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更殘酷、狀況更多的《樂夏2》,能否促進樂隊文化真正出圈?

2020-08-26 深度文娛

​縱觀近年來流行文化風向不難發現,諸如二次元、搖滾樂、街舞等越來越多曾只在某一圈層中流行的文化正逐一實現「破圈」走向大眾。去年夏天,愛奇藝聯手米未傳媒推出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將國內樂隊文化火速帶回大眾視野,不僅刷爆朋友圈還實現了口碑與收視的逆襲。

今年7月底,《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回歸,33支樂隊實力不容小覷,如老炮兒級別有野孩子樂隊、達達樂隊、木馬樂隊作為代表;有中生代如重塑雕像的權利、Joyside、carsick cars等成立於2000年代的樂隊;新樂隊更有成立不到一年的Mandarin以及二次元宅核超級斬等……經過六期節目角逐,33支樂隊均完成了首輪表演,其中22支樂隊獲得了晉級資格。

相較去年,除了超級樂迷陣容有所改變外,比賽規則也更加殘酷,節目明顯更注重樂隊故事本身與音樂作品之間的連接,今夏「遲到」的《樂夏2》能否再掀收視口碑狂潮?全新節目法則能否再拉進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促進樂隊文化真正出圈?

音樂不是用來被比較的

但競技規則讓一種文化看起來更生動

《樂夏2》今年在賽制方面進行了調整,第一季節目中31支樂隊一同演出,根據票數高低總體選拔出16強樂隊。第二季選擇將33支樂隊分為三組,每組11支樂隊,每一組排名前6晉級,後5淘汰。

不得不說,節目首輪播出便有樂隊被淘汰使節目更有看點,但分組後競爭性明顯更強了,因為三組樂隊的綜合實力並不一定對等。第三組被眾多觀眾稱為「死亡之組」,一方面可見樂隊實力強勁倍受認可,另一方面,節目的比賽性質也讓觀眾迅速進入觀賽狀態,更有代入感。

早前有觀眾評價《樂夏2》樂隊之間的勝負欲明顯更強了,想必也是規則使然。其中,一時間甚至成為熱門話題,引發不少樂迷探討,被淘汰樂隊中,達聞西樂隊、法茲樂隊、聲音玩具等呼聲相對較高,預計有望在決賽中重返舞臺進行「踢館」。

然而,規則是什麼?規則是用來打破的!今年《樂夏2》舞臺上,五條人決定臨場換歌讓不少觀眾大跌眼鏡。一夜之間,迅速引發話題發酵,衝上微博熱搜。五條人的這一舉動不僅讓觀眾意外,在錄製現場也出乎了很多工作人員的預料。早前在第一季節目中,米未團隊曾提出這是一檔「在安全範圍內的半失控綜藝」這一概念,節目走到第二季,導演季牟頔曾在採訪中笑稱已經「完全失控」了。

第一輪表演中五條人的票數並不理想慘遭淘汰,意料之外卻成為馬東三張紙條中的「天選之子」與達聞西樂隊進行即興表演對決。十分鐘準備時間僅用一分半便開始了演奏,不僅贏得比賽獲得晉級資格,爭議與討論聲也極大地推動了五條人樂隊的熱度出圈。

賽後達聞西主唱猴子表示:「平時做東西都比較嚴謹,過於嚴謹所以不夠瀟灑。」五條人樂隊成員的隨性與率真使其成為首輪演出環節最大的贏家。音樂的確不是用來被比較的,但節目借用這一形式凝聚影響力拉近與觀眾之間的距離,是競技規則讓這種文化看起來更加生動。

隨性與嚴肅 情緒派與理想主義

為何觀眾能在「他們」身上找到共鳴?

樂隊是從live house、各種現場演出中走出來的,面對面的現場表演是支撐他們與觀眾形成情感連結的方式,今年《樂夏2》的姍姍來遲正是由于堅持現場觀眾參與錄製這一原則。首先這一點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不僅保留了樂隊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觀眾部分,也是履行節目「內容為王」的表現。然而樂隊風格不同、樂迷喜好不同,為何觀眾總能在「他們」身上找到共鳴?

