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逝者親人的衣物,製作出無法複製的「思念熊」

2021-02-08 澎湃新聞
本文為澎湃·鏡相「小行星計劃」首批徵集作品,由中國人民大學「RUC新聞坊」推薦。

作者丨梅桂 餘逸昕 陶心怡 湯斯麟

指導老師 | 方潔

編輯 | 王迪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陰霾籠罩著整個湖北,封城造成的物流不暢讓小潔花了不少心力才成功將一隻包裹寄往武漢。

包裹裡裝的既不是口罩,也不是防護服,而是一隻布偶熊。

「太卑微了」,這是小潔收到一條微博留言的第一反應。留言的女孩再三強調,寄過去的衣服是乾淨的、箱子是消毒過的、沒有病毒,您放心。

委託人來自武漢,母親因新冠驟然病逝,女孩保留了母親患病前穿過的一件衣服,希望小潔能幫她把這件衣服做成小,代替母親陪伴自己。

小潔沒有猶豫,立刻答應了女孩的請求。突如其來的疫情已經帶來了太多來不及告別的分離,小潔想盡力去縫合這些破碎的心。

像往常一樣,她將逝者的衣服裁成特定形狀的布片,用針線將它們縫製起來,再填充棉花,加上眼睛和口鼻,最後仔細地封進快遞箱裡。

母親的衣服將帶著親人的思念,以布偶熊模樣重新回到女兒的身邊。

小潔管它叫思念熊。

小潔製作的思念熊們 圖片除標註外,均為受訪者供圖

每一隻熊,都是獨一無二的

小潔是個80後,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是中國第一個製作思念熊的專業手藝人。

去年11月,小潔偶然在微博上看到媒體報導,英國一女孩為了安撫朋友的喪母之痛,將朋友母親生前常穿的衣物做成了一隻布偶熊。在一條「我也想要」的評論下,小潔隨手回覆:「如果不嫌棄的話,我可以幫你做。」這是小潔製作的第一隻思念熊。

小潔還記得她第一次製作思念熊時的忐忑。

那位網友寄來的是一件他父親的搖粒絨上衣。儘管這屬於比較好上手的面料,她在著手製作之前,依然把網上能找到的版型都試了一遍。實在是因為這片柔軟的布料糅合了太多情緒,有家庭的記憶,有子女的思念,要是一不小心損壞了,「賠不了人家」,小潔說。

小潔製作的第一隻思念熊

衣服留不住逝者的體溫,但上面的一個毛球、一段抽線、一塊汙漬,都是這個人存在過的證明。因此,小潔儘可能地把衣服的細節原原本本地保留下來,這樣,每一隻小熊都是獨一無二的。

最近一個單子,委託人寄來的是父親的工作服。那件工作服汙漬頗多,小潔把左邊袖子上的汙痕複製到小熊左手上,右邊亦然。

「我相信這個汙漬的形狀她自己一眼就能認出來。」小潔說。

偶爾,也有做不成的思念熊。

一天,小潔接到一個來自黑龍江的電話,來電的人自稱是一位警察,把她嚇了一跳。

一聊才知道,這位警察的同事三年前因公殉職了,想拜託小潔為同事的妻兒做一隻思念熊。這位警嫂獨自拉扯著幼小的孩子,照顧著公公婆婆,在丈夫去世的三年裡,用微博記錄下自己思念的點點滴滴。

「女兒問我:爸爸去哪了?爸爸還能不能回來?我不敢正視她的眼睛」。

「又是一年端午節,只是那個每年都會給我買五彩繩的人,你去了哪裡?」

「家裡的一切和你離開的那天是一樣的,我怕有一天,你若真的回來了,會認不出自己的家」。

該警嫂的微博博文截圖

但這隻思念熊終究是沒能做成。

那位警嫂掀起箱子,拿出丈夫的警服,婆婆一看到這件衣服,立刻被悲傷壓垮,崩潰得不能自已。看到衣服尚且如此,要是看到用衣服還原出來的小熊,恐怕婆婆的情緒會更加失控。這位警嫂決定等到婆婆能真正放下的時候,再考慮委託製作思念熊。

