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研究】手部肌張力不全症有救 不用砍掉就能重練

2021-02-13 古典音樂家網


手部的局部肌張力不全症(Focal dystonia of the hand),俗稱「音樂家的抽筋」是奧克蘭大學鋼琴家Rae de Lisle近十年來的研究焦點。身為該校音樂學院主任與資深教師,她曾以此專題取得博士學位,現在更藉此發展出扭轉病況、制止其惡化的治療方法。

精神問題可能是造成這種肌張力不全症的主因,估計至少有1%的職業音樂家都受此困擾,意即全球約有10000人為此所苦。該症發作時,腦部會向肌肉輸送錯誤資訊,據信這是腦部控制單獨手指運動的部位混亂所致,其失序狀況是重複執行特殊要求的結果,它常發生在大量練習多年的高階音樂家身上,使其手部肌肉持續收縮、無法隨心運動。


職業音樂表演是對人類中樞神經系統最高級的挑戰之一,它需要複雜的身體運動彼此準確配合,還加上聽覺與情緒的投入。演奏會上的鋼琴家經年不斷練習職業所需的相關技巧,對身體造成極大的壓力,而且音樂家幾乎每天都必須練上幾小時,以求達到能讓聽眾滿意的水準:就像CD裡聽到的那樣。這種壓力更增加他們患上局部肌張力不全症的風險,其病況在職業音樂家身上惡化得尤其明顯,最後常使他們放棄表演生涯。

Rae de Lisle的研究與知名運動生理學家Ben Speedy合作,探討是否可用「重新訓練」來治療局部肌張力不全症。其結果顯示:用科學訓練方法重新打造受試者的神經傳導路徑能夠改善張力不全症的症狀。有六位受此症所累的音樂家在她的指引下忍耐著「重設」了他們的手指、手掌與手臂動作,由此刺激新的神經路徑產生。Rae de Lisle表示,為了克服局部肌張力不全症,必須藉著學習不同的演奏法來重組腦部。經過一再專注地重複生物力學上最自然的動作,新的神經路徑便能漸漸成為以後演奏時預設的選項,演奏能力也能隨路徑的改變而恢復。

紐西蘭最知名的鋼琴演奏家Michael Houstoun曾得益於此,研究也證明治癒「音樂家的抽筋」確有可能,而且這種「抽筋」甚至是可以預防的,這也是Rae de Lisle下一本著作的主題。

1、 如果您喜歡我們分享的資料,可以查詢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微信號「classicalmusician」。也可以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2、 新朋友可點擊右上角菜單標註,查看官方微信帳號「中國古典音樂家網」並加關注;

3、 如推薦您身邊的朋友加關注,掃描上方的官方微信平臺二維碼即可;

4、 您還可以通過以下多種途徑了解我們:

l古典音樂家網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

l新浪微博:@中國古典音樂家網

l美國莫爾裡國際聲樂歌劇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mrlfestival

l美國莫爾裡國際鋼琴營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piano

l美國古典聲樂家國際聲樂比賽官方網址:

