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尚美學到底是怎麼崛起的?

2020-12-27 騰訊網

近年來,國內服裝品牌可謂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不斷的生長。

無論是轉型成功,逐漸走向國際的李寧,還是憑藉秀場火遍網際網路的蓋婭傳說,或者是在《浪姐》裡狠狠火了一把的密扇……

本土服裝品牌的成功,讓我們逐漸擁有了屬於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美學,向國際展示著東方之美。

但實際上,中國的服裝品牌距離真正的「走向國際」,仍然有著相當的距離。對西方品牌的「模仿」、「山寨」現象仍層出不窮。

那麼,我們自己的本土品牌潛力在哪裡?又應該如何走向未來?

小印覺得,反觀鄰國日本的發展過程,或許我們能夠獲得一些借鑑。

在過去以西方為主導的時尚界,亞洲品牌如何打破「壟斷」,一步步走向美國與歐洲,得到世界的認可?

從這裡,我們或許能夠如何處理本土化與國際化的答案。

美式時尚竟由日本人創造?

二戰後的日本原本是一片「時尚荒漠」。

但日本人卻能夠挖掘出了一種「日本製造」的美式風格,颳起一陣屬於本土的潮流之風。

沒有時尚,那就模仿時尚。

這成為日本戰後經濟逐漸緩和後服裝產業發展的一大思路。

石津謙介是這股浪潮中不得不提到的人物。在他看來,當時的日本男性對時尚有著很大的偏見,自己的品牌急需推出一條新的、屬於年輕人的產品線,使年輕男性們改變自己的看法。

一次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旅行,他嗅覺靈敏地發現了這些美國東海岸學生服飾的魔力。

石津謙介將這種風格命名為「常春藤」風格,並由此開始它火熱百年的潮流旅程。

《Men's Club》上的傳統常春藤聯盟生社

但這實際上常春藤風格在很大程度上不過是日本人對美式風格的一種想像,而不是真正源於美國東海岸的校園。

風格只是第一步。

更為重要的是,日本人將這種時尚風格進行了極為細緻的、系統性的規則編寫,並對此進行了極為成功的宣傳與推廣。

時尚雜誌《Men's Club》成為了常春藤風格的集中地。

編輯們開設「常春藤問與答」專欄,手把手教自己的讀者如何更加「常春藤」。諸如要「揭開紐扣襯衫上的紐扣,領帶必須打成平結」等等細節問題,都不在話下。

他們也創造性的使用「街拍」的方式,在街頭捕捉穿著常春藤風格的青年人,來彰顯自家品牌的流行。

當然,日本人也尤其善於運用插畫、漫畫元素。各色各樣的「常春藤男孩」在當時也成為了常春藤的 象徵,在1960年代間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與之類似的,還有牛仔褲。

日本人不甘於僅僅「複製」西方的產品,他們將美式牛仔褲改造成自己的風格,豐富了其款式和製作方法。

70年代,日本年輕人正沉迷於好萊塢電影和搖滾樂,美國電影《飛車黨The wild One》男主角Marlon Brando穿著的Levi's 501牛仔褲,幾乎完美的展現了男性心目中的硬漢形象。

