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商業可以不衝突,《樂隊的夏天》可能給出了答案

2020-09-11 音樂先聲

作者 | 遲雨落 編輯 | 範志輝


上個世紀80年代,以搖滾樂為代表的樂隊文化開始在中國萌芽。30多年後,第一代樂隊老了,而風靡一時的樂隊文化一度滑入&34;的小眾音樂類別。沒有麵包,談何理想?成立20餘年的反光鏡樂隊曾在節目中直言:&34;


在中國做樂隊到底能不能賺錢?更重要的是,能不能讓人們有尊嚴地賺錢?愛奇藝原創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以下簡稱《樂夏》)給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近期,草莓、迷笛、麥田等各大音樂節陣容相繼曝光,參加過《樂夏》的樂隊佔據了過半席位;僅在第二季節目播出四周後,與前20強樂隊確認合作意向的商業品牌,就已突破20家。



目前來看,《樂夏》提供了一個與大眾溝通的平臺,讓樂隊體面地表演、創作、表達,實現了藝術與商業的某種平衡。


樂隊文化發展,依賴能提供營養的土壤


回顧歷史,中國的樂隊文化從萌芽至今,已經行進了幾十年,並衍生出了諸多不同風格。例如,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中,就呈現出中國樂隊文化多元化的樣貌:搖滾、朋克、電子、實驗、金屬、爵士、民謠……其中,不能不提的便是搖滾,曾經成為時代精神的重要分支,在當下仍然是最主要的樂隊音樂風格之一,擁躉甚眾。


就先以搖滾樂為例,來分析下樂隊的發展。從現實來看,與西方成熟的音樂市場相比,中國搖滾樂仍然存在著很大的進步空間。


根據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MRC Data《2020年上半年美國音樂市場半年報》公布的數據,以專輯消費為單位,在2020年上半年美國民眾所喜愛的音樂類型中,搖滾樂佔比高達22.4%,雖然受到疫情影響有所下滑,但仍舊顯示出了強勁的生命力和市場佔有率。對比中國,參考TME旗下由你音樂排行榜發布的《2020年Q2季度華語數位音樂行業報告》,搖滾曲風在內地市場仍屬小眾,在2020年第二季度較第一季度還出現了明顯回落,從14%降低至9%。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因為內地細分的搖滾樂市場仍缺少完整的產業鏈條,不僅商業模式落後,也缺乏數位化運營與技術能力支撐。比起歐美先進的唱片工業,國內對於版權保護、演出市場管理、二級市場管控、樂隊運營能力的培養都起步較晚,長期以來都處於野蠻生長的&34;狀態。作為樂隊中流砥柱的搖滾樂如此,玩其他風格的樂隊生存境況就更加惡劣了,這也使得一大批樂隊求路無門,缺少持續、穩定的曝光和收入來源,作品沒人聽、舞臺沒人看。


其實,樂隊成員下班去排練、主業養副業是常態,這樣無奈的取捨,也進一步導致了有抱負的搖滾樂隊在器材、設備、場地、版權保護等方面投入上捉襟見肘。現實中,他們大多還要親自參與到與音樂無關的事情:專輯設計、巡演、宣發、推廣、策劃……身兼數職、難以聚焦,被瑣事分散了大量精力。


除了行業環境,樂隊文化更缺乏與主流消費者對話的渠道,讓更多優秀的樂隊和作品走到大眾面前。



倘若觀察美國搖滾樂為代表的樂隊文化的興起與發展,不難發現這離不開新媒介的引入和商業化運作。在上個世紀90年代,錄音、廣播、電視、電影等新興的傳播方式,為市場提供了嶄新的動力和商機,也驅動著資本以工業化的方式生產出唱片、服裝、演唱會、MTV等新型的音樂消費產品。這個過程極大地促進了搖滾樂乃至樂隊的發展,也在大眾當中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現在,中國樂隊文化的傳播似乎就迎來了這麼一個新階段。在樂隊、說唱、街舞等各種亞文化成為顯學的時代浪潮下,各大視頻平臺紛紛入局樂隊文化,無疑會催生出新型的商業化運作方式,也誕生出新的機會。


