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舒曼早期鋼琴套曲《大衛同盟之舞》看他的雙重性格丨這是他獻給克拉拉的訂婚禮物,也是浪漫主義鋼琴文獻中的一座豐碑!

2021-02-27 西方音樂評論

紀念舒曼逝世160周年

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


淺析舒曼早期鋼琴套曲《大衛同盟之舞》

   導讀:舒曼作為浪漫主義盛期的代表人物,不僅是位多產的作曲家,也是一位音樂評論家。他主持創辦了《新音樂雜誌》,率領他幻想中「大衛同盟」的盟友們,用紙筆向庸俗膚淺的音樂勢力發起挑戰。《大衛同盟舞曲》(Davidsbundlertanze,Op.6)創作於舒曼與克拉拉秘密訂婚之後,從他的書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這首作品實際上是他獻給克拉拉的訂婚禮物。本文嘗試從不同角度,為大家介紹在浪漫主義的背景下,大衛同盟的由來與組成,並就其中幾首簡單分析舒曼的創作手法與演奏中的注意點。 


    德國浪漫主義大師羅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紀上半葉歐洲音樂文化浪潮的核心人物之一。在音樂創作方面,他留下了數目眾多的珍貴作品;同時,他又是一位音樂評論的先鋒,以其高尚的藝術追求,犀利的文字,開拓了德國音樂評論的先河,也為提升整個歐洲音樂審美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之後,隨著新思潮「浪漫主義」在整個歐洲大地的興起,藝術的表達對象不再是過去對統治階級的歌功頌德,對神與英雄的膜拜與謳歌。人們從過去長期壓抑的思想桎梏中結束捆綁,迫切地想要訴求他們內心的情感。在「自由,平等,博愛」的大旗下,整個藝術界——從文學作品到音樂創作,都在努力表達強烈的「自我」意識。 


   舒曼作為浪漫主義音樂盛期的代表人物,在他的音樂創作中,因深受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常用音樂與文學相結合的方法,使兩種藝術手段互相交織滲透。比如,用海涅,歌德,席勒等的詩歌作為歌詞,創作了大量的藝術歌曲,他與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將這一體裁的創作發展至巔峰,使音樂與詩歌水乳交融。在這一時期,標題音樂的興起,為眾多作曲家開闢了新的創作空間,他們可以藉助一些文字標題,將他們的音樂所要表達的意境更為直接地傳遞給聽眾。舒曼在這一領域中,尤以他的鋼琴套曲獨樹一幟。

   1830-1840這十年間,對於舒曼46歲的短暫人生來說,可謂是他的黃金十年。1834年,他主持創辦了《新音樂雜誌》,率領「大衛同盟」的眾成員,宣揚正統高尚的藝術價值觀,向過去象徵迂腐膚淺的庸俗音樂勢力「非利士人」 發起挑戰。舒曼的《新音樂雜誌》將音樂評論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他也不遺餘力地向音樂界推送優秀的新生力量,蕭邦,勃拉姆斯,都得到了他高度的讚揚與提攜;他與克拉拉的愛情歷經反對與磨難,秘密訂婚,最後終於在1840年通過法律手段正式結為夫妻。


    《大衛同盟舞曲》是舒曼早期鋼琴套曲中的一首重要作品。它完成於1837年,比作品9號《狂歡節》要晚兩年,但是舒曼刻意選擇了這個別有意義的作品號留給這部作品,其用意我們可以從克拉拉的瑪祖卡,同樣是作品第六號之5窺見端倪。

   舒曼的《大衛同盟舞曲》第一首開頭,正是擷取了克拉拉的這首瑪祖卡最初兩個小節作為動機。舒曼以此將自己的作品與克拉拉的作品相關聯,並選用了同樣的作品號,以示自己對這首作品的重視與珍愛。事實上,這首作品可以被看作是舒曼送給克拉拉的訂婚禮物。1837年8月13/14日,舒曼與克拉拉秘密訂婚,8月20日,依舊難掩激動與興奮的舒曼在他的記事本上寫下:「創作大衛同盟舞曲。」 9月21日,舒曼在寫給朋友阿道夫亨賽特的信中說道:「就在剛剛,18首大衛同盟舞曲已經完成了.」‚ 在另一封寫給克拉拉的信中他這樣描繪道:「這首舞曲裡有許多婚禮場面的描寫——是我在回憶中懷著無與倫比的激動譜寫的.你將會發現,這首曲子是完完全全獻給你的.」