康姆士樂隊用《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穩穩地講了一個故事,輕輕的就把愛意唱到眾人心裡。大張偉和專業樂迷都對 「如果我,我是說如果我」那句歌詞讚不絕口。每個人不同的生活經歷造就不同的情感表達,優秀的作者可以表達出觀眾日常想說而不敢說、思考卻未思考出結果的部分。這些內容被加以藝術化的呈現,促成了樂隊與觀眾之間的共情。

在《樂夏2》節目中,明顯樂評人和嘉賓的發言被削弱了一部分,樂隊的舞臺呈現被最大化地保留,背景採訪、第二現場訪談、樂隊生活排練幾部分的融入都在盡力與歌曲本身尋找連接,節目整體融合相較第一季來講更順暢了。此外,舞臺也呈現了諸如吉他手駿騰因演出中錯拍不願再上臺等細節。樂手們的性格、日常生活狀態與對待音樂的態度一一呈現,逐漸幫助節目尋找到綜藝語言表達的新路徑,形成隨性自在的敘事風格。

另一方面,作為一檔原創音樂綜藝節目,對待音樂態度的嚴肅性亦是不可缺少的。節目中導演對樂隊選歌的建議、燈光及字幕的配合呈現都是非常到位的。作為所有樂隊中最後一支出場樂隊,達達樂隊再次唱起了《南方》,這支成立於1996年的武漢樂隊,也是中國內地第一支籤約國際唱片公司的樂隊,2005年5月解散之後,2019以原陣容回歸。多年之後,在《樂夏2》的舞臺上,彭坦不僅聲音依舊清澈,也在前採中表示當樂隊聚在一起排練時,發覺:「毛病還是那些毛病,舒服還是那些舒服」。

綜藝節目的娛樂性和音樂性,對於製作方來說的確是一個相對難把握的部分,一邊是樂隊故事的呈現,另一邊是表演的完整性與藝術感。《樂夏2》借用樂隊自己的故事,用他們的情緒與理想主義色彩去徵服觀眾,找到了娛樂性與音樂性之間的平衡。

打破刻板印象 拿掉虛假情懷

樂迷之間意見相悖的背後有何啟示?

在第二季的樂隊陣容中,除了達達樂隊、木馬樂隊、joyside等「老炮兒」之外,也有快男白舉綱帶領的白日夢症候群等頗具主流色彩的樂隊。白日夢症候群的《蠢夢》獲得了超級樂迷和大眾樂迷的認可,但只得到專業樂迷2票。在面臨淘汰之時,專業樂迷的點評再次引發爭議,有樂評人表示:「白日夢症候群樂隊缺少核,那個核是相對空的,我覺得他們太好孩子了,好孩子他們可以玩別的音樂類型,你沒有經歷過的東西,硬要來做,就看起來是包裝過後的混不吝。」

「不尊重人」的標籤讓專業樂迷飽受爭議,用對歌手的刻板印象評判音樂本身也確實有失偏頗,然而音樂本身的主觀屬性與節目規則也是該綜藝節目的一部分,它是節目擁有話題性,值得被討論的核心。解決一件事的第一步是要讓問題被「看見」,《樂夏2》中樂迷之間意見相悖的觀點被呈現,已完成了這第一步。

有些遺憾的是,節目其實不妨對觀眾更有信心一點。例如旋轉保齡樂隊中樂手不用普通的電貝司而要用Double Bass的原因,保齡衫與樂隊名字之間有何聯繫?這部分看似有一定欣賞門檻的內容的缺失使得Rockabilly文化展示機會被放掉了。

