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2020-12-24 澎湃新聞

俗話講

三翻六坐八爬叉

可是現實中

有不少寶寶偏偏是個「慢性子」

人家的寶寶會爬啦

人家的寶寶能走啦

咱家孩子啥情況?

是不是寶寶發育出現了問題

會不會影響寶寶的智商

越想越擔心

越想越害怕

……

「大夫,我家孩子六個月了,還不能翻身,怎麼辦呀?」近日,一位寶媽帶著孩子來到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求助。

「您不用擔心,沒有太大的問題,孩子目前的情況是肌張力過高」,醫生向孩子家長解釋道,「做一做康復訓練吧,比如讓孩子遊遊泳,再做做撫觸按摩,相信很快就能見效的。」

經過三個多月的綜合性幹預治療,孩子的肌張力得到明顯改善,大運動發育正常。

今天,我們以此病例與寶爸寶媽們聊一聊關於寶寶「肌張力」的問題。

什麼是肌張力?

肌張力顧名思義,就是肌肉的張力,是指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即肌肉在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肌張力,並不是指寶寶有沒有力氣,而是指當寶寶的身體肌肉在完全放鬆、無意識狀態時,肌肉的緊張程度。比如寶寶睡覺的時候,手自然握拳;當你用自己的手去撥弄寶寶手指,試圖讓寶寶不要握拳而張開手掌時,你所受到的阻力。

形象點兒的比喻:彈簧。

肌張力低,彈簧松,感覺孩子總是很無力;肌張力高,彈簧緊,感覺孩子老是繃著。

醫生通常是通過活動寶寶的四肢和關節,來感受寶寶肌肉放鬆的情況下的肌張力,來初步判斷是否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及外周神經、肌肉系統疾病等可能性。

肌張力過高的表現

1、寶寶肌張力高的典型表現就是姿勢異常,如: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等。

2、肌張力過高的孩子常常表現為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

3、肌張力過高的孩子肌肉往往比較緊,活動比較僵硬。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

4、肌張力過高的孩子在站立時,並不會像正常孩子那樣最初腳尖著地,然後慢慢放平。而是會一直處於踮腳的姿勢站著,就算你用手往下按也不一定能將他的腳放平。

溫馨提示:滿六個月的嬰幼兒如仍有肌張力過高的表現,就需要人為幹預或者進行治療了。

為何會有肌張力的問題

1、寶寶的特殊生理現象

新生兒時期全身屈肌張力高通常是正常的,在3個月後被動性肌張力逐漸減弱,到6個月後屈肌張力進一步下降,伸肌張力進一步升高。

所以,不要發現寶寶有「小手呈握拳姿勢」、「總是愛使勁」、」頭總向後仰「等現象時,就給他打上腦癱的標籤,更不能因此而過度醫療,以免給寶寶幼小的心靈造成不必要的創傷。

2、寶寶情緒不佳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在臨床上遇到的肌張力高,往往是因為醫生檢查或其他原因導致寶寶情緒緊張、不能放鬆所導致的,需要醫生結合孩子的日常情況來綜合判斷。

3、病理性原因

導致寶寶肌張力的病理因素有很多,腦癱、脊髓損傷等是常見的幕後真兇。如果發現寶寶肌張力明顯增高,稍微用力去改變他們原有狀態時,寶寶會因為疼痛而大哭,家長最好請專業醫生來幫忙診斷。

如果寶寶的肌張力只是略微高了點,家長不用太過擔心。不過,並不是說可以置之不理哦!具體還是要聽醫生的醫囑安排。

肌張力高的孩子如何訓練?

1、在訓練之前做一些按摩動作

在幫寶寶做肌張力高的處理之前,父母可以先幫他做一下按摩。手臂和腳都按一按,按的時候動作要慢,讓寶寶稍微放鬆一下。

2.彎曲膝蓋,讓孩子放鬆關節

雙手分開握住寶寶小腿往上推動,順勢把它往下,這樣他的膝蓋就可以彎曲了。

這個狀態之後,我們就把膝蓋彎曲起來,然後慢慢地拉回。注意不要拉到頂,稍微有點彎曲,在慢慢地拉回來。

這樣做個5次左右,父母會發現孩子已經鬆了,這個時候就慢慢的往外撥,往外揉圈圈 。

3、遊泳+撫觸

康復訓練給寶寶做的是部分被動運動,而遊泳則能夠讓寶寶輕鬆完成主動運動。

遊泳時時的寶寶的肢體運動是主動的,並且水可以溫柔自然地刺激寶寶的視覺、溫度覺、嗅覺、觸覺,配合水的按摩,寶寶的皮膚、肢體、關節、骨骼都會得到活動與刺激。

寶寶在水中運動時,由於水的浮力作用,寶寶的四肢關節和脊椎在運動中不會受到來自地面反作用力的直接衝擊,有利於糾正不良習慣和姿勢。再加上水的輕柔愛撫,會讓寶寶感到身心舒適,激發寶寶的運動欲望。