    「大衛同盟」在舒曼的生命中是個極為重要的存在。這實際是一個只存在於舒曼幻想中的組織,同盟成員皆是舒曼所認可的,音樂造詣等方面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例如:蕭邦,帕格尼尼,克拉拉,莫扎特,包括他自己的兩個化身:弗洛裡斯坦和俄塞比烏斯。

    這兩個名字代表了舒曼本身的雙重性格:熱情衝動,大膽奔放(弗洛裡斯坦)與敏感內斂,善於幻想(俄塞比烏斯)。他們同時也代表了舒曼的雙重身份:音樂家,音樂評論家(文學愛好者)。作為舒曼的筆名,他們不僅僅在《新音樂雜誌》上衝鋒陷陣,也作為作曲家活躍在音樂界。在出版的《大衛同盟舞曲》封頁上,作曲家名字一欄便赫然寫著「弗洛裡斯坦與俄塞比烏斯。」


    《大衛同盟舞曲》共分為兩集,每集各有九首小曲組成。在每一首小曲的結尾,均用F.或E.或F&E(弗洛裡斯坦,與俄賽烏比斯姓名首字母)署名以表明這首曲子的音樂性格。在舒曼的其他作品裡,我們也經常能見到大衛同盟,或者這兩個性格不同的人物的身影。如在作品第九號《狂歡節》中,就有專門的片段勾勒他們的形象。

    雙重性格這個概念可以說貫穿了舒曼的整個一生他的早期作品《蝴蝶》,靈感來自讓.保羅的小說《少不更事的歲月》最後一章。小說描繪了孿生兄弟瓦爾特和烏爾特對於少女維娜的愛慕。小說中性格迥然的孿生兄弟讓舒曼產生莫大的共鳴,他們的音樂形象在《蝴蝶》中初具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身為弗洛裡斯坦和俄塞比烏斯。在《大衛同盟舞曲》中,性格大相逕庭的二人或熱切,或哀怨,或衝動,或內斂.舒曼的樂思如同脫韁的野馬,肆意渲釋,將浪漫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

Pavel Egorov 演奏舒曼《蝴蝶》(Papillons op.2)

    鋼琴套曲通常由多首小曲子組成,每首曲子都具有音樂的獨立性:速度,節奏,情緒,風格各異,但是從整體性上看,它的旋律基本元素又常常是前後相互關聯,遙相呼應的;此外,它的中心調式相對統一,雖然在演奏時情緒隨著樂曲風格不斷變化,但是「整體情感」或者說全曲的中心精神,是不變的。

   縱觀全曲,G大調和b小調是貫穿全曲的中心調式。G大調出現在第一集的第一首,第三首,和第二集的第七首;b小調各出現在第一集與第二集的第二,第四首。此外,兩集的最後一首均結束在C大調上。

    在第一集第一首的前兩個小節(即舒曼引用的克拉拉瑪祖卡的主題),舒曼抓住了這裡面的六度跳躍與二度音程進行作為貫穿全曲的動機,這樣的旋律隨處可見: 

    第二集的最後三首樂曲(II No.7,8,9),在音樂情感的的表達上是應當一氣呵成,不容割裂的。II No.7 以「帶有很好的幽默感」(Mit gutem Humor)開始,要注意的是這裡並非所有的和弦都是跳音,這裡的幽默感正是由這些跳音與非跳音的轉換,和突如其來的力度變化顯現出來的。25小節起,速度(etwas langsamer 較慢)與調性(G大調--b小調)的突然轉變讓幽默感陡然隱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神秘感。在這裡左手八度音的不斷上行,與戲劇性的力度對比,包括不斷拉長的速度(多次rit 漸慢),把音樂逐漸帶入一個高潮,這時,左手的低音漸漸聚攏到了升F,且漸化為切分節奏,在連續的升F音中,沒有停頓,聽眾已被不著痕跡地帶入了II No. 8。