打電話來的那位警察說,以後可能還會來聯繫小潔,畢竟這個職業的風險擺在這裡,他們每個人本身都做好了犧牲的準備。

小潔難過地回復道:「我真的不希望你們再因為這種原因來找我。」

小潔今年製作的「警察爸爸」思念熊,最大程度上保留了制服的特徵。

頂住壓力,填補每一份缺憾

製作思念熊的工作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小潔承受著雙重壓力。

一方面的壓力來自工作本身。製作思念熊是一件挺費時的事,「平均製作一隻差不多要花8個小時,這個建立在布料不需要特別處理的情況下。」

除了製作思念熊,小潔還是一個身兼多職的「斜槓青年」,她在重慶擁有一個手工皮具製作工作室,一個歷史復原俱樂部,還經營著一個劍館。今年九月份,小潔和朋友偶然提起自己正在做思念熊,兩人一拍即合決定擴大規模,以撫慰更多的人,「思念熊手藝人聯盟」應運而生,起步階段的籌備工作給小潔增添了更多的壓力。

如果說真心與熱情可以克服工作的忙碌與壓力,客觀層面上的技術問題卻難以解決。中國習俗裡,人一旦去世,大部分生活用品和衣服都會隨之處理掉,可供製作思念熊的材料很少。一些放了很久的或是夏季的衣服,布料稀疏,是不能直接拿來裁剪製作的,必須經過一定處理,要麼燙個內襯,要麼鎖邊,要麼固化,不然一縫就會散開。毛衣的料子是最難改的,用毛衣製作一隻思念熊的工作量是正常小熊的幾乎三倍,一個禮拜可能只做得出一隻。

正在小心翼翼裁剪布料的小潔

另一方面的壓力則來自家庭。

「三個工作室,你至少要結束掉其中一個。」前陣子,小潔與母親進行了一場嚴肅的談話,母親為女兒的身體健康和精神壓力感到擔憂。在她看來,思念熊工作室剛開始不久,關掉不會有多大損失。

說到這裡,小潔流露出些許無可奈何:「而且,我媽媽也會稍微覺得有點忌諱。」不同於小潔開放的態度,老人對這些去世的人穿過的衣服相當敏感。中國傳統文化裡,逝者生前的物品往往被認為不吉利,似乎帶點「陰氣」,那麼多陌生逝者生前穿過的衣物堆在女兒房間裡,這一點讓母親難以接受。

儘管承受著各方壓力,小潔仍然選擇堅持。

這或許是因為,她想通過實現別人的圓滿,去彌補自己心中的那個遺憾。

「我很想為自己的爺爺做一隻思念熊,可惜做不了。」小潔情緒有些低落。她從小跟爺爺長大,和老人感情特別好。十年前,爺爺去世了,小潔對他的思念卻從未停止。小潔的奶奶今年九十多歲了,患有老年痴呆症,父親曾私下跟小潔說,可以提前為奶奶做一隻思念熊。小潔忽然想到,要是能給爺爺也做一隻,該有多好啊。

一家人風風火火,翻箱倒櫃,沒有,確實是沒有,沒有留下一件爺爺的衣服。

父親不知道從哪個柜子底下翻出來一件爺爺穿過的夏季襯衫,可是,這是一件真絲襯衫,放這麼長時間已經脆得不行了,手輕輕一碰就碎了,不可能再做成思念熊。這是小潔最大的遺憾。

由於工作時間不穩定,小潔一個月也就只能做五六隻,而現在委託人已經排到了三百多個,她一個人的力量實在有限。也許是因為善良的人會彼此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小潔。工作室成立後,許多重慶本地的熱心大學生和家庭主婦主動聯繫小潔,希望也能參與到這件事情中來,這樣一來,製作的速度和產能大大提高。

其中讓小潔印象尤為深刻的,是一位身患慢性病的女孩。因為病情,這個女孩無法正常上班,只能待在家裡,一邊養病,一邊尋找著線上的工作。當她偶然了解到小潔和她的思念熊時,深受觸動,立刻找到小潔,表示希望加入工作室,「雖然生病在家,但我也想做一個對別人有用的人。」

思念熊不是消極的逃避,是永恆的紀念

該如何紀念一位永遠離開了我們的人?