但總體來看,從樂隊的舞臺呈現到背後故事延展以及樂迷間觀點的碰撞,《樂夏2》並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精準抓住了樂隊文化的特徵,節目從主題探索到文化發展,做了周全的思考並在內容層面進行深耕,後續精彩內容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在綜藝套路下「樂夏」2和樂隊文化能走多遠
    在經歷六期節目之後,「樂隊的夏天2」首輪小組突圍賽落下帷幕,參與節目的33支樂隊可謂各具特色,最後共有20支樂隊晉級,闖入下一階段。在這六期當中,有樂迷們對節目期待的喜悅,有來自音樂作品的共鳴和感動,同時也輸送了更強烈的衝突和爭議,這其中包括娛樂性與音樂性的衝突、舞臺效果與樂隊內核的衝突,以及專業樂迷與樂隊表現的衝突等等。
  • 在綜藝套路下 「樂夏」2和樂隊文化能走多遠
    在這六期當中,有樂迷們對節目期待的喜悅,有來自音樂作品的共鳴和感動,同時也輸送了更強烈的衝突和爭議,這其中包括娛樂性與音樂性的衝突、舞臺效果與樂隊內核的衝突,以及專業樂迷與樂隊表現的衝突等等。如果說第一季「樂夏」,是將國內樂隊文化帶向大眾視野的一次展示和介紹的話,那麼第二季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更多話題性,並將「樂夏」這個節目,在綜藝的道路上越帶越遠。
  • 《樂隊的夏天2》再度出圈,愛奇藝續寫潮流的變現故事
    片中,他呼籲市場多給樂隊演出的機會,事實上,包括搖滾在內的任何藝術單靠情懷是很難長久維繫的,難能可貴的是,愛奇藝以連續兩年出圈的「樂夏」IP,為潮流變現和情懷升值探索出更多的玩法,真正的好內容就應該帶來好價值。
  • 《樂隊的夏天2》再度出圈,愛奇藝續寫潮流的變現故事
    片中,他呼籲市場多給樂隊演出的機會,事實上,包括搖滾在內的任何藝術單靠情懷是很難長久維繫的,難能可貴的是,愛奇藝以連續兩年出圈的「樂夏」IP,為潮流變現和情懷升值探索出更多的玩法,真正的好內容就應該帶來好價值。
  • 《樂夏2》33支樂隊的現狀與可能性 | 綜藝觀察
    目前尚不知第一期節目什麼時候上線,盤點現在33樂隊支樂隊現有的微博粉絲數量,其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組合水木年華微博關注者最多,達到了99.5萬,而成立較晚的小眾樂隊,粉絲數則在3000至4000左右。區別於其他綜藝節目把大量的宣發資源和鏡頭放在流量導師上,《樂夏》的成功在於,真正地挖掘出個性迥異的樂隊主唱和樂手們的閃光點並傳播到了大眾中。
  • 《樂夏2》落幕,兩季諸多樂隊為什麼只有這兩支大火?
    經過了一個夏天,《樂夏2》終於在上周落下帷幕。經過近兩個月的激烈角逐,33支樂隊最後只剩下5支——重塑雕像的權利、五條人、達達樂隊、大波浪、Joyside。雖然相比第一季,《樂夏2》的爭議頗多,但是無可辯駁的是,它依舊是國內做的最好的音樂類綜藝之一。
  • 重塑樂隊斬獲《樂夏2》冠軍
    這是重塑雕像的權利樂隊(簡稱「重塑」),上周六剛剛斬獲《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的冠軍。自2003年成立以來,他們以己心入己作,將嚴謹精密的音樂做到了極致。這場《樂夏》之行,讓這支小眾樂隊走進大眾視野,也讓華東這位冷靜嚴謹、有些狂傲的「音樂工程師」迅速圈粉。
  • 《樂隊的夏天2》再掀熱潮,當我們討論樂隊文化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白皮書樂隊主唱劉家輝就是一枚程式設計師,而同為程式設計師的還有第一季火爆的刺蝟樂隊主唱子健。趕上產品上線的他更為了參加《樂夏》「被迫辭職」。在《樂夏2》中,就有包括中國獨立音樂圈領頭樂隊野孩子、中國獨立搖滾樂的旗幟重塑雕像的權利等多支樂隊。
  • 《樂夏2》第5、6期:截止目前我圈粉了這些樂隊
    今年的《樂夏2》從分組賽開始,前面幾期已經分出前6了,淘汰了正在看今晚《樂夏2》的更新,除了因歌手節目讓我熟知的HAYA和老牌樂隊達達外,其他新樂隊都是第一次接觸,上半場印象最深的是康姆士,忽略主唱的口音問題,整首歌每句話都好聽。
  • 看樂夏,不就是來看樂隊玩出花的嗎?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舒緩空靈的歌曲,成為全場最大黑馬,一度被樂迷和樂評人們推到了第一的高位,即便最後整組比賽結束,她們也依然居於第二——這也符合我們對《樂夏2》的一個觀察,儘管樂夏一直在講「躁起來」,包括在第一季時,樂夏也是更側重於渲染這種舞臺爆炸力,讓更多人感受什麼是樂隊,但從第二季的樂隊陣容以及首播整體看下來,他們已開始傳遞另一種融合調性。