這些年樂隊們應得的&34;,終於來了


很久以來,大眾眼中樂隊&34;的印象一直揮之不去。玩音樂不賺錢,因而也被看作是一種生存之餘的奢侈消遣,屬於少數人的業餘愛好,或者是理想主義者的孤芳自賞。


據《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顯示,近七成音樂人在音樂領域取得的月收入低於1000元,其中版權收入僅佔9.8%;而月收入1萬以上的,佔比不足5%。相比個體音樂人的&34;,對於玩樂隊的人來說,理想和麵包似乎就更加難以兼得。


而接連兩季的《樂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個局面。隨著節目的熱播,截至9月4日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64.4億、討論量達651.4萬,參賽樂隊的商業價值也水漲船高,直接反應在票務、商演、專輯銷量、流媒體播放、社交平臺人氣等多個領域。


其中,第二季節目中《玉珍》《道山靚仔》《南方》《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last dance》等歌曲登錄QQ音樂熱搜榜、飆升榜、巔峰榜,同時多首歌曲登錄網易雲、蝦米等音樂平臺熱搜榜。



來自廣東海豐的樂隊五條人成為了今年的&34;。仁科和阿茂以灑脫的競技態度和市井與詩意兼具的音樂打動了無數人,五條人的微博帳號粉絲關注數從開播前的10多萬激增至56萬,8月底一周漲粉近4萬,音樂節演出門票備受追捧;五條人更是開起了淘寶店,仁科和阿茂親自上場帶貨。


情懷不等於用愛發電,他們當中的不少人終於可以靠著音樂,得到匹配的物質回報。過去很少接到代言的樂隊,如今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參與的樂隊也陸續官宣了商業合作。以第一季冠軍新褲子樂隊為例,今年年初可口可樂旗下品牌雪碧官宣了2020全新代言人,新褲子樂隊赫然在列,這也刷新本土搖滾樂隊國際一線品牌代言新紀錄。



除了大大提升了頭部樂隊的商業價值,《樂夏》也讓中腰部樂隊迎來了事業的加速期。比如,成立11年的皇后皮箱樂隊短暫參演了《樂夏》第一季,在節目播出後,原本緩慢的巡演售票進度火速升溫,內地11城巡演幾乎售罄,給巡演票房、商業表演帶來了極大的拉動。


與第一季相比,參與《樂夏》第二季的樂隊同樣顯示出強勁的商業吸引力。據音樂先聲了解,在第二季節目播出四周後,已經有20餘個商業品牌,與前20強樂隊確認了合作意向,橫跨生活方式、一線美妝、快消日化、高端汽車等多個領域。



如前所述,除了商業合作,《樂隊的夏天》參演樂隊也頻繁受邀參與到音樂節演出,2020年草莓音樂節、麥田音樂節、迷笛音樂節等知名音樂節品牌中,上過《樂夏》的樂隊佔了大多數,並成為吸引點。


換句話說,從《樂夏》等綜藝舞臺獲得大眾曝光,到導流到流媒體播放、社交媒體熱度和線下音樂演出,以及代言、跨界合作等多元化的商業開發,也提供了獨立音樂人商業化的可能路徑,真正讓樂隊們&34;。


藉助樂隊精神,搭建品牌與受眾的有效對話空間


在《樂夏》第一季節目結束後,有樂迷在微博上動情地說,&34;


《樂夏》作為一檔音樂節目,不僅為樂隊和樂迷大眾打造了一個雙向的溝通平臺,更傳遞了獨立、不妥協的精神內核,激發出情感上的強烈共鳴。相比第一季,《樂夏2》的風格更多元、樂隊更年輕,2010年後成立的新興樂隊佔比達50%。而樂隊成員不定義自己、不設限的態度,藉助人物性格和音樂作品的輸出,也讓觀眾看到了自我與熱愛的力量。



在豆瓣,《樂隊的夏天2》開分高達8.6分,好口碑也歸功於節目組對細節的反覆打磨。在舞臺背後是走心的製作,節目組為樂隊和觀眾提供了優質的舞臺設計,在音響、燈光、舞美上下足了功夫。而堅持向觀眾開放錄製,以保證場域內的氛圍和磁場,也營造出了沉浸式的體驗。


據貓眼數據顯示,《樂隊的夏天》品牌的受眾都呈現出明顯的年輕化,其中《樂夏1》受眾中18-30歲佔比高達58%,《樂夏2》的平均年齡27.56歲,生猛、多元、蓬勃,以及潛在的高消費能力,對品牌方無疑充滿了吸引力。