小潔說,她在做一隻又一隻思念熊的過程中發現了問題並逐漸找到了答案。

每天打開微博私信,小潔基本都會收到請求她幫忙做思念熊的信息。很多時候,她不僅是製作思念熊的手藝人,更是委託人的思念小樹洞。

有些私信非常長,發送它的人在其中傾瀉出強烈的感情,那些藏在心底隱秘角落的、不敢說的不想說的,對著一個善心的陌生人,就這麼一股腦地倒了出來。他們告訴小潔這個小熊是為了紀念誰,自己和那個人有著怎樣羈絆,他們之間有著什麼刻進骨血裡的回憶……小潔在和他們聊天的過程中,除了細問他們對思念熊的要求外,還會花不少時間對他們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和撫慰,但畢竟不是專業的,有時候一趟聊下來,小潔會因為強烈的共情而陷入低落的情緒難以紓解。

這些人,顯然是沒放下、放不下,小潔覺得與其說那麼多,不如做出個實實在在的、承載美好回憶的紀念品給他們,她覺得「這種事情一般也只能自我調節」。

小潔將思念熊的照片發給委託人,交流彼此的感受

收到的私信越多,小潔越發覺人們對於死亡的認識有所欠缺。在面對親近之人的死亡時,很多人是不知道該怎樣去接受現實的,他們或披上鎧甲佯裝堅強、或終日鬱郁悽入肝脾,這都是會對他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造成影響的。

為了更好地慰藉這些委託人們,小潔在成立「思念熊手藝人聯盟」工作室後,也一直在盡力聯繫重慶高校的心理學教授,希望他們能在心理疏導方面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如果以後「思念熊」項目能走進校園,小潔也希望有心理學從業者隨行,在教做手工的同時給同學們上一堂「死亡教育課」。

比起老一輩的忌諱恐懼,小潔認為「我們這一代的中青年,對於死亡的態度其實發生了一些變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將對已逝親人的思念寄託到小熊身上,體現出這一代人死亡觀的漸趨成熟。思念熊不是消極的逃避,而是一種再正常不過的紀念手段,幫助活著的人疏解悲痛,陪伴他們積極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西班牙詩人安赫爾·岡薩雷斯在詩作《遺忘裡的死亡》中寫道:「我知道我存在,是因為你把我想像出來……假如你忘記我,我將無人知曉地死去。」

早在16世紀,歐洲就盛行一種紀念珠寶,那是個被戰爭和霍亂裹挾的時代,面對親友一個個地離去,倖存者必須做些什麼,才有繼續面對殘酷生活的勇氣和慰藉。人們取下逝者的頭髮絲或牙齒,嵌進寶石裡,佩戴在身上。他們相信,這些東西屬於逝者身體的一部分,無比神聖,能留住人的靈魂,因此以這種永恆的方式來紀念已經離去的摯愛之人,讓自己有勇氣繼續活下去。

藏有愛人毛髮的錦盒,約1775-1800年用骨灰提煉成的「生命鑽石」

穿過幾百年的光陰,一隻柔軟的小熊接過了這把打開心門、溫暖心田的鑰匙。

採訪的最後,小潔跟我們聊起了自己的死亡觀。她很喜歡《魔戒》這套書,在《魔戒》的世界中,精靈死後靈魂會匯聚到一個叫曼督絲的地方接受「審判」,然後到達「永生之地」,重新塑造自己的肉身,在那裡獲得永恆的平靜和安寧。但也有一些精靈,因為經過了太多坎坷和傷痛,不願意再參與這個世界,選擇永遠離開。她深受其影響,覺得「死亡是神送給人的一份禮物」,它不是一種懲罰,而是人的特權,在人再不能承受生命的沉重時,他可以離開這個世界。