與此同時,美國幾乎無人了解舊款Levi’s 或Lee牛仔褲價值。

由於牛仔褲在當時的日本實在難以買到,一大批商人開始專職在日本和美國之間往返,專職採購Levi's牛仔褲。這就是「古著」的前身。

而當政府政策不斷放寬,真正「正統」的美國牛仔褲進入日本市場後,日本人卻絲毫提不起興趣。

在一方面,古著被嚴謹又細緻的狂熱青年們充分研究。Levis牛仔褲各個時期、各種版型的褲子都做了極為細緻的區分。

另一方面,穿習慣了古著牛仔褲,那柔軟質地、褪色後的獨特質感成為了不可代替的體驗。

所以,進口的「正版」牛仔褲,或許早已經不是日本人心中所想要的東西。

反應迅速的日本商家敏感地抓住了這一變化,快速地生產出了一批「日式牛仔」。把牛仔褲變得更「古著」的方式,就是把牛仔褲先洗一遍再拿去銷售。

Big John牛仔褲早期廣告與銷售標籤

在日本的獨特文化之下,「牛仔褲」往往也被年輕人賦予了「反派」的涵義,通過對牛仔褲形態的改變,激烈地在街頭運動中表現年輕人的力量與態度。

文化與政治因素不斷豐富著這件單品的意涵,牛仔褲的銷售量從1966年的200萬條增加到1969年的700萬條。

美式的常春藤與牛仔褲在本土並沒有引起注意,但卻在日本擁有了新的生機,被日本人創造、接納,成為了一個流行的經典符號。

潮流背後是企業家們不一般的觀察力和抓住機遇的能力。

時尚巴黎如何掀起日本風潮?

除了把美式時尚玩出了花樣,一批日本設計師也在戰後不斷走向時尚的中心——巴黎。

這一批設計師順應時尚系統的規則,卻又適時地對其打破。

無論你是否關注日本設計,你都一定聽說過他們的名字:山本耀司、三宅一生和川久保玲

這「三大巨頭」將獨居創新的日本服裝風格帶進了法國巴黎,引發了時尚界的極大討論。

這群日本設計師在當時的西方像是一群「叛逆者」,他們對西方的服裝體系進行了重新解讀:

——領口只能有一個?袖子只能有兩隻?服裝的既定性別?這些既定的規則似乎並不存在。

山本耀司1984年秋冬系列

山本耀司的標誌性設計由垂掛和圍裹在身上的大片硬挺面料構成

像是三宅一生,他的換裝師甚至吐槽「(在那場秀的時候)你根本來不及想哪個洞應該在哪兒!……沒有人認得出來,我相信即便是三宅一生本人也未必能認得出來。」

但事實根本也不是如此簡單,我們往往容易忽略了設計背後的故事。

在當時,「三大巨頭」之所以能夠順利在時尚之都掀起熱潮 ,很大程度上也與他們在早年就「進入」了巴黎有關。

一位公關人士曾說:「如果你是一個在法國工作的設計師,那就是一種地位的象徵……你得身在巴黎才能獲得國際的認可。」

巴黎,本身就是一個門檻。

設計師為了得到法國時尚體系的承認,需要在巴黎加入由時裝記者、時尚編輯和時尚公關組成的人際關係網絡。

只有通過這些把持者的認可,才算是真正「進入了國際」。

在他們前面「開路」的前輩高田賢三也是如此。

分析人士認為,高田賢三和他KENZO「完全融入了巴黎」,他是日本設計師中最不「日本」,但卻最「巴黎」的。

高田賢三在西方建立起的高知名度,使得日本有了更多進入西方話語體系的可能性。同時也使得更多日本設計師看到了國際化發展的可取道路。

另外,諸如於西方著名的藝術家進行合作,也是一項能夠幫助他們「匯入主流」的方法。

比如舞曲製作人摩斯·肯寧漢就曾經參與過川久保玲的「隆與腫」系列的設計,三宅一生也從1986年開始和攝影師歐文·佩恩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還和一些雕塑家與畫家一起舉辦了個展。

這種合作不僅使得兩者的名聲得以擴大,同時還能夠使得設計師們獲得與藝術家們同樣高的地位,這的確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混圈子」,融入時尚系統,是時尚界基本的規則。日本設計師們明白這對他們來說是極為重要的事。

日式潮牌如何走向世界?

