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出一場無人超越的曠達之雨:因為無所計較,故而所向無敵

2021-02-08 歷史的引導

蘇軾作為中國歷史上罕見的文化巨人,才華橫溢、瀟灑不羈,卻又充滿慈愛與悲憫,在他的生命裡,似乎有無窮的可能性,讓他達到了最深的深度。他以曠達、堅韌、寬容的人格魅力被眾多的人所喜愛,而正是這種獨特的個人魅力,讓包括國學大師林語堂在內的無數文人為之傾倒。

作為蘇東坡的「超級迷弟」,林語堂曾為蘇東坡作傳——《蘇東坡傳》,林語堂認為蘇軾是一位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在這本書中,林語堂是這樣評價蘇東坡的:

「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赤心為民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口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

蘇東坡一生坎坷,宋神宗元豐五年,因「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出遊黃州城外的時候,淋了一場雨,由此寫出一場無人超越的曠達之雨,這一篇就是幾乎家喻戶曉的名作《定風波》: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這寫這首詞之前,蘇軾寫了一下段的序,說明了他作這首詞的原委: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僕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麼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於是就做了這首詞。

這首詩最為精華的部分,要數最後一句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一句將蘇軾不畏人生坎坷、安之若素的超然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蘇軾歷經了很多年的的政治風波,自然界變化中的雨晴是尋常的,那社會人生中的起起落落、榮辱得失又何嘗不是這樣?既然是尋常之事,那無論是「榮、得」之際或是「辱、失」之時,又何必在意?

一曲《定風波》,寫出了蘇軾無人超越的曠達心境,這並不是因為蘇軾熬過了風雨而驕傲,也不僅是對風雨安之若素,而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明淨透徹。不管外在的境遇如何變幻,都如雲煙過眼,明淨透徹的心靈不會被外物所困折,因為無所計較,故而所向無敵。

人活在世,不可能事事盡如人意,遇到困難和煩心的事要自己化解,時刻擁有樂觀的心態和快樂的心境。別讓生活的壓力擠走快樂,不管昨天發生了什麼,不管昨天自己有多苦澀,這些終將成為過去,不管雨下得多大,總會有天晴的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收拾好心情,重新出發,迎接晴天的到來。

蘇軾的詞啟迪了無數的人,讀蘇軾的詞會讓你有一種豁然的感覺,讓你深深地感受到:人生在世,沒有過不去的坎,風雨人生,困難逆境無可避免,我們唯有在逆境中保持一顆淡然豁達的心,才能創造更好的未來。

正如詩詞大會康震老師所言:「蘇軾的詩、詞成為我們滋養、豐富精神世界的重要源泉,成為我們提升尋常生活趣味的涓涓溪流。」

蘇軾一生寫過兩千多首詩詞,我最近在讀《蘇軾詞傳》,裡面精心挑選了蘇軾一生中最為經典的詞,並且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即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也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這本書將蘇軾一生的經歷與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為編織,詩文與生命經歷互為註解,使讀者於詩詞中讀傳記,於傳記中解讀蘇詞,真的是收穫頗多!

這一套書籍共有六本,裡面還有婉約派《李清照詞傳》、豪放派《辛棄疾詞傳》、"千古詞帝"《李煜詞傳》,性情之人《納蘭容若詞傳》,以及《倉央嘉措詩傳》。

總有一些人,繡口一吐,便點綴了中華文化史上燦爛的星河。到了浪漫的七月,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在飯餘茶後隨便捧起一本,就可以陶醉其中,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便無法自拔。

