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遲雨落 編輯 | 範志輝
上個世紀80年代,以搖滾樂為代表的樂隊文化開始在中國萌芽。30多年後,第一代樂隊老了,而風靡一時的樂隊文化一度滑入&34;的小眾音樂類別。沒有麵包,談何理想?成立20餘年的反光鏡樂隊曾在節目中直言:&34;
在中國做樂隊到底能不能賺錢?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讓人們有尊嚴地賺錢?愛奇藝原創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近期,草莓、迷笛、麥田等各大音樂節陣容相繼曝光,參加過《樂夏》的樂隊佔據了過半席位;僅在第二季節目播出四周後,與前20強樂隊確認合作意向的商業品牌,就已突破20家。
目前來看,《樂夏》提供了一個與大眾溝通的平臺,讓樂隊體面地表演、創作、表達,實現了藝術與商業的某種平衡。
回顧歷史,中國的樂隊文化從萌芽至今,已經行進了幾十年,並衍生出了諸多不同風格。例如,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就呈現出中國樂隊文化多元化的樣貌:搖滾、朋克、電子、實驗、金屬、爵士、民謠……其中,不能不提的便是搖滾,曾經成為時代精神的重要分支,在當下仍然是最主要的樂隊音樂風格之一,擁躉甚眾。
就先以搖滾樂為例,來分析下樂隊的發展。從現實來看,與西方成熟的音樂市場相比,中國搖滾樂仍然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
根據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MRC Data《2020年上半年美國音樂市場半年報》公布的數據,以專輯消費為單位,在2020年上半年美國民眾所喜愛的音樂類型中,搖滾樂佔比高達22.4%,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仍舊顯示出了強勁的生命力和市場佔有率。對比中國,參考TME旗下由你音樂排行榜發布的《2020年Q2季度華語數位音樂行業報告》,搖滾曲風在內地市場仍屬小眾,在2020年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還出現了明顯回落,從14%降低至9%。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內地細分的搖滾樂市場仍缺少完整的產業鏈條,不僅商業模式落後,也缺乏數位化運營與技術能力支撐。比起歐美先進的唱片工業,國內對於版權保護、演出市場管理、二級市場管控、樂隊運營能力的培養都起步較晚,長期以來都處於野蠻生長的&34;狀態。作為樂隊中流砥柱的搖滾樂如此,玩其他風格的樂隊生存境況就更加惡劣了,這也使得一大批樂隊求路無門,缺少持續、穩定的曝光和收入來源,作品沒人聽、舞臺沒人看。
其實,樂隊成員下班去排練、主業養副業是常態,這樣無奈的取捨,也進一步導致了有抱負的搖滾樂隊在器材、設備、場地、版權保護等方面投入上捉襟見肘。現實中,他們大多還要親自參與到與音樂無關的事情:專輯設計、巡演、宣發、推廣、策劃……身兼數職、難以聚焦,被瑣事分散了大量精力。
除了行業環境,樂隊文化更缺乏與主流消費者對話的渠道,讓更多優秀的樂隊和作品走到大眾面前。
倘若觀察美國搖滾樂為代表的樂隊文化的興起與發展,不難發現這離不開新媒介的引入和商業化運作。在上個世紀90年代,錄音、廣播、電視、電影等新興的傳播方式,為市場提供了嶄新的動力和商機,也驅動著資本以工業化的方式生產出唱片、服裝、演唱會、MTV等新型的音樂消費產品。這個過程極大地促進了搖滾樂乃至樂隊的發展,也在大眾當中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現在,中國樂隊文化的傳播似乎就迎來了這麼一個新階段。在樂隊、說唱、街舞等各種亞文化成為顯學的時代浪潮下,各大視頻平臺紛紛入局樂隊文化,無疑會催生出新型的商業化運作方式,也誕生出新的機會。
很久以來,大眾眼中樂隊&34;的印象一直揮之不去。玩音樂不賺錢,因而也被看作是一種生存之餘的奢侈消遣,屬於少數人的業餘愛好,或者是理想主義者的孤芳自賞。
據《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近七成音樂人在音樂領域取得的月收入低於1000元,其中版權收入僅佔9.8%;而月收入1萬以上的,佔比不足5%。相比個體音樂人的&34;,對於玩樂隊的人來說,理想和麵包似乎就更加難以兼得。
而接連兩季的《樂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局面。隨著節目的熱播,截至9月4日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64.4億、討論量達651.4萬,參賽樂隊的商業價值也水漲船高,直接反應在票務、商演、專輯銷量、流媒體播放、社交平臺人氣等多個領域。
其中,第二季節目中《玉珍》《道山靚仔》《南方》《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last dance》等歌曲登錄QQ音樂熱搜榜、飆升榜、巔峰榜,同時多首歌曲登錄網易雲、蝦米等音樂平臺熱搜榜。
來自廣東海豐的樂隊五條人成為了今年的&34;。仁科和阿茂以灑脫的競技態度和市井與詩意兼具的音樂打動了無數人,五條人的微博帳號粉絲關注數從開播前的10多萬激增至56萬,8月底一周漲粉近4萬,音樂節演出門票備受追捧;五條人更是開起了淘寶店,仁科和阿茂親自上場帶貨。