將這股潮流推向另一個高峰的,是80年代著名的藤原浩與Nigo。他們的街頭品牌真正使得日本時尚從本土走向了世界各地。

這些潮牌融合了濃濃的街頭文化風格,使得當時熱愛嘻哈文化的青年人們為之傾倒。

最為典型的就是Bape。

他們採用了與前輩相似的手段,利用雜誌、影像媒體,聯合嘻哈歌手,將自己的身價不斷抬高。

同時,創造出了既具有噱頭的「限量款」,刺激青少年的收集欲望。

當木村拓哉穿上Bape出現在少女們最喜歡的綜藝節目上時,它開始逐漸擁有了更多的擁護者。

Bape開始走向亞洲更為廣闊的地區,諸如香港。

據說,當時香港青少年瘋狂搶購Bape Milo系列的狀況還引來了電視臺進行報導。

這還不夠,在席捲亞洲之後,Bape又發展到了美國。

百事可樂上開始出現了Bape的迷彩圖案,與Bape有關的事物隨處可見。

Bape Cuts、Bape Cafe?!餐廳、Bape Kids童裝店……在名人與產品的加持之下,Bape迅速成為了美國最搶手的品牌。

據統計,2000年中有數十首嘻哈歌曲提到了Bape,穿Bape也成為了嘻哈歌手們的標配。

年輕人最夢寐以求的品牌已經不再來自美國,而是東京的特定區域。

「二戰後,美國人就像前十年日本人沉迷於美式風格一樣,瘋狂愛上日本品牌。」

為什麼日本時尚能夠走向世界?

其實和時代的機遇、出色的潮人貢獻、以及一定的運氣不無關係。

但實際上,沿著日本時尚的發展道路,我們可以意識到,他們與西方體系之間似乎始終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關係。

日本人始終沒有對時尚體系、既定風格進行根本上的挑戰。他們追隨、利用和研究西方的審美風格,但卻又能夠保持自身。

在解構服裝的同時,他們伴隨著西方時尚不斷前行,自身也融入其中,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這種關係使得他們既部分認同西方的價值觀念,但卻又能夠將自己的理念與思索加入其中,使得「時尚」變得不再如此的枯燥、教條。

在時尚已經成為一樁關乎形象的生意的今日,中國或許同樣需要以類似的思路融入世界,定位自己的標準與美學。

這一陣的「國潮」會走向何方?我們拭目以待。

參考書目:

《原宿牛仔:日本街頭時尚五十年》,W.大衛·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

《巴黎時尚界的日本浪潮》,川村由仁夜,重慶大學出版社

看一場藝術的展覽 訪一些有趣的人

推一個美好的物品 辦一場文藝活動

相關焦點

  • 國潮崛起 中國製造創造世界東方新美學
    不知從何時開始,大家聊起時尚護膚科技時,國產品牌和本土設計師被提及的越來越多,每個人說起來臉上也都帶著自豪感和歸屬感。就好像一個離開多年熟悉的老友,有點陌生卻又久別重逢的感覺。2017年,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有份報告,掀起了不小的震撼: 「90,00後對於國際大牌的敏感度降低」是引爆點與之對應的則是新國貨的崛起:紐約時裝周「天貓中國日」李寧,CLOT,太平鳥驚豔世界舞臺;而外國年輕人購買中國商品人數增加460%;搜索中國風,東方美學的人數增長14.73%。
  • 中國審美的崛起5,氣勢強大的中國紅,日常怎麼穿搭才時尚不誇張
    紅色是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甚至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代表著喜慶、熱鬧與祥和,在一些大型活動或者隆重場合往往會大面積用到,比如過年,婚慶場合等等,那麼日常穿搭到底要怎麼穿才不會有這種強勢的感覺呢收藏關注【友讚美學】學朋友忍不住誇讚的時尚穿搭!
  • 國風崛起 解讀全新傳祺GA8裡的東方美學
    隨著中國品牌的創新與設計審美能力的提升,東方美學設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追捧,「國風」崛起正當時。華風凌然,全新傳祺GA8以現代手法展中式風尚國風設計,是以中國文化和傳統為基礎,集腔調、時尚與格調於一身,是傳統與現代的碰撞,更是東方美學的體現。
  • 中國非遺明年將進入日本機場,日本手藝人入駐中國最大東方美學生活...
    兩位日本代表性匠人的作品,則展示了傳統技藝與現代生活方式的融合。 「正是在守護傳統美學及手工藝上的共同初心,讓雙方對本次合作一拍即合。」孟文博介紹,此次與JMC的合作涵蓋線上線下:在線上,東家將助力JMC線上業務在中國的發展,幫助日本手工藝匠人進行線上銷售,JMC將入駐東家平臺並開設專區,銷售日本代表性匠人的作品;在線下,東家平臺匠人的高品質產品、蘇繡等非遺項目將計劃於明年進入東京羽田機場JMC店,JMC也將考慮入駐復星、豫園旗下商業設施。
  • 上海知名時尚美學機構——瀾化妝造型工作室
    瀾化妝造型工作室是國內知名原創形態美學塑造倡導者和引領者。瀾化妝造型工作室提倡」極簡主義化妝造型美學(Minimalism make up)」理念,借鑑歐美、日本等國家的流行時尚元素和國人體質特徵,量身定製屬於黃種人的的原創「美學「」美形「設計及服務。即「極簡化妝」(Minimalism make up),美學藝術回歸自然,去除當下花裡胡哨的雜色化妝形態。
  • 或然時尚美學教育商學院盛大開幕
    近年來,認識美學,學習美學,應用美學已經成為越來越人的普遍共識,它不僅能使個人形象提升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它滿足了當下消費者內在的需求!6月26日,或然時尚美學教育商學院在安徽合肥盛大開幕。旨在為行業賦能,為產業助力,為終端店鋪培養和輸送大批的美學人才,提升店鋪業績,為終端店鋪轉型升級找到提升方向。安徽服裝商會會長錢洪興、中國服裝產業著名品牌顧問、零售顧問祝文欣、花花色彩創始人、中國色彩教育權威專家馮尤花、IETC國際時尚高級培訓師、利芙·耶品牌創始人葉一樂、或然時尚美學教育商學院執行院長伍曉玲等行業專家、時尚大咖共同出席開幕儀式。
  • TONY熟齡時尚造型發布會亮相天津時尚美學周
    日前,天津時尚美學周在天津著名的1946創意產業園隆重舉行。由天津時尚美學周組委會主辦,由美動亞洲新勢力組委會和亞洲美業藝術家時尚盛典組委會協辦的天津時尚美學周,是一場匯集諸多藝術門類的綜合美學展示周。
  • 快時尚品牌都在兜售生活美學 這門生意為何這麼吃香
    不滿足於只做你的衣櫃,快時尚品牌們都想要向年輕人們兜售「生活美學」。這門跨界生意為何這麼吃香?ta們能走多遠?DT君決定先用數據探探路。   服裝難賣,床單經濟愈發緊俏?   不論「生活美學」包裝得多有格調,賣衣服的改賣床單,還不是因為老本行不好做了,要尋找新的創收點?
  • 大佟分享丨演繹一個世紀的美學時尚!臺灣美學大師韓浩瀚:生活即美學,你所不知的「形象設計」
    ,LANEIGE蘭芝、MAYBELLINE美寶蓮、ANNA SU安娜蘇、CLARINS嬌韻詩等國際一線品牌教育培訓講師,主理《面部美學諮詢師》、《形象美學時尚》、《高效系統SOP管理》等,現任美途美程學院資深顧問及形象管理、美學諮詢、品牌教育首席專家講師。