「這樣一看,死亡並沒有我們想像得那麼可怕,對不對?」

圖片來源丨微博


相關焦點

  • 她用逝者親人提供的衣物,製作出無法複製的「思念熊」 |人間
    去年11月,小潔偶然在微博上看到媒體報導,英國一女孩為了安撫朋友的喪母之痛,將朋友母親生前常穿的衣物做成了一隻布偶熊。在一條「我也想要」的評論下,小潔隨手回覆:「如果不嫌棄的話,我可以幫你做。」這是小潔製作的第一隻思念熊。那位網友寄來的是一件他父親的搖粒絨上衣。儘管這屬於比較好上手的面料,她在著手製作之前,依然把網上能找到的版型都試了一遍。
  • 她們將逝者衣物製成「思念熊」陪伴親人:太治癒又讓人淚目
    你還記得那個將逝者生前衣物縫製成小熊,來陪伴他們的親人的重慶妹子嗎?上遊新聞2020年4月曾報導《又傷感又溫暖!80後重慶女孩將逝者衣物製成小熊 代替親人陪伴左右》。小潔(化名)做「思念熊」整整一年了。如今,她不是一個人,有更多熱心的重慶市民加入,還成立了一個「思念熊聯盟」。
  • 她將逝者衣物製成「思念熊」陪伴親人:每一個小熊都有一個故事
    川美畢業的她,從事著一份充滿藝術氣息的工作——皮具手工製作。對她來說,做思念熊純屬偶然。2019年11月,她在微博上看到一個英國姑娘用死者的衣物做成布偶小熊,延續思念的故事。微博下面無數求定製的留言,小潔豪氣地回復,「不嫌棄的話,我幫你們做。」第一個思念熊就這樣誕生了。
  • 80後重慶女孩將逝者衣物製成小熊 代替親人陪伴左右
    去年11月,她看到網上的新聞,一個英國女孩用逝者的衣物製作小熊,安慰親人。她突然感覺這件事很有意義,是在幫助別人安放一段段思念。「我是不是也可以做這件事呢?」小潔查了一下,國內目前還沒人從事這樣的工作。於是她試探性地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的想法,竟得到很多網友的積極回應。第一個正式找她的男生留言問到:可以幫我做一個「爸爸熊」麼?
  • 女孩用逝去輔警衛衣做思念熊怎麼回事 詳細經過背後原因揭秘令人淚目
    收到小熊的客人這樣對她說。手工縫製小熊 讓逝者衣物「活」過來川美畢業的小潔曾從事遊戲開發工作,幾年前辭職後在朋友的工作室做定製皮具,是一名資深手工愛好者。去年11月,她看到網上的新聞,一個英國女孩用逝者的衣物製作小熊,安慰親人。她突然感覺這件事很有意義,是在幫助別人安放一段段思念。「我是不是也可以做這件事呢?」小潔查了一下,國內目前還沒人從事這樣的工作。
  • 清明寄語緬懷親人詩句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寄語簡短句子
    清明寄語緬懷親人詩句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寄語簡短句子  過去的一年裡,有一些人離開了我們,他們或以命相搏,換人間皆安;或鞠躬盡瘁,無怨無悔;或曾陪我們走過歲月漫長,如今卻永遠離去...在這個有些特殊的清明,一起看看可以發些什麼?
  • 農村老人去世後,為什麼要把生前的衣物都燒掉?有什麼講究嗎?
    在農村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在人去世了以後,需要把逝者生前穿過的衣物全部都燒掉,哪怕是之前花了好幾千塊錢買的,也最好都燒掉,這麼做到底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習俗是,焚燒物品就可以把這些東西送達到逝者的極樂世界,所以我們將逝者生前的衣物都焚燒掉,就相當於把這些東西又全都送給了他們,這樣一來逝者剛到另一邊,也可以有自己喜歡的衣服穿。雖然這種做法看似一些思想迷信,但這無疑也成為了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懷念以及精神慰藉。
  • 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 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 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明天就是2020年的清明節,你有什麼話想對逝去親人說的嗎?下面小編整理了清明節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傷感說說,清明哀思對死去親人寄語。
  • 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 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2019年的清明節到了,對於已故的親人總有一些話想要表達,下面小編整理了一些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清明節緬懷思念親人的寄語 微信懷念已故親人祭祀句子  1、又是一年清明至,在這特別的節日裡,腦海裡盤旋的字眼,儘是些傷感,別離和後會無期,說也悽涼,讀也孤單,細雨砸傷了眼,思念觸疼了心,任冷風悽雨將自己澆透,從上到下透著寒涼,由內而外訴著感傷。