相關焦點

  • 蘇軾《定風波》賞析:因為無所計較,故而所向無敵
    蘇軾是一位不肯「歸去」的「謫仙」,儘管人世間有許多不平,給他很多打擊、傷害,他依然深愛人間,為人世的生活唱出衷心的讚歌,因為他的「家」就在人間。是什麼讓蘇軾對生活、對一個並不完美的人間抱有如此堅定的眷念和熱愛?今天好書君要推薦的這本《蘇軾十講》將帶領大家在歷史文化中去重新了解蘇軾。
  • 蘇軾半夜不睡「起來嗨」,寫出一絕美之作,最後九字千年無人超越
    因為這時的蘇軾,已經懶得「舉頭望明月」了,他只想完全回歸現實,對著「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恬淡度餘生。這一首《行香子》,以名詞「琴」、「酒」、「雲」入曲子,寫盡道家逍遙的生活,活脫脫一幅田園風景畫,千年來無人超越,可勉強與之媲美的,唯有後世馬致遠寫下的「枯藤、老樹、昏鴉」!
  • 秦觀1首詞引起詞壇轟動,蘇軾等人爭相應和,卻無人能超越
    宋哲宗紹聖元年,秦觀因為監察御史劉拯讒言「秦觀浮薄小人,影附於軾」,被認定為跟蘇軾一夥,從此開始了他的一再被貶謫的政治生涯,當年便被貶往處州,監酒稅。次年春天,秦觀「遊府治南園」,寫下一首悲涼傷感的懷舊詞。宋·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
  • 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出了意境,寫出了傲骨,寫出了惺惺相惜的情義
    蘇軾樂觀的一生,是與人交往的一生,他的詩,總是讓人感覺到生命向上的東西,是那種草木生長,欣欣向榮的感覺。對待困難與挫折,他總是笑著面對。與智者交,聽君一席話,勝讀三年書。與情者交,便是三冬熱酒,暖透四肢。
  • 蘇軾醉酒寫出經典名句,一陣寒風吹得酒醒,但是7個字卻流傳下來
    因為飲酒能夠讓他們的身體和心靈到達另外一種新的境界。這種新的境界和他們平時清醒的生活境界是不同的,卻又是能夠超越的。在酒醉之後他們或許表達出更加灑脫的一面,此所謂超越人生;在酒醉之後,他能忘記世俗生活的一切煩心往事,尋求生命中真正的自由;在酒醉中又可以刺激他們文學創作的靈感,在「胡言亂語」當中,感受到了才華的碰撞。
  • 蘇軾半夜睡不著,於月光下寫出經典之作,值得你一讀再讀!
    蘇軾是非常豪爽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也是很深情的「明月夜,短松岡。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蘇軾也是很柔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那麼究竟哪一面,才算是最真實的蘇軾?又或者,深情、柔情、瀟灑、曠逸,諸多合在一起,才算是蘇軾?這天,蘇軾晚上睡不著,自斟自酌,自飲幾杯以後,開始思考問題。
  • 蘇軾望月有感,寫下一首宋詞,堪稱治癒系經典,情理交融撫慰人心
    #蘇軾「都寫出了唐人的情懷。宋代寫月的詞人也有很多,宋人以月這個意象入詞,寫出了一份與唐詩不同的獨有滋味。在眾多詞家中,最有影響力的首選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中秋》,不但寫出了情感,寫出了思念,寫出了與眾不同的逍遙,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治癒系經典,讓人讀來如醍醐灌頂,恍然大悟。真正起到了撫慰人心的作用。詞序中交代了蘇軾寫這首詞的背景,」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蘇軾一首詠梅詞,通篇沒有「梅」字,卻寫出梅花的神韻
    當時的蘇軾,身邊有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也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於是,收留了她,讓她有了新的家。而朝雲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愛上了蘇大學士,於是,做了他的侍妾。公元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而他的侍妾朝雲也隨同他一起前去,只不過不幸的是她因為生病離開了人世。
  • 將軍白髮徵夫淚 範仲淹寫出了漁家傲 為何卻說蘇軾開創豪放詞派
    首先,範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的確是一首豪放之詞,不過範仲淹的詞作品並不太多,沒有產生蘇軾那麼大的影響,所以一般認為蘇軾對於豪放一派有開創之功。另外,在蘇軾以前,除了範仲淹外,還有其他人有豪放雄偉、以詩為詞的作品。但是沒有人像蘇軾那樣,在以婉約詞為「本色」的情況下另闢蹊徑,大力創作豪放詞,使之成了一個和婉約詞分庭抗禮的一個流派。