www.classicalmusician.com.cn/competition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導讀:胎兒在子宮裡時候父母就開始擔心會不會有什麼問題,等到寶寶出生了還是不能放心,嬰兒的身體健康與否總是牽動著母親的心。看到嬰兒的時候會關心寶寶體重達不達標、身體各器官機能發育是否正常、有沒有出現缺氧等等問題,都是寶媽寶爸擔心的。
  • 砍掉重練似乎非常有效,《平凡職業造就世界最強》新PV登場
    早在2017年12月2日,《平凡職業造就世界最強》官方就對外宣布了動畫化的消息,預定在2018年四月份播映,然而由於檔期太緊導致製作方面不盡人意,據說在原作者的一再要求下動畫砍掉重練
  • 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您不用擔心,沒有太大的問題,孩子目前的情況是肌張力過高」,醫生向孩子家長解釋道,「做一做康復訓練吧,比如讓孩子遊遊泳,再做做撫觸按摩,相信很快就能見效的。」比如寶寶睡覺的時候,手自然握拳;當你用自己的手去撥弄寶寶手指,試圖讓寶寶不要握拳而張開手掌時,你所受到的阻力。 形象點兒的比喻:彈簧。 肌張力低,彈簧松,感覺孩子總是很無力;肌張力高,彈簧緊,感覺孩子老是繃著。
  • 肌張力障礙—書寫痙攣,你了解多少?
    書寫痙攣(WC)是一種原發性、與特定任務相關的局灶性肌張力障礙,主要發生在右手。臨床特點是書寫時手臂僵硬,握筆如握匕首,肘部不自主地向外弓形抬起,腕和手彎曲,手掌面向側面,筆和紙幾乎呈平行,最終書寫不能,該病可有家族史。
  • 肌張力高是個什麼鬼?別耽誤,但也別被過度診療
    開了公號之後,經常被提問關於寶寶肌張力的問題,很多媽媽說,寶寶被兒保醫生判斷肌張力高,著急得不得了。我本來對這個概念不是很熟悉,但是架不住問的人多得有點不太正常,於是去研究了一下。什麼是肌張力高?肌張力高的寶寶,表現會和正常寶寶有明顯不同的。肌張力高是什麼表現?看到一個美國的肌張力高的寶寶的典型案例,他的媽媽形容他"硬得像塊板子"。在孩子剛滿月的時候就能看出來,不是很正常,因為如果不幹預,這個孩子總是會維持這樣的一個姿勢。
  • 孩子「肌張力有點高」,會不會是「腦癱」?
    帶孩子去兒保體檢過的家長,都對「肌張力高」、「足尖著地」、「頭後仰」、「飛機手」這些字眼並不陌生。 醫生的一句「感覺肌張力有點高」,就讓家長擔心的要死,懷疑寶寶會不會是腦癱?
  • 寶寶肌張力低是腦癱嗎
    肌張力低不能確診是腦癱,有可能是肌無力、肌肉萎縮、肌肉功能差。雖然腦癱的診斷不是以肌張力為標準的,但是肌張力低是要考慮腦癱的可能性的。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都會出現肌張力低的情況。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腦梗、糖尿病所致的代謝性障礙、服用過量的安眠藥物、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先天性肌炎、多發性肌炎、周期性麻痺、重症肌無力、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小兒麻痺、運動神經元病等等都會有肌張力減低。肌張力低只是腦癱的一個症狀而已,腦癱還有反應遲鈍,固定姿勢,斜視,嬰兒頭頸鬆軟抬不起頭等症狀。
  • 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原因及3大表現
    肌張力高在臨床醫學上是一種神經性運動障礙疾病,它主要的表現特徵就是患者不可以隨意的進行肌肉收縮,進而身體會出現一些異常的表現,比方說不能隨意的拿起一些物品或者行走的時候肢體僵硬,不協調,甚至是手指不能完全張開。
  • 軟骨發育不全症有望迎來首個新藥!
    然而,像丁拉基這樣有機會「化短為長」的人畢竟鳳毛麟角,更多的軟骨發育不全症患者,除了要經歷疾病帶來的軀體痛苦外,還要長期遭受異樣眼光以及就業、婚姻等問題。他們連做夢都在想:如果能長高些該有多好啊!這些「命定的短肢侏儒」,真的不能打破身高「魔咒」嗎?
  • 寶寶剛兩個月,醫生說寶寶肌張力高該怎麼辦
    首先,肌張力的診斷需要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在寶寶身體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從這幾項檢查來定,比如膕窩角、內收肌角、足背屈角的角度來定,一般下肢肌張力高的寶寶通常有這樣的表現,肌張力增高主要表現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縮小,家長較易觀察到的表現有:
