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西王吳三桂權勢究竟有多大?難怪康熙要他死

2021-01-09 網易

2020-12-20 14:20:09 來源: 帶你觀遍世界

舉報

  清軍攻入雲南之後,洪承疇就被調回了北京。這個曾經受命經略湖廣、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處,總督軍務兼理糧餉的降清將領結束了他輝煌的時光。替代他登上歷史舞臺的另一位投降將領便是吳三桂。

  事實上,吳三桂在清政府的職位遠低於洪承疇倒並非是因為他才能不如後者,而是因為吳三桂是所有投降的明朝將領之中唯一有自己軍隊的,清政府始終不信任他,一直到與李國翰一起入川,殺了張獻忠,還屠殺了大量的反清復明人士。

  

  平西王吳三桂

  

  順治元年(1644年),山海關大戰,吳三桂與清軍聯合擊敗李自成的農民軍,清軍佔領北京城後,封吳三桂為平西王。

  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命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為帥,率領吳三桂與李國翰入川平定張獻忠的農民軍,殺死張獻忠,走了李定國。

  順治十五年(1658年),洪承疇對南明政權永曆皇帝朱由榔兵分三路發起總攻。吳三桂由四川重慶向南,進攻桐梓、遵義。李國翰在進攻途中於遵義死於軍中,清政府放開手腳重用吳三桂。

  

  晉王李定國

  當年入川平定張獻忠時候,走掉的李定國,在永曆的南明政權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能,此時面對洪承疇的進攻,永曆拜李定國為招討大元帥。

  李定國讓驍勇善戰的白文選守七星關,抵禦吳三國的北路大軍。吳三桂見畢節西邊的七星關有將領鎮守,轉道水西苗烏撒土司的地盤,繞道進了雲南。

  李定國急忙趕回昆明,保護永曆退守永昌,吳三桂輕鬆佔領雲南。清政府借鑑了明朝重視雲南這一戰略,準備派人在此長期鎮守。

  此時多爾袞已死,鰲拜是四大輔政大臣之一,在他與洪承疇的保薦之下,吳三桂順理成章的成了鎮守雲南的不二人選,在雲南開藩設府,總管軍民事務。

  

  鰲拜

  順治十八年(1661年),吳三桂率兵進入緬甸,逼迫緬甸王交出永曆皇帝朱由榔,並將他帶回雲南絞殺。可是這一年,吳三桂並沒有得到任何封賞,因為此時皇宮之中發生了一件更重要的大事——順治皇帝出家了。

  康熙元年(1662年),因擒殺永曆之功,被晉封親王爵位,開國和碩親王。這個爵位在清朝皇室宗親之外僅次一例。

  

  吳三桂鎮守雲南期間簡直就是雲南的土皇帝。他不僅僅是鎮守雲南,還兼有貴州,雲貴的大小官吏一概歸他任免,稅收一概由他經管,清政府連帳都不查。在雲貴他可以流通自己鑄造的銅錢、銀錢,朝廷還規定其他省份每年都要輸送「協餉」給他,數目兩千萬兩以上。

  除了雲貴本土的官吏任命之外,他還可以保舉其他各省的官吏,相對於清政府還具有優先權。

  

  昆明沐王府

  吳三桂在雲南的住所也是十分豪華,那是永曆留下來的五華山宮殿,他還侵佔了沐王府所遺留下來的七萬畝莊園。錢是花不完的,女人每天睡一個也是不重複的,四面觀音與八面觀音卻是他的最愛,此時的陳圓圓早已年老色衰,出家做了尼姑。

  吳三桂在雲南權利如此大,清政府為何能容忍?不是容忍是縱容,此時的康熙皇帝還年輕,洪承疇在給他撐腰,鰲拜也在給他撐腰,誰敢惹!

  

  清朝雖然是關外少數民族統治的一個封建王朝,但自入關以來始終在儘量保留明朝的統治結構,可以說是明朝統治制度的一個延續。

  