    II No.8 建立在B大調上,這個調在之前的十六首曲子中都未曾真正地使用(僅在個別曲子中的某些片段短暫出現),之前第七首結尾的升F音在這裡天衣無縫地融進了中音區,成為中音區的切分持續音。這首曲子標註著「wie aus der Ferne--似從遠方而來」,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能非常敏感地運用踏板,讓這首曲子聽上去既不至於太模糊,又不至於太乾巴巴,使這首曲子真正做到「似遠方而來」的那種朦朧感。第51小節,在毫無預兆地情況下,B大調轉入b小調,第一集的第二首突然呈現在眼前。沒有多餘的修飾,舒曼幾乎是一字未改地將I No.2 在此處再現,相隔將近30分鐘的時間,熟悉的旋律再一次響起,將聽眾拉回到似曾相識的音樂中。

    我們都知道舒曼十分熱愛文學,讓.保羅與霍夫曼是他尤為推崇的兩位浪漫主義作家。他們的小說使舒曼汲取了無數靈感,迸發出創作的火花。舒曼自己本身也一度嘗試練習寫作小說。《大衛同盟舞曲》在某種程度上可謂舒曼將音樂「小說化」的一次嘗試。比如,全曲如小說上下部一樣分為了上下兩個集子,在第一首曲子開始前,有一段文字的引言,好比小說的序;在兩集的結束曲前,亦有一段文字,猶如小說的跋;I No.2 與II No.8 收尾呼應,這種「草灰蛇線」的小說創作手法,也可說是作曲家可以埋下的伏筆,讓人不能不為他的巧妙構思拍掌叫絕。

   在作品《蝴蝶》的結尾,舒曼用具象的作曲方法,連續的六個「A」音,象徵著時鐘敲響了六點,舞會在清晨散場了。在《大衛同盟舞曲》第二集的終曲,同樣是描繪舞會的場景,舒曼又一次運用了相同的創作手法,接連十二個「C」音,表示午夜十二點。


    舒曼的《大衛同盟舞曲》是浪漫主義鋼琴文獻中的一座豐碑。如果我們能從不同的側面去了解舒曼所處的時代,去探尋浪漫主義文學對舒曼所產生的影響,去研究舒曼的「大衛同盟」和他的雙重性格.可以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對我們的演奏有所啟發。

1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 Lebhaft

2 Davidsbundlertanze, Op.6: 2. Innig

3 Davidsbundlertanze, Op.6: 3. Etwas Hahnbuchen

4 Davidsbundlertanze, Op.6: 4. Ungeduldig

5 Davidsbundlertanze, Op.6: 5. Einfach

6 Davidsbundlertanze, Op.6: 6. Sehr Rasch Und In Sich Hinein

7 Davidsbundlertanze, Op.6: 7. Nicht Schnell Und Mit Ausserst Starker Empfindung

8 Davidsbundlertanze, Op.6: 8. Frisch

9 Davidsbundlertanze, Op.6: 9. Lebhaft

10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0. Balladenmassig, Sehr Rasch

11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1. Einfach

12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2. Mit Humor

13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3. Wild Und Lustig

14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4. Zart Und Singend

15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5. Frisch

16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6. Mit Gutem Humor

17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7. Wie Aus Der Ferne

18 Davidsbundlertanze, Op.6: 18. Nicht Schnell


歡迎關注每晚古典音樂會

為您推薦最精彩的古典音樂視頻

古典音樂微信群開放加入,聯繫微信179747611邀請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本公眾號的圖書推薦書店