去年,贊助商優酸乳果果昔在《樂夏1》播出以來,銷售額同比增長189%,節目方策劃的線下轟趴館營銷活動帶貨顯著;特約贊助汽車品牌別克的內容營銷案例,入圍金旗獎,別克VELITE 6品牌資產提升指數110(高於行業基準值100),該品牌的認知、喜愛、推薦度均大幅提升,提升度均大於15%,效果顯著。


今年,《樂夏2》的營銷價值也進一步得到了市場認可,目前已完成了10餘家品牌方的引入,吸引到伊利優酸乳、vivo等頭部品牌再度合作,還在開發演出、代言、短片等更多營銷的新玩法,品牌得以更深度地開發IP價值,充分挖掘樂隊與自身形象的結合點。


據了解,今年品牌方和樂隊洽談、確認合作的時間越來越迅速,更加印證了樂隊在市場營銷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音樂營銷逐漸成為了各大品牌在創意營銷的重要一環。節目本身的合作品牌也已與多個樂隊達成合作,據公開信息顯示,自如已籤約後海大鯊魚樂隊擔任第八季海燕計劃形象大使,伊利優酸乳已籤Mandarin樂隊作為品牌代言人,貝殼找房APP已籤約馬賽克,合作品牌歌曲錄製、拍攝MV等。



過去膚淺的流量式營銷,往往限於一時、流於表面。如今,更多的商業合作奔著畫像精準、形象調性契合的共贏方向發展。藉助樂隊們極具感染力的音樂故事和態度表達,以及高水準的表演現場,都為品牌與年輕群體搭建了有效的對話空間,實現新消費群體的吸引與沉澱,以純粹、熱愛、真實的音樂精神最大化地幫助品牌實現了&34;,達到了品牌與樂隊的多維共贏。


結語


樂隊能否兼顧情懷與麵包,既堅持創作不流俗,又不至於為了生存困頓、東奔西走?至少,《樂夏》的成功提供了一個可能性:藝術與商業並不衝突,改善生活條件、實現作品的傳播、堅持自我表達欲創作,可以是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讓更多人關注樂隊文化,《樂夏》也完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即面向大眾進行樂隊文化的普及,帶領更多小白樂迷從0到1入坑,培養音樂消費習慣。甚至如丁太升所說,多一個觀眾學一門樂器、組一個樂隊都好,那將是這檔節目所帶來的巨大價值了。


經過了第一、第二季的考驗,《樂隊的夏天》這一IP也已成為了獨立音樂綜藝的優秀範本,也對產業中的音樂節、Live House發展、廠牌或音樂公司運作及融資、樂隊演出、影視音樂、形象代言、周邊產品售賣……都有正面的促進意義。