  • 一期一會|重塑·樂隊文化情懷與商業化·權力的《樂夏》
    《樂夏》存在的意義,亦如此。每一支參與《樂夏》的樂隊,都是贏家。贏得了粉絲,贏得了關注,贏得了樂隊文化本該擁有的一片天地。 於觀眾,《樂夏2》讓關於樂隊的敘事更加豐富立體。
  • 一期一會 | 重塑·樂隊文化情懷與商業化·權力的《樂夏》
    《樂夏》存在的意義,亦如此。每一支參與《樂夏》的樂隊,都是贏家。贏得了粉絲,贏得了關注,贏得了樂隊文化本該擁有的一片天地。不可否認,《樂夏》是行業第一次將根植於本土的樂隊文化,呈現在屏幕上,讓萬千觀眾細細品味,讓大家認真思考音樂該有的含義,思考這個時代的真實吶喊。在本季節目中,我們看到了不同樂隊的獨特魅力。
  • 比起樂夏,為什麼《樂隊的夏天2》熱度和口碑都不行?
    經歷了多次檔期延後,《樂隊的夏天》(下文簡稱「《樂夏2》」)第二季,終於趕上了2020年夏天的尾巴。看《樂夏2》,才真正懂了新褲子樂隊彭磊當初在第一季中說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樂隊、投資方和觀眾,各有訴求,《樂夏2》節目組夾在三者其間,尋求平衡,小眾文化尋求「出圈」。
  • 對不起,這季《樂夏》真不行
    作為一檔亞文化類綜藝,《樂隊的夏天》創造了一個了不起的奇蹟:它讓樂隊文化從地下轉移到了地上。但和第一季從7.6到8.8低開高走的評分不同,承載了大量粉絲期待的《樂夏2》沒能接住《樂夏1》傳來的這一棒。節目在熱搜中開局,至今賽程接近尾聲,卻沒能像第一季一樣貢獻出那麼多出圈的歌曲和舞臺。
  • 《樂夏2》在爭議中收官,音樂綜藝IP的「不破不立」
    此外,節目對舞臺的呈現不足,倒是對樂隊的經歷做了遠超上一季的贅述等等,難免讓人覺得有過分賣弄情懷、人設之嫌。那麼,《樂夏2》能否被稱為「純粹的音樂的勝利」?對《樂夏2》節目組來說,也許不必因承載著太重的期待而備受約束,只需讓樂隊處於「生活與鏡頭」的碰撞中,將最真實的模樣以更有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就已經足夠。《樂夏》有沒有破圈?
  • 選秀「老臘肉」蔡維澤、白舉綱、劉忻再戰《樂夏2》,驚喜更多還是...
    是的,有著農村拓哉和郭富縣城之稱的五條人樂隊成為《樂夏2》率先出圈的樂隊;而新樂隊福祿壽唱給天堂外婆的歌——《玉珍》,唱哭眾人,成為節目小範圍出圈的歌曲。在參與《樂夏2》之前,曾推出三首單曲,去年還擔任了毛不易《囈語》的編曲;疫情期間,在網易雲上舉辦了兩次線上音樂會。看得出來,摩登對於這支樂隊的重視,不出意外的話,她們應該會走到很後面。 五條人,成立於2007年,主打地方民謠。據悉,他兩是因為一次給周雲蓬做開場,被周雲蓬經紀人發現,開啟專業音樂製作之路。
  • 一篇文章了解《樂夏2》33支樂隊
    《樂隊的夏天2》終於來了! 昨晚愛奇藝官方微博官宣了《樂夏2》33支樂隊:        從去年火到了今年,這一季的樂夏,同樣有讓人不禁起舞的樂隊。 去年在第三十屆金曲獎頒獎禮上獲得「最佳演唱組合」獎項的椅子樂團,亦在《樂夏2》的名單上。類似於Deca joins,椅子樂團走迷幻浪漫風。
  • 藝術與商業可以不衝突,《樂隊的夏天》可能給出了答案
    愛奇藝原創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近期,草莓、迷笛、麥田等各大音樂節陣容相繼曝光,參加過《樂夏》的樂隊佔據了過半席位;僅在第二季節目播出四周後,與前20強樂隊確認合作意向的商業品牌,就已突破20家。
  • 只有豆瓣神秘的月亮組,才能殺死《樂夏》樂隊們的人設
    這個最早成名於逃跑計劃樂隊的舞臺瘋子,因在《樂夏2》中癲狂的演出和蹩腳的英文而出名,李劍曾說自己喜歡The Strokes,但《樂夏2》裡,後朋克和電子合成器的激進風格,讓他和The Strokes古典搖滾風大相逕庭。
  • 只有豆瓣神秘的月亮組,才能殺死《樂夏》樂隊們的人設
    這個最早成名於逃跑計劃樂隊的舞臺瘋子,因在《樂夏2》中癲狂的演出和蹩腳的英文而出名,李劍曾說自己喜歡The Strokes,但《樂夏2》裡,後朋克和電子合成器的激進風格,讓他和The Strokes古典搖滾風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