閱讀往期內容請點擊:貝多芬晚期的五首鋼琴奏鳴曲丨莫扎特丨梅紐因丨米開朗傑利丨精煉的鋼琴演奏發展史丨布倫德爾丨伊利亞•穆辛丨阿城丨華格納丨範競馬丨阿格裡奇丨託斯卡尼尼丨鄭京和丨趙曉生丨蕭邦丨張昊辰丨郎朗丨格拉夫曼丨弦樂必讀丨鄭延益丨400年小提琴演奏史丨大師記憶丨索弗羅尼茨基丨波格雷裡奇丨尤金娜丨紀念馬勒丨重磅譯文丨索弗羅尼茨基丨王健談巴赫丨紀念華格納丨劉詩昆丨楊夢漪丨「原色李斯特」丨孫穎迪丨盧卡斯·迪巴格丨古爾達丨霍洛維茨丨他曾為毛主席演奏丨奧伊斯特拉赫在中國丨波利尼訪談丨朱曉梅談巴赫與中國思想以及古爾德丨討厭孩子的霍洛維茨和喜歡孩子的魯賓斯坦丨小澤徵爾的堅持丨阿格裡奇11歲的愛情丨十六歲便擊敗奧伊斯特拉赫的內芙丨小提琴家哈西德丨米科夫斯基談鋼琴教學丨紀念阿勞丨著名鋼琴家談蕭邦丨陳薩談鋼琴家生涯丨陳薩語錄丨陳宏寬的教、學感悟丨紀念科爾託丨紀念小提琴大師胡貝爾曼丨李傳韻丨但昭義談培養李雲迪、陳薩的經驗丨馬友友丨《鋼琴背譜十法》丨從解構主義視角看鋼琴音樂表演中的個性問題丨聽作家餘華講述勃拉姆斯的孤獨丨焦元溥:為什麼要背譜丨作曲家王西麟談中國文學家的音樂修養丨我們向「為撒旦交稅」的蕭士塔高維奇學習什麼?丨李雲迪與小澤徵爾談普羅科菲耶夫與拉威爾丨論巴赫音樂的精髓丨古爾德語錄丨小提琴家穆特的莫扎特情懷丨現代西方音樂的德法之爭丨音樂本身的抽象性保護著蕭士塔高維奇丨十九世紀法國音樂是如何衝破德國音樂束縛的?丨指揮家鄭小瑛訪談丨貝多芬在我們中間丨指揮大師克倫佩勒丨鄧泰山:東方語言不是拼音語言,而是音調性語言,這讓我們對旋律更為敏感丨上帝問貝多芬丨你知不知道你這一生為的是什麼?丨來看聲樂大師周小燕先生如何傳授學生正確保護自己嗓子的妙方丨廖昌永演唱《老師,我總是想你》,周小燕含淚微笑起身為學生鼓掌……丨紀念馬勒丨李歐梵和在天堂的馬勒對話丨馬勒作品的聆聽次序丨馬勒的每一首作品都有血有淚丨死亡是件很普通的事情,馬勒早就心有所悟……丨楊松斯談馬勒丨演出馬勒令人興奮丨最終目的是讓聽眾感嘆「我這兩個小時就是生活在天堂」丨TED演講「古典音樂與眼睛閃爍」丨古斯塔夫·馬勒:用業餘時間作曲的指揮家丨哈農庫特走了,其倡導的「古樂運動」,你了解多少?丨孟德爾頌:音樂能給靈魂帶來千般好處,這是詞語辦不到的丨巴倫博伊姆丨打通歌劇與唱藝術歌曲任督二脈的菲舍爾·迪斯考丨世界懸於深淵之上時,富特文格勒用布魯克納擺脫人間苦惱丨王健丨中國民樂五分鐘內天下無敵丨古典音樂更關乎人的靈魂丨阿格裡奇丨缺少音樂天分沒關係丨前提是你必須熱愛音樂丨布倫德爾丨過分詩意是對莫扎特的誤讀丨給莫扎特演奏者的幾點建議丨其實音符越少越難彈丨趙曉生採訪周廣仁丨響而不砸,輕而不飄才是鋼琴好聲音丨傅聰談蕭邦丨二十四首前奏曲丨師古人不如師造化丨整個前奏曲都籠罩在卡珊德拉的預言裡頭丨從李傳韻的肚痛堅持演出視頻想到肋骨斷了的傅聰丨「只要你對小提琴充滿愛,用真情呵護它,琴得到了充分的情感滋潤,它必然會給你回報!」丨傅聰的嶽父梅紐因(1916.4.22)誕辰一百周年丨他年輕時從未進過電影院丨他的一生都花費在創造烏託邦丨傅聰的莫扎特丨K459丨K595丨K482丨莫扎特和希臘悲劇一樣沒有憐憫、世事無常丨年輕時彈莫扎特發現一些東西,年老時也發現一些丨學琴必讀丨傅聰談如何"表達"音樂丨既忠實又生動丨演奏者的個性要滲入原作中丨一個人的個性越有彈性,能體會的作品就越多。丨傅聰深圳訪談丨我練琴的時候在想什麼丨談鋼琴學派丨談阿勞丨減壓的惟一辦法是投入丨很多學生缺乏整體知識丨面對大師作品我永遠戰戰兢兢。丨傅聰寫給父母親的一封家書丨越是對西方文化鑽得深,越發現我內心的東方氣質。