  • 蘇軾雨中寫了一首詞,短短4句話,道盡人生無常,林語堂讚不絕口
    謫居黃州,本是一段沮喪的時光,東坡先生卻在人生不如意之時,寫出最好的詩歌。有人說「悲憤出詩人」,可我想說「孤獨出詩人」。相比較而言,我似乎更喜歡東坡先生的《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宋)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春宵》蘇軾
    這兩句不僅寫出了夜景的清幽和夜色的宜人,更是在告訴人們光陰的寶貴。後兩句寫的是官宦貴族階層盡情享樂的情景。夜已經很深了,院落裡一片沉寂,他們卻還在樓臺裡盡情地享受著歌舞和管樂,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良辰美景更顯得珍貴。作者的描寫不無諷刺意味。全篇寫得明白如畫卻又立意深沉。在冷靜自然的描寫中,含蓄委婉地透露出作者對醉生夢死、貪圖享樂、不惜光陰的人的深深譴責。
  •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蘇軾
    作者:蘇軾  朗誦:鮑國安 妍婷姝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 蘇軾的楊花詞,為什麼能被評為和韻第一神作?
    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蘇軾的這首詞吧!《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蘇軾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 蘇軾贈別好友的一首詞,豪邁抒懷,短短六句寫出自己豁達的人生觀
    我們都知道蘇軾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他留下的作品到現在依然被廣為傳頌,通過蘇軾的作品我們不難知道,他是一個無比熱愛生活並且很用心生活的人。蘇軾的一生其實過得十分坎坷,他的一生就是被貶的一生,艱難困苦不斷,但是他卻並沒有因為生活待他如此不溫柔就討厭生活,縱然前一秒水深火熱,下一秒他卻依然能夠談笑風生,蘇軾一直用一種樂觀豁達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一切。
  • 展示一個獨特的蘇軾
    對當下讀者來講,《斑斕志》最大的意義不是呈現一個多麼真實的蘇軾,而是展示一個獨特的蘇軾。這個蘇軾首先是獨屬於張煒的,是張煒眼中的蘇軾。
  • 蘇軾落魄時寫出一首《醉落魄》,將一歌女視作淪落天涯時的知音
    世人皆知蘇軾一生曠達豪放,認為蘇軾一生都活得非常的精彩,但實際蘇軾的一生是相當的艱難的,尤其是在仕途上更是無比艱難,有人戲謔蘇軾的一生不是在被貶就是被貶的路上,經歷了數不盡的磨練。公元1074年,蘇軾再一次被貶黜由杭州調任到密州,此次貶黜路途遙遠,必定在路上要受不少苦難,一路途經許多城市蘇軾都沒有停留,唯獨到達蘇州時,有一個歌女曾與蘇軾有過一段緣分,特地為蘇軾設宴踐行。此番舉動讓蘇軾甚是感動,為此將這位歌女視為知音,特意寫下了一首名為《醉落魄》的詞獻給歌女。《醉落魄·蘇州閶門留別》蒼顏華發,故山歸計何時決!
  • 蘇軾大徹大悟後,寫下一首千古名作,開篇就驚豔了,至今無人超越
    可嘆的是,文學成就極高,蘇軾的人生卻很坎坷。這點要從他的生平來看,蘇軾生於宋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完美的繼承了父親所有的學識品行。嘉祐元年(1056年)是他第一次去參加科舉,文一出,便令歐陽修、梅堯臣這類人物都被震動了。打算大展身手的時候,母親卻病逝了,只好回家奔喪。回朝沒有幾年,父親又病逝了,只好再度奔喪。
  • 經典詠流傳:蘇軾《定風波》
    而蘇東坡與王陽明是一類,把一顆赤子之心引向超越,最終升華出更加卓絕的自我,從而光照文明的千秋。你看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身陷遭遇,大難不死,之後被放逐窮荒邊遠的貴州弄禪悟道,終於成就了五百年來第一完人。而蘇軾同樣因為「烏臺詩案」身陷囹圄大難不死,這之後被遠足黃州,在那個僻之地痛定思痛,終於成就了千古一人的「東坡居士」。苦難是人生最富貴的財富,有東坡居士、有陽明先生而觀之,誠然如是呀。
  • 蘇軾被貶後,看到孤雁,寫了一首絕唱,最後一句寫出了豁達瀟灑
    蘇東坡可以說北宋時期最傑出的詩人、詞人、書畫家,縱覽一生,起起落落,從小就是以詩文名聞鄉裡,之後參加科考,高中第二名;這相對於任何的一個人而言,那都是人生道路的大幸,可是相對於蘇東坡而言,則是噩運的開始,之後他因為卷進了那時候政治鬥爭,變成了階下囚,從一位受人尊重的文學家,一夜間,變成了一個死囚罪臣,這不得不承認,命運給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