  • 李純恩:週遊世界後才發現東方美學的強大
    上面這句話是出版了五十多部書的李純恩在「東方美學引領世界新時尚國際論壇」上講的。香港著名跨媒體人、作家、電視節目主持人、旅行家李純恩老師主題演講▲12月15日下午,第五屆「東方美學引領世界新時尚國際論壇」在深圳大浪時尚小鎮隆重舉行。
  • 流沙渡:重新定義生活美學
    在流沙渡公眾號介紹裡這樣寫著:生活美學品牌。 早在2017年,網易公司推出電商品牌「網易嚴選」,立足精緻主義,成為國內首家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的電商。另外,短視頻平臺「一條」推出了高客單價的電商平臺「一條生活館」。「生活美學」似乎已經成了電商平臺即將湧入的另一個風口。
  • 街頭風以外,日本時尚的迷人之處
    、蘿莉風等時尚風潮從誕生到衰退背後的真相,展現近代日本時尚的發展軌跡。大正時代的西洋浪漫和服,昭和時期短暫的「昭和摩登」,戰時的「國民服」和被稱為「Monpe」的女性工作褲,最終日本戰敗,大洋彼岸美國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時尚成為日本人豔羨的對象。在戰後資源緊缺的那段時期,日本婦女靠製衣謀生,她們報讀職業的服裝學校學習製衣和裁縫的技能,學習時尚刊物中的風格,這股製衣熱潮對於西方時尚在日本的普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 從日本火遍世界的Zakka風到底是什麼?丨日本時尚
    一股股濃濃的日式Zakka風~Zakka,看似英文單詞,其實其實英文裡並沒有這個詞,這個詞源自日語的 zak-ka(雜貨),是一種從日本流傳到整個亞洲的設計現象,它追求的是平凡卻不普通,樸素而不冷淡的美學方格。
  • 全球設計師詮釋生活美學 MIDI.引領快時尚生活百貨潮流
    而一直主張「創意生活美學」的MIDI.優品匯,圍繞用戶體驗為核心,不斷豐富產品、創新商業模式,最終贏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在風雲變幻的2020年仍然保持了快速的發展,引領快時尚生活百貨潮流。匯聚全球設計師創意品質匠心重構用戶體驗MIDI.是近兩年來在全球迅速崛起的設計師品牌,其中MIDI.是英文my international design in one的縮寫,意為我的設計師集合平臺!
  • 《國內首創醫美主播「雙學」培訓 嚴肅醫學×時尚美學標準初現》
    12月28-29日,艾爾建美學聯合醫美行業媒體《美業觀察》重磅推出的醫美主播培訓計劃「美學主播創造營」在上海開營,首批從226位報名者中入圍的50位主播齊聚上海,一起經過了系統培訓和碰撞交流。隨著「顏值經濟」的崛起,我國醫療美容市場滲透率逐年升高,保持著20%以上的連續多年年複合增長率,正逐步成為我國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消費醫療裡最具增長性的一支力量。
  • 淺析日本美學 視界君
    本期將會向大家充分介紹日式美學的三大要素以及對應的設計案例,闡述日本的傳統美學是什麼,以及如何在人們的作品中呈現出來。 本期提綱: 1、日本物哀美學 • 何為物哀 • 物哀美學的表現形式 2、日本幽玄美學
  • 新鴻地產:強勢崛起,匠心與美學打造產城一體新高度
    新鴻源於溫州,一路走來,從具有浙江特色的建築流派以及生活美學中,提煉出的「中國浙派美學」,成為了新鴻地產的DNA。而這種融入到血脈中的因子,滲透到了新鴻產業的方方面面。相比於許多同行,新鴻地產,更懂浙江。
  • 小紅書票選「時尚合伙人」 中國本土設計師品牌正崛起
    ,這批品牌都是小紅書去年重點引入的設計師品牌,從中也可窺見新品牌「中國力量」正崛起。圖說:徐嬌(左)在小紅書直播間和博主阿桃籽兒聯合直播 APP截圖2020年,潮牌、漢服、設計師、配飾、潮鞋等各類時尚新品牌蓬勃成長。2020年12月16日,小紅書啟動「時尚合伙人」活動,楊天真、乃萬、徐嬌、楊採鈺等作為線上挑戰賽發起者,號召小紅書博主們發布時尚穿搭筆記,成為更多人能夠看見的「時尚合伙人」,引領了粉絲與明星一起共創的時尚新趨勢。
  • 挖掘新時尚美學 與形象力創始人程成走進時裝周
    每個領域都貫穿著時尚的美,時裝周,作為時尚傳遞的載體之一,聚焦出當下的新時尚美學。從四大國際時裝周,到形象力所在的深圳時裝周,再到現在如火如荼的上海時裝周,,新時尚的美學在服裝、生活與形象之間展現。
  • 《低俗小說》、《殺死比爾》、《好萊塢往事》……「昆汀式美學」對時尚領域的影響何在?
    在昆汀的電影中,我們常常為其精妙絕倫的敘事線、堪稱極致的「暴力美學」而傾倒;但此時,倘若換一個全新的角度看待昆汀的作品——探討「昆汀式美學」對於時尚領域的影響,又會有哪些驚喜在等待著我們? 日前,日本街頭品牌 JOURNAL STANDARD 則以「時尚」的方式將昆汀電影中的獨特美學以一種全新的形式展現出來。