情懷不等於用愛發電,他們當中的不少人終於可以靠著音樂,得到匹配的物質回報。過去很少接到代言的樂隊,如今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參與的樂隊也陸續官宣了商業合作。以第一季冠軍新褲子樂隊為例,今年年初可口可樂旗下品牌雪碧官宣了2020全新代言人,新褲子樂隊赫然在列,這也刷新本土搖滾樂隊國際一線品牌代言新紀錄。
除了大大提升了頭部樂隊的商業價值,《樂夏》也讓中腰部樂隊迎來了事業的加速期。比如,成立11年的皇后皮箱樂隊短暫參演了《樂夏》第一季,在節目播出後,原本緩慢的巡演售票進度火速升溫,內地11城巡演幾乎售罄,給巡演票房、商業表演帶來了極大的拉動。
與第一季相比,參與《樂夏》第二季的樂隊同樣顯示出強勁的商業吸引力。據音樂先聲了解,在第二季節目播出四周後,已經有20餘個商業品牌,與前20強樂隊確認了合作意向,橫跨生活方式、一線美妝、快消日化、高端汽車等多個領域。
如前所述,除了商業合作,《樂隊的夏天》參演樂隊也頻繁受邀參與到音樂節演出,2020年草莓音樂節、麥田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等知名音樂節品牌中,上過《樂夏》的樂隊佔了大多數,並成為吸引點。
換句話說,從《樂夏》等綜藝舞臺獲得大眾曝光,到導流到流媒體播放、社交媒體熱度和線下音樂演出,以及代言、跨界合作等多元化的商業開發,也提供了獨立音樂人商業化的可能路徑,真正讓樂隊們&34;。
在《樂夏》第一季節目結束後,有樂迷在微博上動情地說,&34;
《樂夏》作為一檔音樂節目,不僅為樂隊和樂迷大眾打造了一個雙向的溝通平臺,更傳遞了獨立、不妥協的精神內核,激發出情感上的強烈共鳴。相比第一季,《樂夏2》的風格更多元、樂隊更年輕,2010年後成立的新興樂隊佔比達50%。而樂隊成員不定義自己、不設限的態度,藉助人物性格和音樂作品的輸出,也讓觀眾看到了自我與熱愛的力量。
在豆瓣,《樂隊的夏天2》開分高達8.6分,好口碑也歸功於節目組對細節的反覆打磨。在舞臺背後是走心的製作,節目組為樂隊和觀眾提供了優質的舞臺設計,在音響、燈光、舞美上下足了功夫。而堅持向觀眾開放錄製,以保證場域內的氛圍和磁場,也營造出了沉浸式的體驗。
據貓眼數據顯示,《樂隊的夏天》品牌的受眾都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其中《樂夏1》受眾中18-30歲佔比高達58%,《樂夏2》的平均年齡27.56歲,生猛、多元、蓬勃,以及潛在的高消費能力,對品牌方無疑充滿了吸引力。
去年,贊助商優酸乳果果昔在《樂夏1》播出以來,銷售額同比增長189%,節目方策劃的線下轟趴館營銷活動帶貨顯著;特約贊助汽車品牌別克的內容營銷案例,入圍金旗獎,別克VELITE 6品牌資產提升指數110(高於行業基準值100),該品牌的認知、喜愛、推薦度均大幅提升,提升度均大於15%,效果顯著。
今年,《樂夏2》的營銷價值也進一步得到了市場認可,目前已完成了10餘家品牌方的引入,吸引到伊利優酸乳、vivo等頭部品牌再度合作,還在開發演出、代言、短片等更多營銷的新玩法,品牌得以更深度地開發IP價值,充分挖掘樂隊與自身形象的結合點。
據了解,今年品牌方和樂隊洽談、確認合作的時間越來越迅速,更加印證了樂隊在市場營銷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音樂營銷逐漸成為了各大品牌在創意營銷的重要一環。節目本身的合作品牌也已與多個樂隊達成合作,據公開信息顯示,自如已籤約後海大鯊魚樂隊擔任第八季海燕計劃形象大使,伊利優酸乳已籤Mandarin樂隊作為品牌代言人,貝殼找房APP已籤約馬賽克,合作品牌歌曲錄製、拍攝MV等。
過去膚淺的流量式營銷,往往限於一時、流於表面。如今,更多的商業合作奔著畫像精準、形象調性契合的共贏方向發展。藉助樂隊們極具感染力的音樂故事和態度表達,以及高水準的表演現場,都為品牌與年輕群體搭建了有效的對話空間,實現新消費群體的吸引與沉澱,以純粹、熱愛、真實的音樂精神最大化地幫助品牌實現了&34;,達到了品牌與樂隊的多維共贏。
樂隊能否兼顧情懷與麵包,既堅持創作不流俗,又不至於為了生存困頓、東奔西走?至少,《樂夏》的成功提供了一個可能性:藝術與商業並不衝突,改善生活條件、實現作品的傳播、堅持自我表達欲創作,可以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讓更多人關注樂隊文化,《樂夏》也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即面向大眾進行樂隊文化的普及,帶領更多小白樂迷從0到1入坑,培養音樂消費習慣。甚至如丁太升所說,多一個觀眾學一門樂器、組一個樂隊都好,那將是這檔節目所帶來的巨大價值了。
經過了第一、第二季的考驗,《樂隊的夏天》這一IP也已成為了獨立音樂綜藝的優秀範本,也對產業中的音樂節、Live House發展、廠牌或音樂公司運作及融資、樂隊演出、影視音樂、形象代言、周邊產品售賣……都有正面的促進意義。
五條人周邊
屬於獨立音樂的自由是什麼?不是無止境的貪婪與欲望,而是在生存與物質得到滿足後,由內而外、自然而然的創造。
在《樂夏》的IP化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獨立音樂的商業化道路的可行方向。藝術的對立面,不是商業價值,而是被流量裹挾迷失方向。關鍵不在於是否&34;,而是&34;。
話題內容:你覺得樂隊可以作為一種職業嗎?身邊有沒有人因為《樂夏》,真的拿起樂器或者玩樂隊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周發布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周日的「先聲周報」欄目中公布,請保持關注。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