  • 腿粗,腰酸背痛,臀部伸直,都是髂腰肌張力太弱
    前言當我第一次接觸健身時,有人告訴我,人體有四種肌肉是永遠無法強化的,包括髂腰肌、肩胛提肌、斜角肌和小胸肌,然而髂腰肌是四種不能練習的肌肉中最大的,因此大多數教練員不允許進行加強髂腰肌的鍛鍊,因為這樣會增加腰背疼痛,增大腰椎曲度,嚴重使骨盆前傾
  • 四個月寶寶肌張力高怎麼辦
    在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當中需要定期的體檢,體檢發現有問題的類型當中,肌張力增高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出現有肌張力增高的情況,一般提示有可能會存在腦損傷或者腦發育不良的情況,多見於有一些出生危險因素的情況,例如早產出生有缺氧窒息,新生兒時期黃疸比較嚴重,或者有顱內感染的情況。
  • 怎樣判斷寶寶是不是肌張力異常?要不要緊?聽聽兒保醫生的說法
    肌張力分類●靜止性肌張力:安靜不活動的狀態下表現出來的肌張力特徵;●姿勢性肌張力:變換姿勢時表現出來的肌張力特徵;●運動性肌張力:完成某一動作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肌張力特徵。如果寶寶只是偶爾出現這樣的姿勢,經爸爸媽媽指導後可以恢復正常,那很可能不是肌張力高;但如果在放鬆時仍保持這種狀態,經引導不能恢復,則很有可能是真的肌張力高,應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檢查確認。3肌張力高,寶寶會有哪些表現?
  • 全球首個軟骨發育不全症藥物!BioMarin公司C型利鈉肽類似物vosori...
    vosoritide是一種每日注射一次的C型利鈉肽(CNP)類似物,用於治療兒童軟骨發育不全症(achondroplasia),這是人類中最常見的不成比例的身材矮小。在歐盟和美國,vosoritide已被授予治療軟骨發育不全症的孤兒藥資格(ODD)。
  • 專家說,應該這樣降低肌張力
    肌張力高,是一個很難攻克的難題,只有肌張力降下來了,腦梗偏癱患者肢體康復的才會更快。那麼什麼是肌張力呢?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
  • 總是長痘痘的敏感肌,你們的肌膚有救了!
    文/六一總爛臉、長痘痘的敏感肌女生,我要給你們安利這些,你們的肌膚有救了!敏感肌修復,這些爛臉爆豆修復神器全都超小眾,但巨巨巨管用,都是好用不貴的。每個都真實救過爛臉~資深敏皮特別懂你們著急養好臉的心情,所以今天整理出敏感肌必須試試的修護神器們~ren抗敏修護精華從ren的蘑菇塗抹式修護面膜入坑,這個精華皮膚健康時隔三差五用一次,感覺但凡用了它的時候,臉就穩得不行。
  • 肌張力異常就是腦癱嗎?如何早期診斷小兒腦癱?小兒腦癱專家翟向京...
    最近不少患者家長有這樣的疑問:帶寶寶去醫院評估肌張力的發育情況,檢查結果是肌張力異常,聽說偏高就是腦癱,是真的嗎?肌張力異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跟腦癱是否有聯繫?
  • 寶寶肌張力高是腦癱嗎?父母們注意了!這篇文章教你分辨
    其實這是很好的,有疾病的話能夠早發現早治療。但是也容易造成過度擔心的情況,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寶寶肌肉僵硬,活動度受限,出現肌張力過高,聽說這是腦癱的表現,馬上坐立不安,四處求醫腦癱怎麼治。其實寶寶肌張力過高並不一定是腦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一、肌張力過高是腦癱嗎?
  • 什麼是「大腦音樂技能發展不全症」?
    音痴這個詞出自英文的Tone-Deaf,學名叫「大腦音樂技能發展不全症」,也分為先天型和後天型
  • 坐著就能練!頸、胸、腰多裂肌訓練 跟深沉疼痛說掰掰
    多裂肌起點位於腰椎乳突、胸椎橫突及頸椎關節突,止點在頸椎第2節以下棘突,其中在腰區最明顯也最發達。多裂肌可執行深層細微脊骨間的小動作,維持脊柱的穩定作用,是非常關鍵的肌肉群。也因為在腰區的肌束特別發達,所以慢性腰痛常與多裂肌肌力功能消退有關,另外近年研究也發現,多裂肌可能跟椎間盤相關病變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