五條人周邊

屬於獨立音樂的自由是什麼?不是無止境的貪婪與欲望,而是在生存與物質得到滿足後,由內而外、自然而然的創造。


在《樂夏》的IP化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獨立音樂的商業化道路的可行方向。藝術的對立面,不是商業價值,而是被流量裹挾迷失方向。關鍵不在於是否&34;,而是&34;。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你覺得樂隊可以作為一種職業嗎?身邊有沒有人因為《樂夏》,真的拿起樂器或者玩樂隊的?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周發布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周日的「先聲周報」欄目中公布,請保持關注。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樂隊的夏天 第二季》樂隊的夏天:藝術與商業本不必相互妥協
    所以就只能大概說說對《樂隊的夏天》這個音綜的看法,以及對一些樂隊的印象。如果夾雜了過於個人的輸出,純屬意外。如果只是廣告多的話,還不至於那麼爭議,畢竟如今商業社會,廣告無孔不入,大家早就習慣了。樂夏2真正惹來眾怒的,是節目組自己對規則的不尊重。復活賽是可以有的,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畢竟每場比賽都是一首歌決定生死,誰還能沒有個發揮不好的時候呢?
  • 《樂隊的夏天》落幕後,是商業的春天
    觀眾高關注度的背後,越來越多的廣告代言、商業活動、音樂節也讓市場看到了樂隊背後的價值。原來小眾的樂隊文化也是可以面向大眾的。樂隊的商業價值正在被挖掘出來,並得以合理的詮釋和呈現。時趣也早在之前就曾提到過——從綜藝流量到社交流量,再到商業變現,五條人如何成為了熱門IP?
  • 綜藝火熱,樂隊卻不出圈的夏天
    剛組成不久的樂隊一旦有隊員被淘汰,就會影響整個樂隊的風格,再重組又需要時間磨合。在決賽前一周的公演中,人氣選手胡宇桐一人票數就超過了其它組合的票數總和,而他所在樂團包攬人氣前三選手,這種局面,其它樂團無論怎麼努力,都不可能出現逆襲的。純粹靠人氣的賽制,並不適合看重技術和特點的樂隊中。
  • 從7.4到8.4分,《樂隊的夏天》是怎麼在這個夏天成功出圈的?
    在此之前,沒人想到過馬東在《奇葩說》之後做出的第二款爆款綜藝會是樂隊綜藝,可《樂隊的夏天》最終點燃了這個夏天。從7.4一路飆升到8.4分,近30天百度搜索指數日均值達破10萬,骨朵數據顯示其全網熱度超過眾多昔日王牌,各種跡象都顯示,一款聚焦國內樂隊的綜藝《樂隊的夏天》正在悄悄出圈。
  • 《樂隊的夏天2》還沒來,我快等不及了
    夏天來了,《樂隊的夏天》還沒來。網上瘋傳的第二季擬邀名單,未經官方證實,樂迷們已經爭相投票站隊。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會是那一針強心劑嗎?因節目出圈的新褲子樂隊,商業推廣接到手軟。石璐成了獨立女性的代表,子健靠洗澡接上廣告,看到樂隊如此和睦,貝斯手何一帆露出了慈祥的微笑。 是音樂,讓不可能有答案的情緒衝突找到了和解之道。
  • 看完《樂隊的夏天》才知道搖滾出圈有多難!
    情懷和感情從來不是《樂隊的夏天》的主打旋律。1.在《樂隊的夏天》開播之前,就有不少樂迷對這個節目抱有懷疑的態度。雖然節目請來了搖滾老大哥痛仰和面孔樂隊,當年的北京新聲新褲子樂隊,「後北京新聲」刺蝟樂隊。但是樂迷們實在想像不出來,這些老牌樂隊為了商業價值而上一個綜藝節目和以做奇葩說出名的米未傳媒做一檔樂隊競演類節目。
  • 這個夏天,除了有樂隊,還有電影
    1905電影網專稿 《樂隊的夏天》火了,在此之前誰都沒有料想原本「小眾」的樂隊,在這個夏天成為「爆款」。
  • 《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還沒開播,答案就已經出來了!
    馬東和他《樂隊的夏天》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檔將「樂隊綜藝」做成成功案例、並且用一個夏天的時間,打造出的又一個爆款綜藝品牌。以至於2020年過去一半,好多年輕人都在翹首期盼的綜藝節目依然是它——《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當《樂隊的夏天》終於官宣第二季的參賽名單時,或興奮或失望的死忠粉也直接炸了鍋。
  • 「樂隊的夏天」是我們的夏天,嗎?
    Hello hello hello hello hello大家好我是新醫販賣機即使立秋,32℃的天氣,叫一聲夏天應該也差不多愛奇藝自製綜藝《樂隊的夏天》刷爆了我朋友圈但是一直只知道槍花,涅槃,縱貫線,逃跑計劃這些樂隊的我的內心然而周圍玩樂隊的同桌和熱愛搖滾的班主任都推薦之後