相關焦點

  • 蝴蝶面具背後的浪漫想像丨舒曼鋼琴套曲《蝴蝶》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及演奏方法
    在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時期,有一位出色的音樂家叫做舒曼,他所創作的作品充滿了幻想和詩意。而鋼琴套曲《蝴蝶》就是舒曼20歲的時候的作品,從《蝴蝶》我們可以知道當時候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也可以了解到一些演奏方法和其特色。
  • 舒曼《詩人之戀》中的美學思想
    情感論美學思想是浪漫主義時期佔最主要地位的美學思想,也是浪漫主義時期情感論美學思想發展史上最豐富、最成熟、最典型的時期。舒曼就是典型的浪漫主義時期的情感論美學思想的實踐者,他非常強調情感在音樂中的意義,認為「理智有時會錯誤,情感卻不會錯誤」,「沒有熱情,就不可能創作出任何真正的藝術作品」。
  • 帶你了解浪漫樂派鋼琴音樂的情感風格特徵丨以舒伯特、舒曼、蕭邦、李斯特為例
    但是他的標題本質上並非是對樂曲的情節性描述的提示,而是對特定情境中自由幻想的提示。變奏,是舒曼鋼琴創作中喜愛的一種手法。他常通過性格變奏來解釋人的內心體驗和各種不同心理狀態。他的鋼琴套曲《狂歡節》以文學性的隱喻手法,進行性格變奏。《狂歡節》中的各個小曲儘管都個性鮮明,卻又在一個由字母A-S-C-H(舒曼前女友的居住地)構成的主題下形成變奏的序列,從而達到高度的統一性和完整性」。
  • 浪漫主義鋼琴代表——舒曼創作特點及作品
    這期間他拜訪了讓·保爾,認識了海涅,最重要的是在這期間認識了影響他一生的鋼琴家弗裡德裡希·維克多和他的女兒克拉拉。他雖然學習法律,卻熱衷於音樂活動。1829—1831年間,舒曼創作了他主要的鋼琴作品(從作品1號到23號)。1834年,由於對當時德國的音樂界現狀不滿,為抵抗藝術庸俗化的傾向。
  • 格裡格鋼琴《抒情小品》分析
    內部結構比較方整,注重對稱的發展,強調結構的穩定與平衡,很少有大的突破,這也流露出當面格裡格在萊比錫學院學習的痕跡,但整部作品中也透露出對結構表現力的探索。諸如:《小抒情曲》的內部結構就擺脫了方整的結構。到這不得不提及,格裡格用「小抒情曲」作為他作品中的名稱,可見他對這一題材的重視程度之深。有的作品,擺脫了方整性結構特質,這從側面來講,也表達了挪威社會動蕩不安的樂思。
  • 他是江文也的老師丨日本音樂家山田耕筰不尋常的一生
    2、舒曼最著名的鋼琴曲《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C-Dur, op. 17);3、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中的舒曼配樂;4、帶你進入作曲家舒曼的樂評世界丨「樂評家不能通過音符對他的讀者傳達看法,他必須通過語言,他是在黑暗中翻譯,因為沒有字典能幫助他。」 5、想破解《調音師》的謎團,需知乎舒曼的「生死愛戀」!
  • 他是「臺灣的蕭邦」丨江文也名言合輯
    2、舒曼最著名的鋼琴曲《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C-Dur, op. 17);3、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中的舒曼配樂;4、帶你進入作曲家舒曼的樂評世界丨「樂評家不能通過音符對他的讀者傳達看法,他必須通過語言,他是在黑暗中翻譯,因為沒有字典能幫助他。」 5、想破解《調音師》的謎團,需知乎舒曼的「生死愛戀」!
  • 浪漫到癲狂的鋼琴詩人舒曼