  康熙皇帝

  吳三桂沒有沐英的謹慎,更沒有沐英的忠心,他只不過是清政府穩定雲貴的一顆棋子。當雲貴的百姓慢慢接受了這個新的王朝之後,吳三桂也就失去了他的價值。

  藩王不利於政權統一,削藩是在所難免的,可惜吳三桂權勢大而不知收斂,康熙年紀輕卻是初生牛犢。或許在等十年八年五吳三桂自然死後,百姓便不用再忍受那八年的戰亂之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錯了,而是平西王吳三桂
    之前我們說過,《紅樓夢》對應的是康熙後期到乾隆前期的事,薛蟠的父親做買賣時也不過是康熙前中期,不可能到順治年那麼早。且多爾袞去世時還沒有壞事,皇帝追封為「成宗義皇帝」,喪禮依帝禮,祔享太廟,什麼棺材板子沒有,他犯得上去薛蟠家買棺材板子?而且他還下葬了,棺材是用了的。這些情況完全就不符合睿忠親王的情況了。平西王吳三桂二、那義忠親王是誰呢?
  • 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最後是怎麼死的?
    這其中緣由,一是因為他有一個大名鼎鼎的父親,另一個就是因為有一位大名鼎鼎的武俠著作中有他這麼一個人物。  吳應熊,是雲南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生於公元1634年。吳三桂此人,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位明朝的叛徒,清朝的降將,一直以來此人的故事都廣為人所知。特別是吳三桂作為明朝君主倚仗的大將,最後為什麼會選擇投降清王朝,更是調轉矛頭,對準自己的舊主。
  • 康熙都說算了,吳三桂卻仍要殘忍地殺死永曆帝是怎麼回事?
    所以崇禎也就完了,估計這兵部尚書也就認為,這天下是誰的關他什麼事,不管咋說他都是一官,結果李自成要洗劫各位官員了,這貨一瞅不對,撒丫子跑路了。那麼後來不就出了吳三桂悲憤至極,要他的陳圓圓,一傢伙就把滿人給放入了關。說著事的還有說法。
  • 康熙能成功削藩,他的制勝法寶有哪些?其實很大原因在於對手
    康熙是少年天子,在親政後沒有多久就對吳三桂下手了。不過令康熙沒有想到的是形勢一發不可收拾,三藩之亂歷時八年才最終被平定,最危險的時候,把康熙也嚇出了一身冷汗。 威震一方的三藩,到底是怎麼來的? 三藩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 在三藩之亂前期,吳三桂是佔據優勢的,為何康熙最終能上演絕殺
    康熙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帝,他在位期間,平定三藩,收復臺灣,痛擊沙俄,親徵準噶爾,做出了一系列驚人的功績。今天我們就來重點說一下康熙平定三藩。三藩的由來三藩是指駐紮在南方的三大諸侯,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這三大軍閥。
  • 明明勢均力敵,為何吳三桂慘敗於康熙?躲在背後的吳應熊才是關鍵
    1康熙十二年最大的事情,莫過於鎮守南方的三大藩王:平南王尚可喜的請老歸養,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的疏請撤藩,都被康熙帝同意。尚可喜請老在前,他同時請求準其長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結果被康熙帝拒絕。經歷了扳倒鰲拜、終止輔政的康熙,已經大權在握,但他還年輕,還需要眾臣的輔佐效力。當其擁有了支持者後,撤藩便更有信心,更加堅定。但是,康熙的撤藩,雖然有米思翰承諾的總管糧草到位,但他還是缺乏準備的。畢竟三藩經營藩地多年,兵力充實,足以擁兵自重。尤以吳三桂,鎮守雲貴多年,手下的隊伍都是徵戰南明的精銳。
  • 吳三桂開膛祭旗的朱國治,康熙「三藩之亂」忠烈抑或元兇
    1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朱國治,貌似一個悲劇英雄。 雲南巡撫朱國治彈劾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勢力坐大,恐有異心。與此同時,吳三桂也是舉報朱國治擁兵自重,割據一方。誰是誰非?
  • 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對滿清有何貢獻?為何會被封為異姓王?
    康熙年間,以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為首的三位異姓王率眾反叛,佔據半壁江山,差點兒讓滿清覆滅,但可惜的是,在吳三桂死後,聯盟分崩離析,最終一敗塗地。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能被滿清封王,都算的上是人中龍鳳,那麼他們究竟對滿清做了哪些貢獻,才被滿清封為異姓王的呢?
  • 少年天子康熙帝立志平三藩:吳三桂等人不是功臣是割據勢力
    三藩之亂吳三桂等人宋朝開國的功臣,而是類似唐朝藩鎮的割據勢力。——康熙帝三藩是清帝開國之初的三位漢人藩王,他們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從名號上就可以看出,這三位王爺是掌控西南地區的割據勢力了,他們都是明末降清的大將。