  •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關於《樂隊的夏天》的若干問題
    樂隊類綜藝節目的誕生,勢必會將更多的關注力和資本引入這個行業,不可否認,上過節目的樂隊商業價值更大,否則後海大鯊魚也不可能選擇出現在第二季的節目中,但這種亮相是否會導致業內的不公平,過早地消耗剛有氣色的搖滾演出市場?
  • 樂隊的夏天2總決賽:誰是這個夏天的關鍵詞?
    原本作為暑期檔綜藝的《樂隊的夏天第二季》終於來到了最後一期,宣告了這一年的夏天從各種角度來說都結束了。而這場決賽,相比競技,給我的感覺更像是一場年終總結晚會。說到因為綜藝感而意外出圈,五條人的面對方式顯然更從容通透的多,不過,當年花兒樂隊走紅的年紀和時代都顯然太早了,作出截然不同的選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關於《樂隊的夏天》的若干問題
    這個問題在第一季時有兩個焦點:一是Vogue 5和BangBang、鹿先森這樣的偶像流行樂隊算不算好樂隊;二是樂隊該不該「破圈」。在對這兩個問題的處理上,《樂隊的夏天》選擇了擁抱「非偶像樂隊」,尊重這些長期得不到正常資源的「地下」樂隊。擁抱邊緣,共同爭取主流機會,是第一季的答案。
  • 《樂隊的夏天》 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500多天後,在7月份的尾巴,《樂隊的夏天》迎來了第二季的播出,新的樂隊、新的賽制、新的節目形式,破圈的五條人,像極了去年的九連真人,黯然離場的水木年華也與去年的鹿先森樂隊一樣收穫了同情,話題也隨著播出持續增加。 但不知道,當這一季完結時,知乎上那個被瀏覽了70多萬次的問題,是否會有全新的答案。
  • 《樂隊的夏天》還能點燃這個夏天嗎?
    500多天後,在7月份的尾巴,《樂隊的夏天》迎來了第二季的播出,新的樂隊、新的賽制、新的節目形式,破圈的五條人,像極了去年的九連真人,黯然離場的水木年華也與去年的鹿先森樂隊一樣收穫了同情,話題也隨著播出持續增加。但不知道,當這一季完結時,知乎上那個被瀏覽了70多萬次的問題,是否會有全新的答案。
  •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變味了?
    與上一季的低開高走不同,這一季的《樂隊的夏天》確實一開頭就很好看:這一季音響、燈光和舞美比上一季更好,也沒有那麼多讓人蛋疼的「偽科普」時間(諸如:朋克就是簡單雷同),甚至樂隊的表現也沒有上季那樣車禍到只能一剪梅的。但老觀眾依然會覺得有些不對勁,就是那種隱約的「不是那個味兒」的感覺。
  • 廣東音樂人憑什麼能從《樂隊的夏天》裡成功出圈?
    如果你看過《樂隊的夏天》第一季,那麼關於九連真人樂隊,你一定不會太陌生。年輕的樂隊,古老的方言,在音樂的世界中相遇了。來自縣城的他們,創作中伴隨著「阿民」的廣東縣城青年這一縮影符號,唱出新一代人的矛盾衝突和勇往拼搏。
  • 《樂隊的夏天》:夏天來了,秋天還會遠嗎?
    這個夏天的音樂綜藝市場本來就很熱鬧,光愛奇藝一家就有《我是唱作人》、《中國新說唱》、《樂隊的夏天》三檔節目,加上騰訊的《明日之子3》,優酷《這就是原創》,加上已經歸來的《中國好聲音2019》和據說即將上線的《一起樂隊吧》,音綜迷們真的不用擔心沒得可看。但在這種似乎仍是一片繁榮的景象中,我卻有一種越來越深的感覺,就是「音樂綜藝時代即將過去」。
  • 樂隊的夏天2收官,走向大眾的樂隊們變了嗎?
    2020年的夏天似乎比平時走的稍遲一些。畢竟在很多樂迷心裡,樂隊的夏天2(以下簡稱樂夏2)的完結才真正意味著這個夏天的結束。就在上周,樂夏2最終落幕。如今,時隔25年,當年輕群體成為時代主流,青年亞文化得到充分發展,商業模式日漸清晰,重塑、達達、大波浪等寶藏樂隊藉助樂隊綜藝登上大眾舞臺。如華東在總決賽中所言,重塑這次的勝利其實是小眾音樂的勝利。其背後折射出的更是一次樂隊綜藝將小眾優質作品推向大眾市場的成功實踐。兩季以來,這種成功案例已不在少數。
  • 談一談《樂隊的夏天第一季》3
    下面看一下《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新的5支樂隊簡介吧:11.醒山樂隊   醒山樂隊,新生代樂隊。重型音樂是他們的代表。2019年5月,參加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12. 猴子軍團   果味VC樂隊(THE SUPERVC),中國獨立搖滾,英式搖滾風格的代表樂隊。
  • 樂隊的夏天2收官,走向大眾的樂隊們變了嗎?
    2020年的夏天似乎比平時走的稍遲一些。 畢竟在很多樂迷心裡,樂隊的夏天2(以下簡稱樂夏2)的完結才真正意味著這個夏天的結束。就在上周,樂夏2最終落幕。重塑雕像的權利(以下簡稱重塑)憑藉嚴謹的音樂美學成為Hot1樂隊,小鎮藝術家五條人喜迎Hot2,達達、大波浪和Joyside分別收穫第三、四、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