正如以上所講,由於水的浮力,嬰兒遊泳脫離了外界的束縛,以最自然的狀態在水中自由行動,在不斷地運動中,能有效地鍛鍊寶寶的肢體關節以及肌肉,對於緩解寶寶肌張力過高有著良好的效果,通過嬰兒遊泳能夠有效緩解寶寶肌張力異常情況,促進寶寶健康成長。

閆星晨

副主任醫師,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康復醫學科主任

從事臨床工作15年,現任中國衝擊波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神經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腦血管防治協會側支循環與腦血流重建專業委員會委員,聊城市醫學會疼痛專業委員會委員。聊城市優秀職工,聊城市「知識型職工」,聊城市職業道德先進個人。發表國家級論文10餘篇,主編專著1部,專利3項。獲聊城市自然科學優秀成果獎2次。

擅長:腦血管疾病的康復治療,骨科疾病的康復治療,運動損傷的康復治療以及其他系統疾病的康復治療。

費豔傑

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康復醫學科康復治療師,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康復治療專業。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康復治療專業兼職講師,魯西兒童康復聯盟會員。從事康復治療近十年。曾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進修學習,近年來多次參與省內外的各項學術會議和培訓班。

擅長:兒童康復的評估與治療。主要對腦癱、腦損傷、神經損傷、兒童脊髓損傷、高危兒的早期幹預、斜頸、各種發育遲緩、兒童骨科術後康復、面神經炎、足.膝內外翻、脊柱側彎、兒童語言障礙的康復等疾病有豐富臨床經驗。

康復醫學科

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康復醫學科是聊城市臨床重點專科,治療技術先進,是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協作單位。科室現有副主任醫師2人,中級職稱2人,專業康復治療師10餘人,均在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中國康復中心等三級甲等綜合醫院進修學習,並建立長期技術合作關係。科室擁有床位43張。

科室配備齊全的現代化康複評定和康復治療設備,開展以現代康復治療為主的綜合性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娛樂治療、吞咽障礙治療、心理治療、支具矯形器等以及中國傳統康復治療方法如針灸、推拿、中藥、中藥燻蒸療法等。開展骨關節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內科疾病的康復治療。特色診療包括腦中風及腦外傷後康復、重症康復、兒童康復、骨科及運動創傷康復、胸肺疾患康復、呼吸系統疾病康復、腫瘤康復、心血管疾病康復、糖尿病康復等。

水育中心

聊城市人民醫院東昌府院區嬰幼兒水育中心佔地面積400餘平米, 是一家集嬰幼兒洗澡遊泳、撫觸、親子娛樂等多種項目為一體的大型嬰幼兒泳療中心。

水育中心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停車方便、設施齊全、服務專業,共有專業護士10餘名,分為0-1歲嬰幼兒遊泳區、撫觸區、1-6歲嬰幼兒水育戲水區、母嬰哺乳間、人性化觀嬰走廊等區域,讓寶寶和家長擁有家一般的感覺。

現開展業務:

1、嬰幼兒遊泳、洗澡、撫觸

2、嬰幼兒理髮、去頭痂

3、中藥泡泡浴治療嬰幼兒黃疸、溼疹等

4、與兒保科、康復科合作開展水療、藥浴項目

1

END

1

原標題:《寶寶肌張力高要重視!康復訓練+嬰兒遊泳可有效緩解!》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怎樣判斷寶寶是不是肌張力異常?要不要緊?聽聽兒保醫生的說法
    原來是體檢的時候兒保醫生說寶寶有點肌張力高,好像還挺嚴重,讓回家做運動。上網查關於肌張力高的說法,直接被嚇哭,擔心寶寶會得腦癱……還有的媽媽,發現寶寶拳頭攥的緊、腳趾內扣、頭後仰、飛機手等,疑惑寶寶是不是肌張力高。
  • 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原因及3大表現
    寶寶肌張力高的3大表現 1、在平時生活中,肌張力高的孩子常常表現為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進入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寶寶肌張力高的患兒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當寶寶出現上述表現時,大家一定要注意。
  • 新生兒如何判斷肌張力過高?肌張力異常的原因是什麼?
    用在嬰兒身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讓寶寶在入睡之後身體完全放鬆的狀態下,我們打開他的小手掌所受到的阻力,如果阻力過大也就是很難打開他的小手那麼可以推論孩子的肌張力是比較高的。嬰兒肌張力異常表現為肌張力高或者低,而肌張力異常是會引發孩子健康問題的,當然肌張力異常有可能是先天也可能是後天的,那麼我們可以從這信號判斷孩子的肌張力問題。
  • 寶寶剛兩個月,醫生說寶寶肌張力高該怎麼辦
    首先,肌張力的診斷需要有經驗的兒科醫生在寶寶身體完全放鬆的情況下從這幾項檢查來定,比如膕窩角、內收肌角、足背屈角的角度來定,一般下肢肌張力高的寶寶通常有這樣的表現,肌張力增高主要表現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時阻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縮小,家長較易觀察到的表現有:
  • 寶寶肌張力低是腦癱嗎
    肌張力低不能確診是腦癱,有可能是肌無力、肌肉萎縮、肌肉功能差。雖然腦癱的診斷不是以肌張力為標準的,但是肌張力低是要考慮腦癱的可能性的。 很多神經系統疾病,都會出現肌張力低的情況。如進行性肌營養不良、腦梗、糖尿病所致的代謝性障礙、服用過量的安眠藥物、飲酒過量導致酒精中毒、先天性肌炎、多發性肌炎、周期性麻痺、重症肌無力、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小兒麻痺、運動神經元病等等都會有肌張力減低。肌張力低只是腦癱的一個症狀而已,腦癱還有反應遲鈍,固定姿勢,斜視,嬰兒頭頸鬆軟抬不起頭等症狀。
  • 肌張力高是個什麼鬼?別耽誤,但也別被過度診療
    如果確診是肌張力高,18個月以內的嬰兒的治療方法只有一種,就是物理治療,康復中心的專業康復和在家中日常的訓練,缺一不可。訓練的內容其實就是訓練引導孩子做各種各樣的動作,鍛鍊拉伸肌肉力量。譬如,鼓勵孩子去接一個球,孩子就拉伸了手肘的肌肉。在日復一日的重複訓練中,孩子會慢慢摸索到對抗肌肉異常張力的方式,最終可以自由自主的運動。
  • 四個月寶寶肌張力高怎麼辦
    在嬰幼兒生長發育過程當中需要定期的體檢,體檢發現有問題的類型當中,肌張力增高是比較常見的一個問題。出現有肌張力增高的情況,一般提示有可能會存在腦損傷或者腦發育不良的情況,多見於有一些出生危險因素的情況,例如早產出生有缺氧窒息,新生兒時期黃疸比較嚴重,或者有顱內感染的情況。
  • 康復訓練就要重視起來!
    這些應力既來源於外力(緩震不足,衝擊過大),也來源於肌肉自身作用力例如騰空落地時地面的反作用力就是典型的外力,以及肌肉收縮時牽張力共同作用。簡單來說就是:頻繁跑步-骨修復不足重建受阻-衝擊性應力累加-肌肉收縮減少應力-肌肉疲勞緊張-脛骨應力更加集中-脛骨結構損害風險因素經常跑公路(硬地)、上下坡,越野跑。
  • 腰肌勞損的居家康復訓練
    經常久坐彎腰,引起局部組織的炎性滲出、充血、腫脹,繼而發生滑膜、纖維組織等無菌性炎症反應,無菌性炎症反應物可刺激臨近的臀上皮神經纖維,引起疼痛和放射痛,長此以往日便發生了腰肌勞損。那麼腰肌勞損有什麼特點,並且針對它怎樣進行家居康復呢?下面顧連專家就為大家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肌張力有點高」,會不會是「腦癱」?