  • 在愛的記憶消失前,他們替遠方懷揣思念的人向逝者「告白」……
    墓主是一位19歲的男孩,兩人不是他的親人亦不是好友,但受人之託前來墓地寄託哀思。   柏愛揚和何騰是一對90後夫妻,他們在重慶市璧山西郊福壽園公墓工作多年,一個是禮儀師,一個是生命規劃師。因為今年清明節的疫情防控需要,重慶各大公墓、陵園推出「雲」上祭掃,他們也在2020年清明節前夕同時成為了「雲」祭掃師,在愛的記憶消失之前,替遠方懷揣思念的人向逝者告白。
  • 這個清明節除了掃墓,好好整理逝去親人的物品,也能化哀思為能量
    ……這些無法挽回的遺憾,是生命中的「未完成事件」,我們可能用一生的時間,都無法填補那個內心的缺口。在希望用何種方式處理逝去親人的遺物時,更多的人希望認真篩選,保留最有意義的。物品只是作為一個載體,如何看待及處理遺物,也能看出我們對逝者親人的的關係。有人燒掉,或者統統處理掉、丟掉遺物,但我們對逝者的思念和不舍依然在,這種迷失或困惑,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情感當然無處安放。這也是5年來,我一直沒有真正放下的原因。
  • 死後留香:法國公司發明體味香水 讓逝者「永存」
    中新網9月30日電 據外媒報導,每個人的身體都會散發獨特的氣味,這些氣味會留在枕頭、被子和衣物上。法國一家公司就此發明了複製人類體味並將其製成香水的方法,幫助親屬去世人們留住摯愛的氣味。  據報導,52歲的阿帕拉特吉(Katia Apalategui)在父親去世後,見到母親保留著的父親生前用過的枕套,而且會在十分思念父親的時候埋下頭去,聞枕套上的氣味。
  • 法國發明體味香水:逝者氣味永存
    眾所周知,我們每個人的身體都會散發獨特的氣味,這些氣味會留在枕頭、被子和衣物上。法國一家公司就此發明了複製人類體味並將其製成香水的方法,幫助親屬去世人們留住摯愛的氣味。這種用途獨特的香水是由一家名為KALAIN的香水公司研發製造,其創始人Katia Apalategui是從母親對自己已故父親的懷念中得到了靈感。
  • 清明時節的朋友圈祝福語,勿忘從前思念親人的經典勵志句子
    不必再感慨世事無常人生苦短;曾經真正愛過,生命便不存在遺憾;即使是天涯地角即使相隔著無法跨越的橫溝,只要心中有愛,生活就有明天。2. 春風吹綠大地,春光燦爛明心,春雨如絲潤物,句句祝福情深,清明節至,在思念故人同時照顧好自己,節日快樂。3.
  • 兩眼含淚思親人!你最思念誰
    青松深處紙錢飛,黃土深埋親人淚。若問人間何最重,生前盡孝放心中。  雨幕渺渺,鮮花訴說著哀悼;雨絲綿綿,青山寄託著思念;雨簾翩翩,松柏守候著家園;雨聲沙沙,紙錢飄蕩著淚花。清明節到了願細雨為逝者帶來一個清明世界。
  • 緬懷逝者,勇毅前行!
    這是對逝者的深切緬懷。在這場抗擊疫情鬥爭中,我們失去了眾多骨肉同胞。他們當中,有與病魔較量、不幸被病毒感染以至獻出生命的醫務人員,有夜以繼日工作、突發疾病不幸殉職的公安幹警,有衝鋒在前無私奉獻、不幸倒在最前沿的黨員幹部,有與病毒頑強抗爭、不幸病亡的普通群眾……他們都是與我們血脈相連的骨肉、生死相依的親人。手足之情、同胞之誼,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深沉的情感。讓我們低首,默訴心中那份不舍的親情摯愛;讓我們追思,願他們帶著親人的愛與思念安息長眠。
  • 中元節的思念:致遠在天堂的親人!
    片尾曲:三寸天又是一年中元節,這個中元節,雨水特別多,盈盈灑灑不知道飄落在誰的心房,讓思念的種子瘋狂滋長。遠在天堂的親人,你們還好嗎?
  • 南園滿地堆輕絮 愁聞一霎清明雨 清明最深的思念祭奠逝去的親人
    草長鶯飛 細雨紛紛 又到一年清明時 又是一個慎終追遠 追思祖先的日子別在每年清明時,遺忘故去的親人清明時節承載著無盡的思念與濃情只有生者安康,才會讓逝者安息。少聚集,不扎堆,疫情不會「休假」。我們仍需眾志成城。
  • 重現「黑鏡」:用「AI機器人」與逝去的親人實時聊天
    ,並與親人進行「實時聊天」。 女主角瑪莎的男友在車禍中喪生,後來她用男友過去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照片、視頻等信息創建了一個新的虛擬男友,並開始跟「他」電話交流,隨後甚至還把「他」做成了和男友一模一樣的實體機器人。
  • 清明節懷念親人的詩句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句子
    清明節懷念親人的詩句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句子時間:2018-04-05 10:0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懷念親人的詩句 清明節思念親人的句子 又是一個清明節 謹以此文 緬懷逝去的親人 寄託我對你們 無盡的哀思與懷念 點燃蠟燭,閉上眼睛 低下頭,雙手合十 讓我們深切的緬懷 我們遠在天堂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