    16歲遵從父母意願進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但內心痴迷於音樂。19歲時聽到帕格尼尼的演奏,為之沉醉,決心成為鋼琴界的「帕格尼尼」。遂放棄了法律學習,專攻音樂,跟隨當時萊比錫最著名的鋼琴教授學習鋼琴,並結識了教授的女兒,當時只有9歲的克拉拉。後因練琴心切,導致手指受傷,轉向作曲和音樂評論。克拉拉自小愛慕舒曼,16歲時與舒曼相戀,遭到維克教授的強烈反對。幾經波折,兩人於1840年終於在萊比錫郊區完婚。
  • 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及其藝術特色
    2、舒曼最著名的鋼琴曲《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C-Dur, op. 17);3、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中的舒曼配樂;4、帶你進入作曲家舒曼的樂評世界丨「樂評家不能通過音符對他的讀者傳達看法,他必須通過語言,他是在黑暗中翻譯,因為沒有字典能幫助他。」 5、想破解《調音師》的謎團,需知乎舒曼的「生死愛戀」!
  • 羅伯特·舒曼,浪漫就是與人為伴
    約瑟比烏斯:如果事情按照瘋狂的弗洛列斯坦那樣安排,人們可以稱上述文字為評論——並讓它作為這一期刊的訃告。事實上,蕭邦在他最近的作品中,開拓了一條更寬廣的路徑。我們會在深入了解後得出更清楚的觀點。你看,一個充滿了活力和力量,一個就是如此的內斂和深沉。這也就是舒曼的雙重性格。
  • ​舒曼鋼琴套曲《蝴蝶》
    他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作曲家中最重要的一位,他的音樂成就收到世界音樂史的高度評價。        19世紀30年代的十年是舒曼鋼琴音樂創作的鼎盛時期,他最傑出的鋼琴作品都是出自於這一時期,他把這些作品看作是他個人情感生活的記錄。他的鋼琴套曲更是其鋼琴作品中特立獨行的存在。
  • 演奏舒曼《夢幻曲》如何處理踏板?
    往期舒曼內容:1、紀念舒曼丨《阿貝格變奏曲》的創作特點探析丨「舒曼用音樂寫出自己對世間事物的情感體驗,這部作品體現了他的夢幻感和虛無縹緲氣質。」 2、錢仁康教授告訴你為何舒曼的《春天交響曲》不算標題音樂,而貝多芬的《田園交響曲》算!
  • 鋼琴彈音階指法:十五個必知的音節彈奏技巧
    2、舒曼最著名的鋼琴曲《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C-Dur, op. 17);3、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中的舒曼配樂;4、帶你進入作曲家舒曼的樂評世界丨「樂評家不能通過音符對他的讀者傳達看法,他必須通過語言,他是在黑暗中翻譯,因為沒有字典能幫助他。」 5、想破解《調音師》的謎團,需知乎舒曼的「生死愛戀」!
  • 讀了這篇就知道
    2、舒曼最著名的鋼琴曲《C大調幻想曲》(Fantasie C-Dur, op. 17);3、伯格曼《芬妮與亞歷山大》中的舒曼配樂;4、帶你進入作曲家舒曼的樂評世界丨「樂評家不能通過音符對他的讀者傳達看法,他必須通過語言,他是在黑暗中翻譯,因為沒有字典能幫助他。」 5、想破解《調音師》的謎團,需知乎舒曼的「生死愛戀」!
  • 音樂家介紹 | 鋼琴詩人舒曼(下)
    和聲特徵和聲也是舒曼鋼琴作品呈顯其特殊風格的表達手法之一。雖然舒曼的和聲理念主要承襲自貝多芬和舒伯特,但浪漫主義追求無限美的思想,以及舒曼自身耽於夢想的主觀性格,更驅使他極力尋求多樣化而富於特性的和聲效果。舒曼特性和聲的手法,主要有如下五種:1、避免使用原位主和弦。
  • 音樂漫談32|浪漫主義時期(四):藝術歌曲與舒曼夫婦
    1840年,僅僅一年時間,舒曼已經創作了近125首歌曲,包括用拜倫、歌德、呂克特這樣的浪漫主義大詩人,以及莎士比亞的一些詩歌譜寫的歌曲。因為這樣,舒曼終於成為了聞名的作曲家,也終抱得美人歸。他把一些歌曲組合成了聲樂套曲,如著名的《詩人之戀》和《婦女的愛情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