  • 周培公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戰功,為什麼仍會被處死?
    因為「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憤而投降清軍,並在山海關之戰中擊敗了李自成的大順軍。隨後,吳三桂更是為清廷南徵北戰,平定南明,縊殺永曆皇帝。因為這些功勞,吳三桂得以守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在當時,以平西王吳三桂為代表的三藩勢力非常之大,其實力幾乎可以與清廷相抗衡。
  • 朱國治被開膛破肚,寧死不降吳三桂,康熙誇他是忠臣,其實誇錯了
    清朝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平西王吳三桂表面上同意撤藩,暗地裡卻聯合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起兵謀反,史稱「三藩之亂」。
  • 歷史上吳三桂的愛子吳應熊,真的娶了建寧公主嗎?
    歷史上,吳三桂的愛子吳應熊確實娶了建寧公主,只不過倒是沒有金庸先生筆下那麼多跌宕起伏的故事。建寧公主也沒有對吳應熊下手,二人也曾有一段較為和諧的夫妻生活,而且她還為吳應熊至少生下兩個兒子,只是結局有些悲涼。
  • 吳三桂和康熙的較量中明明已經佔據了軍事優勢,為什麼還會失敗?
    所以後來就有了吳三桂獻出山海關投降清朝的故事崇禎十七年,情況愈發危急,不想當亡國皇帝的崇禎,只能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吳三桂身上,畢竟當時吳三桂最有實力,而且手握重兵,還是有一戰之力的,京城情況很不樂觀,所以吳三桂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臨危受命,順利被加封為平西伯,接到了火速回防京師的命令,但是一切就是如此突然,當吳三桂到達現在的河北唐山一代的時候
  • 閃瞎你的狗眼 ~ 吳三桂的私生活有多壕?
    圖:平西王吳三桂畫像                                                  第三、是一塊大紅寶石天然紅寶石本來就值錢,吳三桂的這塊紅寶石直徑一寸,握兵權擅特權,富甲全國,他究竟有多壕?
  • 康熙朝書生氣的周培公為康熙帝立下奇功遭貶,為何康熙又想起他?
    王輔臣以驍勇善戰聞名,他王輔臣根本用沒把清兵放在眼裡,這讓主將圖海十分無奈。作為圖海的幕僚周培公,他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平西王吳三桂這次造反實在太不會算計,現在王輔臣是吳三桂手中舉足輕重的角色,雖然吳三桂知道這次對自己不利,但是有王輔臣在起碼有一朝廷芬丁康裡的籌碼。
  • 康熙都說算了,吳三桂卻仍要殘忍地殺害永曆帝,他為何要這麼做?
    首先這個說法就不靠譜,康熙什麼時候說過「算了」?要知道一個「朱三太子案」,就折騰了滿清幾十年,何況永曆帝這麼大的政治招牌,康熙的心有那麼寬嗎?
  • 康熙為何非要滅掉吳三桂?吳三桂:恨我不聽,洪承疇的良言妙計
    但對吳三桂,是想也別想。由此可見,康熙的「削三藩」,其實主要目標就是憋著勁,要滅掉吳三桂!這個結果,對吳三桂來言,可謂當頭一棒。因為他那時已是攻佔了長江以南,幾乎是清朝的半壁江山,是天下震動。可恰此刻,吳三桂卻要跟康熙議和,沒成想得到了這個結果!從吳三桂佔優時,主動議和可以清楚地看出,吳三桂還是很清醒的。
  • 吳三桂鑄造的「昭武通寶」
    因平日少見,有些好奇,但對其底細不甚知曉,甚是納悶。回家後,經查找書籍,才知道這枚「昭武通寶」錢,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吳三桂所鑄行的錢幣之一。 吳三桂(1612—1678),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今江蘇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明末清初著名政治軍事人物,明崇禎時為遼東總兵,封平西王,鎮守山海關。
  • 吳三桂起兵反清,卻兵敗身亡,優勢之下失敗,有以下四個原因
    撤藩之舉激怒吳三桂清代康熙時期,有一些早之前封的藩王勢力越來大,已經達到了與中央政府可以抗衡的局面。為了維持社會穩定,康熙在公元1973年下令撤藩,主要針對的就是福建的靖南王、廣東的平南王和雲南的平西王,由於此舉太過突然,沒有任何先兆,所以各藩王已經猜到了皇帝的用意。此時靖南王與平南王雖然心中也有不滿,但終究還是主動配合,並請辭回家。可是平西王吳三桂卻不罷休。
  • 大明罪人吳三桂:本可成為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卻將一手好牌打稀碎
    衝冠一怒為紅顏 之後,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他放棄了投降於李自成的想法,毅然命手下將士們打回山海關,開城門迎清軍。這一做法,雖凸顯了吳三桂有情有義,不負美人之託的責任,卻令他成為大明不折不扣的叛徒。 這一點,無論用何種理由,都無法洗清他背負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