    帶孩子去兒保體檢過的家長,都對「肌張力高」、「足尖著地」、「頭後仰」、「飛機手」這些字眼並不陌生。 醫生的一句「感覺肌張力有點高」,就讓家長擔心的要死,懷疑寶寶會不會是腦癱?
  • 腰痛學校開課,康復專家教市民腰腹核心訓練
    近日,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腰痛學校在醫院開班,康復專家免費幫助36名有腰痛症狀的市民正確認識腰痛發生的各類原因,並教授腰腹核心訓練。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康復醫學科主任、副主任醫師陳立早表示,越來越多的現代人處於亞健康的狀態,特別是腰肌勞損,即人們常說的「腰痛」,已經呈普遍現象,科室開辦免費的腰痛學校,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正視「腰痛」 問題,讓腰肌勞損及時止損。 35歲的劉曉宇是一名二胎媽媽,懷二胎時開始頻繁出現腰部酸痛的症狀。生完孩子後,又因照顧孩子需要時常彎腰感到腰痛。
  • 肌張力障礙—書寫痙攣,你了解多少?
    書寫痙攣(WC)是一種原發性、與特定任務相關的局灶性肌張力障礙,主要發生在右手。臨床特點是書寫時手臂僵硬,握筆如握匕首,肘部不自主地向外弓形抬起,腕和手彎曲,手掌面向側面,筆和紙幾乎呈平行,最終書寫不能,該病可有家族史。
  • 臀大肌步態分析、功能、評估及康復訓練
    2.臀大肌是髖關節的有力伸肌,適合於強有力的下肢運動,如踩踏板、爬山或跑步,但在正常行走時不太常用。臀大肌和膕繩肌共同作用,通過向後拉動骨盆來伸展軀幹,例如從前傾的姿勢站起來。在向前彎曲時也提供偏心控制。臀大肌上纖維可通過與脛束的連接延伸至膝關節。
  • 寶寶肌張力高是腦癱嗎?父母們注意了!這篇文章教你分辨
    當寶寶們出現什麼異常情況,家長們腦海中仿佛已經拉響了警報,生怕寶寶出現了問題得不到及時治療。其實這是很好的,有疾病的話能夠早發現早治療。但是也容易造成過度擔心的情況,有的家長發現自家寶寶肌肉僵硬,活動度受限,出現肌張力過高,聽說這是腦癱的表現,馬上坐立不安,四處求醫腦癱怎麼治。其實寶寶肌張力過高並不一定是腦癱,讓我們一起往下看吧。一、肌張力過高是腦癱嗎?
  • 生活中常見的膕繩肌筋膜疼痛,如何正確的訓練改善康復?
    ●遊泳的姿勢不良,自由式踢水的用力不對、角度過大,都會造成大腿後肌的疲乏和產生激痛點。●長途的健行,特別是下坡路段;或是登山時下山速度過快,也會造成腿後肌的負擔,形成激痛點。04如何正確的訓練改善緩解?
  • 【科普工作委員會】遇「帕」不怕,康復伴你行
    其主要表現可分為兩大類:第一大類,運動症狀,包括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僵硬、姿勢步態障礙;第二大類,非運動症狀,如認知情緒障礙、睡眠障礙、二便異常、疼痛、疲勞等。二為什麼要重視帕金森病?2016年全球有約610萬帕金森病患者,近一半在我國。世界衛生組織專家預測,我國2030年的帕金森病患者將達到500萬。
  • 從奧運健將看待嬰兒遊泳的好處
    隨著嬰兒遊泳市場的不斷擴大,以及越來越多的寶寶親身實踐,家長對嬰兒遊泳的好處也越來越認可。
  • 訓練營|從受傷到康復,我都經歷了些什麼?
    之前的訓練營中,我們為大家介紹了如何判斷運動損傷,今天我們來教大家自我康復的方法。身體一旦出現損傷徵兆,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處理,並進行康復訓練,避免損傷加重、停跑時間延長。一、常見損傷和康複方案1.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TBS)又叫跑步膝,是典型的過度運動導致的慢性損傷。最主要的症狀是膝外側疼痛,疼痛會隨著跑步距離增加而不斷加劇,嚴重者只能直膝而行。受傷原因是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不斷摩擦引起的炎症,髖外展肌力量薄弱也會引發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康複方案①按摩,利用泡沫軸放鬆緊張的髂脛束。
  • 產後盆底肌訓練,居家也能完成的產後恢復
    同時孕期激素水平的改變,特別是鬆弛素的增多,使盆底肌肉、筋膜、韌帶鬆弛,導致盆底支持系統的這個網兜,不可避免的處於長期拉伸狀態,這對盆底肌是一個慢性損傷過程。如果寶寶是順產,寶寶經過產道時會對盆底陰道周圍肌肉、筋膜、韌帶產生壓迫和牽拉,加重盆底支持組織的鬆弛。
  • 專家說,應該這樣降低肌張力
    肌張力高,是一個很難攻克的難題,只有肌張力降下來了,腦梗偏癱患者肢體康復的才會更快。那麼什麼是肌張力呢?什麼是肌張力?肌張力,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