敗。那些努力去做某事卻失敗的人,比那些什麼也不敢嘗試的人更值得敬佩。2、遇到挫折就心灰意冷的人,永遠是個失敗者。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面對失敗,戰勝失敗。俗語說的好:「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我們只有在經歷之後才能明白生命的真諦。人生在世,遇到挫折是難免的。
  • 一個人失敗,一群人失敗,失敗比成功更有價值
    我想它講了一場關於失敗的故事,一群失敗的人,去努力奮鬥後,失敗的故事。是不是有點悲觀?相反,這部電影完全是反勵志裡的勵志電影,拒絕被貼標籤,追求成功而不違心,遵從內心,從愛出發。電影從開始到結尾,沒有一個人事成功的,故事結局也並不以Litter miss sunshine 獲獎奪冠來糊弄觀眾,來定義成功。
  • 在正確處理失敗的高手眼中,為什麼失敗和成功反而是近義詞?
    而這次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有效地處理失敗,幫你培養出一個可以從失敗中快速地重新走出來的能力。首先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失敗,所謂的失敗指的是自己在努力了之後還是達不到預想中的目標,可以理解成是實際情況跟自己預想情況之間產生了差距,這個差距的距離越大,失敗後帶來的感覺會越強烈。
  • 楊瀾:一個媽媽的成功,就是讓孩子成功地離開自己
    楊瀾作為一名成功的女性主持人,同時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媽媽,對於育兒方面,她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楊瀾:一個媽媽的成功,就是讓孩子成功地離開自己楊瀾曾在節目中說道,作為一個母親,她人生最大的成功,應該是讓孩子成功地離開自己。
  • 三次試管失敗未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失敗與成功經驗都在這裡
    作者:寶寶知道好彩妹好運自然來一直渴望擁有個自己的寶寶,得知自然受孕無果後,便踏上了試管嬰兒之路。雖然是條充滿希望的路,但是這也不是捷徑,充滿心酸與淚水。「備戰」試管前後經歷了兩年,前面三次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沒有放棄,最後一次終於成功了。來看看我的成功與失敗經驗。
  • 千萬別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
    後來我跟他說:「寫作遭遇退稿是正常的,不要光盯著失敗,或許就有收穫了。」他也仔細分析自己寫稿時候的心境,寫稿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總是什麼都想寫,造成文章風格混亂。而且他在剛開始接觸寫稿的時候,一直都很順利,沒有遭遇過失敗,導致承受能力很差,接受不了被拒絕。於是他開始放平心態,找準自己擅長的領域,集中發力,深入鑽研,終於走出了失敗的困境。畢竟,人生不可能一直都順遂,失敗本身就是人生成長路上的一部分。
  • 談魔吞十二面具的成功與失敗
    先談成功的角色赤龍影他哪裡成功?武打表現,不!智慧,也不是。是騙,他成功騙了我,騙了觀眾,原先以為他是死而復生的刀無極,結果是早就沒戲份的阿猋!?雖然他的出場解釋很牽強,但騙過觀眾這點我是給予好評,畢竟面具的真義就是欺騙跟偽裝,騙子跟面具是好麻吉!
  • 失敗的秘訣,伴隨成功之路
    我還是忐忑不安地說道,別人知道了,一定會說閒話的。周鵬見狀,只好邀請了另外一個同學和他一起創業。 工作後,有一個親戚邀我到他公司工作,他說,他現在正缺人手。 我忐忑不安地說道,我到你公司工作,讓其他親戚知道了,他們一定會說閒話的。
  • 「小惡魔」主演彼得丁拉基:我直到29歲才允許自己失敗,然後我成功了
    如果有人問我,整部《權力的遊戲》裡我最喜愛哪個角色。我一定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小惡魔,提裡昂·蘭尼斯特。不但喜歡這個角色,更喜歡這個角色背後的演員,彼得·丁拉基。沒有人能說清楚,究竟是小惡魔這個角色成就了彼得丁拉基,還是彼得丁拉基演活了小惡魔這個角色。
  • 《盜鑰匙的方法》: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的啟示
    《盜鑰匙的方法》講述了兩個性格習慣完全不同的人,互換身份後的種種變化,該劇致力於向我們展現成功和失敗人士的本質區別。劇中櫻井武史是一個35歲男性,沒有固定職業,是一個熱愛表演卻始終沒有出名的十八線群眾演員,窮困潦倒對未來失去希望,無助的櫻井決定上吊自殺。然而連繩子都不會系的他,自殺失敗了,自殺未果後,他無意中發現家裡還有一張澡堂的入場券,便前往澡堂。
  • 貝克特:我對成功的故事沒有興趣,我只對失敗感興趣
    當我試圖梳理下貝克特的生平時,驀然發現可以仰賴的中文資料著實不多。這裡,除了國內翻譯的相對滯後外,更為關鍵的是貝克特本人對公眾窺探欲的拒絕。直至1989年,當他授權詹姆斯·勞爾森寫作傳記時,他仍然對自己的私人生活保持沉默,並於同年在沉默中去世。
  • 你成功了我做你的全職太太,你失敗了風雨無阻我陪你從頭再來
    最近最感動我的一句話就是:我不怕你失敗,我怕你不求上進,一蹶不振。你失敗了,我可以陪你從頭再來!是的啊,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蹶不振,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也有可能是深淵之底。你們是髮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小的時候你們玩過家家,他是新郎,你是新娘,長大了你是新娘,他是你的新郎,你們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 兩次高考失敗,依然不會相信命運,我要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在我的心裡,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命運一定是在自己的手中,不管出現什麼樣的事情,我都會努力向前。可是事實往往就是很讓人心痛,而我卻無能為力改變,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我不斷鼓勵著自己,只要努力一些,我相信也許我自己會得到更好的結果。
  • 父親說:「成功各有招,失敗有原因」,四塊成功絆腳石儘早挪開
    看到別人澆水,才去機井排隊、看到別人施肥才去賣化肥,看到別人打藥才想什麼時候我也去打,看上去只差幾天,產量卻可能差很多。記得父親講這段話的時候,我剛上初中,那天是星期天,天降大雨,父母不能去地裡幹活,一家人就坐在堂屋裡看雨聊天。當時因為還小,對父親關於種田的這套理論並不感興趣,而是拿著一本小人書認真地看。
  • 參孫:一位信心偉人的成功與失敗
    但作為一個基督的信仰者來說,令我們的血液在瞬間能夠沸騰喧囂起來,於天寒地凍中不再冰冷,於臨界漩渦裡不再漠然,於五光十色中不再炫目的卻是他一路走來,一路起伏不定,一路跌宕不已地與神的在與不在,與神的分與合。正是在與神的分與合,在與不在之中,交織出了他那些驚世駭俗的英雄壯舉,我們也從中看見了他在對神的信心上的大成功與大失敗。
  • 黃奕:成功不是在於你成功時的輝煌,而是在於你失敗時有多堅強
    黃奕:我特別摳,有時候我連某寶上最低價的我都嫌貴,要去批發站淘!其實黃奕出道之前家庭也不算富裕,曾經為了生活費,和好友一起擺過地攤!黃奕擺了地攤還挺特別呢!而在其以往的交往對象中,其經歷過被劈腿,黃奕不能容忍背叛,她不想再經歷戀愛的失敗,不想再去經歷戀愛的過程,她想直接結婚!而這時突然出現一個愛慕者,有錢又愛自己,無疑剛好滿足了自己的需求,所以義無反顧地拋下一切去追求所謂的婚姻家庭!而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來得快去得快,黃奕和徐凱的閃婚甚至維持不到一年就分道揚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