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風屹
電視劇《我的真朋友》臨時宣布定檔5月19日,在浙江衛視和山東衛視播出,而原定播出的由孫紅雷主演的電視劇《帶著爸爸去留學》,將延期播出,改檔後的具體播出時間,目前尚不明確。
《帶著爸爸去留學》關注的是「中國式父子關係」在美國的延伸,探討的是教育、親子關係等熱點議題,本是立足於現實主義的話題劇,可目前引來的第一個話題卻是「臨時撤檔」。原因或為中美貿易戰,導致「美國」成為新的敏感領域。
一部影視劇,從選題到製作到播出,從題材到演員甚至是取景地,每個環節、部分都存在著風險和危機。當現實因素折射到影視行業,「現實題材劇」也不再是影視劇的安全區。
「限美」是否會成為下一個「限韓令」?
《帶著爸爸去留學》立項於2016年,殺青於2018年11月左右,題材是原本較為安全穩妥的都市家庭劇,「中國式父子」和文化差異的創作核心切入社會痛點,主創人員也對該劇抱有厚望。據5月14日該劇的發布會上透露的情況來看,該劇90%劇情發生在美國,不僅取景地在美國、有美國演員參演外,還涉及了中美文化差異的探討和美國發生的社會事件等等。
同為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與美國,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交流,在全球一體化的態勢下,本該是日益緊密的。在文化產業上,無論是中美合資、聯合製作還是僅僅只是拍攝取景、任用演員、交流學習,都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讓人始料不及的是,中美關係在中美貿易戰後發生變化,除了在經濟政治方面的互相制約外,影響或許也將蔓延到文化產業。畢竟影視作品不僅是娛樂消費品,還是意識形態輸出的利器。
電影頻道近期也開始播放愛國題材電影,題材內容均為「抗美援朝」相關。17日播放了《上甘嶺》後,18日共青團微信公眾號推送了推文《上甘嶺:霸凌者是被打退的》,在一定程度上,或許這也是官方在文化層面上的表態。
上一次因為國家關係變化,在影視行業引發大規模震動的,還是2016年前因為「薩德」事件引起的「限韓令」。中韓國際關係冷凍期,也嚴格打壓了中韓文化交流,無數中韓合作影視項目流產,韓星無法在中國境內參加演出活動,之前合作的影視劇到目前仍有大批積壓,尚未播出。而美國文化產品在中國的受眾市場遠遠大於韓國,從美劇和好萊塢電影中就可見一斑。前不久上映的《復仇者聯盟4》在大陸市場就奪取了近42億票房。
目前來看,尚且無法得知《帶著爸爸去留學》是在目前因貿易戰,所產生的輿情導向激烈狀況下的暫時延期,還是會持續影響,波及兩國文化產業,上升到「限美令」的層面。
政策變化下影視劇的風險調控
2018年末開始的影視寒冬,除了稅務問題、資本撤出等經濟方面的影響外,題材內容是否敏感也是影響電視劇能否上映的關鍵因素。曾經傳出的「限古令」,除了造成一時間的人心惶惶外,也直接影響了古裝題材劇的開發數量和生存空間。而現實題材劇因其製作周期短、製作成本較低、受到政策鼓勵等因素,而成為業內劇集製作的熱點。
從「2019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來看,主要推出的劇中有兩類十分熱門:
一類是「獻禮劇」,主旋律成為其關鍵詞,正值建國70周年,英雄人物、時代領袖的人物傳記,反映行業歷史變遷的時代劇,重大歷史事件,都成為了劇集製作的熱門題材。在精品推薦劇目中,主旋律相關佔比達到近80%。可以預見,「主旋律」依然是長期的市場和政策方向。
其次就是「現實主義題材劇」。在古裝劇數量急劇下滑的2018年,現實題材已成大勢,而這一題材在2019年也將繼續細分,涉及領域也更廣,這亦是較長時間內市場和政策的主要導向。
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近日發布的第二批2018-2022重點電視劇選題片單上,這兩類劇集,也佔了絕大部分。這兩類劇集的炙手可熱,不止是市場的選擇,也是政策的調控。
雖然從劇本創作到拍攝到後期製作,影視劇的製作周期至少為一年,在一年的時間內,行業政策在不斷調整,觀眾口味、市場風向也是動態發展的。但總體而言,立足於「小人物」,講述「正能量」,依然是題材內容選擇的核心。
在過去不久的2018年中,延期四年播出的《風箏》終於在衛視播出;宮鬥題材的《如懿傳》不斷延期、最後先網後臺,成績也遠不如預期;而《巴清傳》由於主演範冰冰陷入「稅務門」、高雲翔海外強姦被起訴,目前依然前途渺茫;由於演員趙立新的不當言論其主演劇集也將受到影響;熱播劇《鎮魂》在播出結束後還遭到了短暫的下架整改。尚未播出的《蜜汁燉魷魚》因為導演被扒皮涉嫌臺獨,在拍攝結束的情況下製作方選擇直接「更換」了導演,大約也是出於強烈的「求生欲」。
不斷調整的行業政策,主創人員的突發情況,如何避免觸及「紅線」,對於影視製作團隊來說,做好有效的風險調控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一次除了《帶著爸爸去留學》外,對其他涉美內容劇來說也是一個警醒,由李易峰主演的《我在北京等你》(原名《在紐約》)、劇版《北京遇上西雅圖》,也都有大量的美國內容和對於兩國文化的探討。
除了涉美國產劇外,在兩國的互相角力下,美國文化產品也將受到影響。中國作為世界電影大票倉,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大行其道,所佔份額十分之高。在這種情況下,加強對美國文化產品的管控,對美國電影、美劇、娛樂也是一大打擊。
目前,「限美」的具體情況還需觀望,拋開突發意外情況,對內容、審核的預判依然不可放鬆。在目前的環境裡,對於影視從業者而言,需要考慮的更多了。如何做好有效的風險調控和危機應對,除了基本的流程和應對措施外,還要有大局觀和先瞻性,從微觀和宏觀兩方面做好把控。
另外,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堅持創作、製作出精品,而非用精良的服化道去堆砌空洞的內容,依然是「帶著審查鐐銬跳舞」的影視從業者們需要繼續思考的問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鏡像娛樂。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